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100句名人名言及解释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2
100句名人名言及解释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与实习,不也很舒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意,居处不求恬静,勤勉做事而说话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3.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最为重要。”
4.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我,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5.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矩。”《论语》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把握了知识而不致疑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6.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普遍地团结人而不相互勾结;小人相互勾结而不能普遍地团结人。”
7.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索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8.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译文】孔子说:“看见贤德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
9.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
【译文】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和月食一样啊:有了过错,人人都看见了;改正的时候,人人都仰望着。”
10.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做伙伴。”
11.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
【译文】子夏说:“做官有了余力就可以学习了,学习有了余力就可以做官了。”
12.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孔子说:“质朴多于文彩就会显得粗野,文彩多于质朴就会流于浮华。文彩与质朴搭配适中,才能成为君子。”
13.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译文】孔子说:“对于任何事情了解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4.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
【译文】孔子说:“把所学的东西默默地记下来,不断学习而不厌烦,教导别人而不感到倦怠,这些我做得怎么样呢?”
15. 子夏曰:“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译文】子夏说:“普天下的人都应是兄弟。”
16. 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译文】孔子说:“干不义的事得到了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犹如浮云一样。”
17.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为师学习的人;我选择其中好的并且向他学习,看到其中不好的就改正过来。”
18.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
【译文】孔子说:“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我需要仁德,那仁德就来了。”
19.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阔坦荡,小人永远局促忧愁。”
20.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译文】曾子说:“知识分子不能没有宽阔的胸怀和坚强的毅力,因为他担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而且道路遥远。以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不是很重大吗?对这一理想的追求到死才可以停止,不是道路遥远吗?”
21.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模作样,这样的人很少有仁义之心。”
22.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译文】孔子在河岸上感叹说:“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淌。”
23.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译文】孔子说:“在上者自己要行得正,不用命令在下者也能照着做,自己身行不正,虽然发号施令,在下者也不会服从。”
24.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重视和谐而不强求完全相同,小人强求完全相同而不重视和谐。”
25.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平和大方而不骄恣,小人骄恣而不平和大方。”
26.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实。
【译文】孔子说:“君子以言过其实为耻辱。
27.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
【译文】孔子说:“贫穷而没有怨言很难做到,富有而不骄傲容易做到。”
28.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
【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没有能力。”
29.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译文】孔子说:“君子端庄而不争执,会群而不拉帮结伙。”
30.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译文】孔子说:“志士仁人,不能为求生而损害仁德,只能牺牲自己来成全仁德。”
31.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假如没有长远打算,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32.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事事严格要求自己,小人事事严格要求别人。”
33.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单凭语言来荐举人,也不单凭人来废除他的言论。”
34.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怨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译文】子贡问孔子说:“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吗?”孔子说:“那就是恕道吧!我所不情愿强加给自己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35.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能败坏德行。小事不能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
36.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
【译文】孔子说:“主张不同,不能在一起相互谋事。”
37.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
【译文】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38.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论语》
【译文】孔子说:“有益的快乐有三种,有害的快乐也有三种。以节制礼乐为快乐,以宣扬别人的长处为快乐,以广交贤良的朋友为快乐,是有益的。以骄恣淫乐为快乐,以放荡无度为快乐,以宴玩荒淫为快乐,都是有害的。”
39.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年轻时,血气未定,要戒女色;到了壮年,血气方刚,要戒争斗。到了老年,血气已经衰弱,要戒贪得。”
40.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所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九点要考虑的:看的要考虑是否明白,听的要考虑是否清晰,脸色要考虑是否暖和,态度要考虑是否谦恭,语言要考虑是否忠诚,做事要考虑是否敬业,疑问要考虑如何向人请教,心里不平时要考虑是否有所患,得到利益时要考虑不要忘义。”
41.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弟子规》
【译文】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假如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42.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弟子规》
【译文】与人相处不斤斤计较财物,怨恨就无从生起。言语能够包容忍让,多说好话,不说坏话,忍住气话,不必要的冲突、怨恨的事情自然消失不生。
43.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弟子规》
【译文】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
44.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现能《弟子规》
【译文】称呼长辈,不可以直呼姓名,在长辈面前,要谦虚有礼。
45. 不可以夸耀自己的才能。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弟子规》
【译文】早上要尽量早起,晚上要晚点睡觉,因为人生的岁月很有限,光阴容易消逝,少年人一转眼就是老年人了,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宝贵的时光。
46.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份下称家《弟子规》
【译文】穿衣服需注意整齐,不必讲究昂贵、名牌、华丽。穿著应考量自己的身份及场合,更要衡量家中的经济状况,才是持家之道。
47.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弟子规》
【译文】青少年未成年不可以饮酒。成年人饮酒也不要过量,试看醉汉疯言疯语,丑态毕露,惹出多少是非?
48.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弟子规》
【译文】做事不要急急忙忙慌慌张张,因为忙中容易出错,不要畏苦怕难而犹豫退缩,也不可以草率,随便应付了事。
49.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弟子规》
【译文】借用别人的物品,一定要事先讲明,哀求允许。如果没有事先征求同意,擅自取用就是偷窃的行为。
50.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弟子规》
【译文】开口说话,诚信为先,允许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
51.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弟子规》
【译文】任何事情在没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对事情了解得不够清晰明白时,不可以任意传播,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52.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弟子规》
【译文】看见他人的长处或善行义举,要马上想到学习看齐,纵然目前能力相差很多,也要下定决心,逐渐赶上。
53. 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眦《弟子规》
【译文】当你有能力可以服务众人的时候,不要自私自利,只考虑到自己,舍不得付出。如果别人有能力,不能轻蔑,更不能妒忌。
54.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弟子规》
【译文】只要是人,不分族群、人种、宗教信奉,皆须相亲相爱。同是天地所生万物滋长的,应该不分你我,互助合作,才能维持这个共生共荣的生命共同体。
55.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弟子规》
【译文】如果一个人听到别人说自己的缺失就气愤,听到别人称赞自己就欢喜,那么坏朋友就会来接近你,真正的良朋益友反而逐渐疏远退却了。
56. 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诗经》
【译文】进言的人没有罪过,听的人足以引起警戒。
57.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译文】说话没有文采,就传播不远。
58.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译文】常用来表示记取过往的经验教训,以作为后来行事的借鉴。
59.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译文】走失了羊,赶紧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失误要后及时补救。
60.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战国策》
【译文】指在一个陷阱的环境里,不要过于与对手争强好胜,以免忘了更大的、共同的敌人。
61. 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周易》
【译文】仁慈的人观察事物,看见的是其“仁”的一面;智慧的人观察事物,看见的是其“智”的一面。
62.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译文】天体运行,刚健有力,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永不停息。
63.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译文】骄傲自满会招来损失,谦逊虚心会得到好处
64.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
【译文】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会成功,否则就会失败。
65.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译文】玉石若不经过雕琢,就不会成为玉器;人若不学习,就不会懂得道理。
66.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译文】学习之后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学之后才会知道困惑的地方。
67.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
【译文】只要做人光明磊落,那么到哪里都有公平。
68.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译文】广博的学习知识,仔细地询问知识,谨慎的思考知识,明确地分辨知识,全心全意地用知识。
69.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
【译文】接受了别人的礼品而不思回报,是失礼的行为。礼,原是礼节礼貌。现在人们通常指礼物。
70.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大戴礼记》
【译文】这句话告诫人们指责不要太苛刻,看问题不要过于严厉,否则就容易使大家因害怕而不愿意与之打交道,就像水过于清澈养不住鱼儿一样。
71.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
【译文】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种种行动去阻碍、干扰他的事业。人要生存,要有作为,要有出息,就要敢于直面内忧外患,就要历经一番艰辛困苦的磨难,就要历经一番肉体至精神的人生锤炼。
7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译文】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
73.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译文】尊敬自己的父母和老人,同时也尊敬别人的父母和老人;爱护自己的幼小儿女,同时也爱护别人的幼小儿女。
74.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
【译文】没有圆规和直尺,就做不出真正“圆”或“方”的形状来。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75.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译文】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76.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译文】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77.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译文】不停地刻,金块和石头都可以被雕刻。比喻做事只要持之以恒,再多的困难也能克服。
78.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译文】青,从蓝草中取得,颜色却比蓝更深,比喻后生晚辈通过学习和积累,学习超过前辈。
79.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
【译文】马不停地走十天(也能走很远的距离),他的成功在于不断行走。比喻先天条件差的,只要通过不懈的努力,也能取得很大的成就。
80.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
【译文】水既能托载着船前进,也能使船倾覆。这句话深刻地指出,凡事都具有两重性,好的事情如不加以适当引导就会造成坏的结果,坏的事情如经合理疏导则可以引出好的结果。
81.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译文】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国法的惩处。
82.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译文】真实可信的言词不漂亮,漂亮的言词是不真实可信的。
83.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译文】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84.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译文】君子交友讲究志同道合,不求私利,他们的交情看起来像水一样淡。小人以利为先,他们交友往往亲密狎昵,他们的交情就象醇酒一样甘甜,却不讲道义。
85.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译文】了解自己,了解敌人,百战都不会失败。即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86.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春秋》
【译文】努力去做的人常常可以成功,不倦前行的人常常可以达到目的。
87. 疑行无成,疑事无功。《商君书》
【译文】行动迟疑不决办不成事,做事犹豫不能成功。
88.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
【译文】短:不足,长:有余。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89.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
【译文】不管多聪明的人,在很多次的考虑中,也一定会出现个别错误。平凡的人在许多次考虑中,也会有一次是正确的。
90.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礼记》
【译文】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比喻做事须谨慎,不能出一点点差错。
91. 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后汉书》
【译文】处境越穷困,意志应当越坚定。老年人越是年长,精神应当越壮豪。
92.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
【译文】真诚之心所到的地方,就算是坚如金石的东西,也要被打开。
93.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
【译文】少壮年华时不努力学习,待到年老时就只能悲伤了。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
94. 功不可以虚成,名不可以伪立《答宾戏》
【译文】不可以骗取功名,不应该虚假名声。
95.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译文】即使是很小的坏事也不做;但即使是再小的好事也要做。
96.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三国志》
【译文】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97.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志》
【译文】指不辞辛劳,勤勤恳恳,小心谨慎,竭尽全力,贡献出全部精神和力量,一直到死为止。
98.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志》
【译文】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英雄到了晚年,壮志雄心并不衰减。
99.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太子少傅箴》
【译文】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
100. 管中窥豹,时见一斑。《晋书》
【译文】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名人名言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具体的范文模板链接:https://pan.baidu.com/s/1yzH61lrOfjr2mAhXBWwecQ
提取码: ege5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14.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19.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20.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21.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22.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
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2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2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2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26.三思而后行。—《论语》
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27.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2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29.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3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31.知耻近乎勇。—《中庸》
译: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现。
32.以五十步笑百步。—《孟子》
译:以为自己的错误比别人的小,缺点比别人少而沾沾自喜。
33.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译: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34.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35.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
译: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36.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序》
译: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
37.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38.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明代谚语
译:一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
39.千经万典,孝悌为先。—《增广贤文》
译: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40.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
译: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讲解】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讲解】君子,吃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讲解】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讲解】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故知新)

【讲解】: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

【讲解】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7.朝闻道,夕死可矣。

【讲解】早上懂得了真理,晚上就死去,也是可以的。

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讲解】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得不到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

9.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讲解】发奋时候竟忘记吃饭,快乐时候就忘记了忧愁,把自己就要老了这件事也不放在心上,如此罢了。”

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讲解】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1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讲解】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1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讲解】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

1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讲解】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讲解】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

品德篇

15.巧言令色,鲜矣仁。

【讲解】花言巧语,装出和善的面孔。这种人,心里不会有多少“仁德”(这种人不会有真正的爱人之心)。

16.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讲解】有了过错,别人都能看到;改了,人们都会敬仰他。

17.德不孤,必有邻。

【讲解】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18.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讲解】: 一个人的高尚的品质和外在的表现一致,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19.君子不器。

【讲解】君子不要像器具一样(指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用于赞美别人多才多艺)

20.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讲解】人格高尚的人不可用小事情考验他,却可以委以重任;人格低下的人不可委以重任,却可用小事情考验他。

21.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 (杀身成仁)

【讲解】志士仁人,没有贪生怕死而损害仁的,只有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的。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译文:做工的人想把活儿做好,必须首先使他的工具锋利。

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不担心人们不知道自己,只担心自己不知道别人。

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译文:哪个人没有犯过错误呢,犯了错误能够改正,没有什么善事能比这个更大的的了。

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译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之中。

5、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译文:过去的已经无可挽回,未来的还来得及改正。

6、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到了一年最寒冷的时节,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8、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译文: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要过问那个方面的政事。

9、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译文:知识少的不了解知识多的,年寿短的,不了解年寿长的。

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11、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译文: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如死灰,精神毁灭,而人的身体的死亡还是次要的。人是要有点精神的。

12、道不同,不相为谋。 译文:主张不同,不能互相商量谋划。

1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孔子在河边说:时间就像这流水一样,不分日夜的流淌。

1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1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看到贤人,就应该想到要向他看齐;看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

1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译文:学习知识并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吗?

17、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 译文:一个人如果大言不惭,那么,他一定没有实际去做的志向。

18、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译文相互结交在不结交之中,相互有为于无为之中。交友要达到相交出于无心,相助出于无为。这才是”莫逆之交”。

19、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译文:每天能学到一些自己没有的知识,每月不忘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2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惘,只空想不读书那就危险了。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 "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何所底乎?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训欲遗规》

  2、人品、学问,俱成于志气,无志气人,一事做不得。——申居郧

  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4、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作事,则功业可就。——李大钊

  5、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6、每一个人要有做一代豪杰的雄心斗志!应当做个开创一代的人。——周恩来

  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丘

  8、有志者事竟成也!——刘秀

  9、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王阳明

  10、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11、一个人如果不到最高峰,他就没有片刻的安宁,他也就不会感到生命的恬静和光荣。——肖伯纳

  1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司马迁

  13、战士自有战士的抱负:永远改造,从零出发;一切可耻的衰退,只能使人视若仇敌,踏成泥沙。——郭小川

  14、最糟糕的是人们在生活中经常受到错误志向的阻碍而不自知,真到摆脱了那些阻碍时才能明白过来。——歌德

  15、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

  16、人无善志,虽勇必伤。——《淮南子》

  17、坚志者,功名之主也。不惰者,众善之师也。——《抱朴子》

  18、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刘义庆

  19、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后汉书》

  20、大丈夫当雄飞,安能雌伏?——《后汉书》

  21、志向和热爱是伟大行为的双翼。——歌德

  22、立志、工作、成就,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这旅程的尽头有个成功在等待着,来庆祝你的努力结果。——巴斯德

  23、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秋瑾

  24、不登高山,不知天之大;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荀况

  2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26、雄心壮志是茫茫黑夜中的北斗星。——勃朗宁

  27、有人问鹰:“你为什么到高空去教育你的孩子?”鹰回答说:“如果我贴着地面去教育他们,那它们长大了,哪有勇气去接近太阳呢?”——莱辛

  28、真正的才智是刚毅的志向。——拿破仑

  29、贫而懒惰乃真穷,贱而无志乃真贱。——罗丹

  30、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头,那么任何风都不是顺风。——塞涅卡


13084681321名人名言和意思解释
仲飞纨答:1、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左丘明 解释:衡量自己的德行来为人处世,计算自己的能力来办事。2、论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谋於众。——司马迁 解释:终极的品德的人是不会与平常的俗人合流的,能成就极大功业的人是不会和众人谋划的。3、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

13084681321名言警句及解释。
仲飞纨答: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春秋战国孔子《论语》解释: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2、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13084681321名人名言励志加解释
仲飞纨答:解释:勤奋好学就接近智,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就接近仁,懂得了是非善恶就是勇的一种表现。 4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解释:想看到更远更广阔的景物,你就要再上一层楼。想学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你就要比原来更努力。 44、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解释:见到好的人、好的事,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做迟了...

13084681321名人名言及解释?
仲飞纨答:1、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2、知耻近乎勇。《中庸》译: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现。3、学不可以已。《荀子》译: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4、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5、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译...

13084681321名人名言及意思(2)
仲飞纨答:名人名言及意思 51.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林逋《省心录》 译: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学习就是聪明的人,不好问又骄傲自满的人是可耻的. 52.学不可以已. ——《荀子》 译: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53.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论语》 译:学过的知识,在适当的时候去复习它,使自己对知识又有...

13084681321名言警句励志带解释
仲飞纨答:1、失去财产的人损失很大,失去朋友的人损失更大,失去勇气的人则损失了一切。——塞万提斯 2、海浪为劈风斩浪的航船饯行,为随波逐流的轻舟送葬。山路不象坦途那样匍匐在人们足下如果圆规的两只脚都动,永远也画不出一个圆。3、独立特行,自命不凡。4、如果敌人让你生气,那说明你没有胜他的把握...

13084681321名人名言解释
仲飞纨答:译文:做事勤敏,又好学,不以问及下于他的人为耻。 1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君子心胸平坦宽广,小人局促,经常忧愁。 17、不以物挫志。译文因外物而扰乱自己的心志(这样,德性就没有了。可玩物丧志。 18、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译文:人没有对将来的考虑,必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 19、君子泰而不骄...

13084681321名人名言解释
仲飞纨答:【名人名言(要有解释的)5句就够】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后汉书》 译:人们都认为只有获取别人的东西才是收获,却不知道给予别人也是一种收获.99.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汉·司马迁《报任安(长卿)书》 译: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人民...

13084681321名人名言和意思解释
仲飞纨答:1、人生颇富机会和变化。人最得意的时候,有最大的不幸降临。 ——亚里士多德 解释:你今天所拥有的成就不代表未来也如此,没有人可以知道明天会是什么样子,这只是在更好的提醒着你罢了。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解释:人,活着应该意气风发,做人间的俊杰;死也要死...

13084681321中国古代名人名言及解释
仲飞纨答:1、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明·凌蒙初)译:比喻只要还有生命,就有将来和希望。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编辑:班环缸)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