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中秋节古诗唐李白静夜思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1

中秋节古诗四句唐李白静夜思

  中秋节古诗四句唐李白静夜思,古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是很多人都耳熟能详的诗词,也是描写中秋节的佳作之一,那么下面大家就跟随我一起来看看中秋节古诗四句唐李白静夜思的相关知识吧,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中秋节古诗唐李白静夜思1

   古诗李白的《静夜思》

  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明人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薮·内编》卷六)王世懋认为:“(绝句)盛唐惟青莲(李白)、龙标(王昌龄)二家诣极。李更自然,故居王上。”(《艺圃撷馀》)怎样才算“自然”,才是“无意于工而无不工”呢?这首《静夜思》就是个样榜。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来,说是“妙绝古今”。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诗歌中所经常看到的。例如梁简文帝萧纲《玄圃纳凉》诗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于李白的唐代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用“空里流霜不觉飞”来写空明澄澈的月光,给人以立体感,尤见构思之妙。可是这些都是作为一种修辞的手段而在诗中出现的。这诗的“疑是地上霜”,是叙述,而非摹形拟象的状物之辞,是诗人在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呢?不难想象,这两句所描写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的情景。这时庭院是寂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象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围的环境告诉他,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抬头一看,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净!这时,他完全清醒了。

  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从这里,读者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中秋节古诗唐李白静夜思2

   中秋节古诗四句

   1、《中秋》唐·司空图

  闲吟秋景外,万事觉悠悠。

  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

   2、《月夜思乡》唐:杜甫

  星稀月冷逸银河,万籁无声自啸歌;

  何处关山家万里,夜来枨触客愁多。

   3、《中秋对月》唐:曹松

  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4、《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5、《嫦娥》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6、《霜月》唐: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与中秋有关的古诗

   八月十五夜月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南斋玩月

  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9292672115李白的静夜思全文是什么?
巴姜婉答:《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韵译 皎洁月光洒满床,恰似朦胧一片霜。仰首只见月一轮,低头教人倍思乡。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评析 这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

19292672115唐诗 李白 静夜诗 全文
巴姜婉答:该诗的名称是《静夜思》,全诗原文如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白话文意思是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秋日夜晚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秋...

19292672115古诗《静夜思》全文是什么?
巴姜婉答: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诵。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

19292672115静夜思是谁写的古诗
巴姜婉答:《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1]。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诵。作品名称 静夜思 作品别名 夜思 作者 李白 创作年代 盛唐 作品出处 《李太白集》...

19292672115静夜思的全文意思
巴姜婉答:《静夜思》的全文意思: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诗词原文】《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9292672115夜静思诗词
巴姜婉答:《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诵。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我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

19292672115李白的静夜思古诗
巴姜婉答:李白静夜思古诗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二、创作背景 李白的《静夜思》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九月十五日的扬州旅舍,...

19292672115月亮寄托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如什么李白静夜思?
巴姜婉答:静夜思 作者: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直译 明亮月光洒在床前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家乡。韵译 皎洁月光洒满床,恰似朦胧一片霜。仰首只见月一轮,低头教人倍思乡。

19292672115静夜思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巴姜婉答: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尊为“诗仙”,与杜甫合称“李杜”。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清新隽永的小诗,内容是寂静的月夜引起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作为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作品对月亮情...


(编辑:满荷彬)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