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4
请问:(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什么意思 ?

人心险恶莫测, 道心微妙居中。 惟精惟一是道心的心法, 我们要保持惟精惟一之道。 沿着自己的理想或人生目标 努力奋斗。当今社会是一个 物欲横流的社会, 外界的诱惑有很多。 而踏踏实实静下心 把事情做成功的人也有很多。

意思是人心危险,道心精微,要精研要专一,诚实保持着中道。原句出自于战国时期先秦诸子的《尚书》。
1、字词解释:
(1)人心惟危:指心地险恶,不可揣测。
(2)惟精惟一:指精纯专一。
(3)允执厥中:指言行符合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
2、原文:
予懋乃德,嘉乃丕绩,天之历数在汝躬,汝终陟元后。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可爱非君?可畏非民?众非元后,何戴?后非众,罔与守邦?钦哉!慎乃有位,敬修其可愿,四海困穷,天禄永终。惟口出好兴戎,朕言不再。
白话译文:
我赞美你的德行,嘉许你的大功。上天的大命落到你的身上了,你终当升为大君。人心危险,道心精微,要精研要专一,诚实保持着中道。无信验的话不要听,独断的谋划不要用。可爱的不是君主吗?可畏的不是人民吗?众人除非大君,他们拥护什么?君主除非众人,没有跟他守国的人。
要恭敬啊!慎重对待你的大位,敬行人民可愿的事。如果四海人民困穷,天的福命就将永远终止了。虽然口能说好说坏,但是我的话不再改变了。



扩展资料:
这十六个字便是儒学乃至中国文化传统中著名的“十六字心传”。据传,这十六个字源于尧舜禹禅让的故事。当尧把帝位传给舜以及舜把帝位传给禹的时候,所托付的是天下与百姓的重任,是华夏文明的火种;而谆谆嘱咐代代相传的便是以“心”为主题的这十六个汉字。可见其中寓意深刻,意义非凡。
《尚书》,最早书名为《书》,约成书于前五世纪,传统《尚书》(又称《今文尚书》)由伏生传下来。传说为上古文化《三坟五典》遗留著作。《尚书》列为重要核心儒家经典之一,《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

百度的知道的 deepsleeper - 助理 四级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十六个字便是儒学乃至中国文化传统中著名的“十六字心传”。古文《尚书·大禹谟》中有所记载,《荀子·解蔽篇》中也有类似的引注,称:“《道经》曰:‘人心之危.道心之傲。’危微之几,惟明君子而后能知之。”据传,这十六个字源于尧舜禹禅让的故事。当尧把帝位传给舜以及舜把帝位传给禹的时候,所托付的是天下与百姓的重任,是华夏文明的火种;而谆谆嘱咐代代相传的便是以“心”为主题的这十六个汉字。可见其中寓意深刻,意义非凡。

一人心惟危
“人心惟危”可以有多种理解与解释,至少可从以下三方面来体会其内涵。首先,“危”之古字形(小彖),上面是人,中间是山崖,下面是腿骨节形状,寓意临高而危,包含有危险的意思。李□先生曾有这样的分析:“人之病疼各别,或在声色,或在货利,或在名高,一切胜心、妒心、悭心、吝心、人我心、是非心,种种受病,不一而足。”(《二曲集》,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2页)如是可以反映出人心之凶险。

其次,“危”宇包含着“危机”的意思,作为对危机的理解,其中有危险,同时具有机会。禅门有言:“生死事大,异常迅速。”人之生命有限,若是不能在有生之年体会与觉悟生命的意义,那么确实是一种莫大的危机;但若是能够视透这种危机,一旦明了了生死,那么自是危中的机会了。印度诗人泰戈尔曾经在其诗中表达愿望:让我死了再死,来体会这生的意义。美国心理学家埃利希·弗洛姆也曾有同样的感叹:让我生了再生,来参悟这生死不解之谜。类似的表白很能使人联想到一种绝地逢生的意境,也算是一种对“人心之危”的理解吧。

再者,汉字的“危”亦包含着一种”危惧”,如“人人自危”之说。《诗经·小□》有:“战战兢兢,如临探渊,如履薄冰”;老子在其《道德经·十五章》形容古之善为道者时称其为:“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实际上,危惧中包含着一种警戒,如乾卦之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朱熹注曰:(乾之九三)“重刚不中,居下之上,乃危地也。”然而,君子占之,能忧惧如是,则虽处危地而无咎也。

二道心惟微
“道心”乃天地自然之心,可译为英文的the heart of nature。《易经·复卦·彖》中有言,“复,其见天地之心乎”。观复之卦象,朱熹曾感叹:积阴之下一阳复生,天地生物之心几于灭息,而至此乃复可见。朱熹评论说:“在人则为静极而动,恶极而善,本心几息而复见之端也。”对此,邵子有诗为证:“冬至于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玄酒味方淡,太音声正希。此言如不信,更请问包羲。”(朱熹注《周易》,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70页)程颐亦有类似的评论:“一阳复于下,乃天地自然之心也。先儒皆以静为见天地之心,盖不知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非知道者孰能识之。”(《周易折中·卷九·彖上传》)

道心之微妙,也可从《道德经》中得以引证:“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中有信。”(《道德经 ·二十一章》)道之玄妙,也衬托出道心之微妙。于是,这里就有了“以心观心”的妙用,以达到心性融合惟精惟一的境地。

《大学》作为后代儒学入门经典,开宗明义儒家思想的三种基本纲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实际上,“明明德”也即阐发微妙灵明的本心;得道之心本与万物融为一体,彼此不分你我,这也就是“亲民”的内涵;道心本来自善,而不自有其善,也便是“止至善”。

对于“道心惟微”的体验,李□先生还曾有这样一番精妙的描述与发挥:“胸次悠然,一味养虚,以心观心,务使一念不生。久之,自虚室生白,天趣流盎,彻首彻尾,涣然莹然,性如朗月,心若澄水,身体轻松,浑是虚灵。秦镜朗月,不足以喻其明;江汉秋阳,不足以拟其皓。行且微尘六合,瞬息千古.区区语言文字,曾何足云。即有时不得不言,或见之语言文字,则流于既溢,发于自然;不烦苦思,不费安排,言言天机,字字性灵,融透爽快,人已咸惬矣。”(《二曲集》中华书局 1993年版:第145页)以心观心,心性统一,犹如无极而太极,阴阳乾坤之变化,也便是这“人心惟危,道心惟微”的意境与内涵了。

三“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十六字心传”,实际是儒学之精髓所在,《中庸》之核心与纲领。子程子有言:“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此乃对十六宇心传之“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的精辟注解,由此演变出《中庸》之孔门儒学传授心法。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诚然,率性必为率天地自然之性,也即“惟精惟一’’的写照。陆九渊注解这“十六字心传”的时候,也强调了心性的统一,而不是偏执于二心之区分:“心一也,自人而言,则曰惟危;自道而言,则曰惟微。罔念作狂,克念作圣,非危乎?无声无臭,无形无体,非微乎?”(《陆九渊集》中华书局1980年版:396页)王阳明回答其学生关于“惟精惟一”的提问的时候,曾回答说:“……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者,皆所以为惟精而求惟一也。”(《王阳明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13页)

于是,《中庸》有言,“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慎独便为“允执厥中”,便是要把握这独一无二之真心,体悟这天人合一的境界。诚如《中庸》之描述:“喜怒衰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易经·复卦》之一阳,亦有惟精惟一之意象。李光地对此曾有案语:“天地之心”,在人则为道心也。道心甚微,故曰“《复》,小而辨于物。”惟精以察之,惟一以守之,则道心流行,而微者著矣。颜子“有不善未尝不知”,是其精也。“知之未尝复行”,是其一也。“惟精惟一者,所以执中而已矣。”《复卦》六爻之中,三则“频复”而“厉”者,所谓人心危而难安也。四之“中行”而“独”者。所谓道心微而难著也。然皆能自求其心者也。李光地断言:“尧舜相传之心学,皆于《复》卦见之。”(《周易折中·卷九·彖上传》)

当代的心理学就人本身的心理现象区分出意识和潜意识,以及自我(Ego)与自性(Self)。意识以及意识性的自我,正如这十六字心传中所描述的人心之惟危;而潜意识包含着集体无意识的内睿,涉及到本性自然的“原型”,接近于道心之惟微。

“恕”之惟精惟一
《论语·里仁》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惟。”子出。门人问:“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 ·卫灵公》中亦有类似的子贡与孔子的对话: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么,若是一个“恕”字可以贯穿整个儒学之教义,可见其意义之非凡。恕字中包含着“如同一心”的意蕴,在此可从这个“恕”字领略孔子儒学之心的传统。

王弼曾经这样来解释儒道之忠恕:“忠者,情之尽也;恕者,反情以同物者也。未有反诸其身而不得物之情,未有能全其恕而不尽理之极电。能尽理极,则无物不统。极不可二,故谓之一也。推身统物,穷类适尽,一言而可终身行者,其惟恕也。”(王弼《周易注》)看汉字“恕”的构成,乃包含了“如心”之寓意;如同一心,如同本心。正所谓“惟精惟一”、“天人合一”。孔子所表达的“恕”,实乃十六字心传”的精义。

孔子所强调的恕字内涵体现了尧舜禹十六字心传的传承。以“十六字心传”为背景,我们便能理解孔子为什么强调“吾道一以贯之”,“恕”之一言可以终身而行之。因为其中包含着文化的精髓,传递着文明的精神。恕之如同一心,同时也包含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规范与准则以及身心与心性的统一与和谐。

《说文解字》中把“恕”注为仁,孟子也曾明析“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孟子。尽心上》)而仁字包含着为亲情,为亲人,为爱人。《韩非子·解老》中注为“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孔子答子贡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正是表达仁之爱人的内涵。因而,汉语中的恕人便为仁爱之心;恕直为宽仁正直。

《中庸章句》中指出:“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其中,朱熹对于“忠恕”的注解颇具有心理分析的意味:“尽己之心为忠,推己及人为恕。”“‘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忠恕之事也。……张子所谓‘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是也。”(《四书集注·中庸章句》)恕也曾被发挥为忖度,古书常把以心度物,或以己度人谓之恕;《孟子·梁惠王章句上》中有“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的论断。但忠恕之恕为将心比心,以诚心而待人,如同《诗经·小雅》中之“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孟子曾经断言:“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告子上》)、进而发挥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尽心上》)、“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告子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公孙丑》)。《大学》之精义,“格”、“致”、“诚”、 “修”,要在一心;《中庸》之关键在于戒慎恐惧,在于“率性”、“尽性”,皆需用心。于是,仍是一个“心”,传递着儒家的精神,维系着儒学的根基。

你好,再给个分先。

人心危果不危因,做过错事不怕,就怕受报复,这就是人心惟危

道心惟微,如果要让自己不受恶报,就要控制因不发生。从因下手,就要从粗到细,先从大处下手,不做坏事,然后再在小的地方,不犯错误。

合一为道。向着好的地方合一,比如,身心合一,人厉害;人和家庭其他成员能够和谐相处,一致对外,家厉害;家和社区和谐,社区厉害;国家内人民都和谐相处,有好处互相分享,有困难,如同一个人,国家厉害;国家和国家和谐和睦配合,如一,地球厉害。

但是,心可以向着一处发展。而发展的路,必然是两条路。这是在地球上发展的必要的。

就如同人走路,用两只脚相互相前,人就向前走;人用软手段和硬手段,都能和谐配合,用到该用的地方,处理事情就没有问题;人学佛,要念佛净化心灵,也要看经典,提高见识,这两个相互配合,才能不断进步;而一个人,一方面是自己的进步,一方面是将自己已得的知识表现出来,这也是进步的必须得两个方面。

目标只有一个,但手段必定会有两个。这两个手段不能偏激,就如同人的品德和技能一样,交替向前发展。

如果只依靠一个,必定走不远。

危:人在崖上,自节止之也。
微:微妙,近乎微弱。
精:本质。
一:平等。
句中分别有人心和道心(天心),是用来说明一个人(这里特别针对帝王而说)在个人欲望和治理天下两方面矛盾中抉择。帝王兼具人心和天心,历史上属于半神半人的天子。

大义:帝王应该节制自己的欲望,治理天下之道在于从细节做起(而使天下人信服),凡事讲求本质、讲求平等,永远保持公正。

比如选拔人才,既然事情的本质是为了求才,那么在才能标准面前,每个人应该是被平等看待的,不能掺杂帝王的个人私心杂念。当然对于封建帝王来说,其实很难做到,除非能把自己的位置摆得低一点,下放权力、挑选贤能执政,自己“执中”近于无权。实际上效果有可能哪个家族势力大了以后,取而代之。因此,历代帝王奉圣人为师的,也不排斥有效的监察制度建设,得让这些微臣知道伺君如傍虎。
执中道以立贤,见《孟子·离娄下》“汤执中,立贤无方”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说一下我的解读:

人心都很危险,对别人危险,对自己也危险。

道心则很微妙。

要找到道心,必须做到两点:一是精细,一是坚持。

简言之(允),就是把握“中”。

人心指世俗之心,我们的世界有太多诱惑,很容易变坏哦,多危险啊!
道心之大道之心,道是万物之始、天下之母,是无所不在的。那每个事物、分子、微尘都含着道,那还不细微啊。
我们的本性呢(佛法讲本性即佛性,是清净的、不动摇的是不二的,所谓万法归一)是天生具足的。而且是一人一个,大家不用争。不多不少。
我们不能让外界的诱惑迷茫了本性,一辈子吃不够、恨不完,违法犯纪害人害己。但也不用面面俱到啊,追求什么完美。世事无绝对嘛!
所以我理解就八个字:善待自己、善待他人。


18843948157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是什么意思?
空菲视答:人心惟危(rén xīn wéi wēi):人心在人性中占据了大部分 道心惟微(dào xīn wéi wēi):道心在人性中是非常微小的一部分 惟精惟一(wéi jīng wéi yī):只有不断精进,将人心化道心,将道心不断彰显 允执厥中(yǔn zhí jué zhōng):人心与道心和合,执中而行。【注释】惟:是 ...

18843948157虞迁十六字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是啥意思
空菲视答:意思是人心危险,道心精微,要精研要专一,诚实保持着中道。原句出自于战国时期先秦诸子的《尚书》。1、字词解释:(1)人心惟危:指心地险恶,不可揣测。(2)惟精惟一:指精纯专一。(3)允执厥中:指言行符合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2、原文:予懋乃德,嘉乃丕绩,天之历数在汝躬,汝终陟元后。

18843948157“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厥执中。”什么意思
空菲视答:”(《二曲集》中华书局 1993年版:第145页)以心观心,心性统一,犹如无极而太极,阴阳乾坤之变化,也便是这“人心惟危,道心惟微”的意境与内涵了。三“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十六字心传”,实际是儒学之精髓所在,《中庸》之核心与纲领。子程子有言:“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

18843948157...上寻得“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是什么意思_百度...
空菲视答: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惟:语助,无实义。危:凶险。道心:指伦理道德的准则。微:精微。精:精心。一:一意。允:真诚。厥jué:其。允执其中,谓真诚地遵守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

18843948157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什么意思
空菲视答:出自于《尚书·虞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据传,这十六个字源于尧舜禹禅让的故事。当尧把帝位传给舜以及舜把帝位传给禹的时候,所托付的是天下与百姓的重任,是华夏文明的火种;而谆谆嘱咐代代相传的便是以“心”为主题的这十六个汉字。可见其中寓意深刻,...

18843948157“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最好的解释是什么?_百度...
空菲视答:具体来说,“人心惟危”指人的内心充满了各种欲望和情绪,因此是危险而不稳定的,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失衡;“道心惟微”则是指真正的道理和智慧是非常微妙和难以捉摸的,需要用心去体会和理解。而“惟精惟一”则是强调要精确把握和理解道心,不被外界干扰和诱惑,保持内心的纯粹和专一;“允执厥...

18843948157人心唯危,道心唯微。唯精唯一,允执厥中。是什么意思?
空菲视答:意思是:人心危险,道心精微,要精研要专一,诚实保持着中道。出处:《梅氏伪古文尚书》——东晋·孔安国 原文:予懋乃德,嘉乃丕绩,天之历数在汝躬,汝终陟元后。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译文:你不夸功,所以天下没有人与你争功。我赞美你...

18843948157“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是什么意思?
空菲视答:“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意思是人心危险,道心惟微;惟精惟一,符合不偏不倚的中

18843948157人心惟危 道心惟微 惟精惟一 允执厥中。请高手用现在话翻译过来!再尽量...
空菲视答:大道至简,其中奥妙是非常细微的,所以要善于发挥自己的长处,做事专一专精,做到唯精唯一, 心无旁鹜,这就是“一”。同时真诚的保持不变换自己的唯一。允指真诚、诚意,执指坚持、执行、笃行,厥虚词,中指平和、谦虚、谦卑、中用,不偏离自己的目标。允执厥中简称为执中,意指言行不偏不倚,符合...

18843948157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什么意思
空菲视答:意思是:人心是危险难安的,道心却微妙难明。惟有精心体察,专心守住,才能坚持一条不偏不倚的正确路线。“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十六个字便是儒学乃至中国文化传统中著名的“十六字心传”。古文《尚书·大禹谟》中有记载,《荀子·解蔽篇》中也有类似的引注,称:“《道经...


(编辑:国皆强)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