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苏轼《临江仙》

来源:www.zuowenzhai.com   投稿:2024-06-01

临江仙“家童鼻息已雷鸣”起了什么作用
答:《临江仙·夜归临皋》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作于谪居黄州时期,是一首即事抒情之作。此词上阕叙事,着意渲染其醉态。写夜醉回到居所,家童已睡熟,无人开门,只得“倚杖听江声”。酒后静立于夜深的长江边,很容易触发联想。下阕就写酒醒时的思想活动:几经挫折,受尽冤屈;满腹才华,却落得获罪...

苏轼的《临江仙·夜归临皋》中,塑造了一个怎么的词人形象?
答:苏轼的《临江仙·夜归临皋》中,塑造了一个旷达不羁,真性情的词人形象。这首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的第三年,即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九月。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谪贬黄州(今湖北黄冈)。但他没有被痛苦压倒。有时布衣芒屩,出入于阡陌之上,他要从大自然中寻求美的享受,...

苏轼的诗 临江仙的创作背景?快快
答:我擦 苏轼写过好多首临江仙呢 你说的是这首吗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豰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其他还有  临江仙·送王缄 《临江仙》苏轼 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 凭将清泪洒...

关于临江仙的格式问题?
答:例四: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第四种格式,又叫仙吕调慢曲,也分为上下两片,且格律不同。具体格式为:仄仄仄平仄/ 仄平仄仄/ 平仄平平(韵)仄平仄(逗...

《临江仙》苏轼“夜阑风静縠纹平”一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答:希望回归自然,寄余生于江海的心愿做铺垫。宋叶梦得《避暑录话》有言:“所谓‘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者,与客大歌数过而散。”这句诗承上启下,转接自然,它引发出词人心灵痛苦的解脱和心灵矛盾的超越,象征着词人追求的宁静安谧的理想境界,接以“小舟”两句,顺理成章。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这首词如何赏析?
答:历史上,苏轼是这样的人,有过这样的人生经历,他写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这样一首在宏大深远的时空背景下反思人生的千古绝唱。而明朝的杨慎,也有过这样的身世经历,并写下了一首《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在后代广为流传。 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他出身名门,父亲杨廷和为宰辅数十载。明史...

临江仙苏轼原文赏析在线翻译解释
答:柳耆卿演为慢曲,《乐章集》又有七十四字一体,九十三字一体,汲古阁本俱刻《临江仙》,今照《花草粹编》校定,一作《临江仙引》,一作《临江仙慢》。 「龙丘子自洛之蜀,戴二侍女,戎装骏马,至溪山佳处辄留数日,见者以为异人。其后十年,筑室黄冈之北,号曰静庵居士。乃作《临江仙》以纪之」:元延祐本作「龙丘子...

苏轼最经典的一首诗
答:苏轼最经典的一首诗,道出了人间世事难料、人生无常的哲理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曾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想来人生是如此...

临江仙词牌格式
答:1、格一双调,五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韵。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中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中仄仄平平,中平平仄仄平平。2、格二双调,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中中平中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

苏轼关于离别的诗句
答:3. 苏轼关于“送别”的诗词有哪些 1、《临江仙 送钱穆父》 宋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2、《蝶恋花·雨后春容清更丽》 宋 苏轼 雨后春容清更丽。只有离人,幽恨终难洗。北...

金娴荷17078676959:    苏轼《临江仙》全诗 -
屠斌楠:      :[答案] 《临江仙》十三首【宋】苏轼冬夜夜寒冰合井,画堂明月侵帏.青缸明灭照悲啼.青缸挑欲尽,粉泪裛还垂.未尽一尊先掩泪,歌声半带清悲.情声两尽莫相违.欲知肠断处,梁上暗尘飞.多病休文都瘦损,不堪金带垂腰....

金娴荷17078676959:    苏轼 临江仙 赏析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 -
屠斌楠:      :[答案] 临江仙 夜归临皋①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②,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③?夜阑风静縠纹平④.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①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九月作于黄州.临皋,即临皋亭,乃长...

金娴荷17078676959:    帮我赏析一下苏轼的临江仙 顺便问问苏轼的临江仙有议论吗? 谢谢 -
屠斌楠:      : 苏轼《临江仙》赏析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已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帐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赏析]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冈时所写,反映他苦闷和愤激的心...

金娴荷17078676959:    苏轼《临江仙》的赏析
屠斌楠:      : 当前位置:主页>文学>文章内容苏轼《临江仙·忘却成都来十载》赏析 来源: 作者:国学 发布时间:2007-06-08临江仙(送王缄)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凭将清泪洒江阳.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 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

金娴荷17078676959:    《临江仙》苏轼 -
屠斌楠:      : 夜饮东坡醒复醉, 归来仿佛已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 倚帐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 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余生.

金娴荷17078676959:    临江仙·送钱穆父 ① 苏轼一别都门三改火 ② ,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③ .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 -
屠斌楠:      :[答案] 1、“淡月微云”营造了在夜间为友人送行时的凄清幽冷的氛围,烘托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抑郁伤感的心情.(意对即可) 2、运用了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友人已修炼到心如枯井,不起波澜的程度,而且像秋天的竹竿一样有气节有操守....

金娴荷17078676959:    求一首苏轼的诗词和赏析,赏析不要太长,诗要课外的.救急! -
屠斌楠:      :[答案] 临江仙——苏轼《临江仙》原文赏析 夜饮东坡醒复醉, 归来仿佛已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 倚帐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 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余生. 【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

金娴荷17078676959:    《临江仙、送钱穆父》苏轼一别都三门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笑着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谈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 -
屠斌楠:      :[答案] 8、运用了比喻和对偶的手法,赞扬了友人淡泊、坚贞的品格 9、营造了在夜间为友人送行时凄清幽冷的氛围,表现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抑郁寡欢的心情 10、对于世间的一切要用平常心去对待,不必为分分合合而频蹙翠眉

金娴荷17078676959:    临江仙夜归临皋①苏 轼夜饮东坡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仗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彀纹③平.小... -
屠斌楠:      :[答案] 6.上片叙写于东坡豪饮后醉归临皋寓所门前驻足叩门的情事7.词的下片中,写景的句子是:夜阑风静彀纹平.发议论的句子是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8.此词以夜饮醉归这件生活小事为由,即兴抒怀,展现了作者谪居黄州时期...

金娴荷17078676959:    苏轼 临江仙 赏析
屠斌楠:      : 本文以一去不复返的江水比喻历史的进程,以后浪推前浪比喻英雄叱诧风云的丰功伟绩,下阙描写老渔翁的形象,寄托了自己的理想以及大彻大悟的历史观和人生观,那种心境的豁达油然而生!


相关链接: 千古名作《临江仙》 | 《临江仙寄友》 | 辛弃疾《满江红》 | 苏轼最霸气的一首诗 | 苏轼《临江仙》全诗 | 《临江仙》古诗原文 | 李煜《长相思》 | 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 辛弃疾《破阵子》 | 李清照《满江红》 | 李清照《蝶恋花》 | 苏轼《临江仙》原文 | 辛弃疾《西江月》 | 《临江仙 夜归临皋》 | 苏轼《临江仙》夜饮 | 李白的《夜宿山寺》 | 临江仙十大经典诗词 | 最经典的《临江仙》 | 《我与春风皆过客》 | 杨慎《临江仙》全文 | 《滚滚长江东逝水》 | 毛送蒋词临江仙寄友 | 李清照《绝句》 | 李清照《端午》 | 辛弃疾《临江仙》 | 临江仙 杨慎 原文 |

(编辑:qq网友)
相关热点
联系方式:
首 页| 美文欣赏| 小学作文| 中学作文| 高中作文| 精品文摘| 个性语录| 箴言格言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