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2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有哪些?

在以下三个方面都产生了影响。
一、思想

中国哲学思想,萌芽于周,而盛于战国。战国时代,诸子争鸣,各倡其说,使中国哲学思想,极盛一时。汉朝,则唯有孔老,后因武帝斥百家而定儒为一尊,故道教日衰,及魏晋六朝,佛教盛行于世,而道教亦渐复兴,遂起冲突,因冲突而排斥,因排斥之接触而融和。
二、雕塑

在雕塑方面佛教促使中国的雕塑艺术水平更高,雕塑内容及技巧更为丰富。从敦煌、龙门、云冈等地的佛像雕塑来看,其影响极大。印度的佛像雕塑艺术是来自希腊,是在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东征时,形成的文化交流成果;中国由于佛教的传入,也间接地引入了希腊的雕塑艺术。
三、绘画

在绘画方面不仅在题材上,而且在绘画技巧和观念上,佛教的影响更大。尤其是禅宗带来了所谓的“禅画”,对唐宋以后的山水画及人物画影响极大。例如唐代诗人王维的诗,被称赞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禅意风格,王维诗中的画风与强调写实的“工笔画”画风是截然不同的。

1、建筑,佛教对中国文化产生过很大影响和作用,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佛教文化遗产。许多佛教建筑已成为我国各地风景轮廓线突出的标志。吸收了键陀罗和印度的特点而发展成为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造像艺术,是我国伟大的文化遗产。
2、文学,佛教还为中国文化带来了新的意境、新的文体、新的命意遣词方法。数千卷由梵文翻译过来的经典本身就是伟大富丽的文学作品。《法华》、《维摩》、《百喻》诸经鼓舞了晋唐小说的创作,般若和禅宗思想影响了王维、白居易、苏轼的诗歌。
3、绘画和音乐,佛经中的动人故事常常成为艺术家们绘画的题材,曹不兴、顾恺之、张僧既、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等历代名画家皆以擅长佛画而传世。至于音乐方面,公元3世纪,中国已有梵呗的流行。唐代音乐又吸收了天竺乐、龟兹乐、安国乐等来自佛教国家的音乐。
4、语言和文字,,在中国历史上,佛教和文化关系如此之深,不懂佛学就不懂中国文化。例如对玄奘这个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翻译家、旅行家、语言家和佛学大师,中国汉语的大量用语,如世界、如实、实际、平等、现行、刹那、清规戒律、相对、绝对、觉悟、意识、忽然等等都来自佛教语汇。

5、哲学,佛教哲学蕴藏着极深的智慧,佛学和中国古典哲学的交互影响,推动了哲学提出新的命题和新的方法。佛学对宇宙人生的洞察,对人类理性的反省,对概念的分析,有着深刻独到的见解。
在人生观上,佛教强调主体的自觉,并把一己的解脱与拯救人类联系起来。它以独特的思想方法和生活方式,给予中国传统社会民众精神生活以新的启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佛教

一、佛教对哲学的影响

佛教哲学本身蕴藏着极深的只会,它对宇宙人生的洞察,对人类理性的反省,对概念的分析,有着深刻独到的见解。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称誉佛教徒处在人类辩证思维的较高发展阶段上。在哲学思想领域、中国古代哲学与佛教结下不解之缘。

二、中国文学界的影响

1、内容的扩大

中国自汉朝后,学者唯古是尚,小敢稍有创作,虽然有新观念,但都只有古词,使学术毫无生趣。佛经刚开始被翻译时,除固有名词对音转译外,其相象语者亦袭古,后来经过长时间的研究,感觉旧语与新义,很难配介在一起,若一自保持使用古语常常是词小达意,所以要创造新语,这无形中促进国语内容日趋扩大,现在的佛学大辞典,虽然未能搜尽佛经所有新名词,但看后足以使人叹为观止。

2、法及文体的变化

佛经的文体与普通书籍有所小同,其中最显著的是佛经既小用之、乎、者、也、矣等字,也小用绮丽的词句,同时佛经中小仅倒装文法很多,而且形容词,重煤语和同格的词句也小少,尤其在一篇中,散文与诗歌交错,小管是诗体的褐颂,或散文式的长行,内容或说理、或述事、或问答皆兼有之。

3、艺术风格的发展

自六朝至两宋,佛学盛行,许多诗人涉足佛教,与僧侣结交,诗歌创作受到佛教很深的影响,著名诗人土维、自居易、柳宗元等人就崇信佛教,他们的很多作品寓佛理禅意于其中。

三、中国艺术界的影响

1、建筑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建筑,虽然没有西洋的实用,但却力求精美,如房屋前后的陈列布置,左右美妙的点缀,又小是西洋建筑物可以媲美的。特别是佛寺的营造,结构及其精致,气派更是弘伟庄严,都是效仿印度原始佛教的状态,至于遍布中国大陆各地的佛塔,更可以代表佛教坚毅之精神,给人神圣而崇高的感觉。

2、画和雕刻的影响

绘画雕塑更能显示出佛教的影响。佛教传入中国,印度以及西域的石窟艺术也跟着传入。古印度的佛教艺术主要就是石窟壁画和雕塑,中国的石窟艺术是它们的继承和发展。其影响路线,就是的“摊绸之路”。

4、音乐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音乐很丰富,但佛教进入中国后更有新调加入,使中国的音乐有了新的突破,如‘寺院钟声’等乐曲,都是模仿佛经中极好的梵音,至于佛寺中档磐钟鼓等,皆僧众起居与共之礼乐。

四、佛对中国风俗的影响

中国原有的儒家信仰,是着重于现实人生的建设,无暇推究生前与死后的问题,对于生前死后以及形而上的宇宙本体,都是存而小论。讲到善恶的补偿及惩罚问题也只寄望于个人的后代子孙,其实,从现实的史实上看,寄望于子孙的果报是小可靠的。

扩展资料:

1、佛教从来都没有一个严密的组织,很多学者不认为佛教是宗教

佛教始终没有形成一个严密的组织,不但没有统一的世界性教会,甚至没有全国性、地区性教会,因此很多学者不认为佛教是宗教。因为宗教首先太过控制人的思想继而达到控制人的目的,佛教从来没有这样的企图。

2、佛教从来没有武力传教或强制他人信教,也不拥有这样的手段

佛教在传播过程中,从来没有动用军事力量,没有用宗教战争的形式去强迫人们信仰。

3、没有权威经典,没有统一思想,也没有唯一的崇拜对象

佛教还有一大特点,是它没有统一的或惟一的权威经典,甚至没有完全统一的思想体系和惟一的崇拜对象。它的经典形成于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下,是持续不断产生的。


参考资料:佛教文化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价值-人民网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佛教在中国的流传,当然毒害了人民的思想,消耗了社会的财富,从而阻碍了社会进步与历史发展,起了消极的作用,这是为历史所证明了的事实。正如列宁在《论工人政策对宗教的态度》中所说:“宗教是麻醉人民的鸦片,—马克思的这一名言是马克思主义在宗教问题上的全部世界观的基石。”但是也必须看到,佛教的流传也影响了中国文化,它的哲学思想和艺术形式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有别于印度佛教文化的中国佛教文化,进一步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容和形式,这也是人所共知的历史事实。现从以下几个方面为例可以证明:

  一、佛教对中国哲学的影响。中国哲学从它产生以后就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无神论和有神论相互斗争的历史。但从佛教传入中国之后,这两种认识论和思想体系的斗争就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局面。佛教哲学的基本点是否认现实世界的存在而设想出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对立的“西方极乐世界”。佛教各派都从不同角度、用不同证据来论证客观世界的虚幻性,同时又千方百计地论证主观精神世界的绝对性,因此佛教哲学属于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只不过禅宗所主张的“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是进一步否定了佛教所设想的“西方极乐世界”,只承认主观精神世界的绝对存在罢了。这样,禅宗就把佛教哲学的客观唯心主义转化为主观唯心主义。在这个过程中,儒`佛`道三家,互相排斥又互相影响,互相斗争又互相吸收,在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中结为一体。宋明理学,在思维模式、修行方法等方面,受到佛教的影响十分明显,宋代以来的唯心主义思想几乎都从佛教哲学中吸取营养。程颐`朱熹的程朱理学借用了华严宗的某些命题,陆九渊和王守仁的陆王心学则吸收了禅宗的某些思想,可以这么说,如果不懂得佛教的本体论思维模式和“明心见性”的修行方法,对于理学就如同隔岸观火。而无神论和唯物主义思想也是在批判佛教哲学的斗争中不断成长和发展起来,到明清之际的王夫之发展到较高的水平。我们说汉唐以后的中国哲学史,根本就离不开佛教思想史,而且成为中国哲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二、 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以题材而论,历代描写佛教的诗文不计其数。从全唐诗来看,共唐诗约五万首,其中与佛教有关的诗占了近十分之一。这些诗,赞美佛寺风光,歌颂僧俗有宜,有不少写得相当精彩和生。唐宋以来,名僧的社会地位很高,文人纷纷为他们树碑立传,留下许多渗透佛理的散文。其次,以艺术风格而论,由于佛教追求自我解脱,主张离尘出世,至禅宗而而宣扬心中求佛,使文学界形成一种清淡悠远的艺术流派。如唐代诗人王维、韦应物奉佛最盛,如王维大约在四十岁以后就开始过着一种亦官亦隐的生活,最初隐居终南别业,后在宋之问的别墅,优闲自在,吃斋奉佛,(2)“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3)这种风格也体现得最盛,即使是其他流派的的作家,其世界观和创作实践都不同程度地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如唐代白居易、宋代的苏轼等。第三,以诗歌理论而言,唐宋以后,主张“以禅论诗”,讲究诗歌创作要“物象超然”、“意境空蒙”,认为“说禅作诗,本无差别”。最后,以创作队伍而论,在中国文学史上出现了不少和尚诗人,史书上称作“诗僧”。著名的如唐代诗僧寒山、皎然、齐己、贯休,都有诗集留传后世。宋朝重显、文莹、祖可及至清代八指头陀、近代苏曼殊等等都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三、佛教对中国艺术的影响。尤其是绘画和雕塑更能显示出佛教的影响。佛教传入中国,印度以及西域的石窟艺术也跟着传入。人们知道,古印度的佛教佛教艺术主要就是石窟壁画和雕塑,以犍陀罗(今巴基斯坦白沙瓦一带)和阿旃陀(在今印度德干高原)石窟艺术为代表,均为公元前一世纪的作品,前者以雕塑著称,后者以壁画闻名。中国的石窟艺术是它们的继承和发展。其影响路线,就是我们常说的“丝绸之路”。但中原地区的石窟雕塑,则逐渐吸收和融合中国艺术的风格,造象也模拟了中国人的形象,当然也保留了印度雕塑世艺术的某些特点。以佛教为内容的宗教壁画大大发达起来,出现了象吴道子著名的宗教画家。在表现手法上,释迦牟尼在印度的生活,加入了中国传统的亭台楼阁下,使中国人在感觉上更为接近和亲切。

  四、佛教对中国语言的影响。佛教的流传,使佛语、佛教、佛偈大量渗入社会生活并失去了佛教含义而具有了社会含义,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俗语、谚语和惯用语。如“一尘不染”,佛家把色、声、香、味、触、法叫做“六尘”。如果在修行时能摈除一切杂念,佛语就叫“一尘不染”,变为社会语言以后,是非常清洁的意思。又如“当头一棒”、“五体投地”、“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头头是道”、“心心相印”、“清规戒律”、“想入非非”、“现身说法”、“恍然大悟”、“火烧眉头”、“菩萨心肠”等等都来自佛经、佛语、和佛教故事,至于从佛教生活衍化出来的语言就更多了,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和尚打伞—无法无天”、“无事不登三宝殿“、“跑了和尚跑不了庙”、“庙小菩萨大”、“临时抱佛脚”、“不见真佛不烧香”等等。

  五、佛教文物和佛教胜迹的影响。佛教主张离尘出世,因而寺庙建筑大多在幽深的山林里,形成了“天下名山僧占多”的局面。千百年来,各阶层的人们,为了信佛、拜佛、敬佛和护佛的需要,花费大量的资财,人工建造了无数的石窟、佛像、佛塔和佛寺,留下许多有价值的佛教文物和佛教胜迹,有的甚至堪称世界奇迹。国内现存最多的文物古迹就是佛教的,概括起来有:A.佛教四大名山即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和浙江普陀山。B.佛教四在禅林,指山东省长清县灵岩寺、浙江省天台县国清寺、湖北省当阳市玉泉寺和南京市栖霞寺。C.三大石窟艺术,指云冈、敦煌、龙门三处规模最大的石窟。D.十大坐佛,这里指单独营造的石刻大佛,位于石窟中的不计在内,这类大佛多依山而凿。E.四大卧佛,多为岩石开凿,也有木胎泥塑。F.两大木佛,一般取站立姿势。G.两大铜像,一是西藏喀则市扎什布寺未来佛,二是河北正定县隆兴寺铜菩萨,为千眼千手观音菩萨。H.一部金版《大藏经》。I.一处石经山,这又是一处国宝,在北京市房山区云居寺,以石刻佛经闻名于世,故名“石经山”J.一枚佛指灵骨,1987年6月在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塔是地宫内发现,这是世界佛教史上最重要的发现之一。这些佛教文物和佛教胜迹均集雕刻、绘画、书法、建筑、图案艺术之大成,都打上了那个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的烙印。(4)

  综上所述,证明佛教对中国文化有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中国化的佛教已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

现在的中国文化就包括了佛教,不能说影响,只能说增加,按汉初之前佛家未传入的华夏民族文化来说,佛教最大贡献是对华夏民族文化对形而上的催化探索动力,但这也只是一部分而已,因为佛教本身与文化不能在同等基础上进行理论。

与西方的宗教一样,属于救赎事业,起引导左右,在封建社会,宗教信仰足可以与皇权做斗争,其主张与孔子的仁有异曲同工之妙,是许多老年人的精神寄托

观世音菩萨六字真言:
唵 嘛 呢 呗 咪 吽
ong ma ni bei mei hong
(All Mo-ney Be Me Home
所有 钱 财 来 我 家)
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宣扬佛法,功德无量;多谢续传,祝君好运。


13298427128教育对于中国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蔺阳巧答:2.教育是传承优秀文化的途径 教育除了重视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外,还应注重传承优秀文化。这种文化有助于加深国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理解力,更重要的是为人们提供一种价值观的参考体系,使其在发展步伐中保持内心沉稳、意志坚定与进取精神,并加强爱国意识。3.教育是创新能力的源泉 现代化的核心是科技...

13298427128道教和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蔺阳巧答:道教文化对我国社会的哲学思想、传统道德、环境保护、建筑绘画的的发展,也都有着一定的影响,有着在客观上呈现的成就。总之,道教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中的组成部分。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渗透,广播于哲学、宗教、政治、艺术等方方面面。正因为其影响巨大,鲁迅才会说“中国文化的根柢全在道教……”许地山也认为:...

13298427128谈谈儒释道三教合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蔺阳巧答:1、儒、释、道。“三教合一”对中国的文化和文明起了推动作用。“三教合一论”在明代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朱元璋对儒、释、道三教的作用都有着较深的认识,对儒、释、道采取了兼收并蓄的态度,三教之间可以取长补短、相互补充,在其三教合一的政策体系内,他以儒教为主,以佛、道二教为辅,将三...

13298427128世界三大宗教对社会文化具有什么深刻影响
蔺阳巧答:首先佛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对中华民族思维方式的影响(如佛教以出世和解脱苦难标榜使中华民族心理结构受到剧烈冲击和重新组合)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影响(宽容、宁静、淡泊、严谨内省等是积极方面,消极方面是因果轮回、宿命、保守和一系列超脱现实的唯心思想强化了中华民族内向、封闭、保守等性格心理)对中国民俗...

13298427128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蔺阳巧答:道教作为由春秋战国时期道家演变而来的本土宗教,在不断地发展中与其他的文化相交融,扩充丰富自己的同时,也反过来作用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而其产生的影响主要有:其一是在艺术创作领域的影响;其二是在民间习俗上的影响;其三是在科学技术上的影响。一、在艺术创作领域的影响道教对于自然宇宙的探索与思考,...

13298427128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有哪些
蔺阳巧答: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深远而又多方面的,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文学艺术领域:基督教文化对西方文学发生的重要影响,在西方许多作家的作品里均可以发现。同样,中国的宗教文化也曾经对中国的文学发生过重要影响。首先,道教保留了大量的神6话故事和民间传说,本身也创造了许多神仙故事,这些都为中国文学中的神话部分...

13298427128教育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蔺阳巧答:教育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篇1 第一、传递功能。 人类文化有一个极其重要的特征,那就是它只能学而知之,而不能通过遗传的方式获得。这就决定了人类文化从它产生的那天起就与人类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人类早期先民那里,与人类的和生活融合在一起的教育,通过口头和行为传授的形式,传递着原始的文化。随着人类社会...

13298427128...三教”指什么?三教中哪一种是外来的?它对中国文化有什么影响?
蔺阳巧答:所谓三教,指的是儒、佛、道三家。其中佛教是外来的。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佛教在中国的流传,当然毒害了人民的思想,消耗了社会的财富,从而阻碍了社会进步与历史发展,起了消极的作用,这是为历史所证明了的事实。正如列宁在《论工人政策对宗教的态度》中所说:“宗教是麻醉人民的鸦片,—马克思的这...

13298427128教资教育对文化的影响
蔺阳巧答:教资教育对文化的影响如下: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保存文化的作用。教育通过培养人来传承文化,为特定社会服务,实现个体的社会化,这就决定了教育必须按照社会的要求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来选择教育的内容,从而实现对文化的筛选、整理、传递、保存。如:唐朝的诗歌保存至今供我们学习使用。2、教育具有...

13298427128宗教在文化发展中的影响
蔺阳巧答: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周易大传》说:“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这种多元开放的理念极大地影响了中国文化,形成兼收并蓄的传统。中国社会对各种不同的宗教信仰,包括外来宗教,都相当宽容;各种宗教及其分支教派都能够在这片土地上正常存在和发展,相互和平共处,人们可以兼信两教或三教,...


(编辑:危蚂香)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