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谁知道法律基础知识考试题型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9
法院、检察院招录法律基础知识题型有哪些

第一大题是单项选择题,第二大题是多项选择题,可能还有不定项选择题,最后是案例分析题.考试的内容以民法,刑法,经济法,诉讼法为主.不是很难,但想得高分则不容易.《邓小平法制理论与依法治国》部分(含答案)
一、判断题
1.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
2.邓小平同志一再强调:"法治是我们的目标"。╳
3.我们的民主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领导的人民民主制度。╳
4.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5.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6.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
7.民主法制代替个人专断行政是现代化在政治领域的界碑。√
8.人民政协是国家立法组织。╳
9.邓小平提出了中央立法与地方立法并举的战略。√
10.维护宪法、法律尊严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1.立法工作要坚持把调整政治活动的法律作为立法的重点。╳
12.改革最终能否成功决定于经济体制改革。╳
13.遏制腐败,监督是关键。√
14.坚持依法治国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15.依法治国作为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伴随农业文明的兴起而出现的。╳
16.社会主义法治的最基本价值原则是发展。╳
17.法律是具有内在联系、协调统一的有机体。╳
18.中国最大的实际就是发展生产力。╳
19.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
20.我国有权制定法律的是中共中央。╳
21.配套法律是指有一个法律颁布以后,还需要一个或一些与之相关的法律的颁布,才能具体实施。√
22.实施细则是指一个法律颁布以后,为了便于实施和具体操作,由国家行政机关和地方权力机关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对此作出详细规定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
23.我国数量最大的法律渊源是法律。╳
24.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首先应当考虑的因素是立法权统一。╳
25.体现和维护人民民主就必须树立法律的权威。√
26.党的政策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和社会矛盾的调节器。╳
27.法治的特征植根于民主政治的一般原则。√
28.法治的核心部分是针对国家权力本身,要求权利监督与制约。╳
29.程序公正是指法院正确地依据法律规定的具体次序、方式和手续来处理案件。√
30.市场经济是自主性的经济,即承认和尊重市场主体的意志自主性。√
31.市场经济要求统一开放的国内市场,也要求市场国际化。√
32.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精髓。╳
33.改革党的领导体制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办事的统一。√
34.精神文明分为思想道德方面和教育科学文化方面。√
35.精神文明是指为了满足人的精神需要在精神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文明成果。√
36.社会主义法制的唯一要求是:违法必究。╳
二、选择题
1.社会主义本质规定和必然要求是(A)。
A.民主法制 B.无产阶级专政 C.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D.政治协商制度
2.发展民主政治,健全(C)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历史命运与前途。
A.政策 B.习惯 C.法制 D.伦理
3.社会主义法制的根本出发点是确认和保障(C)
A.中国共产党领导 B.公民义务履行 C.人民的民主权利 D.改革开放
4.社会主义法制要求的核心是(D)。
A.制定法律 B.公正审判 C.强化仲裁的作用 D.严格依法办事
5.加强法制重点是进行(C)。
A.制裁 B.挽救 C.教育 D.改造
6.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以(A)为突破口。
A.精简机构 B.高薪养廉 C.强化监督 D.重视服务
7.市场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在于它的经济秩序是通过(B)来形成和维持的。
A.法制 B.法治 C.民主 D.道德
8.只有在(C)条件下,才产生了对法治的社会需求。
A.商品经济 B.自然经济 C.市场经济 D.计划经济
9.在法治国家中,法律要实现其社会功能就要首先形成独立合理的(B)。
A.主体设计 B.运行机制 C.社会保障 D.宏观调控
10.军事法规的制定机关是(C)。
A.全国人大 B.国务院 C.中央军委 D.国防部
11.树立法律的权威就必须首先树立(A)权威。
A.宪法 B.法律 C.行政法规 D.部门规章
12.法治的功能在于(D)。
A.强化统治基础 B.发展国民经济 C.建设精神文明 D.保障公民的自由权利的
13.我国国家的权力属于(B)。
A.公民 B.人民 C.国家主席 D.全国人大
14.市场的法律原型是(B)。
A.物权凭证 B.契约 C.侵权 D.亲权
15.市场经济的命脉是(D)。
A.政治统一 B.市场统一 C.社会保障完善 D.竞争
16.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A)
A.中国共产党 B.政治协商会议 C.全国人大 D.人民
17.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是(B)。
A.社会主义法制 B.社会主义民主 C.人民民主专政 D.无产阶级专政
18.党的政策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C)
A.守法上 B.执法上 C.立法上 D.法律监督上
19.社会主义制度是(ABCD)等方面构成的统一体。
A.经济 B.政治 C.法律 D.文化
20.党的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应当有(ABC)
A.高度的民主 B.完备的法制 C.安定的社会环境 D.不断增长的经济的
2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ABCD)
A.解放生产力 B.发展生产力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22.法律队伍建设要求法律工作者有较高的(CD)。
A.经济素质 B.道德素质 C.政治素质 D.法律业务素质
23.按照国家权力运作形态,国家可以分为(AB)。
A.人治国家 B.法治国家 C.民主国家 D.独裁国家
24.自治法规分为(CD)。
A.法律 B.行政规章 C.自治条例 D.单行条例
25.司法公正包括(AB)。
A.实体公正 B.程序公正 C.证据公正 D.立法公正
26.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是(BD)。
A.公民委员会 B.居民委员会 C.乡民委员会 D.村民委员会
27.法律对市场经济的保障作用体现在(AB)。
A.利益保障 B.秩序保障 C.义务保障 D.社会保障
28.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要以培育(ABCD)公民为目标。
A.有理想 B.有道德 C.有文化 D.有纪律
29.我国占统治地位的道德分为(CD)。
A.资产阶级道德 B.地主阶级道德 C.社会主义道德 D.共产主义道德
30.我国要发展面向(ABC)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A.现代化 B.世界 C.未来 D.传统
31.法律与党的政策的区别在于:(ABCD)。
A.制定的机关和程序 B.实施的方式和手段 C.表现形式与基本要求
D.调整社会关系的范围和对人的效力的
32.法律是(ABC)党的政策。
A.定型化 B.规范化 C.条文化 D.教条化
33.党的政策可以分为:(ABD)。
A.总政策 B.基本政策 C.分政策 D.具体政策
34.党的领导包括:(ABC)。
A.政治领导 B.思想领导 C.组织领导 D.经济领导
35.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处理上坚持(ABCD)方针。
A.长期共存 B.互相监督 C.肝胆相照 D.荣辱与共
36.法律权威的特征包括:(ABCD)。
A.法律的至高无上性 B.普遍实施性 C.本源性 D.崇高威望性
37.建立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要考虑的因素有:(ABCD)
A.层次分明 B.体系完整 C.结构合理 D.规范协调
《中国刑事法律制度》部分
一、判断题
1.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和故意杀人、强奸、放火、爆炸、抢劫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2.没收财产在判决指定的期限内一次或分期缴纳,期满不缴纳的,分期缴纳。╳
3.判处死缓的,在二年的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且有立功表现的,二年期满后减为无期徒刑。╳
4.在执行期间,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每月可以回家一至二天,参加劳动的,应当酌量发给报酬。√
5.对于犯罪分子减刑,由执行机关向中级法院提出减刑建议书,人民法院应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
6.死缓是我国刑罚中主刑的一种。╳
7.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如果未犯新罪,考验期满,视为原判刑罚已经执行完毕。╳
8.对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和累犯不适用缓刑。√
9.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比照共同犯罪论处。╳
10.犯罪既遂和犯罪未遂的区别在于行为人实施的行为是否发生了预期的犯罪结果。╳
11.首要分子肯定是主犯,主犯不一定是首要分子。√
12.在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集体企业和人民团体管理、使用、运输中的私人财产,以公共财产论。√
13.犯罪的追溯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14.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是自首。对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15.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
16.假释考验期内没有犯罪,就认为原判刑罚已执行完毕。√
17.民族自治地方不能全部适用刑法的规定的,可以由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等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当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及刑法的基本原则制定变通或补充的规定。╳
18.我国现行刑法是在1997年修订的。√
19.减轻处罚是由司法机关根据刑法的规定,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20.犯罪后自首又有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21.刑法是有关犯罪和刑事责任的法律。╳
22.只有犯罪结果发生在我国领域内才适用我国刑法。╳
23.刑法的属人管辖是指外国人在外国对中国国家或中国公民犯罪,中国刑法有权管辖。√
24.刑法的保护管辖是指中国人在中国领域外犯刑法规定之罪,适用中国刑法。╳
25.我国刑法在溯及力问题上采用从旧原则。╳
26.我国刑法在溯及力问题上采用从新兼从轻原则。╳

[NextPage]


27.我国刑法在溯及力问题上采用从新原则。╳
28.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
29.应受刑罚惩罚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
30.犯罪的客体是犯罪行为直接作用的具体人和物。╳
31.危害行为、危害结果、犯罪方法、时间、地点是所有犯罪必备的构成要件。╳
32.犯罪构成的四个要件是犯罪主体、犯罪对象、犯罪客观方面和犯罪主观方面。╳
33.犯罪的直接客体是一切犯罪共同侵害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
34.犯罪主体只包括实施危害行为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自然人,不包括单位。╳
35.犯罪的对象在犯罪中必然会受到损害。╳
36.犯罪对象决定着犯罪的性质。╳
37.刑事责任能力是行为人构成犯罪并承担刑事责任所必需的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38.单位可以成为所有犯罪的主体。╳
39.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共同点为都预见到了危害结果发生的必然性。√
40.正当防卫在限度上不能超过必要限度且造成重大损害。√
41.紧急避险在限度上不能超过必要限度且造成重大损害。╳
42.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43.刑事责任能力中控制能力是基础,辨认能力是关键。√
44.完全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是年满18周岁。╳
45.故意分为疏忽大意的故意和过于自信的故意。╳
46.犯罪的着手前和着手后都可能发生未遂。╳
47.犯罪的预备只能发生在着手以后。╳
48.对于预备犯应当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49.对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50.共同犯罪既包括故意也包括过失。╳
51.刑法的三个原则是罪刑法定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和罪责自负反对株连原则。╳
52.审判时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
53.犯罪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54.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是影响行为人刑事责任的特定资格地位和状态,刑法中对自然人和单位都有特殊身份规定。╳
55.正当防卫过当的,应当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56.紧急避险过当的,应当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57.犯罪的停止形态,既存在于直接故意也存在于间接故意犯罪中。╳
58.犯罪的停止形态既存在于故意也存在于过失犯罪之中。╳
59.对从犯应当比照主犯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60.对胁从犯应当比照从犯减轻或免除处罚。╳
61.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缓和死刑。╳
62.附加刑包括罚款、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
63.管制判决前先期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
64.拘役判决前先期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二日。√
65.管制是剥夺犯罪分子短期自由,就近关押并实行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
66.管制的刑期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不能超过1年。╳
67.拘役的刑期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不能超过3年。╳
68.附加刑只能独立适用。╳
69.在我国刑罚是由政法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判处。╳
70.刑罚的适用机关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71.刑罚的适
用机关包括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
72.刑法的适用机关只包括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
73.判处死缓的犯罪分子,在缓期执行的2年期间,如果犯罪,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
74.剥夺政治权利期间,不享有担任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的职务的权利。√
75.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可以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76.判处有期徒刑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从有期徒刑执行完毕或从假释之日起计算,有期徒刑执行期间,享有部分政治权利。╳
77.一般缓刑的对象包括被判处管制、拘役和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78.假释的对象包括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79.减刑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人民法院提出减刑建议书,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审理。√
80.无期徒刑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得少于20年。╳
81.一般累犯是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后3年内再犯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犯罪分子。╳
82.所有犯罪都有犯罪对象,但不是所有犯罪都有犯罪客体。╳
83.相对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是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
84.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是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
85.胁从犯是被胁迫和被诱骗参加犯罪的人。╳
86.对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期间,应当同工同酬。╳
87.被判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期间,未发生撤销缓刑的法定事由,缓刑期满,刑罚视为执行完毕。╳
88.刑罚执行期间发现有漏罪的,采用先减后并原则进行数罪并罚。╳
89.刑罚执行期间又犯新罪的,采用先并后减原则进行数罪并罚。╳
90.被判缓刑的犯罪分子,由所在单位或基层组织负责考察。╳
91.在受贿罪的客观要件中,索取或收受贿赂都必须为他人谋利益。√
92.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是人民检察院和纪检监察部门。╳
93.在我国,经济犯罪中提起公诉的机关包括人民检察院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
94.纪检监察部门有权批准或决定逮捕。╳
95.贪污贿赂犯罪由公安机关负责侦查,由人民检察院提起诉讼。╳
96.律师在侦查阶段可以为犯罪嫌疑人辩护。╳
97.传唤和拘传的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98.取保候审的时间最长不能超过6个月。╳
99.监视居住的最长期限为12个月。╳
100.我国法院的组织体系包括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
101.对一审判决不服,被告人和检察机关都可依法提起上诉。╳
102.对一审判决不服,只有被告人提起上诉的,二审法院可以加重原判的刑罚。╳
二、选择题
1.我国刑法规定,对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A)。
A.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B.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C.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D.可以从轻或免除处罚
2.我国刑法对效力范围的规定以(A)为基础。
A.属地原则 B.属人原则 C.保护原则 D.普遍原则
3.犯罪未得逞是指(ACD)。
A.未完成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B.未发生任何结果 C.未发生行为追求的结果 D.未达到犯罪目的的
4.管制适用于那些(BD)犯罪分子。
A.罪行不必关押 B.罪行较轻不需要关押 C.罪行不重,需要惩办D.罪行较轻,但需要判处刑罚
5.我国刑法规定的时效是指(B)。
A.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的期限 B.司法机关对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的
C.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的期限 D.人民法院审判案件的期限的
6.犯罪行为有连续或继续状态的,追溯时效的计算从(B)计算。
A.犯罪行为停止之日 B.犯罪终了之日 C.犯罪完成之日 D.危害结果产生之日
7.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同时被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B)。
A.免于执行 B.仍须执行 C.暂缓执行 D.可以执行
8.依照刑法的规定,故意犯罪(B)。
A.可以负刑事责任 B.应当负刑事责任 C. 刑法分则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D.必然负刑事责任
9.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经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B)。
A.20年 B.10年 C.15年 D.15年以上20年以下
10.对预备犯比照既遂犯(B)。
A.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B.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C.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 D.应当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11.拘役的期限为(C)。
A.6个月以上1年以下 B.3个月以上2年以下 C.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 D.3个月以上1年以下
12.我国刑法第13条的"但书"中规定的"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应理解为(B)。
A.是犯罪不以犯罪论处 B.不构成犯罪 C.是犯罪不判处刑罚D.是缩小打击面的特殊刑罚策略的
13.一切犯罪都必须具备的犯罪构成的客观要件是(B)。
A.犯罪工具 B.危害行为 C.危害结果 D.犯罪手段
14.刑法规定,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的,对教唆犯(B)。
A.不以犯罪论 B.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C.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 D.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15.我国现行刑法是(D)。
A.79年刑法 B.79年刑法以及以后制定的单行刑法的
C.79年刑法以及以后的附属刑事法规 D.97年修订后的刑法的
16.犯罪分子被法院判处剥夺政治权利3年,执行机关是(B)。
A.人民法院 B.公安机关 C.人民检察院 D.劳改机关
17.下列罪犯,依法应被剥夺政治权利的是(C)。
A.故意犯罪的罪犯 B.故意犯罪的主犯的
C.危害国家安全及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罪犯 D.严重的经济犯罪的罪犯的
18.教唆不满(C)人犯罪,应当从重处罚。
A.14周岁 B.16周岁 C.18周岁 D.20周岁
19.数罪并罚中的"限制加重"是指(D)。
A.重刑吸收轻刑 B.将所犯数罪分别宣告的刑罚合并执行的
C.以数罪中最重的刑罚为基础,再加重一定的刑罚作为执行的刑罚的
D.一行为触犯数个罪名在总和刑以下处罚
20.拘役的缓刑考验期为(B)。
A.原判刑期以上,3年以下不得少于1个月 B.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不得少于2个月
C.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不得少于2个月 D.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不得少于6个月
21.不属于犯罪客体种类的是(C)。
A.直接客体 B.同类客体 C.间接客体 D.一般客体
22.刑法规定,下列人员不适用死刑(CD)。
A.审判时已满16岁不满18岁的人 B.犯罪时怀孕的妇女
C.审判时怀孕的妇女 D.羁押期间怀孕而审判时自然流产的妇女的
23.刑法上的减刑指(C)。
A.减轻处罚 B.对原判刑罚改判 C.减轻原判刑罚 D.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24.(C)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A.聋人 B.哑巴 C.盲人 D.14-18岁的人的

不法侵害必须是现实存在的,如果并不存在不法侵害,但行为人误认为存在不法侵害,因而进行所谓防卫的,属于假想防卫。假想防卫不是正当防卫,如果行为人主观上有过失,且刑法规定为过失犯罪的,就按过失犯罪处理;如果行为人主观上没有过失,则按意外事件处理。至于故意针对合法行为进行“反击”的,则不是假想防卫,而是故意违法犯罪行为。
(二)不法侵害必须正在进行
不法侵害正在进行时,才使合法权益处于紧迫的被侵害或威胁之中,才使防卫行为成为保护合法权益的必要手段。不法侵害正在进行,是指不法侵害已经开始且尚未结束。
关于不法侵害的开始时间,即在一般情况下,应以不法侵害人着手实行不法侵害时为其开始(着手说),但在不法侵害的现实威胁十分明显、紧迫,待其着手实行后来不及减轻或者避免危害结果时,也应认为不法侵害已经开始(直接面临说)。但应注意的是,有些犯罪的预备行为,相对于其他犯罪而言是己经着手的实行行为,在这种情况下不法侵害已经开始。例如,为了杀人而侵入他人住宅时,在不法侵害人开始侵入他人住宅时,就可以针对已经开始的不法侵入他人住宅的行为进行正当防卫。
关于不法侵害的结束时间,我们认为,不法侵害已经结束,是指合法权益不再处于紧迫、现实的侵害、威胁之中,或者说不法侵害已经不可能(继续)侵害或者威胁合法权益,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不法侵害人已被制服,不法侵害人已经丧失了侵害能力,不法侵害人已经自动中止了不法侵害,不法侵害人已经逃离现场,不法侵害已经造成了危害结果,等等。但应注意的是,在财产性违法犯罪情况下,行为虽然已经既遂,但在现场还来得及挽回损失的,应当认为不法侵害尚未结束,可以实行正当防卫。例如,抢劫犯使用暴力劫得财物,抢劫罪虽已既遂,但在当场对抢劫犯予以暴力反击夺回财物的,应认为是正当防卫。
需要研究的是,安装防卫装置防卫将来可能发生的不法侵害的,是否正当防卫?我们认为,行为人在安装时,虽然不存在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但该装置发挥作用时,不法侵害正在进行,因此,只有安装防卫装置的行为不危害公共安全,本身并不违法,在其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发挥作用时,就应认为是正当防卫。
在不法侵害尚未开始或者已经结束时,进行所谓“防卫”的,称为防卫不适时。防卫不适时有两种情况,一是事前加害,二是事后加害。防卫不适时不是正当防卫,一般认为对这种行为应追究故意犯罪的刑事责任。事实上,防卫不适时并不限于明知不法侵害尚未开始或已经结束而进行“防卫”的情况,还包括对不法侵害尚未开始或已经结束,应当预见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及完全不能预见的情况,因此,对于防卫不适时,可能分三种情况处理:一是故意犯罪,即明知不法侵害尚未开始或已经结束,而故意对不法侵害人造成侵害;二是过失犯罪,应当预见不法侵害尚未开始或者已经结束,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对不法侵害人造成侵害的;三是意外事件,客观上不能预见不法侵害尚未开始或者已经结束,因而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
(三)必须具有防卫意识
现实的不法侵害正在进行时,就可以实施正当防卫。但正当防卫也是主客观相统一的行为,具有防卫意识的,才可能成立正当防卫。
防卫意识包括防卫认识与防卫意志。防卫认识,是指防卫人认识到不法侵害正在进行;防卫意志,是指防卫人出于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的目的。但是,防卫意识的重点在于防卫认识。换言之,行为人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与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相对抗时,就应认为具有防卫意识。这样认识,有利于将基于兴奋、愤怒等进行的防卫行为认定为正当防卫。
防卫挑拨、相互斗殴、偶然防卫都是不具有防卫意识的行为,不属于正当防卫。
防卫挑拨,是指为了侵害对方,故意引起对方对自己进行侵害,然后以正当防卫为借口,给对方造成侵害的行为。这种行为不具有防卫意识,是滥用正当防卫的行为,因而是故意犯罪。由此可以看出,正当防卫所针对的不法侵害.,不能是防卫人故意引起的不法侵害。
相互斗殴,是指双方以侵害对方身体的意图进行相互攻击的行为。由于斗殴双方都具有不法侵害他人的意图,而没有防卫意识,故不属于正当防卫,符合构成要件的,成立聚众斗殴罪、故意伤害罪等。但是,在斗殴过程中,也可能出现正当防卫的前提条件,因而也可能进行正当防卫:其一,在相互斗殴中,一方求饶或者逃走,另一方继续侵害的,前者可以出于防卫意识进行正当防卫。其二,在一般性斗殴中,一方突然使用杀伤力很强的凶器,另一方面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的,后者可以出于防卫意识进行正当防卫。

  你可以自己看一下

  法律基础阶段练习法律基础阶段练习一
  (法理)
  一. 判断题
  1、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而其他社会规范如道德、宗教等都不具有强制力。
  2、我国国家行政机关的最高领导人是国家主席。
  3、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因此先有国家后有法律。
  4、社会主义法体现的是全民意志。
  5、法律的时间效力是指法律的生效、法律的失效,以及法律的修改 。
  6、社会主义法的适用是国家专门机关的专门活动。
  7、法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特殊社会规范,因此,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社会规范就是法。
  8、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家制度,即政体。
  9、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法规,包括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是由民族自治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的规范性文件,它同地方性法规具有同等的地位和法律效力。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二、选择题
  1、法是统治阶级的( )。
  A、整体意志 B、个别意志的总和 C、每一个成员的意志 D、领导下的全社意志
  2、在阶级社会中,法的实施主要靠( )。
  A、社会舆论 B、领导威信 C、自觉遵守 D、国家强制力作保证
  3、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的关系是( )。
  A、民主是法制的前提,法制是民主的保障
  B、民主是法制的内容,法制是民主的形式
  C、民主是法制的本质,法制是民主的现象
  D、民主是法制的保障,法制是民主的前提
  4、法律溯及力是指法律颁布后( )是否适用。如果适用,就是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就是无溯及

  力。
  A.对其生效以后发生的事件
  B.对其生效以后的行为
  C.对其生效以前发生的事件和行为
  D.对其生效以后发生的事件和行为
  5、我国社会主义法的适用要求是( )。
  A.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B.准确、合法、及时
  C.实事求是,有错必纠
  D.从重从快
  6、()是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A.宪法、法律
  B.国务院发布的行政法规
  C.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
  D. 我国参加的国际条约
  7、在我国,法律监督的专门机关是( )。
  A、国家审判机关
  B、国家检察机关
  C、国家监察机关
  8、有权制定和颁布行政法规的国家机关是( )。
  A、全国人大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务院 D、国务院下属各部委
  9、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社会主义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D、民主集中制度
  10、在我国,司法机关是指( )。
  A、公安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 B、立法机关、执法机关 C、公安机关、审判机关 D、审判机关

  、检察机关

  法理一、 判断题 1 错 2 对 3 对 4 错 5 错 6 对 7 错 8 对 9 对 10 对
  二、选择题 1 A 2 D 3 A 4 C 5 ABC 6 ABD 7 B 8 C 9 B 10 A

  法律基础阶段练习二(宪法)
  一、 判断题
  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修改宪法。
  2、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只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才有权监督宪法的实施。
  3、根据我国宪法修正案的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

  但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4、我国宪法的修改,必须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
  半数通过。
  5、 满18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均有选举权。
  6、劳动和受教育既是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基本义务。
  7、 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8、在我国,公民是指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不包括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
  9、宪法规定,有宪法修改提议权的是全国人大主席团和全国人大常委会
  10、特别行政区的自治权由全国人大通过制定法律确定确定。
  二、选择题
  1、有权修改宪法的国家机关是( )。
  A、全国人大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D、全国政治协商会议
  2、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包括( )。
  A、劳动就业权 B、劳动者休息权 C、取得报酬权 D、物质帮助权
  3、我国宪法修改提议权,宪法规定属于( )。
  A、中共中央委员会 B、全国人大主席团 C、全国人大常委会 D、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E、五分之

  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4、宪法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国务院 C、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D、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E、居民委员

  会和村民委员会
  5、我国宪法的修改须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
  A、代表的三分之二的多数通过
  B、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C、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的多数通过
  D、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6、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是指( )。
  A、18岁以上公民在法律面前平等
  B、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在法律面前平等
  C、人民在法律面前平等
  D、居住在中国境内的公民在法律面前平等
  7、公民是()。
  A.是政治概念 B.是法律概念 C.不是政治概念也不是法律概念 D.既是政治概念也是法律概念
  8、《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的哪项规定充分表明了我国的国家性质(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C.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9、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人员是()?
  A.国家主席、副主席
  B.国务院总理
  C.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D.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院长
  10、根据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在政治上公民享有的权利和自由包括( )。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权
  C.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权
  D.进行科研、文艺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权
  11、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我国的国家机构由国家权力机关、国家主席、国家行政机关( )、 国家

  审判机关和国家检察机关组成。
  A.国务院总理
  B.全国政协
  C.中央军事委员会
  D.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12、我国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具有以下含义:( )
  A.有信仰宗教与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B.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
  C.在同一宗教中,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
  D.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
  13、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包括:( )
  A.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
  B.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
  C.选民对代表的监督、罢免原则
  D.秘密投票原则
  14、公民应当履行宪法规定的义务,下列哪些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
  A.国家安全受到威胁时,公民应积极报名参军,保卫国家
  B.公民若获悉国家秘密,应保守国家秘密
  C.公民不得借检举为名,对国家工作人员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D.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应参加劳动
  15、宪法规定,公民享有言论、出版、结社、游行和示威的权利,这些权利在法学上被称为( )。
  A、基本权利 B、政治权利 C、特殊权利 D、相对权利

  宪法一、 判断题 1 错 2 错 3 对 4 错 5 错 6 对 7 错 8 错 9 错 10 对 二、选择题 1 A 2 ABCD

  3 CE 4 AC 5 D 6 B 7 B 8 A 9 ACD 10 AB 11 C 12 ABCD 13 ABCD 14 AB 15 AB

  法律基础阶段练习三(刑法)
  一、判断题
  1、 王某因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但依法律规定王某在监狱服刑期间仍享有选举权。
  2、 犯罪的本质特征是具有社会危害性,所以一切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都是犯罪。
  3、并非一切社会关系都能成为犯罪客体,刑法以外的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就不能成为犯罪客体。
  4、犯罪的行为与结果有一项发生在我国领域内的,才能认为是在我国领域内犯罪。
  5、对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是指怀孕期间不能执行死刑,等该妇女分娩后方可执行死刑。
  6、犯罪分子章林,盗窃了邻居黄红的一辆自行车,章林所窃得的这辆自行车,在犯罪构成中,叫“

  犯罪客体”。
  7、醉酒的人因神志不清,是无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所以,他们犯罪,不负刑事责任。
  8、违法行为不一定是犯罪行为,但犯罪行为必定是严重违法行为。
  9、 不作为的犯罪行为是以行为人负有道德义务为前提。
  10、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者判处刑罚。
  11、本来不存在不法侵害,由于防卫人认识上的错误,误认为存在不法侵害,因而错误地事实正当防

  卫,造成他人无辜损害,在刑法理论上称为“不适时防卫”。
  12、在客观上虽然有可能继续实施犯罪,但由于犯罪分子本身的原因,误认为犯罪不可能继续进行了

  ,从而被迫停止了犯罪,也应认为是犯罪中止。
  13、犯罪的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犯罪的间

  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
  14、过失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15、犯罪中止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及时性,有效性,自动性,彻底性。
  16、犯罪中止存在于故意犯罪过程中的任何一个阶段。
  17、主刑是对犯罪分子使用的主要刑罚方法,它既可独立适用,又可附加适用。
  18、死缓不是一个独立的刑种,而是死刑执行的一项制度。
  19、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从徒刑、拘役执行完毕之日或者从假释之日起计算,剥夺政治权利的

  效力当然施用于主刑执行期间。
  20、行为人只要实施了《国家安全法》规定的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构成犯罪的,无论其主观目的如

  何都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选择题
  1、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仍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是( )。
  A、直接故意犯罪
  B、间接故意犯罪
  C、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
  D、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
  2、一架正飞越在美国领空上的中国民航飞机上,一个伊朗公民杀死了一个德国公民,反了杀人罪,

  该犯的犯罪行为应适用( )。
  A、中国法律
  B、德国法律
  C、伊朗法律
  D、美国法律
  3、投毒杀人,当被害人服毒后尚未死亡之前,犯罪人悔悟,并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抢救,但抢救措施

  未生效,被害人死亡,这种行为属于( )。
  A、犯罪未遂
  B、犯罪预备
  C、犯罪既遂
  D、犯罪中止
  4、章某因犯危害国家安全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判决自1997年1月1日起生效,

  章犯的剥夺政治权利的附加刑刑期应为()。
  A、2007.1.1——2009.12.31
  B.1997.1.1——2009.12.31
  C. 1997.1.1——1999.12.31
  5、犯罪分子甲某,盗窃了居民张大妈的一台彩电,从而侵犯了张大妈的财产关系,这在犯罪构成中

  ,就叫( )。
  A、犯罪客观方面
  B、犯罪主体
  C、犯罪客体
  D、犯罪主观方面
  6、甲偷乙的财物,因害怕被追究,过了一段时间又偷偷地送回,这是( )。
  A、犯罪未遂
  B、犯罪中止
  C、犯罪既遂
  7、盗窃犯正在室内行盗,忽听门外有人咳嗽,误以为主人回来,因而停止行窃,跳窗逃走,这是(

  )。
  A、犯罪既遂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8、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主刑又分为( )
  A、拘留 B、管制 C、取保候审 D、拘役 E、有期徒刑 F、无期徒刑 G、死刑 H、死缓
  9、刑法上的不作为是指( )
  A、消极行为
  B、危害性不大的行为
  C、无意识行为
  D、消极的不实施应当实施的行为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法》于( )由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并自公布之日起正式施

  行。
  A、1992.2.22 B、1993.2.22 C、1994.2.22 D、1995.2.22
  11、《国家安全法》规定的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主体是指()。
  A、境外机构、组织、个人
  B、境内机构、组织、个人
  C、与境外机构、组织、个人相勾结的境内机构、组织、个人
  12、在下列行为中,()不属于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A、颠覆分裂行为
  B、国际贩毒行为
  C、非法出入境行为
  D、窃密行为
  E、策反行为
  F、走私行为
  G、间谍行为
  13、某甲与乙有仇,欲寻机报复。一日某甲知某乙一人在家,便携匕首前往。途中遇联防人员巡逻,

  甲某深感害怕,折返家中,甲某的行为属于()。
  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不构成犯罪
  14、根据刑法的规定,下列人员中哪些人员不适用死刑( ):
  A、犯故意伤害致死罪犯罪时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
  B、审判时怀孕的妇女
  C、犯罪时怀孕的妇女
  15、被告人张某在市郊僻静处遇一青年妇女,突然将该妇女抱住,正欲实施强奸,这时附近走出两个

  男人,于是被告人被迫停止了犯罪。被告人的行为是( )。
  A、犯罪未遂
  B、犯罪中止
  C、不构成犯罪
  16、某护士在给一病孩注射青霉素时,忘记了做皮试,致小孩过敏死亡,某护士的行为属于( )

  。
  A、过于自信的过失
  B、疏忽大意的过失
  C、间接故意犯罪
  D、以外事件
  17、犯罪时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 )。
  A、完全负刑事责任
  B、相对负刑事责任
  C、完全不负刑事责任
  18、24岁的青工小张非常喜欢邻居家4岁的男孩小涛。一日,小张带小涛到一座桥上玩,小张提着小

  涛的双手将其悬于桥栏,小涛边喊“害怕”边挣扎,小张手一滑,小涛掉入河中,小张急忙去救,小

  涛已溺水而死。从刑法理论上看,小张对小涛的死亡结果在主观要件上所持的态度是属于()。
  A、间接故意
  B、疏忽大意的过失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以外事件
  19、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甲借到M国探亲的机会滞留不归。1年后甲受雇于N国的一个专门收集有关中

  国军事情报的间谍组织,随后受该组织的指派潜回中国,找到其在某军区参谋部工作的战友乙,以1万

  美元的价格从乙手中购买了3份军事机密材料。对甲的行为应如何处理?()
  A、以叛逃罪论处
  B、以叛逃罪和间谍罪论处
  C、以间谍罪论处
  D、以非法获取军事秘密罪论处
  20、特别累犯( )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 )再犯本罪的,都以累犯论处。
  A、组织邪教,1年
  B、危害国家安全,任何时候
  C、判处有期徒刑20年,10年
  D、危害国家利益,限制时间

  刑法一、 判断题 1 对 2 错 3 对 4 对 5 错 6 错 7 错 8 对 9 对 10 对 11 错 12 错 13 错 14

  错 15 对 16 错 17 错 18 对 19 对 20 对 二、选择题 1 B 2 A 3 C 4 B 5 C 6 C 7 B 8 BDEFG 9 D

  10 11 AC 12 BCF 13 B 14 AB 15 A 16 B 17 B 18 C 19 B 20 B

  法律基础阶段练习四(民法)
  一、 判断题
  1、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必须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同样,具有民事权利能力的人都具有民事行为能

  力。
  2、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的特点在于:(1)与特定人的人格和身份不能分离;(2)其本身与财产没

  有任何关系。
  3、公民的权力能力的实现有赖于其行为能力,无行为能力的人因没有行为能力,就无法实现法律赋

  予的权利能力。
  4、有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在其被宣告死亡之后,虽在法律上其民事主体资格已丧失,但其实施的民

  事法律行为仍应具法律效力。
  5、我国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除因年龄不同的而不同外,一律平等。
  6、法人必须有独立支配的资金和财产,但有独立支配的资金和财产的单位不一定是法人。
  7、只要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真实自愿,这个法律行为就应该是有效的。
  8、不合法的行为不是民事法律行为,因为它不能产生行为人预期的法律后果。
  9、不当得利之债与侵权之债的区别在于:不当得利之债的他人财产利益的损害结果,并不是由于得

  利人的违法行为造成的,而是由于利益受损人自己的误解或者过错造成的。
  10、合同是债发生的最普遍的法律事实。
  11、法律上的债是指日常生活中的借贷关系。
  12、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是无效民事行为。
  13、我国民法通则不仅规定了公民享有人身权,也规定了法人享有人身权。因此,凡公民享有的人身

  权法人也同样享有。
  14、人身权以特定的精神利益为内容,与财产权益毫无联系。
  15、无过错责任就是不问行为人有无过错,只要造成他人损害的,就要承担民事责任。
  16、所有权法律关系权利主体是特定的,义务主体是不特定的。
  17、对于无权代理,被代理人均可不承担责任。
  18、无效民事行为,从行为被确认为无效时起没有法律效力。
  19、死亡宣告被人民法院撤消,如果其配偶尚未再婚的,夫妻关系从死亡宣告之日起自行恢复,如果

  其配偶再婚后又离婚或者再婚后配偶又死亡,则从其配偶离婚或者再婚后的配偶死亡起,夫妻关系自

  行恢复。
  20、无效民事行为,是指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或者行为结果显失公平。

  二、选择题
  1、刘某现年17周岁,父母双亡,主要靠自己打工维持生活。刘某( )。
  A.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B.可被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C.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D.是相对民事行为能力人
  2、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进行民事活动要具有法律效力应。( )
  A.与其智力和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
  B.通过法定代理人
  C.通过委任代理人
  D.通过法定代理人或委托代理人
  3、刘某被宣告死亡后重新出现,原由其子继承的2间房屋已卖给了余某,对此2间房屋( )。
  A.刘某有权要求余某返还房屋
  B.刘某无权要求余某返还房屋,但刘子应把卖房款返还刘某
  C.刘某有权要求刘子将卖房款退还回返还房屋
  D.刘某既无权要求返还房屋,也无权要求返还房屋出卖的价款
  4、( )的行为属于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A.恶意患通、损害第三人利益
  B.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
  C.乘人之危
  D.因受欺诈而为
  5、王某刚满16岁时,即自初中辍学进入了其父亲所在的工厂当临时工,每月收入300多元,除交给父

  母一部分作为生活费外,其余全都积攒下来,不到1年时间就有了1000多元的积蓄。在未征得父母同意

  的情况下,王某自作主张买了一套西服,花了近1000元,由于父母反对,王某决定向商场退货,但商

  场不同意退货。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商店应否退货()。
  A.王某的行为是无效的民事行为,商场应当退货
  B.王某的行为是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王某有权退货
  C.王某的行为是可变更的民事行为,王某有权要求退货
  D.王某的行为符合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是有效的民事行为,商店有权不予退货
  6、代理人超越代理权限的行为,其法律后果应( )。
  A、由代理人承担
  B、由被代理人承担
  C、由代理人和被代理人共同承担
  D、经被代理人追认后,被代理人才承担责任
  7、申请宣告死亡的利害关系人顺序是( )。
  A、父母、子女、配偶、兄弟姐妹
  B、兄弟姐妹、配偶、父母、子女
  C、子女、配偶、父母、兄弟姐妹
  D、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
  8、下列行为中不能委托代理的是( ) 。
  A、立遗嘱
  B、商标注册登记
  C、收养子女
  D、纳税
  E、卖房屋
  F、结婚登记
  9、从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上看,作为债的主体( )。
  A.债权人是不特定的,债务人是特定的
  B. 双方都是不特定的
  C.债权人是特定的,债务人是不特定
  D. 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特定的
  10、 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按照民法规定称为( )。
  A、限制行为能力人
  B、无行为能力人
  C、完全行为能力人
  11、甲将走失山羊一只领回家中饲养,两个月后以60元卖给乙。乙在回家途中,羊被主任丙认出,向

  乙索讨,两人争执不下,告到法院,根据民法规定()。
  A、山羊归丙,甲退还乙60元,丙付给甲两个月的饲养费
  B、山羊归丙,丙付给乙60元
  C、乙将山羊退还给甲,并向甲索还60元,丙向甲讨回山羊
  12、民法规定,公民在下落不明满( ),可由( )向()申请宣告其死亡。
  A、一年
  B、二年
  C、三年
  D、四年
  E、四年或二年(以外事故情况下)
  F、利害关系人
  G、父母或配偶
  H、债权人
  I、所在单位
  J、民政部门
  K、公安机关
  L、检察院
  N、人民法院
  13、无因管理是根据法律规定产生的债,无因管理人有权要求受益人给付( )。
  A、报酬 B、支出的一切费用
  C、收益中的合理部分
  D、支出的必要费用
  14、有可能担任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的精神病人的监护人的有( )
  A、朋友 B、父母 C、配偶 D、成年女子
  15、下列行为中( )属于意思表示不真实的行为。
  A、丁某租房开赌场 B、汪某不慎买了假货
  C、李某以6千元买了张某一幅齐白石的画
  D、刘某在病危时向于某借5千元,年利率50%。
  三、案例题
  1、许某年龄17 岁,初中毕业后,凑资15000元,开设了一个个体自立书店。张某把自己一辆价值

  12000元的“霸伏”高档助动车,以6000元卖给其好友。张某父母知道后,以许某未满18周岁,属限制

  行为能力人为由,向法院起诉,要求法院确认该买卖行为无效。问:张某是否有权卖出助动车,该买

  卖行为能否成立,是否有效,为什么?

  2、甲学校向乙文具店购买公文纸100箱。合同规定由学校自提自运,并于提货后3天内付清货款。但

  在学校到商店提货时,因商店工作人员的疏忽,在装箱时多装了3箱。此后,该公文纸在运输过程中因

  装车不慎失落一箱,被居民丙拾得。丙居民将该公文纸运回家,并贴出失物招领启示,花租车费及招

  领启示材料费40元。次日,商店打电话询问学校,是否多装了3箱公文纸,学校答复仅多2箱,同时提

  出要求推迟20天付款,商店不同意。两天后,商店得知另一箱公文纸在居民丙处,前去招领。丙居民

  要求商店给付其支付的租车费、材料费和误工费,商店不同意。为此,商店诉至法院,要求学校立即

  支付货款并承担违约责任和返还2箱多装的公文纸;要求居民返还拾得的一箱公文纸。
  问:(1)本案涉及哪几种债权债务关系?(2)本案应如何处理?

  民法一、 判断题 1 错 2 对 3 错 4 对 5 错 6 对 7 错 8 对 9 对 10 对 11 错 12 错 13 错 14 错 15 错 16 对 17 错 18 错 19 错 20 错、
  二、选择题 1 B 2 B 3 B 4 B 5 D 6 AD 7 D 8 ACF 9 D 10 A 11 A 12 EFN 13 D 14 BCD 15 BD
  三、案例题 1、有权,买卖行为有效成立,因为许某已满16岁,不满18岁岁,但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视为完全行为能力人。
  2、(1)涉及三种债权债务关系:学校与文具店为合同之债和不当得利之债;丙居民与文具店为无因管理之债。(2)学校退回多得的公文纸;支付货款和违约金;商店给付丙居民支付的租车费、材料费和误工费等必要、合理的费用。


13681217745法律硕士(非法学)考研法学专业基础考试题型与分值
冉庭冰答:专业基础课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2)整张试卷包括:刑法学(75分)、民法学(75分)二部分内容,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分析题、辨析题、法案分析题、案例分析题。(3)单项选择题 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多项选...

13681217745法律基础知识测试的试题以及答案
冉庭冰答: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是( A ) 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 C.行政解释 D.学理解释 5.能够直接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或情况是( B ) A.法律权利 B.法律义务 C.法律后果 D.法律事实 6.在我国的法律监督体系中,从国务院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法律监督是( C ) A.社会性的...

13681217745法考都考什么题型?
冉庭冰答:客观题考试共两卷,分为试卷一、试卷二,每张试卷100道试题,分值为150分,两张试卷总分为300分。(二)主观题 (1)考试题型及分值 主观题考试为一卷,包括案例分析题、法律文书题、论述题等题型,分值为180分。

13681217745法考客观题题型是什么?
冉庭冰答:客观题题型是: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不定项选择题。2020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客观题考试共两卷。分为试卷一、试卷二,每张试卷100道试题,分值为150分,其中单项选择题50题、每题1分,多项选择题和不定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2分,两张试卷总分为300分。具体考查科目为:试卷一:中国特色...

136812177452022法硕法学题型和分值?
冉庭冰答:第一部分:政治 一、考察内容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4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0 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4 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6 5.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16 二、基本题型及命题说明 1.单项选择题16分(16小题,每小题1分)考查对基本概念、基本事件和基本...

13681217745法考客观题一和客观题二考的分别是哪部分?
冉庭冰答:客观题一主要考察法学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法学概念,涵盖法律哲学、法律史、法学原理等方面的内容。考生需要掌握法学的基本范畴、法律制度和法律规则的基础知识,并能理解和运用法律的基本原理和规则。客观题二:客观题二则主要考察法学专业的法律条文和法律制度的掌握程度,着重测试法律知识的运用能力。考试内容...

13681217745法考客观题题型是什么?
冉庭冰答:考试科目:试卷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法理学、宪法、中国法律史、国际法、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试卷二:民法、知识产权法、商法、经济法、环境资源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民事诉讼法(含仲裁制度)。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法考...

13681217745法考客观题题型及分值是什么?
冉庭冰答:客观题考试共两卷,分为试卷一、试卷二,每张试卷100道试题,分值为150分,两张试卷总分为300分。三大特点 (1)重者恒重。首届法考所考查的都是本学科最重要的知识,是一个法科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历年所考查的考点高度重合。因此,本学科最核心、最重要的知识点将成为每一年法考的重头戏。(2...

13681217745法院、检察院招录法律基础知识题型有哪些
冉庭冰答:10.维护宪法、法律尊严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1.立法工作要坚持把调整政治活动的法律作为立法的重点。╳12.改革最终能否成功决定于经济体制改革。╳13.遏制腐败,监督是关键。√14.坚持依法治国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15.依法治国作为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伴随农业文明的兴起而出现的。╳...

13681217745法院录用公务员考试中,《法律基础知识》主要考哪几门法律?
冉庭冰答:您好,法律基础知识考试主要测查应试者了解、掌握从事国家机关工作必须具备的知识的程度,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时限为 120分钟或者150分钟,满分为 100分。 考试为客观性试题,可能有:①判断是非题、②单项选择题、③多项选择题、④案例分析题,(四种题型)。第二部分 作答要求 参加...


(编辑:米史肾)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