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杜甫为什么老年时候非常落魄?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1
大才子杜甫在最落魄的时候,写下哪一首七绝,可谓千古绝唱?

大才子杜甫在自己最落魄的时候写下的一首七绝就是《登高》。这首七绝,可谓是千古绝唱,现在也是学生书本里必学的一篇。

杜甫是我国有名的大诗人,他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作品,他出身名门,从小就非常的聪明,在小的时候就已经有的很大的名气,十九岁的时候,在游历的时候就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样的诗句。后来又写了很多的诗句,那个时候的杜甫其实也是一个有着远大志向的人,后来还去参加过考试,但是因为一些原因,作为大才子的杜甫竟然没有上榜。



后来杜甫不甘心,又开始走其他的门路,最后也没有成功。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非常的郁闷,也没有了年少时候的冲动,甚至生活也非常的困难了,他的儿子因为家里太穷,吃不饱肚子,竟然饿死了,再后来就发生了安史之乱,不得不开始了逃亡的生活。后来安史之乱结束以后,唐朝也没有了以往的繁荣,而杜甫也越来越贫困,最落魄的时候就连小孩都会来欺负他,那他就是在这个时期。写了一首名动天下的七绝。



当时他站在白帝城的高处回忆起了自己一生的经历,有感而发。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诗人李白和杜甫的情谊

杜甫不仅仅是老年落魄,就他一生而言,也是非常的潦倒不堪。

我们后世常将他和李白并列成为“李杜”,但从生活际遇上来说,李白杜甫的差距,可谓是天壤之别了。

李白能够长住长安诗酒放诞,甚至还在皇帝身边带了很长一段时间。游侠而歌,获得很是潇洒。而杜甫一生,最大的官也就是所谓的“左拾遗”。和李白比起来,两人才华不遑多让,但境遇之别,却是触目惊心的。

大家之所以认为杜甫老年才非常落魄,实在是因为他生命中最后几年太过凄凉的缘故。

从公元前758年开始,指代770年去世,整整12年里,杜甫没有过上几天安稳日子。唯一算得上幸福的时光,就是在成都受到严武的照顾,盖了三间草堂,算是有了个栖身之地。但即便如此,一阵秋风还是将他的草堂给吹破。可见,难得的三间草堂,也只是勉强能遮风避雨而已。

杜甫晚年的落魄,一是受安史之乱的战乱流离所致,同时也是杜甫关心百姓疾苦,眼里看不怪权贵军阀们的草菅人命所致。甚至在他去世后很长一段时间,杜甫的声望都不高,这个深层次的与您,应该就是他的诗歌触犯了权贵之故。

安史之乱平定之后,喜极而泣的杜甫从四川坐船顺流而下,也就是著名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诗句写照。奈何,船到武汉岳阳附近,更是贫苦交加,已经没有盘缠北上洛阳了。

于是,只能调转船头南下,在长沙又遇到了臧玠叛乱。一度漂泊到了衡阳。后来在岳阳的汨罗附近,衰老不堪的杜甫甚至连续5天没有吃过东西。还是当地县令仰慕杜甫的诗名,送了一餐牛肉给他救命。

可是,杜甫饿得实在太长时间了。县令的这顿救命饭,反倒成了杜甫的追命符。770年,59岁的杜甫在传中去世,享年59岁。

因此,我们再回过头去看杜甫的晚年,基本就是漂泊不定、无依无靠的12年。究其原因,祸首还是战乱频仍,不愿谄媚权贵的性格也是推手。古人云:“国家不幸诗家幸”,安史之乱,成就了杜甫的诗史之名,却也摧折了杜甫孱弱的身体。



杜甫一开始也有凌云之志,为何后来如此悲剧落魄?这其中有历史原因,也有个人原因。

一、杜甫的凌云壮志以及仕途之路

杜甫是一个伟大的诗人,诗人大多有一颗赤子之心,比如屈原,他们都怀有一腔抱负,希望能成为帝王身边的肱股之臣,为生民立命、为天下苍生谋福。

杜甫出生也是世家大族、诗书门第,其祖父杜审言为唐高宗时的进士,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杜甫青少年的时候家庭条件优越,有家庭遗传基因又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的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二十来岁的时候,他父亲正在兖州做司马,他在齐赵一带过了四五年“裘马轻狂”的“快意”生活,在这期间,写下了我们所熟知的《望岳》,结尾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可以看出诗人青年时代不平凡的抱负。

杜甫剧照

杜甫早年间希望通过科举之路走上仕途,但却一直时运不济,多次落第,天宝六载,玄宗意欲招揽天下人才,组织了一次选拔考试,杜甫满怀希望踊跃参加,当时权相李林甫为了讨玄宗开心,一句“野无遗贤”让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杜甫不幸被挡在科举门外。

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杜甫困守长安十年,向当朝权贵之人奔走献赋,投赠干谒,希望得到他们的重视和推荐,就像我们今天投简历求职一样的,但都没有结果。

直到安史之乱爆发,玄宗逃往成都,杜甫也从长安辗转逃出,在陕西投奔了已经继位的肃宗,被肃宗授为左拾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时候杜甫才开始扣开自己的梦想之门,进朝为官。

但是这扇梦想之门进去之后,杜甫并没有大展宏图,而是很快因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被贬到华州,那道圣上隆恩的光也随即被乌云阻隔。

杜甫草堂

二、杜甫老年为何如此悲剧落魄?

杜甫老年的落魄有历史的原因,也有自身的原因。

从历史的原因来看,一方面玄宗后期政治腐败,重用权相李林甫长达十九年,导致李林甫大权独握,蔽塞言路,排斥贤才,导致杜甫在最好的年纪没能通过科举之路进入仕途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另一方面安史之乱长达八年之久,给大唐王朝重重的一击,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在战乱年代,多少家庭妻离子散,多少人流离失所,在这种大的历史潮流中,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国家都尚不安定,杜甫当然也不能幸免,所以也一直在琉璃漂泊。

杜甫草堂

从杜甫个人原因来看,一方面在玄宗统治期间,正是唐朝鼎盛时代,统治者对自己的文治武功自信心爆棚,杜甫不去歌功颂德,却关注的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一类民生社会问题,与当时的主旋律不符,所以他困守长安十年在政治上都没有突破,不是他不优秀,而是他所发出的声音不在当朝的调上。

另一方面在肃宗继位之后,杜甫虽然因为忠君向主被肃宗启用,但他只知忠义,不懂政治规则,为因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被肃宗所放弃,从而断送了自己的政治前途。

还有就是杜甫作为一个诗人,他始终有自己心中的坚守,不会逢迎,更不会政治投机,宁愿抱朴守拙,也不愿失节求荣,他在成都的时候还有好朋友严武的照拂,过了一段相对比较宁静的草堂生活,严武去世后,他再次陷入困顿,于是沿江北上东还,一路也是漂泊无定,最终舟中长逝,令后世长叹。



他是因为年轻的时候比较的潇洒,没有自己的积蓄,所以才会这么的落魄,要是知道自己晚年比较惨的话估计会好好生活的

因为杜甫在老年的时候经历过了很多的叛乱,他到的地方都是比较动荡的地方,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落魄的情况了


13560692796被称为诗圣的杜甫,晚年生活为啥会如此凄惨?
别冉贝答:因为杜甫在晚年的时候正碰上国家动乱,各地百姓的生活都非常凄惨,而杜甫的才华又不得人赏识,当官之路也不顺畅,导致他一贫如洗,所以才会如此凄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疯狂的绿帽子 2021-01-08 · TA获得超过882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4 采纳率:95% 帮助的人:1706 ...

13560692796香港演员这么能赚钱,为什么到晚年大多过得非常落魄?
别冉贝答:因为现在香港的娱乐圈已经不景气了,很难赚到大钱,香港演员晚年都过得不是很好。

13560692796有着诗圣之称的杜甫,一生有多么跌宕曲折和落魄?
别冉贝答: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李林甫和杜甫有仇?实际上恐怕李林甫和杜甫连熟悉都称不上,只不过是因为李林甫这个人控制欲过强,也颇为轻视当时的文人,同时却也惧怕像杜甫这样的文人,怕他们批评自己,所以索性李林甫就将这些可能性灭杀于萌芽之中,所以杜甫也可以说就是躺枪了,并且还十分的莫名其妙。在...

13560692796唐代大诗人杜甫,为何死在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
别冉贝答:我觉得杜甫的死至少跟这几个人有关系:一、李林甫:野无遗贤 杜甫三十岁的时候,来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本以为可以走上仕途,实现人生抱负。当时,唐玄宗为了延续“开元盛世”,下召广纳天下人才,让他们来到京城参加选拔。然而时任宰相的李林甫却嫉贤妒能,害怕有才之士在玄宗跟前说自己的坏话...

13560692796作为同一时代的大诗人,李白和杜甫的贫富差距为何那么大?
别冉贝答:杜甫性格“褊躁傲诞”,自视清高,且缺乏政治智慧,曾跟随唐肃宗逃回长安时,正是出人头地的好机会,可他却为屡败的房绾说话,惹怒了肃宗,导致自己被贬,再也没能翻身。那首著名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道出了杜甫最后落魄到了何等地步:“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13560692796中老年人突然记忆力下降,不爱说话,失魂落魄
别冉贝答:人的记忆机制不会因为年龄增长而损坏。只是效率降低而已。”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有一句风趣的名言:“尽管我这暮景余年,却还保留着几分记忆;我这垂熄的油灯,却还闪着最后的微光。” 中老年人可能很容易地记住昨晚或今晨发生的一切,倘使问起十天前经历过的某件事,就不一定记得清楚。而童年时遇到的...

13560692796丐甫是什么意思?
别冉贝答:随着时代的进步,丐甫这个词汇的含义已经随之发生了变化。现代社会,丐甫这个词汇往往被用来形容一个人的穷困与清贫,或者形容一个事物的黑暗、凄凉和落魄。但是,我们仍然需要铭记丐甫最初的含义,保持那种勤劳、忠诚、执着的精神,好好地生活着。在当今社会,我们往往将丐甫的含义定义为一种痛苦、重负、...

13560692796一代奸臣李林甫为什么会被朝廷活活累死?
别冉贝答:原来,李林甫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已经骑虎难下。颇有当年李斯上蔡苍鹰,陆机华亭鹤唳的意味。李林甫最初的目的或许只是要对鄙夷他这个落魄宗室的人还以颜色,或许只是对嘲笑他不学无术之人打击报复。但走到了这一步,他已然无法收手。有许多人为李林甫辩护,说他也算个能臣干吏,只是人比较自私。在他...

13560692796杜甫写诗的风格
别冉贝答:最后开始了他晚年飘泊西南的生活,并最终病死于穷困潦倒之中,十分凄凉。 我觉得,使杜甫形成其独特的创作风格显然是同他的身世遭遇息息相关的。杜诗的不同风格,与其不同时期不同境遇,或同一时期不同心境似有关系。当他生活坎坷,颠沛流离之时,他的家国之思身世之感便自然涌出,悲歌慷慨,诗歌往往表现为沉郁顿挫。当他...

13560692796杜甫和李白落魄而亡,高适为何还可以布衣封侯?
别冉贝答:他们三人都曾经参加过那场744年的诗歌沙龙,他们也都经历过那个危机与机遇并存的时代,而之所以有人布衣封侯,有人落魄而死,我想这中间的区别应该不在家世,也无关能力,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他们对待这个世界的态度。一次机会没有抓住,可能还会有下次,可是对于这个世界的态度,却很难被改变。(课后思考)...


(编辑:逄董梅)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