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居住区道路分级及其宽度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5
小区内道路宽度一般取多大

(1)居住区级道路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20-30米,车行道一般为9米,如果考虑通行公交时应增加至10-14米,人行道宽度一般在2-4米左右.居住区级道路一般多采用一块板的形式.
(2)居住小区级道路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10-14米(根据敷设管线的要求,采暖地区建筑控制线不宜小于14m,非采暖地区建筑控制线不宜小于10m),车行道一般为7-9米,人行道宽度在1.5-2.5米左右.
(3)居住组团级道路起着联系居住小区范围内各个住宅群落的作用,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5-7米,大部分情况下居住组团级道路不需要设置专门的人行道.
(4)宅间小路是指直通到住宅单元入口或住户的道路,它起着连接住宅单元与单元、连接住宅单元与居住组团级道路或其它等级道路的作用.平时主要是自行车和人行交通,但要满足垃圾清运、救护、消防、搬运等需求.路面宽度大于等于2.5m.(一般2.5-3m).

扩展资料:
设计原则
1、道路——通而不畅的原则
2、分清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及宅旁小道的等级关系
3、根据实际情况,实现人车分流,车行道与步行道各成系统
4、在道路形式上有:内环式、环通式、半环式、尽端式、混合式几种.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居住区道路

居住区道路一般可以分为三级或四级:第一级 居住区级道路——是居住区的主要道路,用以解决居住区内外交通的联系,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20-30m。车行道宽度不应小于9m,如需通行公共交通时,应增至10-14m,人行道宽度为2-4m不等。第二级 居住小区级道路——是居住区的次要道路,用以解决居住区内部的交通联系。道路红线宽度一般10-14m,车行道宽度6-8m,人行道宽1.5-2m。第三级 住宅组团级道路——是居住区内的支路,用以解决住宅组群的内外交通联系,车行道宽度一般为4-6m。第四级 宅前小路——通向各户或各单元门前的小路,一般宽度不小于2.6m。此外,在居住区内还可有专供步行的林荫步道,其宽度根据规划设计的要求而定。 道路名称 道路宽度居住区道路 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小区道路 路面宽5-8m,建筑控制线之内的宽度,采暖区不宜小于14m,非采暖区不宜小于10m组团道路 路面宽3-5m,建筑控制线之内的宽度,采暖区不宜小于10m,非采暖区不宜小于8m宅间小路 路面宽度不宜小于2.5m园路(甬路) 不宜小于1.2m 一:小区级道路、小区级道路断面以一块板主宜,辟有人行道。在内外联系上要做到通而不畅,力戒外部车辆穿行,但应保障对外联系安全便捷。二:组群级道路一块板,不高人行道,重点考虑消防车、救护车、住房小汽车、搬家车以及行人通过。三:宅前路以人行为主,还应考虑少量住户小汽车、摩托车的进入。在道路对内联系中要做到能简捷地将行人输送到支路上和住宅中。此外,居住区内部街坊与街坊之间和街坊内部的道路,主要为居民参加生产、工作、学习、购买物品和参加娱乐活动服务,也为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和货运交通所用。为了保证居住区内的安静,尽可能不设公共交通路线,居住区道路可以直接与次干路相接,尽可能不与主干路(见城市道路)相接。可通行小型货车,限制大型货车和过境车辆通行,车速一般不超过20公里/时,道路做平面交叉,可有断头道和回头路,局部线型也可设计成曲线。道路横断面布置一般是单幅式,即在车行道两侧设人行道和绿地,道路宽度可根据建筑的楼层高度、沿街公共建筑物数量以及客流和货流多少而定。道路宽度允许时,也可安排双幅式断面,即在路中间设1米左右隔离带,布置绿化。车行道宽度为7米、9米或12米。人行道和绿地每侧应为3~6米,要能满足埋设地下管线的需要。若居住区面积大,主要道路较宽且长时,亦可设置公共交通路线,以减少居民步行距离。

居住区道路一般可以分为三级或四级:

第一级 居住区级道路——是居住区的主要道路,用以解决居住区内外交通的联系,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20-30m。车行道宽度不应小于9m,如需通行公共交通时,应增至10-14m,人行道宽度为2-4m不等。

第二级 居住小区级道路——是居住区的次要道路,用以解决居住区内部的交通联系。道路红线宽度一般10-14m,车行道宽度6-8m,人行道宽1.5-2m。

第三级 住宅组团级道路——是居住区内的支路,用以解决住宅组群的内外交通联系,车行道宽度一般为4-6m。

第四级 宅前小路——通向各户或各单元门前的小路,一般宽度不小于2.6m。

扩展资料:

1、道路——通而不畅的原则。

2、分清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及宅旁小道的等级关系。

3、根据实际情况,实现人车分流,车行道与步行道各成系统。

4、在道路形式上有:内环式、环通式、半环式、尽端式、混合式几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居住区道路



居住区道路一般可以分为三级或四级:第一级:居住区级道路,第二级:居住小区级道路,第三级:住宅组团级道路,第四级:宅前小路。

1、居住区级道路

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20-30米,车行道一般为9米,如果考虑通行公交时应增加至10-14米,人行道宽度一般在2-4米左右。居住区级道路一般多采用——块板的形式,居住区道路用以划分并解决居住区的内外联系,在大城市中通常与城市支路同级。

2、居住小区级道路

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10-14米 (根据敷设管线的要求,采暖地区建筑控制线不宜小于14m,非采暖地区建筑控制线不宜小于10m),车行道一般为7-9米, 人行道宽度在1.5-2.5米左右。居住区的次要道路是居住区内外联系的主要道路。

3、居住组团级道路

起着联系居住小区范围内各个住宅群落的作用,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5-7米, 大部分情况下居住组团级道路不需要设置专门的人行道。

4、宅间小路

是指直通到住宅单元入口或住户的道路,它起着连接住宅单元与单元、连接住宅单元与居住组团级道路或其它等级道路的作用。平时主要是自行车和人行交通,但要满足垃圾清运、救护、消防、搬运等需求。路面宽度大于等于2.5m。(一般2.5-3m)。

扩展资料:

设计原则

1、道路——通而不畅的原则。

2、根据实际情况,实现人车分流,车行道与步行道各成系统。

3、分清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及宅旁小道的等级关系。

4、在道路形式上有:内环式、环通式、半环式、尽端式、混合式几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居住区道路



居住区道路通常可分为四级布置,即居住区(级)道路、居住小区(级)道路、居住组团(级)道路和宅前小路。

1、居住区道路

居住区道路用以划分并解决居住区的内外联系,在大城市中通常与城市支路同级。居住区道路经过的车辆比较多,红线宽度一般为20~30米,山地城市不小于15米,其中车行道宽度一般需9米,如通行公共交通时,应增至10~14米,人行道宽一般为2~4米。

2、居住小区道路。

居住区的次要道路(也可称小区主路)是居住区内外联系的主要道路,小区级道路的红线宽度一般不小于14米(采暖区)或10米(非采暖区),车行道宽度在5~8米,即两辆车可以对开。且多采用一块板的断面形式,人行道宽度为1.5~2米。

3、组团(级)道路。

上接小区路、下连宅间小路的道路,即从主路分支出来通向住宅组团内部的道路。组团级道路的红线宽度一般不小于10米(采暖区)或8米(非采暖区),车行道宽度为3~5米,如用地有条件可设1.5~2米宽的人行道。

4、宅间小路。

住宅建筑之间连接各住宅入口的道路,是道路系统的末梢。为方便居民生活,送货车、搬家车、急救车应能达到单元门前为好,因此宅间小路最好以3米为宜,一般在道的一侧设1.2~1.5米的人行道。

扩展资料:

居住区道路宽度:

1、居住区道路 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

2、小区道路 路面宽6-9m,建筑控制线之内的宽度,采暖区不宜小于14m,非采暖区不宜小于10m

3、组团道路 路面宽3-5m,建筑控制线之内的宽度,采暖区不宜小于10m,非采暖区不宜小于8m

4、宅间小路 路面宽度不宜小于2.5m

5、园路(甬路) 不宜小于1.2m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居住区道路



居住区道路一般可以分为三级或四级:第一级:居住区级道路,第二级:居住小区级道路,第三级:住宅组团级道路,第四级:宅前小路。

1、居住区级道路

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20-30米,车行道一般为9米,如果考虑通行公交时应增加至10-14米,人行道宽度一般在2-4米左右。居住区级道路一般多采用——块板的形式,居住区道路用以划分并解决居住区的内外联系,在大城市中通常与城市支路同级。

2、居住小区级道路
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10-14米 (根据敷设管线的要求,采暖地区建筑控制线不宜小于14m,非采暖地区建筑控制线不宜小于10m),车行道一般为7-9米, 人行道宽度在1.5-2.5米左右。居住区的次要道路是居住区内外联系的主要道路。

3、居住组团级道路

起着联系居住小区范围内各个住宅群落的作用,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5-7米, 大部分情况下居住组团级道路不需要设置专门的人行道。

4、宅间小路

是指直通到住宅单元入口或住户的道路,它起着连接住宅单元与单元、连接住宅单元与居住组团级道路或其它等级道路的作用。平时主要是自行车和人行交通,但要满足垃圾清运、救护、消防、搬运等需求。路面宽度大于等于2.5m。(一般2.5-3m)。

(1)居住区级道路
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20-30米,车行道一般为9米,如果考虑通行公交时应增加至10-14米,人行道宽度一般在2-4米左右。居住区级道路一般多采用一块板的形式。
(2)居住小区级道路
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10-14米(根据敷设管线的要求,采暖地区建筑控制线不宜小于14m,非采暖地区建筑控制线不宜小于10m),车行道一般为7-9米,人行道宽度在1.5-2.5米左右。
(3)居住组团级道路
起着联系居住小区范围内各个住宅群落的作用,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5-7米,大部分情况下居住组团级道路不需要设置专门的人行道。
(4)宅间小路
是指直通到住宅单元入口或住户的道路,它起着连接住宅单元与单元、连接住宅单元与居住组团级道路或其它等级道路的作用。平时主要是自行车和人行交通,但要满足垃圾清运、救护、消防、搬运等需求。路面宽度大于等于2.5m。(一般2.5-3m)。


15961099652居住区道路分为哪几级?并说明其中一个级别的宽度要求。
祖泰胃答:【答案】:根据功能要求和居住区规模的大小,居住区道路一般可分为四级分别是,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宅间小路四级。小区路:路面宽要求5~8m。

15961099652居住区道路宽度
祖泰胃答:居住区道路宽度一般可以分为三级或四级:1、居住区级道路,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20到30米,车行道一般为9米,如果考虑通行公交时应增加至10到14米,人行道宽度一般在2到4米左右。居住区级道路一般多采用块板的形式,居住区道路用以划分并解决居住区的内外联系,在大城市中通常与城市支路同级;2、居住小区...

15961099652居住区道路分级及其宽度
祖泰胃答:居住区道路一般可以分为三级或四级:第一级 居住区级道路——是居住区的主要道路,用以解决居住区内外交通的联系,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20-30m。车行道宽度不应小于9m,如需通行公共交通时,应增至10-14m,人行道宽度为2-4m不等。第二级 居住小区级道路——是居住区的次要道路,用以解决居住区内部的...

15961099652城市居住区中,小区道路路面宽度是( )。
祖泰胃答:居住区内道路可分为: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和宅间小路四级。其道路宽窄,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居住区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②小区路,路面宽6m~9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③组团路,路面宽3m~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

15961099652按照规范规定,城市居住区的宅间小路最小宽度是( )m。
祖泰胃答:【答案】:A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第8.0.2条规定,住宅区道路可分为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和宅间小路四级。其道路宽窄,应符合规定:居住区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小区路:路面宽6~9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

15961099652液压岩石破碎机适用道路宽度是多少
祖泰胃答:居住区道路分级根据功能要求和居住区规模的大小,居住区级道路一般可分为三级或四级。1、居住区道路是解决居住区的内外联系。(1)车行道宽度不应小于9米;(2)红线宽度一般为20~30米。2、居住小区级道路是居住区的次要道路,用以解决居住区内部的联系,(1)车行道宽度一般为7米,(2)红线宽度12~...

15961099652小区人车混行道路标准
祖泰胃答:居住区内道路可分为: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和宅间小路四级。其道路宽度,应符合以下规定:居住区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 小区路:路面宽5~8m,建筑操纵线之间的宽度,采暖区不宜小于14m;非采暖区不宜小于10m 组团路:路面宽3~5m;建篼操纵线之间的宽度,采暖区不宜小于10m;非采暖区不宜小于...

15961099652居住区内所有的车行道都设置成单行道是否可行?
祖泰胃答: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8.0.2 居住区道路可分为: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和宅间小路四级。其道路宽窄,应符合下列规定:8.0.2.1 居住区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8.0.2.2 小区路:路面宽6m-9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8.0.2.3 ...

15961099652城市道路等级怎样分级
祖泰胃答:城市道路等级分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级,各级红线宽度控制:快速路不小于40米,主干道30—40米,次干道25—40米,支路12—25米。(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对于道路的红线宽度并没有作强制性要求,仅对道路的路幅要求、横断面组成及各功能带最小宽度进行了要求)⑴快速路 ...

15961099652道路居住区的道路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祖泰胃答:其道路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居住区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小区路路面宽6—9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组团路路面宽度3—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8m;宅间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2.5m。居...


(编辑:逄泼泳)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