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道德经不出户知天下

来源:www.zuowenzhai.com   投稿:2024-06-01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
答:原文: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七章——春秋·老子 老子认为,对事物的认识不应到客观世界中去求,认识不是从实践中来的。这就是说,你越是深入到客观实际中去,你得到的认识就越少,相反,足不出...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
答:释义:不出门户,就能够推知天下的事理;不望窗外,就可以认识日月星辰运行的自然规律。他向外奔逐得越远,他所知道的道理就越少。所以,有“道”的圣人不出行却能够推知事理,不窥见而能明了“天道”,不妄为而可以有所成就。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七章——春秋·老子 在认识上纯任感觉经验是靠...

《道德经》第四十七章——不出户,知天下
答: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yǒu),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二、各家解析摘要 1、韩鹏杰《道德经在说什么》不用出家门,便能知天下之事;不用通过窗户去看,就能知道自然的规律法则。越是向外寻找求索,对道的认识就越少。所以圣人不用出行却能知...

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窥于牖,以知天道。其出弥远者,其知弥少。是以圣...
答:译文:不出门户,就能够推知天下的事理;不望窗外,就可以认识日月星辰运行的自然规律。他向外奔逐得越远,他感知自己不足就越多。所以,有“道”的圣人不出行却能够推知事理,不窥见而能明了“天道”,不妄为而可以有所成就。解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否认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认为“不出户,知天下...

《道德经》第四十七章,原文,译文,自解
答:【原文】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译文】 不出门户,就能够推知天下的事理;不望窗外,就可以认识日月星辰运行的自然规律。他向外奔逐得越远,他所知道的道理就越少。所以,有“道”的圣人不出行却能够推知事理...

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这是谁说的?
答:这正是“得道者”心无杂念、心如止水,他们和大自然合二为一、融为一体所致,这恰恰是《道德经》的奥妙所在!“不窥,见天道”是“不出户,知天下”的推理和深化。“天道”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观“天道”不能用肉眼、用肉眼是绝对看不到的,只能用心灵来观照:用虚静的...

《道德经》德经·第四十七章原文及译文
答:德经·第四十七章 作者:李耳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不出门户,就能够推知天下的事理;不望窗外,就可以认识日月星辰运行的自然规律。他向外奔逐得越远,他所知道的道理就越少。所以,有“道”的圣人...

道德经【47】:有道者,事竟成
答:《道德经》第四十七章 一、原文(通行本)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yǒu),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二、译文 足不出户,就能推知天下的事理;不望窗外,就可以了解日月星辰运行的自然规律。就求“道”而言,走的越远,知道的道理就越少。所以,...

“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出自于哪里
答: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最早处出自于《老子》第四十七章:“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规于牖,以知天道.其出也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弗为而成.”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走出家门,通过道就可以知晓天下事理;不观望窗外,通过道可以知晓自然规律.走得越远,对道就知道得越少”....

“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出自《道德经》的那章?
答:“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的意思是:虽然足不出户,但知道外界发生的事情。这两句谚语最早出自春秋老子的《道德经》第四十七章:“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规于牖,以知天道。其出也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弗为而成。”意思是:不走出家门,通过道就可以知晓天下事理;不...

毕夜滕15966986502:    “不出户,知天下”的原文是什么? -
乌疫葛:      :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七章 译文 不出门户,就能够推知天下的事理;不望窗外,就可以认识日月星辰运行的自然规律.他向外奔逐得越...

毕夜滕15966986502:    老子在《道德经》中指出,“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规不牖,以知天道.其出也弥远,其知也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弗为而成”.老子的这... -
乌疫葛:      :[选项] A. 认为通过实践获得的直接经验更有意义 B. 揭示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对立性 C. 主张知识的获得不需要通过思维加工 D. 否认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毕夜滕15966986502:    人在家中坐就知天下事出自哪里
乌疫葛:      : 这句话最早出处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道德经》第四十七章,原句是: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白话文意思是不出门户,就能够推知天下的事理不望窗外,就可以认识日月星辰运行的自然规律.他向外奔逐得越远,他感知自己不足就越多.所以,有“道”的圣人不出行却能够推知事理,不窥见而能明了“天道”,不妄为而可以有所成就.

毕夜滕15966986502:    秀才不出门、下句是什么 -
乌疫葛:      :[答案] 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释义 旧时认为有知识的人即使待在家里,也能知道外面发生的事情. 究其根是老子说的, 道德经第四十七章 [原文]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①,见天道②.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③,不为而成④. ...

毕夜滕15966986502:    老子在《道德经》中指出:“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规于牖,以知天道.其出也弥远, 其知弥少.是以圣人 -
乌疫葛:      : A试题分析: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否认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认为“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知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也就是不通过实践,就能知天下,知天道,反而是行的越远,知道的越少,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先验论,因此否认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答案A正确.

毕夜滕15966986502:    老子所说:不出门而知天下事,不窥牖而知天道,老师布置的作业上:不出门而知天下事,不窥牖而知天道, -
乌疫葛:      :[答案]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不出门户,能知天下大事;不窥视窗外,能知天理人心)“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所以,圣人不必亲身经历就知道事情的始终,不必亲眼去看就明白发生了什么,不必亲自去做就能让事情...

毕夜滕15966986502:    “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的意思 -
乌疫葛:      : “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的意思是:虽然足不出户,但知道外界发生的事情. 这两句谚语最早出自春秋老子的《道德经》第四十七章:“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规于牖,以知天道.其出也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

毕夜滕15966986502:    《道德经》中不出户知天下;不阏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
乌疫葛:      : 不出门户,能够知道天下的事情;不用偷偷看着窗外,就能知道自然的规律.其实有时候走得越远,反而知道的越少. 因此,圣人不出行却知道很多事情,不用见到就可以明白真相,不用作为就可以有所成就. 认识一件事物,仅仅靠自己的眼睛、耳朵、手等感官是不够的,因为如此无法深入到事物的内部去了 解它的“灵魂”.了解事物应该靠“自省”,去领悟 “道”,知道了天下万物的运动和变化规律,才能真切地深入到事物的灵魂中.

毕夜滕15966986502: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一章的翻译
乌疫葛:      : 第四十一章 1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 所以,以知足为满足的人,其满足是永恒 的. 第四十七章 1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


相关链接: 老子道德经的三大精髓 | 道德经的精髓100句 | 道德经四个精髓 | 道德经被篡改太严重 | 读懂道德经强大到可怕 | 老子道德经最好版本 | 道德经人生哲理 | 道德经最有效的三句话 | 学道德经有多可怕 | 道德经最经典的十句话 | 道德经的精髓和领悟 | 背诵道德经最好方法 | 道德经必背三句话 | 道德经反着读有多可怕 | 道德经最智慧的十句话 | 道德经万物皆为我所用 | 道德经八个精髓 | 道德经必背五十句 | 道德经最精髓的三句话 | 最简单道德经记忆法 | 道德经中最好的四句话 | 道德经精髓50句 | 道德经最精辟的名句 | 学道德经的大忌 | 道德经的精髓和规律 | 道德经最精辟的三句话 |

(编辑:qq网友)
相关热点
联系方式:
首 页| 美文欣赏| 小学作文| 中学作文| 高中作文| 精品文摘| 个性语录| 箴言格言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