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屈原列传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1
屈原列传知识点整理,要包括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屈原列传》知识点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属(zhǔ)草稿 惨怛(dá) 帝喾(kù) 靡不毕见(mǐ)(xiàn) 濯(zhuï) 淖(nào) 蝉蜕(tuì) 滋垢(gîu) 浊秽(huì) 皭(jiào)然泥(niâ)而不滓(zǐ) 既绌(chù) 商于(wū) 既咎(jiù) 眷(juàn)顾 被(pī)发 渔父(fǔ) 憔(qiáo)悴(cuì) 哺(bǔ)育 啜(chuî)泣 罹(lí)难(nàn)
  二、找出并解释句中通假字。 1、离骚者,犹离忧也(通“罹”,遭遇) 2、人穷则反本(通“返”,追念) 3、靡不毕见(通“现”,表现) 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通“旨”,含义) 5、自疏濯淖污泥之中(通“浊”,污浊) 6、屈平既绌(通“黜”,免除官职) 7、齐与楚从亲(通“纵”,合纵) 8、亡走赵,赵不内(通“纳”,接纳) 9、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 10、厚币委质事楚(通“贽”,见面礼) 11、泥而不滓(通“涅”,染黑) 12、使于齐,顾反(通“返”)
  三、 解释加点词的古今义: 1、明年 古义: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2、颜色 古义:脸色 今义:物体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 3、形容 古义:形体容貌 今义:对人或事物的形状或性质加以描绘。 4、从容 古义:说话得体 今义:不慌不忙,不急迫,镇定自若的样子。 5、诡辩 古义:谎话,欺诈的言论 今义:无理狡辩
  四、 解释加点的词: 1、娴于辞令(熟悉) 2、争宠而心害其能(妒忌) 3、屈平属草稿(写作) 4、平伐其功(夸耀) 5、王怒而疏屈平(疏远) 6、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恨,痛心) 7、可谓穷矣(处境困难) 8、其文约(简约),其辞微(含蓄) 9、惠王患(担心)之 10、大兴师(军队)伐秦 11、臣请往如楚(到) 12、奈何绝(断绝)秦欢 13、屈平既嫉之(恨) 14、人君无(无论)愚、智 15、王怒而迁之(放逐,流放) 16、楚有宋玉、景差之徒(一类人),皆祖(效法)屈原之从容(说话得体)辞令
   五、找出词类活用并解释: 1、厚币委质事楚(名词作状语,用丰厚的礼物) 2、其后楚日以削(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3、内惑于郑袖(名词作状语,在内) 4、短屈原于顷襄王(形容词作动词,诋毁,说坏话) 5、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名词作动词,效法,模仿)
   六、判断文言句式 1、“离骚”者,犹离忧也(判断句)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动句) 3、内惑于郑秀,外欺于张仪(被动句、状语后置) 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知道这件事的宾客) 5、求人可使报秦者(定语后置,可以出使秦国的人) 6、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状语后置) 7、是以见放(被动句)
  七、一词多义
1、害 A、争宠而心害其能(妒忌)B、为陶谦所害(杀害) C、除国之大害(祸害) D、不能害人(损害,伤害)
2、疾 A、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恨,痛心)B、疾在腠理(疾病) C、疾风知劲草 (快,急速) D、君子疾夫舍曰欲之(厌恶,憎恨) E、吾疾贫富不均(痛恨)
3、许 A、而赵不许,曲在赵(答应)B、时人莫之许也(承认) C、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处所,地方,常与疑问代词“何”连用)D、塞上长城空自许(期望)
4、属 A、亡国破家相随属(接连)B、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 C、司命之所属(管辖)D、屈平属草稿未定(写作) E、有宁越徐尚„„之属(类)
5、疏 A、王怒而疏屈原 (疏远)B、梅以疏为美(稀,与密相对) C、其于计之疏也(疏忽,不周密)D、十三经注疏(注释的一种)
6、离 A、“离骚”者,犹离忧也(通“罹”,遭遇)B、约从离衡(离间) C、如有离违,宜别图之(违背,背离)D、多情自古伤离别(别离)
7、迁 A、王怒而迁之(放逐,流放)B、再迁为太史令(调动官职) C、予左迁九江郡司马(贬官的委婉说法)D、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继,随着)
8、闻 A、博闻强识(见识)B、闻道有先后(知道,懂得) C、闻寡人之耳(使„„听到)
9、审 A、审问之,慎思之(仔细)B、审矣,何足怪乎(知道,知悉) C、审时度势(详察)D、明日再审之(审问)
10、望 A、望桓侯而还走(远远地看见)B、欲望百姓亲附(期望) C、自幼有公辅之望(威望)D、若望仆不相师(抱怨)
11、过 A、过宋将军而不见(拜访)B、求,无乃尔是过欤(责备) C、过犹不及(过分)D、人谁无过(过失,过错)
12、与 A、与之斗卮酒(给)B、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和) C、何哉?与秦而不助五国也(和„„交好)D、蹇叔使子与师(参加,加入)
  八、 名句默写: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屈原列传》 一、通假字 1、离:犹离忧也(通“罹”) 2、指:其称文小而而其指极大(通“旨”) 3、反:人穷则反本(通“返”) 4、绌:屈平既绌(通“黜”) 5、质:厚币委质事楚(通“贽”) 6、见:靡不毕见(通“现”) 7、内:亡走赵,赵不内(通“纳”) 8、濯:自疏濯淖污泥之中(濯通“浊”) 二、一词多义 1、闻: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名词,学识) ②无何,宰以卓异闻(动词,闻名) ③况草野之无闻者乎(名词,名气) ④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动词,听到) 2、志:①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名词,品行) ②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动词,记忆) ③其志洁,其行廉(名词,品行) ④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名词,意愿) ⑤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动词,作标志) 3、直:①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志,以事其君(名词,正直) ②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与“横”相对) ③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通“值”,价值) ④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对的) 4、疏:①王怒而疏屈平(疏远) ②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名作动,用奏章写) ③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影(形容词,稀疏) ④《谏太宗十思疏》(一种文体) 三、词类活用 1、入:入则与王图议国事(动作状,对内) 2、出:出则接遇宾客(动作状,对外) 3、谗:因谗之曰(形作动,讲坏话) 4、听: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动作名,听取意见) 5、邪曲:邪曲之害公也(形作名,邪恶的小人) 方正:方正之不容也(形作名,端方正直的人) 6、明:明道德之广崇(形作动,阐明) 7、蝉:蝉蜕于浊秽(名作状,象蝉蜕壳那样) 8、怒:楚使怒去(动作状,生气地) 9、虎狼:秦,虎狼之国,不可信(名作状,象虎狼那样) 10、祖: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名作动,继承) 11、日:其后楚日以削(名作状,一天天地) 四、古今异义的词 1、颜色:古义:脸色,气色(颜色憔悴) 今义:色彩 2、形容:古义:形体,容颜(形容枯槁) 今义:对事物进行描述 3、从容:古义:言语举动适度得体(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今义:不慌不忙,镇定自若 4、反复:古义:反,覆转;复,恢复 今义:颠来倒去 5、诡辩:古义:谎言,欺诈的言论 今义:无理狡辩 五、句式归纳 1、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判断句) 2、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状语后置) 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动句) 4、楚诚能绝(于)齐。(省略句、状语后置) 5、秦,虎狼之国,不可信。(判断句) 6、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宾语前置) 7、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被动句) 8、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被动句) 9、数十年,竟为秦所灭。(被动句) 10、此不知人之祸也。(判断句)

一、词类活用

1、厚币委质事楚,意思是:并用丰厚的礼物以及委派人质来讨好楚国。

名词作状语,用丰厚的礼物。

2、其后楚日以削,意思是:从那时起,楚国的领士一天比一天缩小。

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3、内惑于郑袖,意思是:在国内被郑袖所迷惑。

名词作状语,在内。

4、短屈原于顷襄王,意思是:让史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

形容词作动词,诋毁,说坏话。

二、一词多义

1、害:妒忌;杀害;祸害;损害,伤害。

2、疾:恨,痛心;疾病;快,急速;厌恶,憎恨。

3、许:答应;承认;期望。

4、疏:疏远;稀,与密相对;疏忽,不周密。

5、迁:放逐,流放;调动官职;贬官的委婉说法;继,随着。

6、望:远远地看见;期望;威望;抱怨。

7、与:给;和;和……交好;参加,加入。



扩展资料

《屈原列传》节选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一篇风格独特的人物传记。这是现存关于屈原最早的完整的史料,是研究屈原生平的重要依据。记叙了屈原的生平事迹特别是政治上的悲惨遭遇,表现了屈原的一生和楚国的兴衰存亡休戚相关,赞颂了他的爱国精神和正直的品德。

写作特色

(1)选材上,《屈原列传》不具备曲折、生动、完整的故事情节,而是根据文献记载,粗线条地勾勒人物的生平事迹;

(2)写法上,记叙和议论相结合。全文四个部分都有“传”有“评”,因“传”而“评”,以“评”点“传”。议论方式各不相同,第一部分为评介式,第二部分为结语式,第三部分为陈述式,第四部分为比照式。

(3)语言上,本文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叙中有情、倾向鲜明;议中有情、直抒胸臆。作者运用对偶、对比、排比、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表达效果。



1、害 A、争宠而心害其能(妒忌)B、为陶谦所害(杀害) C、除国之大害(祸害) D、不能害人(损害,伤害)
2、疾 A、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恨,痛心)B、疾在腠理(疾病) C、疾风知劲草 (快,急速) D、君子疾夫舍曰欲之(厌恶,憎恨) E、吾疾贫富不均(痛恨)
3、许 A、而赵不许,曲在赵(答应)B、时人莫之许也(承认) C、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处所,地方,常与疑问代词“何”连用)D、塞上长城空自许(期望)
4、属 A、亡国破家相随属(接连)B、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 C、司命之所属(管辖)D、屈平属草稿未定(写作) E、有宁越徐尚„„之属(类)
5、疏 A、王怒而疏屈原 (疏远)B、梅以疏为美(稀,与密相对) C、其于计之疏也(疏忽,不周密)D、十三经注疏(注释的一种)
6、离 A、“离骚”者,犹离忧也(通“罹”,遭遇)B、约从离衡(离间) C、如有离违,宜别图之(违背,背离)D、多情自古伤离别(别离)
7、迁 A、王怒而迁之(放逐,流放)B、再迁为太史令(调动官职) C、予左迁九江郡司马(贬官的委婉说法)D、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继,随着)
8、闻 A、博闻强识(见识)B、闻道有先后(知道,懂得) C、闻寡人之耳(使„„听到)
9、审 A、审问之,慎思之(仔细)B、审矣,何足怪乎(知道,知悉) C、审时度势(详察)D、明日再审之(审问)
10、望 A、望桓侯而还走(远远地看见)B、欲望百姓亲附(期望) C、自幼有公辅之望(威望)D、若望仆不相师(抱怨)
11、过 A、过宋将军而不见(拜访)B、求,无乃尔是过欤(责备) C、过犹不及(过分)D、人谁无过(过失,过错)
12、与 A、与之斗卮酒(给)B、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和) C、何哉?与秦而不助五国也(和„„交好)D、蹇叔使子与师(参加,加入)

词类活用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动词活用作名词,听觉,听力,亦指人的聪明智慧和判断力。
谗谄之蔽明也:动词活用作名词,中伤别人的小人。
邪曲之害公也: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邪恶小人。
方正之不容也: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方正之人。
明道德之广崇:形容词活用作动词,阐明。
蝉蜕于浊秽:蝉:名词作状语,像蝉那样……。浊秽: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污浊环境。
厚币委质事楚:名词作状语,用厚币………
泥而不滓:名词活用作动词,niè,生活在污泥里。
其后楚日以削: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亡国破家相随属: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使……破败。
时秦昭王与楚婚:名词活用作动词,结为婚姻。
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名词作状语,在朝内,在国外。
身客死于秦:名词作状语,象客那样。一说,以客的身份。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说短处,诋毁。
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动词使动用法,使……兴。
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忠诚之士,贤能之人。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名词活用作动词,效法,模仿。一说为意动用法,以……为祖先。
一词多义
1、害 A、争宠而心害其能(妒忌)B、为陶谦所害(杀害) C、除国之大害(祸害) D、不能害人(损害,伤害)
2、疾 A、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恨,痛心)B、疾在腠理(疾病) C、疾风知劲草 (快,急速) D、君子疾夫舍曰欲之(厌恶,憎恨) E、吾疾贫富不均(痛恨)
3、许 A、而赵不许,曲在赵(答应)B、时人莫之许也(承认) C、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处所,地方,常与疑问代词“何”连用)D、塞上长城空自许(期望)
4、属 A、亡国破家相随属(接连)B、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 C、司命之所属(管辖)D、屈平属草稿未定(写作) E、有宁越徐尚„„之属(类)
5、疏 A、王怒而疏屈原 (疏远)B、梅以疏为美(稀,与密相对) C、其于计之疏也(疏忽,不周密)D、十三经注疏(注释的一种)
6、离 A、“离骚”者,犹离忧也(通“罹”,遭遇)B、约从离衡(离间) C、如有离违,宜别图之(违背,背离)D、多情自古伤离别(别离)
7、迁 A、王怒而迁之(放逐,流放)B、再迁为太史令(调动官职) C、予左迁九江郡司马(贬官的委婉说法)D、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继,随着)
8、闻 A、博闻强识(见识)B、闻道有先后(知道,懂得) C、闻寡人之耳(使„„听到)
9、审 A、审问之,慎思之(仔细)B、审矣,何足怪乎(知道,知悉) C、审时度势(详察)D、明日再审之(审问)
10、望 A、望桓侯而还走(远远地看见)B、欲望百姓亲附(期望) C、自幼有公辅之望(威望)D、若望仆不相师(抱怨)
11、过 A、过宋将军而不见(拜访)B、求,无乃尔是过欤(责备) C、过犹不及(过分)D、人谁无过(过失,过错)
12、与 A、与之斗卮酒(给)B、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和) C、何哉?与秦而不助五国也(和„„交好)D、蹇叔使子与师(参加,加入)


13464545621屈原列传的特殊句式贺词类活用,速度
季连房答:4、疏:①王怒而疏屈平(疏远)②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名作动,用奏章写)③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影(形容词,稀疏)④《谏太宗十思疏》(一种文体)三、词类活用 1、入:入则与王图议国事(动作状,对内)2、出:出则接遇宾客(动作状,对外)3、谗:因谗之曰(形作动,讲坏话)...

13464545621屈原列传一词多义
季连房答:屈原列传一词多义如下:1、及:到达(披涉表孟浪及聘,其译尚未果)。及益多使杂申购者(益多:越来越多)。见:拜见(辞谢令尹子兰,及见之)。公将见之(见:接见)。辞:辞别(入则见辞去)。辞谢令尹子兰(辞谢:辞别并表示谢意)。2、志:记(其志洁,故其称物芳)。信者惧然也,叹我于...

13464545621屈原列传中的词类活用?三句,不多哒。
季连房答:一、词类活用 1时秦昭王与楚婚 2、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3、蝉蜕于浊秽 4、其后楚日以削 5、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6、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7、亡国破家相随属 8、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9、邪曲之害公也 10、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13464545621...要包括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季连房答:五、找出词类活用并解释: 1、厚币委质事楚(名词作状语,用丰厚的礼物) 2、其后楚日以削(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3、内惑于郑袖(名词作状语,在内) 4、短屈原于顷襄王(形容词作动词,诋毁,说坏话) 5、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名词作动词,效法,模仿)六、判断文言句式 1...

13464545621屈原列传字词解释
季连房答:一说,以客的身份。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说短处,诋毁。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动词使动用法,使……兴。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忠诚之士,贤能之人。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名词活用作动词,效法,模仿。一说为意动用法,以……为祖先。 四、偏义复合词明于治...

13464545621《屈原列传》词类活用有哪些?
季连房答:《屈原列传》词类活用有:争宠而心害其能(妒忌),为陶谦所害(杀害),除国之大害(祸害) ,不能害人(损害,伤害)。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名作动,用奏章写) 。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影(形容词,稀疏)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动作状语)。古汉语词类活用,常见的主要有:名词作动词。名词...

13464545621《屈原列传》文言知识
季连房答:一说,以客的身份。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说短处,诋毁。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动词使动用法,使……存,使……兴。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忠诚之士,贤能之人。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名词活用作动词,效法,模仿。一说为意动用法。4. 偏义复合词明于治乱,...

13464545621屈原列传词类活用知识点整理
季连房答:屈原列传词类活用知识点整理如下: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明道德之广崇;蝉蜕于浊秽;厚币委质事楚;其后楚日以削;时秦昭天与楚婚;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存君兴国...

13464545621廉颇蔺相如列传的详细一词多义,实词虚词,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及句...
季连房答:拿)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徒以吾两人在也(因为)⑥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连词,连接“传”与“示”)⑦赵王以为贤大夫(把„„)欢 ①逆强秦之欢 (欢心 )②绝秦赵之欢 (交情 )

13464545621廉颇蔺相如列传里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通假字
季连房答:四、词类活用 a.名词作动词:①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②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③乃使从者衣褐(衣,穿)④怀其璧 (怀,怀揣着)⑤蔺相如前曰 (前,走上前)⑥臣乃敢上璧 (上,献上)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寿,向人敬酒或献礼)b.名词作状语:①而相如庭斥之(通“廷...


(编辑:那浦朗)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