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我国是礼仪之邦,礼仪包括什么?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1
中国号称礼仪之邦,礼仪是什么?

中国号称礼仪之邦,礼仪的意思是:
礼:国家的制度;仪:国家的法制; 邦:国家。指有先进的政治制度与法制的国家。

五礼分别是: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1、吉礼
古代五礼之一。即祭祀天神、地祇、人鬼等的礼仪活动。如郊天、大雩、大享明堂、祭日月、大蜡、祭社稷、祭山川、籍田、先蚕、祭天子宗庙、袼禘、功臣配享、上陵、释奠、祀先代帝王、祀孔子、巡狩封禅、祭高禖等。历代兴革不一,但极为统治阶级所重视。
2、凶礼
凶礼,就是跟凶丧有关的一系列礼节,这方面不仅仅包括丧葬之内容,还有其他一些跟灾难有关的礼节。
凶礼不仅是一般的吊唁哀悼,主要的还是针对国家所遭遇的一些灾难。前者,在普通民众生活中可能要占主要部分,后者,在国家层面则显得相当重要。
3、军礼
军礼,指:旧时指军中的礼仪。西周五礼之一,是用于征伐,是军事活动方面的礼节仪式。

4、宾礼
宾礼用于朝聘会同,是天子款待来朝会的四方诸侯和诸侯派遣使臣向周王问安的礼节仪式。
5、嘉礼
西周五礼之一,嘉礼是饮宴婚冠、节庆活动方面的礼节仪式。嘉,美、善的意思。后代的帝王登基、太后垂帘、帝王圣诞、立储册封、帝王巡狩等,也属嘉礼。
嘉礼是和合人际关系、沟通、联络感情的礼仪。
其主要内容有六:一曰饮食,二曰婚冠,三曰宾射,四曰飨燕,五曰脤膰,六曰庆贺。
嘉礼的用意在亲和万民,其中饮食礼用以敦睦宗族兄弟,婚冠礼用以对成年男女表示祝贺,宾射礼用以亲近故旧朋友,飨燕礼用以亲近四方宾客,脤膰礼用以亲兄弟之国,庆贺之礼则用在国有福事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礼

  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具体表现为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等。
中国的礼节与仪式: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喜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
  民俗界认为礼仪包括生、冠、婚、丧4种人生礼仪。实际上礼仪可分为政治与生活两大部类。
  一、政治类包括祭天、祭地、宗庙之祭,祭先师先圣、尊师乡饮酒礼、相见礼、军礼等。
  政治礼仪
  祭天
  始于周代的祭天也叫郊祭,冬至之日在国 都南 郊 圜丘举行 。古人首先重视的是实体崇拜,对天的崇拜还体现在对月亮的崇拜及对星星的崇拜。所有这些具体崇 拜,在达到一定数 量之后 ,才抽 象为对天的崇拜。周代人崇拜天,是从殷代出现“帝”崇拜发展而来的,最高统治者为天子,君权神授,祭天是为最高统治者服务的,因此,祭天盛行到清代才宣告结束。
  祭地
  夏至是祭地之日,礼仪与祭天大致相同。汉代称地神为地母,说她是赐福人类的女神,也叫社神。最早祭地是以血祭祀。汉代以后,不宜动土的风水信仰盛行,祭地礼仪还有祭山川、祭土神、谷神、社稷等。
  宗庙之祭
  宗庙制度是祖先崇拜的产物。人们在阳间为亡灵建立的寄居所即宗庙。帝王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宗庙的位置,天子、诸侯设于门中左侧。大夫则庙左而右寝。庶民则是寝室中灶堂旁设祖宗神位。祭祀时还要卜筮选尸。尸一般由孙辈小儿充当 。庙中的神主是木 制的长方体 ,祭 祀时才摆放,祭品不能直呼其名。祭祀时行九拜礼,“稽首”、“顿首”、“空首”、“振动”、“ 吉拜 ”、“ 凶拜 ”、“ 奇拜 ”、“褒拜”、“肃拜”。宗庙祭祀还有对先代帝王的祭祀,据《礼记·曲礼》记述 ,凡于民有功的先帝如帝喾 、尧 、舜、禹、黄帝、文王、武王等都要祭祀。自汉代起始修陵园立祠祭祀先代帝王。明太祖则始创在京都总立历代帝王庙。嘉靖时在北京阜成门内建立历代帝王庙,祭祀先王三十六帝。
  祭祀
  汉魏以后,以周公为先圣,孔子为先师;唐代尊孔子为先圣,颜回为先师。唐宋以后一直沿用“释奠”礼(设荐俎馔酌而祭,有音乐没有尸),作为学礼,也作为祭孔礼。南北朝时,每年春秋两次行释奠礼,各地郡学也设孔、颜之庙。明代称孔子为“至圣先师”。清代,盛京(辽宁沈阳)设有孔庙,定都北京后,以京师国子监为太学,立文庙,孔子称“大成至圣文宣先师” 。曲阜的庙制 、 祭器、乐器及礼仪以北京太学为准式。乡饮酒礼是祭祀先师先圣的产物。
  相见礼
  下级向上级拜见时要行拜见礼,官员之间行揖拜礼,公、侯、驸马相见行两拜礼,下级居西先行拜礼,上级居东答拜。平民相见,依长幼行礼,幼者施礼。外别行四拜礼,近别行揖礼。
  军礼
  包括征伐、征税、狩猎、营建等。
  二、生活类包括五祀、高禖之祀、傩仪、诞生礼、冠礼、饮食礼仪、馈赠礼仪等
  生活礼仪
  诞生礼
  从妇女未孕时的求子到婴儿周岁,一切礼仪都围绕着长命的主题。高禖之祭即是乞子礼仪。此时,设坛于南郊,后妃九嫔都参加。汉魏时皆有高禖之祭,唐宋时制定了高禖之祀的礼仪,金代高禖祭青帝,在皇城东永安门北建木制方台,台下设高禖神位,清代无高禖之祭,却有与之意义相同的“换索”仪式。诞生礼自古就有重男轻女的倾向。诞生礼还包括“三朝”、“满月”、“百日”、“周岁”等。三朝是婴儿降生三日时接受各方面的贺礼。满月在婴儿满一个月时剃胎发。百日时行认舅礼,命名礼。周岁时行抓周礼,以预测小儿一生命运、事业吉凶。
  成年礼
  也叫冠礼,是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子加冠礼仪。冠礼从氏族社会盛行的男女青年发育成熟时参加的成丁礼演变而来。汉代沿袭周代冠礼制度。魏晋时,加冠开始用音乐伴奏。唐宋元明都实行冠礼,清代废止。中国少数民族不少地区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成年礼,如拔牙、染牙、穿裙、穿裤、盘发髻等仪式。
  飨燕饮食礼仪
  飨在太庙举行,烹太牢以饮宾客,重点在礼仪往来而不在饮食,燕即宴,燕礼在寝宫举行,主宾可以开怀畅饮。燕礼对中国饮食文化形成有深远的影响。节日设宴在中国民间食俗上形成节日饮食礼仪。正月十五吃元宵,清明节吃冷饭寒食,五月端阳的粽子和雄黄酒,中秋月饼,腊八粥,辞岁饺子等都是节日仪礼的饮食。在特定的节日吃特定的食物,这也是一种饮食礼仪。宴席上的座次,上菜的顺序,劝酒、敬酒的礼节,也都有社会往来习俗中男女、尊卑、长幼关系和祈福避讳上的要求。
  宾礼
  主要是对客人的接待之礼。与客人往来的馈赠礼仪有等级差别。士相见,宾见主人要以雉为贽;下大夫相见,以雁为贽;上大夫相见,以羔为贽。
  五祀
  指祭门、户、井、灶、中霤(中室)。周代是春祀户,夏祀灶,六月祀中霤,秋祀门,冬祭井。汉魏时按季节行五祀,孟冬三月“腊五祀”,总祭一次。唐、宋、元时采用“天子七祀”之说,祀司命(宫中小神)、中霤、国门、国行、泰厉(野鬼)、户、灶。明清两代仍祭五祀,清康熙之后,罢去门、户、中霤、井的专祀,只在腊月二十三日祭灶,与民间传说的灶王爷腊月二十四朝天言事的故事相合,国家祀典采用了民间形式。
  傩仪
  滥觞于史前,盛行于商周。周代的傩仪是四季驱邪逐疫。周人认为自然的运转与人事的吉凶息息相通。四季转换,寒暑变异,瘟疫流行,鬼魂乘势作祟,所以必须适时行傩以逐邪恶。傩仪中的主神是方相氏。两汉,傩仪中出现了与方相氏相配的十二兽。魏晋南北朝隋唐沿袭汉制,傩仪中加入了娱乐成分,方相氏和十二神兽角色,由乐人扮演。至今仍有遗存的贵州土家族傩堂仪最为完整典型。
  社交礼仪
  握手礼仪
  握手礼节源于古代欧洲人向对方表明手中未带武器,表明亲切友好之意.其后成为风尚,通行于欧美.辛亥革命后我国也习以为礼.在当今商务交往中,握手是最常使用的一种见面礼.
  握手的方式:
  双方各自伸出右手,彼此间保持一米左右的距离,手掌略向前下方伸
  握手礼仪
  直,右手四指并拢,拇指向上,掌心向左,手的高度大致与腰部平齐,手握住对方时,应面带微笑地注视对方,彼此应寒暄几句。
  握手时应注意:
  1 不要三心二意,双眼要注视对方;
  2 握手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在3秒至5秒左右);
  3 握手时不要拍对方的臂膀;
  4 握手不可用力过度。
  (关系一般,双方稍用力相握,上下晃一晃即可;如果关系密切,可略用力并上下摇几下,表示十分友好或双方的深厚情意。但只握指尖或只递指尖或双手包住对方的手,则是失礼之举)。
  握手礼仪
  握手时应遵循的原则:尊者居前。
  上下级之间, 应上级先伸手; 长晚辈之间, 应长辈先伸手
  男女之间 , 应女士先伸手; 同级同辈之间,不分谁先伸手。
  注意:当握手双方符合以上其中两个或两个以上顺序时,一般先考虑职位,再考虑年龄,再考虑性别。
  注意:介绍时应尊者居后(先介绍职位低者,后介绍职位高者); 但握手时应尊者居前(职位高者先伸手)。
  客人和主人握手时,伸手顺序有所不同。迎接客人,主人先伸手;送走客人,客人先伸手。 客人到来时,一般主人先伸手,表示欢迎;客人离开的时候,一般是客人先伸手。客人先伸手,表示让主人留步。
  握手的禁忌
  不双手握手 不左手握手 不交叉握手 不戴着手套握手 不用不洁之手与他人相握
  不在握手时将另一只手放在衣袋里 不戴着墨镜握手 ,患有眼疾或眼部有缺陷者例外
  名片礼仪
  名片是现代商务交往中的一种经济实用的交际工具。是一种自我的“介绍信”和“联络卡”。
  商务人员应对名片的选用、制作、递接名片的礼仪等有所了解。
  名片礼仪
  规格 名片的规格一般是长8.6厘米-10厘米、宽5.5-6厘米。目前国内最通用的名片规格为9cm×5.5cm
  颜色 多用白色、乳白色、浅蓝色、浅黄色等色彩
  版式 横式和竖式(横式名片行序由上而下,字序由左而右)
  质地 名片的质地适合柔软耐磨的白卡纸、香片纸等
  图文 商务名片图案应简单;文字宜选用简体汉字,不要把两种文字交替印在名片的同一面上。最好在两面分别以简体汉字和另一种文字印相同的内容。
  标准商务名片的内容:
  本人所属单位(企业标识、供职单位、部门)、本人称呼(姓名、职务、职称)
  联络方式(单位地址、电话、传真、邮编,也可列上单位的网址、本人邮箱或手机等)
  递接名片的礼仪规范----如何索取名片
  1.主动递上自己的名片(如:你好!这是我的名片,以后多保持联系或请多关照!)
  2.向对方提议交换名片(如:我们可互赠名片吗?或很高兴认识你,不知能不能跟您交换一下名片?)
  3.向地位高、长辈索取名片(久仰大名,不知以后怎么向您请教?或很高兴认识您!以后向您讨教,不知如何联系?)
  4.向平辈或晚辈索取名片(以后怎么和你联系?)
  注意:
  若别人向你索要名片,而你不想给时,要用委婉的方法表达,不能直接回绝。 该如何说?
  若自己没有名片,该如何说?
  名片递送的顺序 :一般由职位低者先向职位高者、晚辈先向长辈、男士先向女士递上名片,然后再由后者予以回赠;在向多人递送名片时应由尊而卑、由近而远,(圆桌)按顺时针依次进行。
  名片递送方式:应面带微笑,将名片的正面朝向对方,用双手递给对方(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分别持握名片上端的两角送给对方)并说寒暄语。(如:这是我的名片,请多指教或多保持联系! )递接名片时,如果是单方递、接,应用双手;如果是双方同时交换名片,应右手递,左手接。不要用手指夹着给人,在递送名片时,如果是坐着,应起身或欠身。
  递接名片的礼仪规范——如何接收名片
  1. 接收名片时应起身或欠身,面带微笑,用双手接住名片的下方两角。接过名片后应致谢,且应认真地看一遍,表示对对方的重视;
  2. 看完后要妥善收好名片,不可在手中摆弄或随意放在桌上.
  3. 如果暂放在桌面上,切忌在名片上放其他物品,更不要在离开时漏带名片。
  名片注意事项:
  不要在他人名片上写不相关的东西;出席商务社交活动,要记住带名片。
  递接名片的礼仪规范——名片的放置
  随身携带的名片应放在名片夹里或西装上衣内侧口袋或公文包里。
  将名片放于其他口袋尤其是后裤袋、裙兜或钱夹里是失礼的行为。
  最好将他人的名片与自己的名片分开放置。

  中国礼仪在中国文化中起着“准法津”的作用。中国礼仪渗透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餐桌上的礼仪,待客之道,拜访致礼等。
  现推广“八礼四仪”
  “八礼”指“仪表之礼”、“仪式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餐饮之礼”。包括面容整洁、衣着得体、发型自然、仪态大方。餐饮之礼,包括讲究卫生、爱惜粮食、节俭用餐、食相文雅。言谈之礼,包括用语文明、心平气和、耐心倾听、诚恳友善。待人之礼,包括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宽容礼让、诚信待人。行走之礼,包括遵守交规、礼让三先、扶老助弱、主动让座。观赏之礼,是指在观看文艺表演和体育比赛等场合,遵守秩序、爱护环境、专心欣赏、礼貌喝彩。游览之礼,就是善待景观、爱护文物、尊重民俗、恪守公德。仪式之礼,是指讲究文明礼仪,做到按规行礼、心存敬畏、严肃庄重、尊重礼俗。
  “四仪”指入学仪式(7岁)、成长仪式(10岁)、青春仪式(14岁)、成人仪式(18岁),以此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强化文明礼仪素养。
  礼仪动作有十,常规礼仪动作有二。携带双向对等、有序有位,缺一不可、两相适宜的交往原则和做人原则。
  十种礼仪动作是:拱手礼、一拜礼、两拜礼、三拜礼、叩首礼、执手礼、推手礼、交手礼、揖礼、鞠躬礼。
  两种常规礼仪动作是,初相见、敬父母行一拜之礼,朋友同学同事行拱手礼。
  拱手礼
  在胸前拢手,由前向后收,呈拱手形。向前推,不躬身。
  视距离远近,可高,不能低于胸。
  日常相见礼,送别礼。

  揖礼
  在胸前抱手,轻于抱拳,重于拱手。略躬身或不躬身。
  用于日常行礼,敬长上,同学朋友互敬。

  一拜礼(拜礼)
  展臂,至胸前合,拢手。男左手前,女右手前。躬身(30度)。手臂随腰部动,头不动
  用于初相见,敬长上,行家礼。只行一个。
  常规大礼。

  两拜礼(再拜礼)
  展臂,至面部前,拢手。躬身(45度)。手臂随腰部动,头不动。
  用于向长上行大礼。一般行一个,叫“拜”。最多行两个,叫“再拜”。

  三拜礼(再拜额手礼)
  立定,挺身,庄重。
  “双手附心。”双手附在胸腹之间,男生左手在前,女生右手在前。叠并,两肘与手成直线。双手表示“与天地合其德”。天德大刚健,大恒久,大信用,大起始。地德大承载,大包容,大丰富,大付出。两德兼备而各有显。显德可以因时因境而变化。
  “高揖。”双手向前上方推出,推至额头前方,两臂伸直。
  “行礼(拜)。”头、颈、手臂皆不动,腰部下躬,深躬(90度)。
  “兴。”起身,双手升至额前。
  “再行礼(再拜)。”
  “兴。”
  “额手。”双手贴向额头,再推出。
  “三行礼(三拜)。”
  “兴。”
  “礼成。”双手复位,至胸腹间。
  用于敬天地祖先先师,特定场合敬父母,行人生大礼。
  用于集体行大礼。
  大礼站着行要行三个,叫“再拜额手”,相当于古代的“再拜稽首”。

  叩首礼
  古人因为席地坐在小腿和脚后跟上,叫“踞”、“正坐”,行这个大礼很方便。
  古人行的最大礼是“再拜叩首礼”。先踞坐下去,挺直身,臀部不要离开小腿,也就是不要跪起来。先行拜礼,行两个。拜礼的动作是,双手在额前揖起,下落,手拜至前面地面,身子随手臂前倾。行第三个礼时,两手下行,分开,手心向上。躬身,手背贴在侧前方地面上,额头叩至地面。第三个礼仪动作也可以双手不分开,额头叩至手心。这三个礼仪动作表示越来越敬。今人可以再拜叩首,也可以只行一个叩首礼。站着行就是“再拜额手礼”和“额手礼”。三,表示多,再多也还是三。
  只用于特定大礼,如敬天敬地敬祖先,特定场合敬先师,特定场合敬亲生父母辈祖辈,结婚那一天夫妻对拜。不可以随便行。随便行是亵渎礼仪,亵渎对方。

  执手礼
  双手平伸并出,晚辈手心向下,长辈手心向上,长辈握住晚辈的手。长辈可以坐着,执晚辈之手。
  家庭礼仪。结婚时夫妻礼仪。

  交手礼
  仅用于生向孔夫子行拜师礼时,师代孔夫子还礼。孔子像上,孔夫子用的是这个还礼动作。双手在胸前交叉叠并,推出,平示。
  师不能随便还这个礼。

  鞠躬礼
  垂手,躬身。鞠躬幅度可大可小,越下越敬。
  颔首、躬身,长者用于还礼。

  附手礼
  双手附胸腹间,上手男左女右。
  行大礼前站姿,升国旗站姿。表示诚意正心。
  握手、挥手、摆手、招手、拥抱、起身、鼓掌、点头、躬身、应答、微笑、示请、示让,也是礼仪,属于“仪”、“貌”的范畴。
  以上礼仪动作看似复杂,而平常只用朋友间平等对等的拱手礼和敬长的一拜礼。对方怎么行,自己怎么还,很简单。
  礼的规则是有来有往,双向对等、有序有位。对方行礼,必须还礼。无论地位多高,辈份多长,都要还礼,否则就是失礼和无礼。应答、点头、躬身,都是还礼。
  给天地祖先先师行礼,天地祖先先师不还礼。因为他们一直在对我们“施礼”,我们只是在还礼,报答。
  礼仪动作根据礼仪的两个基本价值规则和礼义而生而定。以上只是基本规范。礼仪动作可以有变化。各地文化、风俗、习惯不同,礼仪动作也有差异。有基本定式,又有不同,才能区别,才能适宜。日本、韩国、其它儒教文化影响的国家和地区,保留有儒教文化传统,都是儒教文化的支脉。按自己的传统行礼,这样就有别有位了,适宜了。中国大陆地区,礼仪被君权弄到极端,如今业已中断,要回到周礼的本原,结合西方文化的成果,制定礼仪,接通古今中外。各地实行起来还可以有差别。
  新礼继承古礼,礼仪动作拉开人的距离,使互敬。同时发展变化,顺应人心,拉近人的距离,增加“执手”礼,使互爱。通两得中合宜。
  礼仪动作一改卑下之相,乾德刚毅正大,坤德典雅尊贵。行礼人乾坤合德。

  总结
  礼的内在规则:施报双向,平等对等,有序有位。
  礼的功用是:礼生敬,敬生情,敬情生神圣。礼生之敬,可移于工作、学习、待人,敬业、敬事、敬人、受敬,人是一流人。人失去了礼仪、仪式,也就没有了敬,凡事皆不敬,成了二流三流人。祖先的礼仪动作,先使人生敬。握手只能生情,不能生敬。
  升人品,提国格,非礼不能。
  礼以直道为中,兼行重道,兼行恕道。
  施(始)的规则:卑己尊人,行敬让之道。
  报的规则:以直道相报,来而有往,投桃报李。可以重报,投我木桃,报以琼瑶。不可以反报,不可以轻报,不可以不报。
  知礼者知理,有礼者有理,合礼就是合理。
  礼自心生,礼由己发。
  “克己”与“由己”相结合。“复礼”与“为仁”相结合。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子曰:“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1、什么是礼仪?
  答: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具体表现为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等。2、什么是礼貌?
  答:礼貌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应具有的相互表示敬意、友好、得体的气度和风范。  3、什么是礼节?
  答:礼节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表示出的尊重、祝颂、致意、问候、哀悼等惯用的形式和规范。
  4、什么是仪表?
  答:仪表是指人的外表。如容貌、服饰、姿态等。
  5、什么是仪式?
  答:仪式是指在定场合举行的、具有专门程序、规范化的活动。如发奖仪式、签字仪式、开幕式等。
  6、礼仪的六个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共同性、继承性、统一性、差异性、阶级影响性、时代发展性。
  7、礼仪的四个原则是什么?
  答:尊重的原则、遵守的原则、适度的原则、自律的原则。
  8、礼仪的四个功能是什么?
  答:沟通功能、协调功能、维护功能、教育功能。
  9、为什么说我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
  答: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
  10、为什么要讲究礼仪?
  答:讲究礼仪并非是个人生活小节或小事,而是一个国家社会风气的现实反映,是一个民族精神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11、礼仪对社会的作用是什么?
  答:对社会来说,礼仪能够改善人们的道德观念,净化社会风气,提高社会文化素质。
  12、礼仪对个人的作用是什么?
  答:对于个人来说,礼仪可以建立自尊、增强自重、自信、自爱、为社会的人际交往铺平道路,处理好各种关系。
  13、加强个人自身修养要做到什么?
  答:(1)要自觉提高个人品德修养;(2)要有正义感和原则性;(3)要关心他人,尊重他人,肋人为乐。
  14、怎样陶冶自我情操?
  答:(1)加强科学文化的学习,使自己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2)性格乐观、开朗、大方;(3)热情诚恳、善解人意、善良友好。
  15、交友的原则是什么?
  答:诚实守信、与人为善、宽宏大度、不卑不亢。
  16、什么是化妆?
  答:化妆是人们在政务、商务、事务及社交生活中,以化妆品及艺术描绘手法来装扮自己,以达到振奋精神和尊重他人的目的。
  17、仪表礼仪应注重什么?
  答:应该注重仪表的协调,注重色彩的搭配,注重场合。
  18、佩戴饰物要注意什么原则?
  答:无论佩戴的是何种饰物,都必须配合自己的体型、脸型及服装的美感。
  19、佩戴戒指在不同的千指代表的意义是什么?
  答:一般来说,戴在食指上表示求婚;中指上表示正处往热恋中;无名指上表示已订婚或结婚;小指上则表示独身;而大拇指上一般不戴戒指。20、选择项链主要考虑哪些方面?
  答:项链的选择,价格并不重要,个管是什么样的款式,与年龄、肤色、服装的搭配协调才是主要的。
  21、说明饰物中耳环的作用?
  答:耳环除了具有装饰作用外,还有保护视力、防治眼病、预防和治疗近视的作用。
  22、选戴手镯时应注意什么?
  答:如果只戴一个手镯,应戴在左手上;戴两个时,可每只手戴一个,也可以都戴在左手上;戴三个时,应都戴在左手上,不可一手戴一个,另一手戴两个;手镯要与戒指、服装样式协调统一。
  23、胸针是一种什么样的装饰品?
  答:胸针是人们佩戴在胸前的一种装饰品,广义的胸针包括别针、插针、胸花等。
  24、选戴眼镜时应注意什么?
  答:眼镜影响整个面部轮廓的印象,选戴时应注意镜框形状和脸型必须平衡:镜框颜色应与肤色相协调。
  25、女性的披肩起什么作用?
  答:披肩除了装饰外还有应付早晚温差大的作用。
  26、女性皮包的作用?分为几种?
  答:是女性在各种场合中都不可缺少的饰物,它既有装饰价值又有实用性。就外型和用途来说可以分为三种:肩挂式、平提式、平拿式。
  27、女性服饰中丝补袜的作用?
  答:一双漂亮的丝袜可以衬托出女性腿部的曲线美和神秘感,丝袜是女性必备的服饰。
  28、戴什么面料的手套可使女性显得温柔,更加女性化?
  答:针织手套。
  29、行握手礼要注意什么?
  答:(1)上下级之间,上级伸手后,下级才能伸手相握;(2)长辈与晚辈之间,长辈伸手后,晚辈才能伸手相握;(3)男女之间,女士伸出手后,男士才能伸手相握(4)握手时,男士应脱下手套,女士如戒指戴在手套外面可不脱手套;(5)握手时,应伸出右手,绝不可伸出左手;(6)握手的力量要把握适中,既不能有气无力,也不能太用力。
  30、跨国文化交流的人如何注意无声语言“手势”的交流?
  答: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化习俗,无声语言也因民族而异。在某一国家或地区内一种手势可能十分普遍,而在另一个国家或地区内,这种手势可能毫无意义,甚至意思完全相反。所以进行跨国文化交流的人来说,最保险的行动准则是“入乡随俗”,这样可以避免误会,避免陷入困境。
  31、简要说明接待礼仪的重要性。
  答:迎来送往是社会交往接待活动中最基本的形式和重要环节,是表达主人情谊、体现礼貌素养的重要方面。尤其迎接,是给客人良好印象的最重要工作。
  32、简述接待人员在走廊的引导方法。
  答:在客人二三步之前,配合步调让客人走在内侧。
  33、简述接待人员在楼梯的引导方法。
  答:当引导客人上楼时,应该让客人走在前面,接待人员走在后面;若是下楼时,应该由接待人员走在前面,客人走在后面。上下楼梯时接待人员应该注意客人的安全。
  34、简述接待人员在电梯的引导方法。
  答:引导客人乘坐电梯时,接待人员应先进入电梯,等客人进入后关闭电梯门;到达时由接待人员按开电梯门,让客人先走出电梯门。
  35、简述接待人员在客厅的引导方法。
  答:当客人走入客厅,接待人员用手指示,请客人坐下,看到客人坐下后,才能行点头礼,后离开。如客人错坐下座时,应请客人改坐上座(靠近门的一方为下座)。36、乘车礼仪中小轿车的座位如何排定。
  答:如有司机驾驶时,以后排右侧位为首位,左侧次之,中间座位再次之,前座右侧殿后,前排中间为末席,如果由主人亲自驾驶,以驾驶座右侧为首位,后排右侧次之,左侧再次之,而后排中间座为未席,前排中间座则不宜再安排客人。
  37、乘车礼仪中旅行车的座位如何排定。
  答:司机座后第一排即前排为尊,后排依次为小,其座位的尊卑以每排右侧向左侧递减。
  38、馈赠礼仪中礼物应如何选择?
  答:一是向受礼者较为接近的人打听来了解对方需要什么;另一是靠自己平日观察他的爱好,留心他说过需要什么,这样出其不意,让他收到一份渴望已久,非常适合的礼物。

Tags:礼仪 客人 接待 人员 一个 女性 社会 作用 原则 注意

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交活动中所共同遵守的礼节、仪式,即必须严格遵守的一种礼貌行为规范和法则。 礼仪和礼节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礼节是待人接物的规矩,表示尊敬、祝颂、哀掉
也是体现一个人涵养
或者一个国家的人文素质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你对中华礼仪的了解有多少?




18578644710我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其中的五礼指的是什么?
诸桦要答:军礼,指:旧时指军中的礼仪。西周五礼之一,是用于征伐,是军事活动方面的礼节仪式。4、宾礼 宾礼用于朝聘会同,是天子款待来朝会的四方诸侯和诸侯派遣使臣向周王问安的礼节仪式。5、嘉礼 西周五礼之一,嘉礼是饮宴婚冠、节庆活动方面的礼节仪式。嘉,美、善的意思。后代的帝王登基、太后垂帘、帝王圣...

18578644710中国礼仪之邦有哪些礼仪?
诸桦要答:也叫冠礼,是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子加冠礼仪。冠礼从氏族社会盛行的男女青年发育成熟时参加的成丁礼演变而来。汉代沿袭周代冠礼制度。魏晋时,加冠开始用音乐伴奏。唐宋元明都实行冠礼,清代废止。中国少数民族不少地区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成年礼,如拔牙、染牙、穿裙、穿裤、盘发髻等仪式。3、宗庙之祭 宗庙...

18578644710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周礼》记载的五礼具体是指哪五个方面
诸桦要答:五礼指的是: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古代五礼是汉族礼仪总称。以祭祀之事为吉礼,丧葬之事为凶礼,军旅之事为军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合称五礼。吉礼:吉礼是五礼之冠,主要是对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礼。主要内容:祀天神:昊天上帝;祀日月星辰;祀司中、司命、...

18578644710礼仪包括哪些方面
诸桦要答:1、社交礼仪,社交礼仪是根本,最基本的东西就是从言谈举止方面进行注意,而且服饰的选择,出入什么场合的穿戴也是非常讲究,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认识朋友。2、服务礼仪,服务礼仪就关于服务行业这边所包含的一切礼仪,一般情况在服务业会有一定的培训,达到让客户感觉到服务的专业与细致为目的。3、涉外礼仪,...

18578644710六礼六仪的内容是什么
诸桦要答:我国从古至今都是一个礼仪之邦,很多礼仪礼节从古代一直传承到现在。我们常说的六礼六仪的内容包括哪些部分呢?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详细内容 01 仪容仪表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在表情状态、身体姿态、面容发型、穿着打扮等方面讲究文明礼仪,做到仪表大方、衣着得体、干净整洁、习惯良好。02 言...

18578644710中国礼仪文化有哪些
诸桦要答:中国素称“礼仪之邦”之称,“礼”在社会无时不在,出行有礼,坐卧有礼,宴饮有礼,婚丧有礼,寿诞有礼,祭祀有礼,征战有礼等等。这里的“礼”包含了礼制的精神原则与礼仪行为两大部分,礼义是礼制的精神核心,礼仪制度是礼义精神的外在表现,二者关系密切。这里只就日常生活中的礼仪择要介绍:行走...

18578644710礼节礼仪包括什么
诸桦要答:3.出席隆重活动一般穿深色服装,上下身颜色要一致。有些热带国家、隆重场合也可穿长、短便服。4.参加活动进门后应把大衣、帽子、围巾、手套等脱下,送存衣处存放。存放前注意检查口袋里的个人物品。5.男士任何时候在室内不得戴帽子。6.室内一般不要戴黑眼镜。就是在室外,遇隆重仪式和迎送等礼节性...

18578644710看完古代五礼,明白了为何中国是礼仪之邦
诸桦要答:宾礼即是一种针对客人的礼仪,这个客人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代表一个国家。上古时期的宾礼主要包括朝、聘会、遇、锡命等一系列的礼仪制度。1.朝:即是诸侯按固定日期朝见天子时的一系列礼仪:2.聘:是指诸侯国之间互遣使者访问的礼。3.会:指诸侯对天子不定期的朝见,或是诸侯之间无定制的会面;4....

18578644710中国四大礼仪是什么
诸桦要答: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正所谓有礼仪之大谓之夏,中国的礼节与仪式。中国礼仪以周为最,中国古代一般推行周礼。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喜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民俗界认为礼仪包括生、冠、婚、丧4种人生礼仪。 实际上礼仪也可分为政治与生活两大部类...


(编辑:阎瑞志)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