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幼儿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这种关于幼儿社会存在的说法是基于什么视野的观点?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9
幼儿是独立的个体对于这个观点你怎么看幼儿结构化?

幼儿是个独立的个体这个观点当然是正确的。他有自己的思想,他有自己的活动范围,他应该有自己的意识,不应该控制他的思想和行为。应该尊重他个人的想法。。

就是小孩子看到的角度,比如说在饭店里吃饭,小孩子会看到别的桌子有没有其他小朋友大家可以一起玩这样的情况。

儿童观,就是对儿童的bai看法和认识。对儿童的看法和认识不同,教育儿童的内容、方法以及具体的教育任务也不同。错误的儿童观会导致不科学的教育方法曾对儿童身心发展产生过不良影响,阻碍了人类自身的发展,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很长的时间里,在我的感觉中,儿童就是一个个小毛孩吗。他们的能力不成熟,依靠于成人,依附于成人。待我在暑假里的学习后后,不得不重新审阅自己以往的教育观。
我的这一种儿童观,应该说代表了很多人的观点。这种儿童观,它看不起儿童,认为儿童与成人相比,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无知。于是,把成人世界的知识、技能教给儿童,必然使儿童过一种小大人的生活。尽管成人可能是出于爱意、善意,即便如此,也是好心办坏事,是揠苗助长。于是可以看到很多家长对儿童颐指气使,甚至可以体罚儿童,强行把成人世界的东西搬到儿童脑瓜里去。由于不了解儿童,只是将成人的东西硬塞给儿童。家长看似积极的、忙碌的,但实际上收效甚微,甚至是好心做坏事,破坏了儿童的发展潜能。儿童被迫记诵不感爱好的东西,他是被动的沮丧的学习者。
一.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建立平等和谐的师幼关系。
  师幼关系是师幼互动行为的前提,有什么样的师幼关系就有什么 样的师幼互动行为。因此,只有建立和谐的师幼关系,才可能启动有效和谐的师幼互动行为。这就要求教师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师应把幼儿当作具有独立人格的人,爱护他们的自尊心,尊重他们的人格,才能建立和谐、平等、相互信赖的师幼关系,进而帮助幼儿建立安全感、归属感,促进他们与教师、与同伴正常交往。从而启动更多更有效和谐的师幼互动,更有效的实现保教目标。遗憾的是,在目前的幼教实践中,还存在着教师一般倾向利用自己的权威,为便于工作简单、轻松,往往采用高控制、高约束以及为完成一件任务,为了快速获得成效,不惜采用让幼儿产生恐惧体验的负向行为,借助幼儿的恐惧心理来建构起他们所希望见到的整齐划一的班级秩序的现象。在这样的环境下,可想而知,启动和谐的师幼互动便成为一句空话。因此,这种现状应引起幼教工作者重视,尤其是幼教管理者。在评估一个班级保教业绩时,不应简单地看某班级表面上做了些什么,是否有效地完成一件任务,幼儿行为整齐划一,更应该深入到保教工作的实质中,不是只看到做了什么,更要看到在活动中,幼儿发展了些什么,在发展中是否快乐。这有助于幼儿教师 >摆正保教工作的态度,有利于教师认识和树立科学地儿童观,把建立平等、和谐的师幼关系作为开展工作地基点,更有效地启动师幼互动行为,从而更有效地实现幼儿园保教目标。
  二.不断提高幼儿教师对幼儿行为的洞察和感悟水平。
  教师对幼儿行为的洞察和感悟水平所强调的根本在于理解幼儿,这种理解不仅是善于观察幼儿的某一个独立的行为,更要结合幼儿的个性特征及其所处的场景对他们的行为做出全面的认识;不仅包括对于幼儿某一种行为客观原因的了解,还涉及对他们行为理由的理解。不仅善于洞察幼儿行为发生,更要从中感悟幼儿行为发生的真正原因。在这种情况下,特别需要教师具备有一种开放的心态,充分了解幼儿外显的以及内在的行为线索,尽可能弄明白幼儿行为的意义与理由,以便保证对孩子的行为做出合适的反馈,或者是给幼儿提供恰当的要求。如果教师对幼儿的行为的感悟水平太低,只根据表面现象去判断幼儿的行为,就很可能造成幼儿极大伤害,甚至会影响幼儿的一生。毋庸讳言,在误解幼儿的基础上行使教师的职责,开启与幼儿之间的互动行为,并不能真正帮助幼儿,相反会给  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在师幼互动行为进程中,教师开启的本意是出于履行教育者职责的施动行为,很可能会由于教师对幼儿行为洞察与感悟水平偏低而变成伤害幼儿情感的一个根源。这样的事情在目前的幼儿教育实践中并不少见,如不尽全力加以改变,任何理想的教育方案都不过是表面文章。由此,提高幼儿教师对幼儿行为的洞察与感悟水平便显得极为重要与迫切。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一、首先我们了解下什么是独立人格?
独立人格指的就是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它要求人们既不依赖于任何外在的精神权威,也不依附于任何现实的政治力量,而是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自我学习的能力。
二、幼儿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这种关于幼儿社会存在的说法是基于生命平等以及对个体的尊重的观点。
1、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是具有完整独立的人格的人,“在小孩自己眼中,他就是一个人,一个可以对自己完全负责人完全值得信任的人,他的所有感觉和意识都是他自己来完成的。就跟花朵一样,只要把一颗完整的种子种到合适的土壤中,它自然就会生根发芽成长。”在这一点上,只有生命,没有残与健的区别!
2、再小的孩子,也是有着独立人格的个体!
做孩子有时挺苦的,特别是自己的感受被忽视,因为,再小的孩子也应该像大人一样被尊重,特别是他们有自己的感受,我们不能剥夺。
只要你善于倾听和观察,会发现孩子们的感觉非常丰富,而且他们的感觉总是跟我们大人的不同。可这就是真实的他们,这也是他们心路成长的过程。
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里说:
“有的父母不尊重孩子独立的人格,只把子女当作自我延伸。
子女就好像昂贵的衣服、漂亮的首饰、修剪整齐的草坪、擦拭一新的汽车一样,代表着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水平。”
的确,有很多这样的父母,他们对孩子指指点点,浑然不在乎孩子的感受,而只是在乎自己的面子,把孩子当作自己的作品一样,拿出去比较。
再小的孩子,也是一个有着独立人格的个体,需要得到尊重。应该得到像大人那样的尊重。
希望以上的回答对您有帮助,谢谢!


14786525757儿童享有独立人格的个体的含义
慎哈齿答:就是能有完整的意思表示,可以为他做出的与他能力相匹配的事情负责,享有权利富有被教育的义务。

14786525757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1000字
慎哈齿答:一、树立正确儿童观。儿童和成人一样,是享有独立人格的个体,他们的需求应受到尊重并得到满足。因此教师与幼儿交往时的态度,方式都应让幼儿感到安全,没有压力,受重视,让孩子感受到教师的爱和尊重。二、树立科学的幼儿教育观。儿童和成人一样,是享有独立人格的个体,他们的需求应受到尊重并得到满足。...

14786525757幼师观念
慎哈齿答:(一)、树立正确儿童观 1、儿童是独立存在的人。儿童的各项合法权益、儿童的人格和基本需求要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满足。儿童和成人一样,是享有独立人格的个体,他们的需求应受到尊重并得到满足。儿童的人权就是生存和发展。因此教师与幼儿交往时的态度、方式都应让幼儿感到安全、没有压力、受重视,让孩子...

14786525757根据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解释儿童是一个什么样的个体?
慎哈齿答:1、儿童是具有完整人格和独立存在的人。要摒弃“儿童是弱小的、是一张白纸”的旧观念。2、儿童是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发展的人。在他们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规律。不能把他们当成大人那样去对待,去要求,否则就是不切实际,必然事与愿违。3、儿童终究要成长为大人,他们终将独立地生活。我们...

14786525757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1000字
慎哈齿答:一、树立正确儿童观。儿童和成人一样,是享有独立人格的个体,他们的需求应受到尊重并得到满足。因此教师与幼儿交往时的态度,方式都应让幼儿感到安全,没有压力,受重视,让孩子感受到教师的爱和尊重。二、树立科学的幼儿教育观。儿童和成人一样,是享有独立人格的个体,他们的需求应受到尊重并得到满足。

14786525757如何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慎哈齿答:所谓独立性,是指不依靠他人,自觉地、有目的地、独自进行认知或行动的一种个性品质特征。它是个体应具备的良好素质之一。人的独立性应该从小培养,具体说来,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独立性。1、幼儿的独立性是在生活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随着他们身体的发育成长和心理能力的不断成熟,从...

14786525757人格独立指的是什么
慎哈齿答:独立人格是指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它要求人们既不依赖于任何外在的精神权威,也不依附于任何现实的政治力量,在真理的追求具有独立判断能力,在政治的参与中具有独立自主精神。表现为习惯独立思考、实践,控制情绪的能力较强,有较强的理性能力;作为生命的独立个体,人应有其完全独立的精神价值、...

14786525757独立的人格具有哪些特点
慎哈齿答:独立型人格是自主性比较强,有独立意识的一种人格。表现为习惯独立思考,独立实践,控制情绪的能力较强,有较强的理性能力,注意维护自己参与决策的权利,社会参与程度较高。独立人格一般意义上是指能够独立思考、独立操守。具有独立人格精神的人有宽广的胸怀,能海纳百川,不因生活中的细小锁事而与他人斤...


(编辑:牧试标)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