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资产和负债同时增减

来源:www.zuowenzhai.com   投稿:2024-05-31

费用可能同时表现为资产的减少和负债的增加这句话为什么是正确的...
答:购买办公用品时,确认管理费用的增加,选择马上付款,会计分录如下:借:管理费用 贷:银行存款 此时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购买办公用品时,确认管理费用的增加,但是选择赊账,会计分录如下:借:管理费用 贷:其他应付款 此时费用表现为负债增加。综上所诉,费用可能同时表现为资产的减少和负债的增加这句话...

试述会计要素增减变动的4种类种型及9情况。
答:会计要素增减变动的4种类型:1、资产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双方同时等额增加;2、资产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双方同时等额减少;3、资产单方内部有增有减,增减的金额;4、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单方内部有增有减,增减的金额相等。会计要素增减变动的9种情况:1、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减少;2、一项负债增加,另...

符合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等式是资产和负债项目同增或同减_百度...
答: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一个等式。简单来说象5=2+3一样,在3不变的情况下,5和2只能同增或同减,你说对吧?!借:资产 (资产类科目借方代表增加)贷:负债 (负债类科目贷方代表增加)两者只能同增同减。

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化没搞懂啊。。。
答:下面的例子也许对你有帮助 在日常的经济业务中,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些会计要素,相互之间不断发生着变化,会引起两个会计要素之间同增、同减、或同数额一增一减,或引起一个会计要素之间内部转化的增减变化,归纳起来有九种基本类型,举例如下:一类、资产和负债同数额增加,即同增:[例1] 2004...

什么情况下资产增加负债也增加
答: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企业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它的主要特征:首先,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发生的现时义务。其次,是一项强制的义务。第三,通常需要在未来某一特定日用资产或劳务来偿付,负债可以按偿还期长短的不同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费用会同时导致资产的增加和负债的减少吗?
答:费用增加会导致资产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首先你要理解费用的概念,这个自己翻书。如果不理解就先记住。我可以给你举个通俗的例子:你有个好朋友来了,你要请他吃饭,请客的钱就形成了一项费用,那么很容易理解,你要请客吃饭,要么就付钱出去那么资产就减少了,要么就赊账以后再付那么就负债增加了。会计不...

...为什么会引起会计等式两边同时发生增减变化?在线等
答:一、什么是会计等式会计等式是对会计要素的内在经济关系利用数学公式所做的概括表达,既反映会计要素数量关系的等式。它揭示了各会计要素之间的联系,是复式记账,试算平衡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_会计等式分为静态会计等式和动态会计等式,反映资产负债表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等式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资产类负债类共同存在时应该怎么计借贷?
答:借:银行存款 贷:短期借款/长期借款 2.支付前期货款,资产类减少记贷方,负债类减少记借方,会计分录是:借:应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3.借贷记账法下,所有账户的结构都是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但借方、贷方反映会计要素数量变化的增减性质则是不固定的。不同性质的账户,借贷方所登记的内容不同,...

资产增加,负债一定减少吗?那么所有者权益呢?
答:资产增加,不一定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增加,如资产内部增减变化。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是会计恒等式.也是资产负债表填制的依据。1、根据这个恒等式,资产的增加可能会引起负债同时增加,比如:借入短期借款增加银行存款,就是资产和负债同时增加,恒等式依然成立.2、资产的增加可能引起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比如:...

收入可能同时表现为资产的增加和负债的减少吗?
答:能,以货抵债就是 收入能同时表现为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 第一:收入表现为资产的增加如下 当企业当月实现了收入,当月收到了现金、银行存款,或以前月份没有收到预收款项,就应当挂应收帐款等,其分录应当为如下 借:现金、银行存款、应收帐款等 贷:主营业务收入 因为资产的科目增加为借方,减少为...

蒙忠朱13449758445:    引起资产负债同时减少 -
江咐苛:      : 引起资产负债同时减少,在实务中经常会出现,很正常.原因有下面几个 1、用货币资金归还债务 2、用资产(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抵偿债务 3、归还长期或短期借款 4、用应收账款、长期应收款等和应付账款等相抵 对企业来说通常都是意味着偿还债务引起的情况.

蒙忠朱13449758445:    ●以下哪些不符合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
江咐苛:      :[选项] A. 资产、负债同时增加 B. 资产、负债同时减少 C. 所有者权益、负债同时增加 D. 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一项负债减少 答案是C 能解释为什么嘛?

蒙忠朱13449758445:    资产与负债可以同时增减吗? -
江咐苛:      : 可以啊,具体:向银行取得借款,资产增加啊,负债也增加了,这个没有问题,如果只是资产负债的变化,都是同一个方向的,

蒙忠朱13449758445:    会计题目,解答并解释 1.下列项目中,能够引起资产和负债同时增减变动的是( ) . A .计提管理部门固定资产折旧 B .固定资产尚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 -
江咐苛:      :[选项] A. 城市维护建设税 B. 消费税 C. 车船使用税 D. 土地使用税,

蒙忠朱13449758445:    基本会计等式所涉及的三个会计要素为什么不能同时变化?如:资产增加的同时,负债减少,所有者权益增加. -
江咐苛:      : 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任何经济业务事项都不会影响“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恒等关系 ①资产和负债同时等额增加 【例】借入短期借款: 借:银行存款贷:短期借款 ②资产和负债同时等额减少 【例】偿还前欠货款: 借:...

蒙忠朱13449758445:    企业资产增加,负债也同时等额增加了,那合计后资产到底是增加了还是不变? -
江咐苛:      : 企业资产增加,负债也同时等额增加了,那合计后资产是增加了.因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两边是同增同减的,象你说的这种情况,资产和负债等额增加,所有者权益不变,所以总资产是增加了. 追问: 恩 你们都解释的对

蒙忠朱13449758445:    收入可能同时表现为资产的增加和负债的减少吗? -
江咐苛:      : 收入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如增加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也可能表现为企业负债的减少,如减少预收账款等;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如企业采用预收账款方式销售商品的,企业在收到预收账款时做分录: 借:银行存款 贷:预收账款 预收账款科目属于负债类科目,增加在贷方. 企业在发出商品确认收入时冲减预收账款,做分录: 借:预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分录中的贷方表示收入增加,借方预收账款科目表示负债的减少,因此收入增加可能表现为负债的减少.

蒙忠朱13449758445:    会计要素相互之间的增减会引起什么样的结果.
江咐苛:      : 会计要素相互之间增减通常有九种情况,1.一项资产和一项负债同时增加(资产负债表左右两边同时增加)2.一项资产和一项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资产负债表左右两边同时增加)3.一项资产和一项负债同时减少;(资产负债表左右两边同时减...

蒙忠朱13449758445:    我是初学者,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负债减少这题是不是对的? -
江咐苛:      :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资产类借方登记增加,贷方登记减少负债类借方登记减少,贷方登记增加所有者权益类借方登记减少,贷方登记增加A资产与负债同时增加如:购材料 借:原材料 贷:银行存行(已经付款的,资产减少) 应付账款(未付款的,负债贷方登记的增加)C负债增加,负债减少如:用商业承兑汇票支付上述款项 贷:应付账款 贷:应付票据D所有者权益增加,负债减少如:某企业收到投资人用原材料投入,原材料含税价11700 借:原材料 1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1700 贷:实收资本 10000 资本公积 1700

蒙忠朱13449758445:    下列业务事项中,可以引起资产和负债同时变化的有(). -
江咐苛:      : A、借:固定资产,贷:银行存款B、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贷:存货跌价准备.结转销售成本时,对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借记存货跌价准备,借记主营业务成本或其他业务成本等科目.C、借:银行存款,贷:应收账款D、借:银行存款,贷:短期借款答案是D


相关链接: 8亿人负债4亿人逾期 | 负债最痛苦的4个阶段 | 负债后不要做的四件事 | 个人负债明细查询 | 一个人负债太多怎么办 | 负债最严重的处理方法 | 个人负债最好解决办法 | 资产负债表顺口溜 | 资产与负债同时增加 | 能引起资产与负债同减的有 | 资产负债是不是欠钱了 | 资产和负债同时增加的例子 | 费用和负债同时增加的例子 | 资产和负债同时增加的业务 | 资产负债大白话解释 | 费用和负债同时增加的业务 | 能同时引起资产和负债 | 资产与负债同时增加的例子 | 资产和负债同时变化 | 资产减少负债减少的例子 | 资产负债表公式口诀 | 资产负债增减顺口溜 | 资产与负债同时减少的例子 | 资产类和负债类同时减少 | 资产和负债一增一减的例子 | 资产负债表内部编制口诀 |

(编辑:qq网友)
相关热点
联系方式:
首 页| 美文欣赏| 小学作文| 中学作文| 高中作文| 精品文摘| 个性语录| 箴言格言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