首页 >>  正文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来源:www.zuowenzhai.com   投稿:2024-05-31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的创作背景
答:创作背景: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二月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这首诗原有小注说:“时未收长安”。九月唐军收复长安,此诗可能是当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借局寄托表达诗人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之情的...
答:《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表达诗人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之情的名句是: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 ] 岑参 原文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译文 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没有谁能送酒来。我心情沉重...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此诗以重阳登高为题,表达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深深关切。《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五绝。全诗语言朴实,构思精巧,情韵无限,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原文: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白话译文:勉...

行军九日思长安固原“送酒”一词化用了什么典故
答:“送酒”化用陶渊明的典故。据《南史·隐逸传》记载:陶渊明有一次过重阳节,没有酒喝,就在宅边的菊花丛中独自闷坐了很久。后来正好王弘送酒来了,才醉饮而归。这里反用其意,是说自己虽然也想勉强地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是在战乱中,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助兴。《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是...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此诗以重阳登高为题,表达的是作者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深深关切。【出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译文】勉强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惜再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来。怜惜远方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应正寂寞地在...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的作者
答: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的作者是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作者:岑参 朝代:唐朝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附作者岑参简介:岑参(cén shēn) (约715年—770年)唐代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汉族,荆州江陵(湖北江陵)人,去世之时56岁...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原文及翻译
答:《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原文及翻译如下:一、原文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作者:岑参(唐)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二、翻译 勉强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惜再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来。怜惜远方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赏析:唐代以九月九日...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答: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运用了“用典”的表现手法。原文是:“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第二句化用陶渊明的典故,既是“登高”,诗人自然联想到饮酒、赏菊。据《南史·隐逸传》记载:陶渊明有一次过重阳节,没有酒喝,就在宅边的菊花丛中独自闷坐...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翻译
答:《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翻译:勉强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惜再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来。怜惜远方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原文:【作者】岑参 【朝代】唐 译文对照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赏析:唐代以九月九日...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的作者拼音
答: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的作者是岑参(cén shēn)。一、原文: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二、译文:勉强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惜再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来。怜惜远方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三、注释:①...

林雅欢17170269986: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 搜狗百科
水舍鸿:      :[答案] 本题考查诗歌中意象的含义.本来,对故园菊花,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想象,诗人别的不写,只是设想它“应傍战场开”,这样的想象扣住诗题中的“行军”二字,结合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的时代特点,写得新巧自然,真实形象,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

林雅欢17170269986: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芩参 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概括性)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水舍鸿:      :[答案]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赏析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赏析】唐代以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为题材的好诗不少,并且各有特点.岑参的这首五绝,表现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

林雅欢17170269986: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为什么喜欢这首诗什么主题,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
水舍鸿:      :[答案]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岑参的这首五绝,表现的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 寄托着诗人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林雅欢17170269986: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诗词大意 -
水舍鸿:      :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赏析】唐代以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为题材的好诗不少,并且各有特点.岑参的这首五绝,表现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

林雅欢17170269986: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前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现的? -
水舍鸿:      :[答案] 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早日结束战乱的渴望 古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首句“登高”二字就紧扣题目中的“九日”.劈头一个“强”字,则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第二句化用陶渊明的典故.据《南史·隐逸传》...

林雅欢17170269986:    古诗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的翻译 -
水舍鸿:      : 九月九日重阳节的时候,我勉强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但是在这战乱的旅行途中,再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来.我心情沉重地遥望远方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强欲登高去,...

林雅欢17170269986: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水舍鸿:      :[答案] 表达了作者怀念太平时的长安、家乡、天下,渴望平定安史之乱,心系战乱中的天下苍生!

林雅欢17170269986: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完成小题.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  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之时... -
水舍鸿:      :[答案]16.(4分)重阳节(1分),“九日”、“登高”、“饮酒”、“菊”均可(每空1分)17.(7分)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2分).诗人一是直接抒情,“遥怜”一词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担忧...


相关链接: 《南陵别儿童入京》 | 《夜雨寄北》 | 《夜上受降城闻笛》古诗 | 《夜雨寄北》古诗 | 《峨眉山月歌》 | 《逢入京使》 | 《江南逢李龟年》 | 李白《赠裴十四》 | 夜上受降城闻笛原文及翻译 |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拼音版 | 《潼关》谭嗣同 | 行军九日思故园古诗 | 夜雨寄北翻译及原文 | 九日思长安故园古诗 | 《秋词》古诗 | 江南逢李龟年预习 | 夜上受降城闻笛诗意 | 李白为什么杀死高适 | 《秋词》唐刘禹锡 | 《江南逢李龟年》原文 | 裴十二是谁 | 次北固山下 | 行军九日思故园原文及翻译 | 受降城的正确读法 | 将进酒 李白 全诗 | 赠裴十四原文 |

(编辑:qq网友)
相关热点
联系方式:
首 页| 美文欣赏| 小学作文| 中学作文| 高中作文| 精品文摘| 个性语录| 箴言格言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