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课件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2
六年级科学下册《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课件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 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2、 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
过程与方法:
学习用筛网分离混合物、用蜡烛给白糖加热。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
2、体会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重要的。
(二)教学准备
每组一杯沙子、一杯黄豆,一支蜡烛,一张白纸,一个勺子,一小包白糖、一个筛网。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通过前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物质)
物质总是处在不断地(变化)中,这节课我们通过实验仔细来研究物质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板书课题:《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二、观察物质的变化
(一)出示沙和豆子
1、师:只给你沙和豆子,它们在怎样的情况下可能会发生变化?(生:混合)
师: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它们是否发生了变化?(生:把混合后的沙和豆子与混合前的做个比较)
师:所以能否将给你的沙和豆子都混合了?(生:不能,得留一些)
师:那我们在混合前分别倒一些沙和豆子在白纸上,观察并记录下它们各自的特点,好吗?
师:我们把杯里的沙和豆子混合,看沙和豆子会不会发生变化。你的猜测是怎样的?
师:能有办法看得更清楚些吗?(用筛网分离观察)
2、师评价,学习“记录表”
(二)出示蜡烛和白糖
1、师:蜡烛和白糖在怎样的情况下可能会发生变化呢?(生:加热)
2、师:你能学习前面的观察方法,来说说如何观察白糖加热的变化吗?
(生:先观察白糖的特点,然后预测白糖加热的变化,再给白糖进行加热,观察白糖加热过程中和加热结束后的变化。)
3、师:白糖加热比较危险,老师在这儿要给大家个提示(出示“友情提示”,请学生阅读)。
4、师:不要忘了在实验操作中做好记录(出示“记录表”)
(三)实验操作,观察物质变化
1、领取实验材料,分组实验(依次领取)。
2、观察物质前后的变化,做好记录。
活动一:沙和豆子混合变化记录表
年 月 日 第 小组 记录员

混合前

预测

混合后的变化







豆子



活动二:加热白糖变化记录表
年 月 日 第 小组 记录员

加热前

预测

加热后的变化



白糖


(四)反馈实验记录,交流讨论
1、沙和豆子混合与白糖加热的变化有什么明显的区别没有?(沙和豆子混合没有明显变化,而白糖加热变化明显)
2、白糖充分加热后留下的黑色的东西还是原来的白糖吗?说明了什么?(说明白糖在加热过程中生成了新的物质。)板书:产生新物质。
而沙和豆子混合后没有明显变化,沙还是沙,豆子还是豆子,说明了什么?(说明沙和豆子混合没有产生新物质。)板书:不产生新物质
3、判断:看图,说说这些变化有没有产生新物质?它们具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三、总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点
1、师: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状、体积、状态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如:沙和豆子混合等
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如加热白糖等
2、其实,在加热白糖中,还有一些物质发生了变化,你留意了吗?(学生举例,并说说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出示课外资料阅读:
蜡烛燃烧了,火焰不断地舞动,蜡烛慢慢变短。蜡烛燃烧后,变成了什么新物质?这些新物质到哪里去了?我们只看到蜡烛在不断地减少,却没有看到生成新的物质,是不是物质会减少或者消失了呢?实际上,燃烧充分的蜡烛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蜡烛中的氢元素与氧元素形成水,由于温度高,转化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由于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的,所以看不到。如果蜡烛燃烧不充分,还会产生部分碳的成分,可以拿铁器在烛焰上掠过,上面会留下碳黑的痕迹。
3、你还能举出我们身边哪些物质的变化是物理变化?哪些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教学内容:《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的第二课.
科学概念:(1)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它们的区别在于是否产生了新的物质.
(2)一些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既发生物理变化,又发生化学变化.
过程与方法
学习用蜡烛给白糖加热,知道一些化学实验中要有安全防范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
(2)体会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重要的.
重点:观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过程,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难点:观察加热白糖的过程,分析是否产生了新物质.
教学准备:记录纸、火柴、蜡烛、一把小铁勺、白糖(用来加热白糖)搅拌棒、一杯清水(用来验证炭化的白糖已不是白糖)、一张纸、沙、豆子、筛子(观察沙和豆子的混合)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身边的物质》,知道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也知道“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
活动一:压扁纸杯(形状变化)
活动二:撕纸(大小变化)
活动三:倒开水(形态变化)
这节课我们通过实验仔细来研究物质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板书课题:《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由旧知过渡到新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探究学习
(一)、观察混合后的沙子和豆子的变化.
(1)观察沙子和豆子
师:请从杯中取出少量的沙和豆放在白纸上,用自己的各种感官观察沙和豆的特点,并作好记录.(生活动)
(2)猜测:我们把杯里的沙子和豆子混合,沙和豆会不会发生变化?
(3)进行混合、搅拌.(沙子倒在豆子的杯里进行搅拌)
师:混合后的豆子和沙子发生什么变化了呢?有什么证据说明没有发生变化?(用筛子分离沙和豆子进行观察.)
(4)分离混合物.与原来的沙子和豆子进行比较、对照,看有没有发生变化?
小结:搅拌产生的碎屑,只说明沙和豆子形态发生了细微的变化,特征和性质没有变,沙还是沙,豆还是豆.板书: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设计意图:学生观察豆沙混合现象,根据他们的经验,能判断出不发生明显的变化.通过观察、区别、猜测、实验,论证,一是对物理变化的本质有了感性的认识,二是体现了科学注重事实,严密论证的特点,旨在使学生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并掌握科学课堂上正确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二)、观察加热白糖的变化.
(1)每组一包白糖,展开放桌上用各种感官观察,将白糖的特点记录在表格中.
加热白糖变化记录表


加热前

预测

加热后的变化

白糖







(2)预测:给白糖加热,会发生哪些变化,填写在记录表中.
(3)讲解并示范给白糖加热的方法和注意点.
(4)学生进行加热白糖的活动,并及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5)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白糖在加热的过程中,首先会发生物理变化,即固体的白糖在加热的情况下变成液体的白糖,然后继续加热,白糖的颜色由白色到褐色再到黑色逐渐加深,直至全部炭化,能闻到焦味,这时发生了化学变化.如果继续加热,黑色的炭还会燃烧.)
学生汇报,师板书:
(状态变化:颗粒状---液体状---糊状---固体状
颜色变化:白色---褐色----黑色
气味变化:白糖香味---焦味)
(6)白糖充分加热后留下的黑色的东西还是原来的白糖吗?说明了什么?(说明白糖在加热过程中生成了新的物质.)板书:产生新的物质.
师:这种新的物质还是糖吗?生:是 生:不是
师:我们都知道糖能溶解在水中,只要我们将黑色固体放到水搅拌看能否溶解,就知道它是不是糖.(学生活动)
师:黑色固体溶解了吗?
生:没有
师:说明了什么?(黑色固体不是糖)
师:蜡烛燃烧后又有什么变化呢?蜡烛燃烧变成了什么?出示课外资料阅读.
设计意图:通过蜡烛燃烧,加热白糖的实验,使学生感知物质化学变化的过程、现象.而教师放手让学生亲手操作,并在操作中观察,动脑,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使之对科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总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点.
师讲述:物质的变化一般分成两类: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像白糖加热、蜡烛燃烧那样会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板书:化学变化
师:而像弯曲铜丝,撕碎纸片,混合豆沙,只改变物质的形状、大小、状态等,没生成新的物质的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板书:物理变化
师:你们说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什么?(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师:根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你能说说下列物质变化中哪些属于物理变化,哪些属于化学变化?(玻璃打破,铁器生锈,木柴燃烧,湿衣服晾干,米饭滴碘酒)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总结,引导,加强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认识,以及对生活中复杂科学现象的综合分析能力.
四、课外延深
讨论:白糖加热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有没有产生物理变化?蜡烛燃烧发生化学变化中有没有产生物理变化?
1、把固体的白糖变成液体的糖与白糖变成黑色的炭进行比较,这两种变化有什么区别?
2、把蜡烛变成蜡烛油与蜡烛油燃烧变成气体进行比较,这两种变化有什么区别?



板书: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物理变化:只是物质的形状、大小、状态等发生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化学变化:产生新的物质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物质变化过程中是否产生新的物质

教学内容:《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的第二课.
科学概念:(1)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它们的区别在于是否产生了新的物质.
(2)一些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既发生物理变化,又发生化学变化.
过程与方法
学习用蜡烛给白糖加热,知道一些化学实验中要有安全防范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
(2)体会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重要的.
重点:观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过程,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难点:观察加热白糖的过程,分析是否产生了新物质.
教学准备:记录纸、火柴、蜡烛、一把小铁勺、白糖(用来加热白糖)搅拌棒、一杯清水(用来验证炭化的白糖已不是白糖)、一张纸、沙、豆子、筛子(观察沙和豆子的混合)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身边的物质》,知道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也知道“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
活动一:压扁纸杯(形状变化)
活动二:撕纸(大小变化)
活动三:倒开水(形态变化)
这节课我们通过实验仔细来研究物质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板书课题:《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由旧知过渡到新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探究学习
(一)、观察混合后的沙子和豆子的变化.
(1)观察沙子和豆子
师:请从杯中取出少量的沙和豆放在白纸上,用自己的各种感官观察沙和豆的特点,并作好记录.(生活动)
(2)猜测:我们把杯里的沙子和豆子混合,沙和豆会不会发生变化?
(3)进行混合、搅拌.(沙子倒在豆子的杯里进行搅拌)
师:混合后的豆子和沙子发生什么变化了呢?有什么证据说明没有发生变化?(用筛子分离沙和豆子进行观察.)
(4)分离混合物.与原来的沙子和豆子进行比较、对照,看有没有发生变化?
小结:搅拌产生的碎屑,只说明沙和豆子形态发生了细微的变化,特征和性质没有变,沙还是沙,豆还是豆.板书: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设计意图:学生观察豆沙混合现象,根据他们的经验,能判断出不发生明显的变化.通过观察、区别、猜测、实验,论证,一是对物理变化的本质有了感性的认识,二是体现了科学注重事实,严密论证的特点,旨在使学生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并掌握科学课堂上正确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二)、观察加热白糖的变化.
(1)每组一包白糖,展开放桌上用各种感官观察,将白糖的特点记录在表格中.
加热白糖变化记录表

加热前

预测

加热后的变化

白糖

(2)预测:给白糖加热,会发生哪些变化,填写在记录表中.
(3)讲解并示范给白糖加热的方法和注意点.
(4)学生进行加热白糖的活动,并及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5)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白糖在加热的过程中,首先会发生物理变化,即固体的白糖在加热的情况下变成液体的白糖,然后继续加热,白糖的颜色由白色到褐色再到黑色逐渐加深,直至全部炭化,能闻到焦味,这时发生了化学变化.如果继续加热,黑色的炭还会燃烧.)
学生汇报,师板书:
(状态变化:颗粒状---液体状---糊状---固体状
颜色变化:白色---褐色----黑色
气味变化:白糖香味---焦味)
(6)白糖充分加热后留下的黑色的东西还是原来的白糖吗?说明了什么?(说明白糖在加热过程中生成了新的物质.)板书:产生新的物质.
师:这种新的物质还是糖吗?生:是 生:不是
师:我们都知道糖能溶解在水中,只要我们将黑色固体放到水搅拌看能否溶解,就知道它是不是糖.(学生活动)
师:黑色固体溶解了吗?
生:没有
师:说明了什么?(黑色固体不是糖)
师:蜡烛燃烧后又有什么变化呢?蜡烛燃烧变成了什么?出示课外资料阅读.
设计意图:通过蜡烛燃烧,加热白糖的实验,使学生感知物质化学变化的过程、现象.而教师放手让学生亲手操作,并在操作中观察,动脑,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使之对科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总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点.
师讲述:物质的变化一般分成两类: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像白糖加热、蜡烛燃烧那样会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板书:化学变化
师:而像弯曲铜丝,撕碎纸片,混合豆沙,只改变物质的形状、大小、状态等,没生成新的物质的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板书:物理变化
师:你们说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什么?(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师:根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你能说说下列物质变化中哪些属于物理变化,哪些属于化学变化?(玻璃打破,铁器生锈,木柴燃烧,湿衣服晾干,米饭滴碘酒)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总结,引导,加强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认识,以及对生活中复杂科学现象的综合分析能力.
四、课外延深
讨论:白糖加热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有没有产生物理变化?蜡烛燃烧发生化学变化中有没有产生物理变化?
1、把固体的白糖变成液体的糖与白糖变成黑色的炭进行比较,这两种变化有什么区别?
2、把蜡烛变成蜡烛油与蜡烛油燃烧变成气体进行比较,这两种变化有什么区别?


13931383427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的教案是什么?
曹娟乖答:本节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的第二课内容。《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是继前一课观察了一些物质的变化之后,继续深入观察物质的变化。并且通过观察豆和沙的分离、加热白糖和蜡烛燃烧的变化,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有无新物质产生。判断蜡烛燃烧是什么变...

13931383427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曹娟乖答:教学内容:《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的第二课。科学概念:(1)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它们的区别在于是否产生了新的物质。(2)一些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既发生物理变化,又发生化学变化。过程与方法 学习用蜡烛给白糖加热,知道一些化...

13931383427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设计
曹娟乖答:促使学生认识和了解生活中的物质的变化,为今后更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感受科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通过三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

13931383427六年级科学下册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2教学反思 教科版
曹娟乖答:1、师: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状、体积、状态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如:沙和豆子混合等 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如加热白糖等 2、其实,在加热白糖中,还有一些物质发生了变化,你留意了吗?(学生举例,并说说...

13931383427小学科学<<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说课
曹娟乖答:教材分析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第2课内容。关于物质的变化,从是否产生了新物质的标准去区分,可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而本单元主要研究的是物质的化学变化,从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中,寻找化学变化的本质:产生了新物质...

13931383427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重点以及复习资料
曹娟乖答:20、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叫物理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叫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主要表现为: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物等。21、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擦干水,覆盖搪瓷,镀锌,喷防锈漆,真空等。22、水泥生产过程:将石灰石和黏土按比例混合均匀,再高温煅烧、研细,变成水泥。23、物质是不灭的。

13931383427教科版六年级科学《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设计
曹娟乖答:【教学内容】《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的第二课。本课内容分为“混合沙和豆子”、“观察白糖的变化”两部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通过混合、分离沙和豆子,加热白糖的实验使学生懂得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

13931383427《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反思
曹娟乖答:《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是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2课的内容。本课先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混合引发思考,物质混合会发生变化吗?然后用沙和豆子混合做实验,发现混合后沙还是沙、豆子还是豆子,没有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称为物理变化。再用另一种常见的物体白糖做实验,给白糖加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实验后...

13931383427科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二单元物质的变化手抄报 要急 急!!!
曹娟乖答:化学变化是说物质的种类有变化,即生成了新的物质。比如说,汽油燃烧变成了二氧化碳和水,他从汽油分子变成了二氧化碳分子和水分子,前后对比,显然是发生了物质种类上的变化,因为汽油,二氧化碳和水显然不是一样东西。颜色变化、气体产生、温度变化、ph变化,他们都既有可能是物理变化,也有可能是化学变化,...

13931383427六年级科学:第3题 连线
曹娟乖答:物理变化:物质本身没有变化,只是物质的状态、形态等发生了变化。化学变化:物质发生了变化,生成了新物质。


(编辑:全咽缪)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