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工艺品香囊说明文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1
香囊的介绍

香囊 ,四角垂香囊。——《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香囊是古代汉族劳动妇女创造的一种民间刺绣工艺品。是以男耕女织为标志的古代汉族农耕文化的产物,是越千年而余绪未泯的汉族传统文化的遗存和再生。香囊以锦制作,又称锦囊或锦香袋、香包、香缨、佩帏、容臭等,今人称荷包、耍货子、绌绌。一般系于腰间或肘后之下的腰带上,也有的系于床帐或车辇上。由于奇特香料多来自外国的贡品,朝廷还把香囊作为赏赐之物。佩带香囊之俗,也在民间盛行。“榴花角黎斗时新,今日谁家酒不樽。堪笑江湖阻风客,却随蒿叶上珠门。”这首古诗是描述当时人们欢度端午佳节的种种习俗。端午节前后,人们除了吃粽子、插艾叶以外,还要给孩子们带上香囊。

香包(sachet),古代称“香囊”,亦称“佩帷”、“容臭”、“香袋儿”、“荷包”,庆阳俗称“绌绌”或“耍活”。它是用彩色丝线在彩绸上绣制出各种内涵古老神奇、博大精深的图案纹饰,缝制成形状各异、大小不等的小绣囊,内装用多种浓烈芳香气味的中草药研制的细末,以作节令志庆、生活实用

和观赏品玩用。
香包在《诗经》的一些篇章里已有描述,说明早在约3000年前就有了香包。 《礼记》云:“五采谓之绣。”香包用青、赤、黄、白、黑五色丝线刺绣而成,色彩绚丽,自然有装饰衣着、把玩欣赏之审美功用,又因填有特殊的中药材,兼有驱邪擗欹、除菌爽神功效。《礼记、类则》载,未成年男女,晨昏叩拜父母,必须佩戴香包,说明香包还有礼仪作用。战国时期以至秦、汉、晋,大男人堂而皇之佩戴香包,晋以后渐为女人、儿童的专用品。宋时,官史朝服上开始佩戴香包,礼仪作用愈加凸显。清代,香包成为馈赠佳品,特别是相恋男女以此作为馈赠的信物。现代,香包是承载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在人际交注、美化环境、陶冶情操、寄情寓志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送一个香包,传递一份友情,捎去一份好心情,表达一番美好的祝愿,问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取向。

香包,其制作和佩戴史至少可以上溯到战国时期,屈原《离骚》中有“扈江篱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江离、辟芷、秋兰均为香草。纫,乃连缀之意。佩即佩帏,在这里既指香包,也含佩带之意。全句的意思是把装满香草的佩帏带在身上。这说明香包早在屈子所处的战国时代已是一种饰物了。
汉代《礼记》有云:“男女未冠笄者……衿缨皆陪容臭”。容臭即香包,说明汉代未成年的男女都是佩戴香包的。
到了唐宋时期,香囊逐渐成为仕女、美人的专用品。而男官吏们则开始佩戴荷包了。有的官吏上朝时干脆把荷包缀于朝服之上。当然,那时的荷包与香包不完全一样,香包里主要装的是香草,而荷包主要是“盛手巾细物”的。这与前不久华池县双塔寺出土的手包型“千岁香包”比较吻合。
至清代,香囊已成为爱情的信物了。《红楼梦》第十七回宝玉与黛玉之间的一次“闹别扭”便是由送荷包引发的。
而历史演化到近代,香包则多半用于民间端午节的赠品,主要功能是求吉祈福,驱恶避邪的。
再看香包的图案,以华池县双塔寺出土的“千岁香包”为例,选用变形的梅花、荷花及缠枝花为刺绣纹饰图案,是按照佛教净土的教义设计的,其寓意是把这件小香包看作“西方净土”,因为变形梅花从唐代起就作为佛胸前的吉祥标志。
800多年前的佛教信徒们向佛塔敬献这种香包,完全是为了向佛表示崇敬和祈福的诚意。

香囊又名香袋、花囊,也叫荷包。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

香囊
它是用彩色丝线在彩绸上绣制出各种内涵古老神奇、博大精深的图案纹饰,缝制成形状各异、大小不等的小绣囊,内装多种浓烈芳香气味的中草药研制的细末。古代的香囊是用来提神的,也有用香料来做的,因其香适合很多人的喜欢,后逐步改为纯香料。
关于现代的用法是放在衣柜上做防蛀用,因为可以保留其香气,(香薰)也有用来清晰房间,保持室内空气充足而有香气。就是放在一小火堆上面蒸发香气,把过期的香水放在上面燃烧也可以的。
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气扑鼻。 陈示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术品。


15521754426介绍香包的作文200字左右
蒋马胃答:香包又叫香囊、容臭、香缨、香球、佩帏、馨香,是一种由盛载香料的囊包。香包最早称容臭,屈原《离骚》中有“扈江篱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当时的香料是辟芷、秋兰。在明朝仍有容臭的称呼。中国传统的香囊多用绸布制成,内装雄黄、熏草、艾叶等香料。一说香包可以避邪,端午节时多会配挂...

15521754426古代的玉香囊是什么样子的?香囊里面一般放什么?
蒋马胃答:在古代,玉香囊是一种精致的艺术品,通常由玉石雕刻而成,形状多样,有的呈圆形、方形,有的则雕刻成动物或花卉的形状。这些香囊往往工艺精湛,打磨光滑,表面可能刻有吉祥图案或诗句,显得高贵而富有文化气息。香囊内部通常放置的是香料,古人根据不同的用途和喜好,选择不同的香料。常见的香料包括苍术、...

15521754426香囊是什么
蒋马胃答:香囊又名香袋、花囊。它是古代汉族劳动妇女创造的一种民间刺绣工艺品。是以男耕女织为标志的古代汉族农耕文化的产物,是越千年而余绪未泯的传统文化的遗存和再生。汉代《礼记》有云:“男女未冠笄者……衿缨皆陪容臭。”容臭即香囊,说明汉代未成年的男女都是佩戴香囊的。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它是用...

15521754426古代香囊的作用及意义,用法~
蒋马胃答:1、防治疫毒:孙思邈《千金要方》:“避疫气,令人不染”,就是使人不受污秽之气或毒气的污染。2、防止蚊虫叮咬:夏季蚊虫较多,古代没有灭蚊药,一般人家又没有蚊帐子,夏季大多室外休息,小孩皮肤嫩,蚊子最容易咬小孩的头面和脖子,所以把香囊戴在脖子周围和胸部。3、防止毒蛇咬伤:南方空气潮湿,...

15521754426收藏手记·文房杂项篇·刺绣珍品香荷包
蒋马胃答:刺绣香荷包 (清)香荷包,也称香囊、香袋,多指可供佩挂的刺绣小品,是中国古代颇具欣赏价值的艺术品。在古代,荷包、香袋和香囊略有区别。香袋和香囊为单一放香料之用,比荷包更小些,而荷包不一定具有盛放香料的用途。通常囊内充以香料者称为香包,空囊被用来作为相互赠送的礼物,或为祈祥装饰,或盛...

15521754426请问香包有什么意义吗?又代表什么呢?谁能告诉我?
蒋马胃答:香包,古人叫香缨、香囊、佩帏、容臭,今人称荷包、耍货子、绌绌。它是古代劳动妇女创造的一类民间刺绣工艺品。是以男耕女织为标志的古代农耕文化的产物,是越千年而余绪未泯的中华传统文化的遗存和再生。香包在《诗经》的一些篇章里已有描述,说明早在约3000年前就有了香包。 《礼记》云:“五采谓...

15521754426端午节香包不同的形状和图案有什么含义
蒋马胃答:《岁时杂记》"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日趋讲究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端午节佩香囊,传说有...

15521754426香囊是什么东西?
蒋马胃答:除了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香囊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中国古代,香囊是一种贵族的礼品,常常在婚礼、寿宴等场合赠送给贵宾。同时,香囊也是一种民间的艺术品,花式精美、制作精细的香囊常常成为人们收藏的对象。现代人在享受香囊的传统美好之余,也开始探索香囊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除了散发芳香,香囊中的香料...

15521754426香包的做法,做一个属于自己的香包
蒋马胃答:香包又叫容臭、香袋、香囊、香缨、佩帏,今人称荷包、耍货子、绌绌。它是古代汉族劳动妇女创造的一种民间刺绣工艺品。是以男耕女织为标志的古代汉族农耕文化的产物,是越千年而余绪未泯的汉族传统文化的遗存和再生。香包最早称容臭,屈原《离骚》中有"扈江篱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当时的香料是...

15521754426端午节香包里装些什么?
蒋马胃答:端午节香包里装的通常为艾叶、苍术、山奈、白芷等中药,也有些是装的雄黄、香草等配成的香料。装入的这些东西不但有中药的香气,还能起到提神、醒脑等保健作用,在中药店均可以购买到。端午的香包又称为香囊,荷包。有的用五彩丝线缠绕而成,有的用各式碎布拼凑而成,上面还会缝制各种动物、植物图案作为...


(编辑:吕连查)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