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什么意思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2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什么意思?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意思:
指的是人对世俗、对物质的留恋程度;心,指的是人对佛理禅义的领悟,人应该对世俗物质无所执着,才有可能深刻领悟佛。

扩展资料:“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出自《金刚经》。关键是“住”和“心”二字,住,指的是人对世俗、对物质的留恋程度;心,指的是人对佛理禅义的领悟。人应该对世俗物质无所执着,才有可能深刻领悟佛。
佛教术语,出自《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又称无住心、非心。与般若心经中“空即是色”义同。意即不论处于何境,此心皆能无所执着,而自然生起。心若有所执着,犹如生根不动,则无法有效掌握一切。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意思指的是人对世俗、对物质的留恋程度。心,指的是人对佛理禅义的领悟,人应该对世俗物质无所执着,才有可能深刻领悟佛。无所住,而生其心,出自金刚经。关键是住和心二字。住,指的是人对世俗、对物质的留恋程度。心,指的是人对佛理禅义的领悟。人应该对世俗物质无所执着,才有可能深刻领悟佛。佛教术语,出自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又称无住心、非心。与般若心经中空即是色义同。意即不论处于何境,此心皆能无所执着,而自然生起。心若有所执着,犹如生根不动,则无法有效掌握一切。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意思就是:人应该对世俗物质无所执着,才有可能深刻领悟佛。

详细解释:

(1)关键是"住"和"心"二字,住,指的是人对世俗、对物质的留恋程度;心,指的是人对佛理禅义的领悟。

(2)此真心不是能对外境乃至内定境有了知、觉知的意识觉知心。更不是修成动中定力时,能於六尘清楚分明却净念相继的意识定心。

(3)因为这都是意识相应境界,不离所接触了知的境界,以及能接触了知的意识觉知心,不离能所故。此乃妄心境界,不论境界有多胜妙,不论能入定多久,清明多久,都是意识相应境界,非是金刚经所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出自《金刚经》。

佛教术语,出自《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又称无住心、非心。与般若心经中"空即是色"义同。意即不论处于何境,此心皆能无所执着,而自然生起。心若有所执着,犹如生根不动,则无法有效掌握一切。

故不论于何处,心都不可存有丝毫执着,才能随时任运自在,而如实体悟真理。我国禅宗六祖惠能未得法前,五祖弘忍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慧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得传衣钵。(六祖坛经行由品)



金刚经里面最精髓的一句话了,这句话分前后来解,应无所住就是一切不住,说清楚点就是不着相的意思,你对眼前的东西知道是假的,是无常的,你就不会放在心上了,就是不着相了,你不着相了,就不会把这个事放在心上,这就是无住,什么事情都没有放在心上,心就空了,即悟实相无相,一无所得,什么烦恼,生死,无明都不重要了,知道这一切都是空性,也就是心经所讲的,色即是空,都是空性,若执着于无住,又落于偏空,当知真空不空,灵性还在生般若心,慈悲心,菩提心,妙明真心,这个是真的,身相有生灭,而灵性,也就是很多人要悟的,明心见性的,灵性没有生灭的,而生其心是真心,或者叫清净心吧,应无所住是本体,而生其心是妙用,真空妙有,

指的是人对世俗、对物质的留恋程度;心,指的是人对佛理禅义的领悟,人应该对世俗物质无所执着,才有可能深刻领悟佛。

拓展资料:

《金刚经》是早期大乘佛教经典,属于《大般若经》的第九会,是宣说般若空义的代表作之一。中国依鸠摩罗什译本为流行本,一般所说的《金刚经》都指罗什所译的《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科判则依昭明太子的三十二分法。《金刚经》古来依无著和世亲的论释为中心被理解,尔后由三论、天台、华严、法相、禅、真言等各宗的观点加以理解和发展。



这金刚经里面的重点佛经!应无所住生而其心的意思是?
答: 真正的明心见性;必须要达到这样的程度;;;;重点
明心见性;就是见到了真正的自己;明白了自己的心性;大光明本性;见这个无量光明佛性不是用眼睛看见;用眼睛看见的话那是你的妄想幻觉;见相就是见鬼;你见鬼了。-------是自性的本知本觉本见;心性大光明的照见照亮和显现。-------我们学佛的朋友都渴望明心见性;其实不难;做起来很容易;易者不难;难者不易;修什么呢?你认为要修出个什么东西来那就错误了;要心清净;净到极处;净极光通达;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就是放下的功夫;放下一切;放下身心世界;放下自己的生命;放下一切的忘想杂念;直接转这一念无明;眼睛看不到了;耳朵听不到了;鼻子闻不到了;身体的感觉也没有了;思想只剩最后一念了;到最后一念的时候;生脱离心;离开的心;死的心;走的心;完全放下的心;什么也不想了;什么也不念了;什么也不要了;不就是死吗?走了;了无牵挂了;怎么都可以了;愿意去哪里就去哪里吧;一切的一切统统放下了;连放下的这个念头也没有了;没有一丝一毫的妄想念头了;阿弥陀佛了;心性大光明自现了;自己的心光明照见一切皆空了。这就是转烦恼成菩提;转识成智;转一念无明;明心见性;本知本觉;心光明觉照5蕴皆空;这就是灭尽一切虚幻不入断灭;这就是净土的一心不乱;这就是花开见佛了;就这么简单;超越6道轮回了;自由自在了;命终一定极乐世界了;哈哈哈哈哈哈;大家看无量寿经上佛祖是怎么说的[[[[[[[[[[[[[阿弥陀佛光明善好,胜于日月之明,千亿万倍。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是故无量寿佛,亦号无量光佛;亦号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等光佛;亦号智慧光、常照光、清净光、欢喜光、解脱光、安隐光、超日月光、不思议光。如是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世界。其有众生,遇斯光者,垢灭善生,身意柔软。若在三途极苦之处,见此光明皆得休息。命终皆得解脱。若有众生闻其光明威神功德,日夜称说,至心不断,随意所愿,得生其国]]]]]]]]]]]]这个大光明就是我们众生的共同本性;佛性;第一义帝空;见到这个无量光佛祖;自性弥陀;阿弥陀佛;命终就一定保证极乐世界;究竟解脱了;出6道轮回了;一证永证;一得永得;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明白了;原来佛说的空;如来就是自己的本性大光明极乐。这个无量光是金色的大光明;见这个光明的当时的觉知是极乐极乐的;极乐到什么程度无法用语言表达;非常非常非常极乐;见这个光明不是用眼睛见的;是自心光明打开;照见;照见了一切皆空无所有了;大家知道太阳快落山的时间的光明吧;就和黄昏时的光明相似;金色的无量光;非常非常柔和;非常非常安祥;一点都不刺激;在重点提醒大家[[[[[[见这个光明不是眼睛看见;是心光明照亮;照见;心性;自性的本知本觉本见]]]]]]我们大家平时说的见性就是见的这个佛性无量光佛祖;如果你见到别的光明;那都不是见的佛性;那是见鬼了;着魔了;见这个无量光明必须灭尽一切虚幻;必须要一念不生了才可以见到;这个光明就是我们众生的佛性;个个都有;是我们的根本智;空性智慧;放下就是;本来自己的智慧就显现了;不是外求来的;万法皆空的空就是说的这个空;万法回归自性空;缘起性空;这个空;无量光里面无事;无因;无缘;无果;无一切;大家见了以后就明白了;没有见到的;和我说的见的不一样的;那你不是见佛性了;千万不可以冒充;乱说;胡说八道;楞严经上说的明白;大忘语成你的果报是下地狱;应该正确的认识认识;9法界确实是妄想念头产生的幻觉;梦幻泡影;我们确实活在幻觉里;梦里面;我们确实和佛是一个心一个性一个体;佛心众生;3无差别;无分无别无好坏;无善无恶无所得;纯一个觉性在起作用;一个自性弥陀;镜缘无好丑;好丑在自心;无分无别无执着;自由自在大安乐;随缘度日一切好;平等无碍自由身;无来无去无生灭;确实是;一切皆是虚幻;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本来无一物;本无所有。一切皆是妄想幻觉。这就是真正的明心见性;如果和我说的不一样的那就是[[[[[胡说八道]]]]那不是见性;那是你见鬼了着魔了。
《华严经》‘大士光明亦如是,有深智者咸照触;邪信劣解凡愚人,无有能见此光明。’
。。 。。。。。。。。。。。。。。。。。。上面说的这些写了好长时间了;这就是我真实见性当时的情况;新学佛的朋友可能认识不上去;可以和下面的经文对照;就明白了。我最近看[楞伽经]上面有这样的句子;复制下来给大家参考对照;;[[[[[上上地。如来地。如影幻等诸深三昧。离心意意识。说名涅槃。大慧。汝等及余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当疾远离一切外道诸涅槃见。大慧。此是菩萨涅槃。方便不坏。离心意意识。得无生法忍。]]]]]]心经[[[[[[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

简单解释清楚明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出自金刚经第十篇,意思是说:做事不要去祈求结果,但要有认真去做的心。 放在俗世简单来说:就是你只管按你的本意去做,不要去担心做出来的结果。 这样就没有困忧了。


17213807012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什么意思
解该会答: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意思:人应该对世俗物质无所执着,才有可能深刻领悟佛。“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出自《金刚经》。关键是“住”和“心”二字,住,指的是人对世俗、对物质的留恋程度;心,指的是人对佛理禅义的领悟。人应该对世俗物质无所执着,才有可能深刻领悟佛。意即不论处于何境,此心...

17213807012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意思是什么
解该会答:"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意思:指的是人对世俗、对物质的留恋程度;心,指的是人对佛理禅义的领悟。“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出自《金刚经》。关键是“住”和“心”二字,住,对色声香味触法有所住,引发的相续心;心,于相离相,是名为相,于空离空,是名为空,此心又可以起般若妙用,体...

17213807012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意思是什么?
解该会答:"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意思:指的是人对世俗、对物质的留恋程度;心,指的是人对佛理禅义的领悟,人应该对世俗物质无所执着,才有可能深刻领悟佛。

17213807012“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怎么解?
解该会答:这句话意思是人应该对世俗物质无所执着,才有可能深刻领悟佛,找到自己的真心。不论处于何境,此心皆能无所执着,而自然生起。心若有所执着,犹如生根不动,则无法有效掌握一切。故不论于何处,心都不可存有丝毫执着,才能随时任运自在,而如实体悟真理。住,指的是人对世俗、对物质的妄想分别,对...

17213807012“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什么意思
解该会答:是说无所住于外在的六尘,无所住于内在的六根,然六尘与六根相对,又是生命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事情,所以恰好来个“生其心”.而这样的“生心”与普通认知习惯建立在二元对立思维,以及以贪恋或者厌憎为内涵的执取生心有本质的差别.一是导向的结果截然不同(以贪恋或者厌憎为内涵的生心,带来的痛苦...

17213807012什么叫无住生心,“无所住而生其心”是什么意思
解该会答:“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出自《金刚经》。关键是“住”和“心”二字,住,指的是人对世俗、对物质的留恋程度;心,指的是人对佛理禅义的领悟。人应该对世俗物质无所执着,才有可能深刻领悟佛。“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两句,乃体用并显。云何体用?“应无所住”是体,“而生其心” 是用...

17213807012“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心实无所生,方可于生死而从容。”这句话什么意思...
解该会答:释义:空相一体,非空非非空。悟透了事物都是空也非空的,则能堪破虚妄,达成彼岸大自在。这些是佛家对物质与意识矛盾关系的经典论述 出处:这段话出自《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是《金刚经》里的句子。所谓"无所住",就是叫人不要执着,要坦然,缘来则应,去而不留,要超脱。所谓"...

17213807012心经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什么意思?
解该会答: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其心不凭借外在的相而生起,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住者即为非住, 是名为住 思维的遍数到了足够多的时候,你可能会恍然大悟,佛法把不可能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意义,灌注于寥寥数字之中,反过来,如果要表达一样的意思,还真找不到更好的语言来代替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若...

17213807012“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直译是什么意思?
解该会答:“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意思是说:做事不要去祈求结果,但要有认真去做的心。这句话出自佛教重要经典《金刚经-第十品庄严净土分》,通过解构佛本身的庄严,阐明佛法的真谛是“庄严净土”。净土、极乐世界不只在西方,或是某个缥缈的所在,也可以就在身边,就在当下。“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禅宗六祖...

17213807012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什么意思?
解该会答: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应该对世俗物质无所执着,才有可能深刻领悟佛。关键是“住”和“心”二字,住,指的是人对世俗、对物质的妄想分别,对境界引发的相续心;心,指的是离开了事物的相续心,已不住。突破了无明的干预。人对佛理禅义的领悟。人应该对世俗物质无所执着,才有可能深刻领悟佛,找到...


(编辑:岑翠畅)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