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中国古代山水名画有哪些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2
中国古代有哪些有名的山水画?

1、《清明上河图》北宋: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 ,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2、《富春山居图》元代: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在元至正七年(公元1347)七十九岁归富春时为无用禅师作,三年而成。描绘的是富春江两岸秋初的景色。开卷描绘坡岸水色、远山隐约,接着是连绵起伏、群峰争奇的山峦,再下是茫茫江水、水天一色,最后则高峰突起、远岫渺茫。山间丛林茂密,点缀村舍、茅亭,水上则有渔人垂钓,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层次分明。
全卷用墨淡雅,仅在山石上染了一层极淡墨色,并用稍深墨色染出远山及江边波影,只有点苔、点叶时用了浓墨。
3、《溪山行旅图》宋代:范宽
全幅山石以密如雨点的墨痕和锯齿般的岩石皴纹,刻画出山石浑厚苍劲之感,细如弦丝的瀑布一泻千尺,溪声在山谷间回荡,景物的描写极为雄壮逼真。画幅右角树阴有“范宽”二字款。台北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
4、《溪山图》元代:黄公望
《溪山图》真迹却是一件保存相当完整的佳构,1347年作。画面山峦起伏,山与水多用干枯的淡墨轻松画出,长长的披麻皴使山体显得疏朗灵秀;树木则是运用浓浓淡淡的墨笔,勾勾点点,画得生动活脱,笔墨简远逸迈,风格苍劲高旷,气势雄秀。
5、《踏歌图》宋代:马远
《踏歌图》绢本淡设色纵191.8厘米横111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马远与同时的夏圭,号称“马夏”。此画主体内容是田埂上一群老少农民作欢笑踏歌状,用笔自然舒展,与画面气氛搭配一致。远处,高峰对立,宫殿隐现。从对自然物的处理方法看,是典型的马派“一角山”的特点。

洛神赋图、清明上河图、富春山居图、汉宫春晓图、百骏图、步辇图、唐宫仕女图、五牛图、韩熙载夜宴图、千里江山图。
1、洛神赋图
《洛神赋图》是东晋顾恺之的画作,原《洛神赋图》卷为设色绢本。是由多个故事情节组成的类似连环画而又融会贯通的长卷,现已失。
现主要传世的是宋代的四件摹本,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二件)、辽宁省博物馆和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画卷从右端开始,第一段描绘了黄昏,曹植率领众随从由京城返回封地,经过洛水之滨时停驻体息。在平静的水面上,风姿绝世、含情脉脉的洛神衣带飘逸、动态从容,凌波而来。
柳岸边,曹植身体微微前倾,伸出双手挡住众随从。随从们目光呆滞,而曹植目光灼灼地注视着前方水面上美丽的洛神。
画家巧妙地通过这一瞬间动作,不仅形象而生动地表现出曹植见到洛神的惊喜之情,而且将曹植被洛神的绝世之美所深深吸引的内心活动表现的极为生动。
曹植解玉佩相赠表达对洛神的深切爱慕,洛神指潜渊为期,曹植又怕受骗,心情矛盾。于是便敛容定神,守之以礼,二人情意缠绵。
洛神与诸神仙嬉戏,风神收风,河神抚平水波,水神鸣鼓,女蜗起舞,洛神在空中、山间、水中若隐若现,舒袖歌舞。
通过女神与众神仙的欢乐、嬉戏的热闹场景,为洛神与曹植即将分离做了铺垫,衬托出女神无奈和矛盾的内心状态。
第二段描绘了人神殊途,不得不含恨别离时的情景,这是故事情节的高潮。画家大力描绘洛神离去时的阵容,场面宏大激扬,热闹非凡。六龙驾驶着云车,洛神乘云车向远方驶去,鲸航从水底涌起围绕着车的左右。
六龙、文鱼及鲸的描绘细致,动态生动奔放。云车、云气都作在天空中作飞驰状,离别场面热闹异常、如醉如痴。
在岸边,曹植在众随从的扶持下,目送着洛神渐渐远去,眼神中倾诉着无尽的悲伤与无奈。洛神不停的回头望着岸上的曹植,眼神中流露出不舍与依恋。随着二者距离越来越远,衬托出曹植与洛神心中无奈分别的苦痛,使画面中无法相守的悲伤气氛更加浓烈。

最后一部分描绘了就驾启程。表现洛神离去后,曹植对她的深切追忆与思念。曹植乘轻舟溯流而上追赶云车,希望再次见到洛神的倩影。但是无奈人神相隔,早己寻觅不到洛神的踪影。
思念与悲伤之情不能自己,以至于彻夜难眠,在洛水边等待到天明,流连忘返的场景。直到随从们驱车上路,曹植仍然不断回头张望,最后怀着不舍和无奈的心情,踏上返回封地的归途。
曹植的无限怅惘之情生动地呈现在画卷上,使观者被洛神与曹植间的真挚感情所感染。

2、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
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清明上河图》虽然场面热闹,但表现的并非繁荣市景,而是一幅带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官兵懒散税务重。

3、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创作的纸本水墨画,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画家黄公望为师弟郑樗(无用师)所绘,1350年绘制完成,后几经易手,并因“焚画殉葬”而身首两段,前半卷: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富春山居图》原画画在六张纸上,六张纸接裱而成一副约七百公分的长卷。而黄公望并没有一定按着每一张纸的大小长宽构思结构,而是任凭个人的自由创作悠然于山水之间,可远观可近看。
这种浏览、移动、重叠的视点,或广角深远,或推近特写,浏览过程中,视觉观看的方式极其自由无拘,角度也非常千变万化。
4、汉宫春晓图
《汉宫春晓图》是明代画家仇英创作的一幅绢本重彩仕女画,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汉宫春晓图》以春日晨曦中的汉代宫廷为题,用长卷的形式描绘后宫佳丽百态;画中后妃、宫娥、皇子、太监、画师凡一百一十五人,个个衣着鲜丽,姿态各异,既无所事事又忙忙碌碌。其中,亦包含有画师毛延寿为王昭君写像的故事。
除却各仕女群像之外,亦融入各种文人式的休闲活动:包括妆扮、浇灌、折枝、插花、饲养、歌舞、弹唱、围炉、下棋、读书、斗草、对镜、观画、图像、戏婴、送食、挥扇等。
5、百骏图
《百骏图》是意大利籍清代宫廷画家郎世宁创作的绘画作品,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此图稿本为纸质,原作分别收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纸质稿本)和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绢本)。
此图为一长卷,从右至左,画面开始是两棵参天的老松树,透过松枝的空隙,露出了牧马人搭建的简易白色帐篷,有三个身穿满族服装的牧人在帐篷前,二人倦怠地或坐或卧,还有一人双手拄着套马杆立在那里,看着不远处的马匹,一只牧犬从帐篷内伸出了半个身子。
6、步辇图
《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现藏于故宫博物院。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图卷右半是在宫女簇拥下坐在步辇中的唐太宗,左侧三人前为典礼官,中为禄东赞,后为通译者。唐太宗的形象是全图焦点。
阎立本煞费苦心地加以生动细致的刻画,画中的唐太宗面目俊朗, 目光深邃,神情庄重,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与威仪。
阎立本为了更好地突现出太宗的至尊风度,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衬托表现。一是以宫女们的娇小、稚嫩,以她们或执扇或抬辇、或侧或正、或趋或行的体态来映衬唐太宗的壮硕、深沉与凝定,是为反衬。
二是以禄东赞的诚挚谦恭、持重有礼来衬托唐太宗的端肃平和、蔼然可亲之态,是为正衬。该图不设背景,结构上自右向左,由紧密而渐趋疏朗、重点突出,节奏鲜明。
7、唐宫仕女图
《唐宫仕女图》是一幅中国画作,作者是唐代张萱、周昉,该画描述唐代美女众生像。主要表现唐代贵族妇女生活情调,成为唐代仕女画的主要艺术特征。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唐代作为封建社会最为辉煌的时代,也是仕女画的繁荣兴盛阶段。中国古代仕女众生像,“倾国倾城貌,多愁多病身”。
唐代仕女画以其端庄华丽,雍容典雅著称,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莫过于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以及晚唐的《宫乐图》。
8、五牛图
《五牛图》是唐朝韩滉创作的黄麻纸本设色画,又名《唐韩滉五牛图》,该作品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五牛图》为黄麻纸本,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在横卷上画了五条神态、性格、年令各异的牛。从右至左,首匹为棕色老牛,描绘成一边咬着东西一边在杂木旁蹭痒痒的情状,意态悠闲。
次为黑白杂花牛,身躯壮大,翘首摇尾,步履稳健;第三匹为深赭色老牛,筋骨嶙峋,纵峙而鸣,白嘴皓眉,老态龙钟。
第四匹为黄牛,躯体高大,峻角耸立,回首而顾;第五匹牛,络首而立,体态丰厚,凝神若有所思,双眼流琢出倔强的个性。
9、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画家顾闳中的绘画作品,现存宋摹本,绢本设色,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该幅无款。前隔水存南宋人残题“熙载风流清旷,为天官侍郎,……”20字。引首有明初程南云篆书题“夜宴图”三大字。卷后有南宋史弥远“绍勋”葫芦印,清·宋荦钤“商丘宋荦审定真迹”一印。
拖尾有行书“韩熙载小传”,后有元·班惟志泰定三年(1326年)题诗,又积玉斋主人题识。后隔水清·王铎题跋,后有“董林居士”、“纬萧草堂画记”等收藏印。又有乾隆皇帝长跋及清内府诸收藏玺印。
10、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王希孟创作的绢本设色画,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该作品以长卷形式,立足传统,画面细致入微,烟波浩渺的江河、层峦起伏的群山构成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图,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长桥等静景穿插捕鱼、驶船、游玩、赶集等动景,动静结合恰到好处。
在该作品人物的刻画上,极其精细入微,意态栩栩如生,飞鸟用笔轻轻一点,具展翅翱翔之态。
《千里江山图》画卷,不仅代表着青绿山水发展的里程;而且,集北宋以来水墨山水之大成,并将创作者的情感付诸创作之中。《千里江山图》虽属于写意之作,但不乏工美佳作,表现了青年画家具有严谨的生活态度。《千里江山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中国山水画简称“山水”。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隋唐时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宋 李唐《万壑松风图》--- 此幅全景构图,但不突出主峰,通过环绕的松林将峰顶连成统一的整体,近、中、远三个空间层次表现得自然得体。全图笔墨沉厚浑朴而不失腴润秀雅,天趣盎然,坡石用斧劈皴,再以焦墨、破笔点苔,有沉郁清壮之韵。画中屋宇,以界画而成,表现了画家怀有丰富的绘画技巧。

                  

 

宋 马远 《踏歌图》绢本淡设色纵191.8厘米横111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马远与同时的夏圭,号称“马夏”。此画主体内容是田埂上一群老少农民作欢笑踏歌状,用笔自然舒展,与画面气氛搭配一致。远处,高峰对立,宫殿隐现。从对自然物的处理方法看,是典型的马派“一角山”的特点。

                     

 

宋 范宽《溪山行旅图》    全幅山石以密如雨点的墨痕和锯齿般的岩石皴纹,刻画出山石浑厚苍劲之感,细如弦丝的瀑布一泻千尺,溪声在山谷间回荡,景物的描写极为雄壮逼真。画幅右角树阴有“范宽”二字款。台北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                      

 

 

宋 郭熙《早春图》

宋 郭熙《早春图》-- 此图绘初春瑞雪消融,大地苏醒,草木发枝,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主要景物集中於中轴线上,近景大石与高大的松树,衔接中景S形山石,隔着云雾,再起二峰,主峰居中,下临深渊,溪涧从谷间潺潺流下,笔墨清润,构图综合高远、深远、平远法,呈现了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理想山水。

                   

 

明 沈周《庐山高图》 画中山石林木浑朴雄健,几无空处,山石融合了王蒙的解索皴与董源、巨然的披麻皴法,先以淡墨层层皴染,再施以浓墨逐层醒破。笔法稳健细谨,不恣意逞任,用墨浓淡相间,於满幅布局中有疏朗之感,故觉实中有虚。而画悬泉百丈直泻冲下,涧水轻柔,云光山色极为精采。台北故宫藏。

                   

 

唐寅《落霞孤鹜图》 此图是唐寅的代表作之一。写峻岭、高柳、水榭、江岸、霞光,虚实相映,遂成妙制。作者以宋人法画垂柳,错落有致,画山石则湿笔长皴,勾斫相间,变化多趣。全图景物处置洗练洒脱,墨色和悦润泽。

                    

 

唐寅 山水 欣赏 ---“明四大家”之一唐寅,被誉为明中叶江南第一才子。唐寅性格狂放不羁,在绘画中则独树一帜,自成一路,行笔秀润缜密,具潇洒清逸的韵度。自题七绝:“钱塘景物似围屏,路寄山崖屋寄汀。杨柳坡平人马歇,鸬鹚船过水风腥”。

                    

 

宋 夏圭《雪堂客话图》--- 此图画的是江南雪景。构图采用“一角”的形式,笔法苍劲浑厚,画山石用小斧劈皴和短线条秃笔直皴,从而使得画面方硬奇峭、水墨苍润的效果。绢本,设色。

                    

 

宋 夏圭《西湖柳艇图》--- 画面柳堤回环,可以看到三层。但其疏密、远近、直曲和穿插、点景的木桥、屋宇、小船等,相互配合得丰富、生动而有变化。天空用淡墨染出浮动的白云,与烟雾迷朦中的远方树林相接,加强了气候特征。画柳枝的笔法劲健,密而不乱,节奏感甚强,颇得真实之美。                             

                  

 

 

黄公望《溪山图》真迹 ---《溪山图》却是一件保存相当完整的佳构,1347年作。画面山峦起伏,山与水多用干枯的淡墨轻松画出,长长的披麻皴使山体显得疏朗灵秀;树木则是运用浓浓淡淡的墨笔,勾勾点点,画得生动活脱,笔墨简远逸迈,风格苍劲高旷,气势雄秀。

            

 

元 黄公望《丹崖玉树图》--- 此图层岩叠翠,高松小舍。山上云雾迷朦缥缈,殿阁半露。山下小桥横卧,林木葱茏,一人策杖寻幽。用笔筒劲洗炼,笔法苍秀,设色淡雅。构图上较繁密,山头多置矶石,敷以浅绛色彩,正如清吴修所说:“赭色微黄画里春,墨青墨绿染精神。”此图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元 王蒙《葛稚川移居图》--- 此图画葛洪携子侄徙家于罗浮山炼丹的故事。画面仅左角空出一小块水面外,其余各处都布满了山石树木,使景致显得格外丰茂华滋,是王蒙典型的重山叠嶂式。画面山岩重重,树木茂密,加上回环的流泉,曲折的山径,营造出一个幽深宁静、远离尘世的境地。北京故宫藏。

                   

 

明 文徵明《茶事图》立轴 --- 文徵明绘画技艺全面,山水、人物、花卉、兰竹兼能,尤以山水著称,与沈周一同奠定了吴门派的基调。他的山水画多描写江南园林景物和文人的生活环境,景致平和恬静,笔墨清秀含蓄,注重抒情味和书卷气,体现了当时文人士大夫的思想情操和审美爱好

                              

 

明 仇英《枫溪垂钓图》--- 此幅绘深秋辽阔的山川郊野的壮丽景色,楼阁隐现于山间的丛林和流动的云雾中,层峦叠嶂,红枫映掩的溪江上,着素色朝服的士大夫在轻舟上静坐垂钓。画面高嶂巨壁,丘壑深远,笔墨健劲纯熟,设色古朴,采取传统皴、擦、点、染相结合,气势雄阔,景致迷人,予人以心旷神怡之感。

                  

 

唐寅《春山伴侣图》--- 此图绘春山吐翠、流泉飞溅的山谷内,两位文士盘坐于临溪的矶石上寻幽晤谈的情景。图中高岭回耸,枯树新枝,绽发嫩芽,透露出春的消息。谷口悬泉如练,汇入溪流,跳珠溅出,冷冷有声。环境清雅出尘。两位士人的侃侃而谈,平添了些许诗情画意。上海博物馆藏。

                   

 

米芾《春山瑞松图》 --- 图中描绘云雾掩映的山林景色,白云满谷,远山耸立云端,近处古松数株隐显于雾气中。山石树木的造型秀雅温和,松树姿态婉然,山石以“米点皴法”,青翠柔丽,使景物开阔、平静而凄迷,显示出春日润湿而有生趣的意境。此幅不能确证为米芾所作,有可能为宋人仿作。

                  

 

董其昌《葑泾访古图》--- 此作仿董北苑笔意,图中山壑重峦,古树高拔,苍苍莽莽,小桥溪水,村落人家,境界高逸。画坡石或用披麻皴,或用折带皴,淡墨枯笔,干湿皴擦,整幅画面有墨色苍润之感。台北故宫藏。

                  

 

明 董其昌《林和靖诗意图》--- 此幅是董其昌根据北宋诗人林和靖的诗意而创作的。诗为:“山水未深鱼鸟少,此生还拟重移居。只应三竺溪流上,独木为桥小结庐。”此图又名《三竺溪流图》。作品构图以深远兼平远法,画面设色以浅绛青绿为主调,温润淡冶,表现出画家在设色山水画中所追求的平淡天真之意。

                   

 

明 吴伟《渔乐图》--- 图绘湖山相接渔艇栖泊的港湾,布景简略,近处几块嶙峋山石,数株偃蹇老树,三五泊岸渔船,远处是溟蒙的峰岭,布局丰富多变,S形的构图,使近、中、远三景显得曲折起伏又虚实相生,诸景既相互系连,又不显迫塞,富有层次感和深远感。整体境界开阔,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渔港之美。

                   

 

清 髡残《云房舞鹤图》--- 相传云房寺曾是仙人出没的地方。此图作于借云关中,时顺治十七年八月一日。画面上溪水淙淙,松涛歌啸,白云飘飘,仙鹤飞舞,一隐士结茅于此,追寻仙人遗风,“凭栏无限兴,传语去寻君。”不是仙中境界,也是人间胜地。构图严谨,笔墨沉着浑厚,特别是湿笔皴擦更添无限幽深。

                 

 

王原祁《卢鸿草堂十志图(之一)》--- 此图借《草堂十志图》之名,以泼墨设色而成,运以诸家笔意。卢鸿为唐代隐士、文人,擅书法、绘画,曾作《草堂十志图》描写其隐居之处的山林景物。王原祁的《卢鸿草堂十志图》以唐宋各家笔意拟之,图中峰峦浑厚,林木苍厚,笔墨细密严实,松秀浑然,柔中带刚。

                  

 

清 钱杜《虞山草堂步月诗意图》--- 此图以大密大疏之反差为特色。层层茂林,以精细的点法为之,卷云般的山石,以密集而具装饰趣味的解索皴写成,与空旷的天地及白墙形成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的强烈对比。画法融王蒙之繁密与文徵明之细腻为一体。

                 

                                                                 



(以下信息为Internet上整理摘录,供参考)
中国传世山水名画全集

东晋(001)

001 《洛神赋图》

隋(002)

002 《游春图》

唐(003-005)

003 《江帆楼阁图》
004 《明皇幸蜀图》
005 《宫苑图》

五代(006-018)

006 《高士图》
007 《匡庐图》
008 《雪景山水图》
009 《关山行旅图》
010 《山溪待渡图》
011 《秋山晚翠图》
012 《潇湘图》
013 《夏景山口待渡图》
014 《夏山图》
015 《龙宿郊民图》
016 《溪岸图》
017 《寒林重汀图》
018 《江行初雪图》

辽(019)

019 《山弈候约图》

宋(020-109)

020 《层岩丛树图》
021 《秋山问道图》
022 《溪山兰若图》
023 《萧翼赚兰亭图》
024 《山居图》
025 《雪图》
026 《雪霁江行图》
027 《明皇避暑宫图》
028 《读碑窠石图》
029 《茂林远岫图》
030 《晴峦萧寺图》
031 《乔松平远图》
032 《寒林平野图》
033 《小寒林图》
034 《群峰雪霁图》
035 《寒林骑驴图》
036 《溪山行旅图》
037 《雪景寒林图》
038 《临流独坐图》
039 《雪山萧寺图》
040 《秋林飞瀑图》
041 《雪麓早行图》
042 《江山放牧图》
043 《渔村小雪图》
044 《烟江叠嶂图》
045 《溪山秋霁图》
046 《赢山图》
047 《山水图》
048 《江山楼观图》
049 《溪山楼观图》
050 《春山瑞松图》
051 《秋山萧寺图》
052 《夏山图》
053 《窠石平远图》
054 《溪山行旅图》
055 《关山春雪图》
056 《山村图》
057 《溪山访友图》
058 《幽谷图》
059 《寒林图》
060 《树色平远图》
061 《早春图》
062 《溪山春晓图》
063 《沙汀丛树图》
064 《渔父图》
065 《关山密雪图》
066 《湖庄消夏图》
067 《雪山归猎图》
068 《春山图》
069 《千里江山图》
070 《后赤壁赋图》部分
071 《潇湘奇观图》部分
072 《清明上河图》
073 《雪江归棹图》
074 《芦汀密雪图》
075 《千里江山图》
076 《长夏江寺图》
077 《万壑松风图》
078 《江天楼阁图》
079 《秋山红树图》
080 《风雨牧归图》
081 《四景山水图》
082 《秋窗读书图》
083 《钱塘观潮图》
084 《赤壁后游图》
085 《江山万里图》
086 《玉楼春思图》
087 《仙山楼阁图》
088 《踏歌图》
089 《水图》
090 《华灯侍宴图》
091 《梅石溪凫图》
092 《晓雪山行图》
093 《寒香诗思图》
094 《雪滩双鹭图》
095 《山径春行图》
096 《山水十二景图》
097 《雪堂客话图》
098 《溪山清远图》
099 《临流赋琴图》
100 《烟岫林居图》
101 《梧竹溪堂图》
102 《静听松风图》
103 《荷香消夏图》
104 《万松金阙图》
105 《捕鱼图》
106 《雪溪乘兴图》
107 《盘车图》
108 《丝纶图》
109 《奇峰万木图》

金(110-111)

110 《赤壁图》
111 《洞天山堂图》

元(112-172)

112 《山居图》
113 《云横秀岭图》
114 《归庄图》
115 《水村图》
116 《洞庭东山图》
117 《谢幼舆丘壑图》
118 《鹊华秋色图》
119 《秋郊饮马图》
120 《山水图》
121 《寒林图》
122 《疏松幽岫图》
123 《群山雪霁图》
124 《溪山泛艇图》
125 《松下鸣琴图》
126 《浑沦图》
127 《秀野轩图》
128 《富春山居图》
129 《天池石壁图》
130 《九峰雪霁图》
131 《丹崖云树图》
132 《快雪时晴图》
133 《水阁清幽图》
134 《富春大岭图》
135 《溪山图》
136 《洞庭渔隐图》
137 《双桧平远图》
138 《渔父图》
139 《秋江渔隐图》
140 《松泉图》
141 《秋林高士图》
142 《秋江待渡图》
143 《霜浦归鱼图》
144 《雪夜访戴图》
145 《澄江寒月图》
146 《汉苑图》
147 《六君子图》
148 《渔庄秋霁图》
149 《幽涧寒松图》
150 《古木幽篁图》
151 《容膝斋图》
152 《水竹居图》
153 《雨后空林图》
154 《具区林屋图》
155 《春山读书图》
156 《太白山图》
157 《丹山瀛海图》
158 《青卞隐居图》
159 《秋山草堂图》
160 《夏日山居图》
161 《葛稚川移居图》
162 《夏山高隐图》
163 《武夷放棹图》
164 《雪江渔艇图》
165 《雪冈渡关图》
166 《暮云诗意图》
167 《百丈泉图》
168 《翠雨轩图》
169 《山水图》
170 《陆羽烹茶图》
171 《合溪草堂图》
172 《溪亭秋色图》

明(173-353)

173 《华山图册》
174 《秋林草亭图》
175 《峰下醉吟图》
176 《隐居图》
177 《北京八景图》
178 《山亭文会图》
179 《湖山书屋图》
180 《潇湘秋意图》(部分)
181 《洪崖山房图》
182 《友松图》
183 《为德辉作山水图》
184 《南别墅图卷》
185 《归去来兮图—临清流而赋诗》
186 《阔渚晴峰图》
187 《归去来兮图—问征夫以前路》
188 《谭北草堂图》
189 《洞天问道图》
190 《溪堂诗思图》
191 《关山行旅图》
192 《仿燕文贵山水图》
193 《雪景山水图》
194 《南屏雅集图》
195 《竹炉山房图》
196 《秋林观瀑图》
197 《夏雨欲来图》
198 《仿大痴山水图》
199 《庐山高图》
200 《仿董巨山水图》
201 《空林积雨图》
202 《祝寿图》
203 《灞桥风雪图》
204 《东庄图册·北港》
205 《沧州趣图》
206 《落花诗意图》
207 《京江送远图》
208 《两江名胜图》
209 《雪际停舟图》
210 《魏园雅集图》
211 《青园图》
212 《秋江渔隐图》
213 《雪溪放舟图》
214 《瑞雪凝冬图》
215 《江阁远眺图》
216 《松林策骞图》
217 《古贤诗意图》
218 《山水图》
219 《烟江远眺图》
220 《松院闲吟图》
221 《雁荡山图》
222 《灞桥风雪图》
223 《长江万里图》
224 《江山渔乐图》
225 《杂画册》
226 《山雨欲来图》
227 《溪山放艇图》
228 《柴门送客图》
229 《雪村访友图》
230 《春山游骑图》
231 《春泉小隐图》(部分)
232 《山斋客至图》
233 《浒溪草堂图》
234 《兰亭修禊图》
235 《仿米氏云山图》
236 《幽谷清泉图》
237 《古木寒泉图》
238 《绿阴清话图》
239 《春深高树图》
240 《泉石高闲图》
241 《古木苍烟图》
242 《雨晴纪事图》
243 《骑驴归思图》
244 《看泉听风图》
245 《落霞孤鹜图》
246 《山路松声图》
247 《步溪图》
248 《事茗图》
249 《桐山图》
250 《杏花茅屋图》
251 《高山奇树图》
252 《湖山一览图》
253 《春山伴侣图》
254 《悟阳子养性图》
255 《玉洞仙缘图》
256 《桃村草堂图》
257 《莲溪渔隐图》
258 《桃源仙境图》
259 《归汾图》
260 《仙山楼阁图》
261 《清明上河图》
262 《仿米山水图》
263 《竹林长夏图》
264 《幽居乐事图》
265 《三峰春色图》
266 《水阁读书图》
267 《万松小筑图》
268 《潮满春江图》
269 《山水图》
270 《设色山水图》
271 《江南春色图》
272 《武当南岭霁雪图》
273 《仿黄鹤山樵山水图》
274 《溪山秋晚图》
275 《太行晴雪图》
276 《杜陵诗意图册》
277 《仿卢鸿堂十景图》
278 《樵谷图》
279 《万壑松风图》
280 《湘潭云暮图》
281 《溪仙馆图》
282 《竹亭对棋图》
283 《虎丘小景图》
284 《求志园图》
285 《溪山图》
286 《乔柯翠林图》
287 《秋溪放艇图》
288 《庐州泛艇图》
289 《雨景山水图》
290 《江上楼阁图》 部分
291 《城南高隐图》
292 《秋景山水图》
293 《山阴道上图》
294 《云峦秋色图》
295 《雪岳读书图》
296 《石磴摊书图》
297 《梁园积雪图》
298 《寒塘渔艇图》
299 《秋林读书图》
300 《仙山楼阁图》
301 《高逸图》
302 《关山雪霁图》
303 《林和靖诗意图》
304 《岚容川色图》
305-1 《秋兴八景图》之一
305-2 《秋兴八景图》之二
306 《对径仿古图》
307 《岩居图》
308 《设色山水图》
309 《书锦堂图》
310 《云山幽趣图》
311 《仿巨然小景图》
312 《山居闲眺图》
313 《碧溪垂钓图》
314 《寒江独钓图》
315 《枯林孤棹图》
316 《晓关舟挤图》
317 《青绿山水图》
318 《松阴高士图》
319 《藏云图》
320 《高松远涧图》
321 《贻鹤寄书图》
322 《仿倪瓒山水图》
323 《仙人村坞图》
324 《一梧轩屋图》
325 《仿宋元山水图》
326 《山楼绣佛图》
327 《双树楼阁图》
328 《桐阴寄傲图》
329 《吴中十景图》
330 《梧桐秋月图》
331 《山楼对雨图》
332 《书画合璧图》
333 《日濯清泉图》
334 《秋林平远图》
335 《幽涧鸣泉图》
336 《松风斜照图》
337 《仿张僧繇山水图》
338 《白云红树图》
339 《江皋话古图》
340 《郑州景物图》
341 《怀古图》
342 《山水花卉图》
343 《山水图》
344 《放鹤洲图》
345 《剪越江秋图》
346 《大树风号图》
347 《山水兰竹图册》
348 《王维诗意图》
349 《仿黄公望山水图》
350 《雨满山斋图》
351 《杂画册》
352 《闭户著书图》
353 《山水图》

清(354-532)

354 《江山卧游图》
355 《崇阿茂树图》
356 《山水册》
357 《山水册》
358 《江深草阁图》
359 《山水册》
360 《山水册》
361 《仙山楼阁图》
362 《南山积翠图》
363 《秋山白云图》
364 《落木寒泉图》
365 《杜甫诗意图》
366 《丛林曲涧图》
367 《答赠菊作山水图》
368 《仿宋元山水册》
369 《梦境图》
370 《九夏松风图》
371 《长松仙馆图》
372 《青绿山水图》
373 《仿三赵山水图》
374 《山庄奇峰图》
375 《夏日山居图》
376 《岩栖高士图》
377 《虞山枫林图》
378 《仿巨然山水图》
379 《仿古山水册》
380 《万壑千崖图》
381 《秋树昏鸦图》
382 《溪山红树图》
383 《渔庄秋霁图》
384 《云起高逸图》
385 《仿黄公望富春山图》
386 《竹溪松岭图》
387 《卢鸿草堂十志图》
388 《溪山林屋图》
389 《山水图》
390 《青山叠翠图》
391 《仿高房山云山图》
392 《仿王蒙山水图》
393 《兴福庵感旧图》
394 《松壑鸣琴图》
395 《湖天春色图》
396 《夕阳秋影图》
397 《灵岩山图》
398 《古木垂萝图》
399 《仿倪瓒古木幽篁图》
400 《枯槎短荻图》
401 《西岩松雪图》
402 《临水双松图》
403 《黄海松石图》
404 《绝涧寒窠图》
405 《林泉图》
406 《天都峰图》
407 《柳岸春居图》
408 《层岩叠壑图》
409 《雨洗山根图》
410 《云洞流泉图》
411 《苍翠凌天图》
412 《松岩楼阁图》
413 《仙源图》
414 《神机话趣图》
415 《卧游图》
416 《山水册》
417 《山水图》
418 《山水通景图》
419 《山水书画图》
420 《松溪草屋图》
421 《山水斗方图》
422 《设色云山图》
423 《飞瀑奇峰图》
424 《四边水色图》
425 《山水清音图》
426 《清凉台》
427 《巢湖图》
428 《淮扬洁秋图》
429 《狂壑晴岚图》
430 《空山结屋图》
431 《山水图》
432 《华山毛女洞图》
433 《黄山图轴》
434 《黄山天都峰图》
435 《秋山喜客图》
436 《千岩万壑图》
437 《溪山无尽图》
438 《摄山栖霞图》
439 《清凉环翠图》(部分)
440 《松林书屋图》
441 《秋江渔舍图》
442 《寒林古屋图》
443 《秋水板桥图》
444 《雪景山水图》
445 《秋山听瀑图》
446 《桃花园》
447 《松窗飞瀑图》
448 《秋山万木图》
449 《江山千里图》
450 《松林僧话图》
451 《石城霁雪图》
452 《云峦水村图》
453 《秋山平远图》
454 《负郭村居图》
455 《松溪草堂图》
456 《山水图册》
457 《春游图》
458 《钟山图》
459 《葛洪移居图》
460 《溪山鱼隐图》
461 《青绿山水图》
462 《山水图》
463 《山居秋色图》
464 《石城图》
465 《八景图册》
466 《山水图》
467 《秋林书啸图》
468 《封侯图》
469 《避暑山庄图》
470 《白云松舍图》
471 《天山积雪图》
472 《杨柳归牧图》
473 《海上三山图》
474 《观潮图》
475 《梁园飞雪图》
476 《松亭纳凉图》
477 《峨眉雪霁图》
478 《阿房宫图》
479 《山雨欲来图》
480 《蓬莱仙境图》
481 《邗江胜览图》
482 《汉宫春晓图》
483 《嵩献英芝图》
484 《海天旭日图》
485 《山水图》
486 《仿各家山水册》
487 《江山佳胜图》
488 《洞庭秋月图》
489 《负担图》
490 《宫苑春晓图》
491 《竹林听泉图》
492 《盘车图》
493 《山水图》
494 《云崖锦树图》
495 《山水册》
496 《嵩祝图》
497 《皋涂精舍图》
498 《映花书屋图》
499 《岩居秋爽图》
500 《书画诗翰合册》
501 《嵩洛访碑图》
502 《紫琅仙馆图》
503 《春流出峡图》
504 《京口三山图》(部分)
505 《翠岩红树图》
506 《青溪落雁图》
507 《云岚烟翠图》
508 《忆松图》
509 《山水图》
510 《蓼滩泊舟图》
511 《清波钓徙图》
512 《山水册图》
513 《溪山游艇图》
514 《剑阁图》
515 《清汐旧院图》
516 《富春山》
517 《春山行旅图》
518 《仙山楼阁图》
519 《竹窝一角》
520 《赤壁夜游图》
521 《赤壁泛舟图》
522 《山雨欲来风满楼》
523 《秋山策杖图》
524 《前程期远图》
525 《仿赵大年山水页》
526 《浔阳夜月图》
527 《胥江春晓图》
528 《观潮图》
529 《日长山静图》
530 《云山塔影图》
531 《古殿银妆图》
532 《积书岭图》

近代(533-550)

533 《还家图》
534 《溪流垂钓图》
535 《青城山色图》
536 《山水图》
537 《泉声咽危石》
538 《诗画册》
539 《水竹幽居图》
540 《玉渊图》
541 《山高水长图》
542 《帆影动江晖》
543 《鸡鸣寺道中》
544 《墨笔山水图》
545 《黄山温泉图》
546 《雨后千山铁铸成》
547 《庐山全景》
548 《秋山图》
549 《待细把江山图画》
550 《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图》

以下链接可看到图片(来自网络信息,供参考)

http://www.360doc.com/content/09/0326/14/14381_2924637.shtml

五代南唐赵干《江行初雪图》沈周《庐山高图》
总之有很多,看看这个对你有帮助!

郑板桥《竹石图》
八大山人《山青水碧鸟语花香》
董源《万壑松风图》、《秋山问道图》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关仝《关山行旅图》
荆浩《匡庐图》
刘松年《雪山行旅图》
范宽《溪山行旅图》
文征明《兰竹图》
唐寅《看泉听风图》
沈周《烟江叠嶂图》
... ...
中国古代山水名画资料可参考百度百科的中国山水画资料。

不知道耶~


13075637828中国古代有哪些有名的山水画?
瞿黎邦答:《溪山图》真迹却是一件保存相当完整的佳构,1347年作。画面山峦起伏,山与水多用干枯的淡墨轻松画出,长长的披麻皴使山体显得疏朗灵秀;树木则是运用浓浓淡淡的墨笔,勾勾点点,画得生动活脱,笔墨简远逸迈,风格苍劲高旷,气势雄秀。5、《踏歌图》宋代:马远 《踏歌图》绢本淡设色纵191.8厘米横111...

13075637828名家国画山水画有什么?
瞿黎邦答:一、《富春山居图》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始画于至正七年(1347),于至正十年完成。是元代著名书画家黄公望的一幅名作,世传乃黄公望画作之冠。为纸本水墨画,宽33厘米,长636.9厘米,是黄公望晚年的力作。二、《江帆楼阁图》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此画为立轴绢本,展现春游的场景。画家以细笔勾出...

13075637828十大山水画
瞿黎邦答:1、千里江山图—宋徽宗赵佶:这幅画是中国山水画中的经典之作,它以细腻的笔法和深邃的山水氛围展示了中国南方山水的壮丽景色。画中的山、水、树木和人物都被精细地刻画,呈现出一幅富有诗意的山水画卷。2、黄山游览图—顾恺之:这是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代表之一,画家以清新淡雅的笔墨表现了中国著名的黄山...

13075637828具有代表性的山水画作品有哪些?
瞿黎邦答:《庐山图》是东晋顾恺之创作的山水画。该图以艺术形式形象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该作品被称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第一幅山水画,对后世山水画的创作影响极大。3、《游春图》《游春图》是隋朝画家展子虔创作的绘画作品,绢本、青绿设色,画上有宋徽宗题写的“展子虔游春图”六个字,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

13075637828十大国画山水名画
瞿黎邦答:十大国画山水名画为:《富春山居图》《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洛神赋图》《步辇图》《汉宫春晓图》《韩熙载夜宴图》《百骏图》《五牛图》《溪山行旅图》。1、《富春山居图》《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创作的纸本水墨画,描绘了浙江富春江为背景的富春山景色。画面运用了淡雅的墨色,山和...

13075637828有哪些著名的山水国画?
瞿黎邦答:《辋川图》主画面亭台楼榭掩映于群山绿水之中,古朴端庄。别墅外,山下云水流肆,偶有舟楫过往。《辋川图》里的人物,弈棋饮酒。投壶流觞。一个个的都是儒冠羽衣,意态萧然。《辋川图》开启了后人诗画并重的先河。《辋川图》在韩国获得了极高的赞誉,并对韩国古代的文人山水画和山水田园诗的创作产生了...

13075637828中国十大著名的山水画
瞿黎邦答:中国十大著名的山水画如下:1、《富春山居图》。《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于1350年创作的纸本水墨画,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黄公望为师弟郑樗(无用师)所绘,几经易手,并因“焚画殉葬”而身首两段。2、《千里江山图》。《千里江山图》是北宋宋徽宗时期天才少年王希孟创作的绘画画卷作品,为...

13075637828十大国画山水名画
瞿黎邦答:一、《富春山居图》《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创作的纸本水墨画,展现了浙江富春江的美丽山水。画面运用淡雅墨色,山与水的布局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变化丰富,极具韵味。二、《千里江山图》《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王希孟所绘的绢本设色画,乃其唯一传世之作。画作为长卷形式,以长江为背景,描绘了...

13075637828国画山水十大经典作品
瞿黎邦答:1. 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黄公望,以细腻的笔触和淡雅的墨色,于1350年创作出这幅旷世之作。富春江畔的山水,淡墨疏影,变化无穷,被誉为中国山水画的巅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是国宝级的传世名作。2. 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北宋时期的王希孟,以其细腻的画卷,展现了江南的秀美与...

13075637828中国山水名画都有哪些?
瞿黎邦答:郑板桥《竹石图》八大山人《山青水碧鸟语花香》董源《万壑松风图》、《秋山问道图》张择端《清明上河图》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关仝《关山行旅图》荆浩《匡庐图》刘松年《雪山行旅图》范宽《溪山行旅图》文征明《兰竹图》唐寅《看泉听风图》沈周《烟江叠嶂图》...


(编辑:冷苏群)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