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浪潮中经历了哪三个阶段?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是什么?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7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又分别有哪些不同的内容?

  一、地主阶级学习西方

  1.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抵抗派


  为什么要学
  怎么学
  学什么
  结果

  背景:民族危机的出现和封建统治危机的日益加深,特别是鸦片战争的刺激,使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他们开始抛弃虚骄自大的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目的: “制夷”,即抵抗外来侵略,挽救民族危机。
  林则徐:设立译馆,编译外国书报;积极仿制西方战舰,还提出建设一支新式海军的主张,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所以他被誉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编写《海国图志》一书,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光辉思想。
  火器、战舰、养兵练兵之法。→军事技术


  (器物层次)
  形成新思想,在思想界起了启迪作用,但没有付之于实践。


  2.曾国藩、李鸿章等地主阶级洋务派


  为什么要学
  怎么学
  学什么
  结果

  背景: 60年代,由于受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双重打击,清政府内忧外患,急于寻求出路。而慈禧太后的暂时支持,总理衙门中央洋务机构的建立为洋务派学西方创造了有利条件。

  目的:具体目的“剿发捻”(镇压人民革命);“勤远略”(抵抗外来侵略);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发起了长达30多年的洋务运动。


  经济:创办近代企业;

  军事:筹划海防,创办新式海军;

  文教:创办新式学堂,派留学生出国深造。


  (器物层次)
  是近代化的开端,但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3.晚清政府


  为什么要学
  怎么学
  学什么
  结果

  背景: 20世纪初,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义和团运动的双重打击下,清政府又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

  目的:为了应付严重的国内危机,遏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实质是巩固封建专制统治。
  从1901年开始实施“新政”,从1905-1911年进行“预备立宪”,但仍未超出“中体西用”的范畴。
  经济:奖励实业;

  军事:编练新军;

  文教: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政治:“预备立宪”,进行政治制度改革。

  内容较全面,但却是骗局(主要是后者)
  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化,但最终破产,为辛亥革命创造了成熟的客观革命形势,为自己准备了掘墓人。


  二、资产阶级学习西方

  1.早期维新派

  为什么要学
  怎么学
  学什么
  结果

  背景: 19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入和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从洋务派中分化出了早期维新派。

  目的:抵制外来侵略,发展资本主义。


  以王韬、郑观应为代表的早期维新派提出并宣传自己的主张
  经济:发展工商业,和外国进行商战。

  文化上: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

  政治:进行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
  在理论上还不成熟,更未付之于实践,实际影响不大。但为康梁维新思想奠定基础。


  2.康、梁维新派

  为什么要学
  怎么学
  学什么
  结果

  背景: 19世纪90年代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目的:抵制外来侵略,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掀起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成为高潮。
  政治: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思想——学习西方科学文化。

  (制度层次)
  昙花一现。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3.孙中山革命派

  为什么要学
  怎么学
  学什么
  结果

  背景:20世纪初,帝国主义侵略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进一步壮大。

  目的:抵制外来侵略,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成为高峰,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学习西方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国家学说,并把它发展为三民主义。

  (制度层次)


  功败垂成——有巨大的历史功绩,但最终失败。


  4.陈独秀、李大钊等激进派

  为什么要学
  怎么学
  学什么
  结果

  背景:政治上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国家一天天还下去;经济上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思想文化上民主共和思想与袁世凯尊孔复古逆流势不两立。

  目的: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


  掀起新文化运动,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文化。
  民主与科学。

  民主指法兰西式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科学是指自然科学和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观点。

  (思想文化层次)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运动后期宣传的马克思主义,终于成为中国人民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3.无产阶级学西方

  背景:俄国十月革命成功,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义在中国传播的提供了思想条件。

  主要思想:马克思主义。

  主要实践:五四运动、建立中国共产党、参加国民革命、反对美蒋的反动统治、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等。
  影响:历尽曲折坎坷,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从此中国在社会主义道路上探索和发展,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4.农民阶级对西学的态度

  (1)太平天国运动

  A.拜上帝教

  太平天国并没有吸取西方的资本主义近代文明,却从西方寻来了已经腐朽没落的中世纪文化。洪秀全等太平天国领袖把西方的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的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糅合起来,创立了拜上帝教,用以组织群众、发动群众,以实现农民阶级的平均主义愿望。

  B.《资政新篇》

  1859年洪仁玕提出的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方案——《资政新篇》,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但由于社会条件不具备,农民阶级不欣赏,根本未得到实施。说明农民领袖能接受西方思想但农民阶级却不赞同。

  (2)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的指导思想是“扶清灭洋”,在反侵略的同时也否定了西方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可见,固守传统 是农民阶级的本性,他们只有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由学习变法维新到民主科学再到马克思主义

查阅历史文献,我整理资料供参考,具体如下:
依次为器物阶段(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制度阶段(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思想阶段(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 。
器物阶段(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早起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1841年,他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地理大全》,编成《四洲志》一书。林则徐后来把自己手机的资料和《四洲志》书稿交给好友魏源。魏源在183年1月编成《海国图志》,在《海国图志》中,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与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从而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但是他们的主张没有得到清政府的认同,所以并没有得以实践。
中期代表人物(洋务派):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的“洋务派”主张引进仿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设近代企业,新办洋务,称为洋务运动。在30年的洋务运动中,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建立近代军用民用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对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并开启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先河。但是由于其本身的封建性,对外国的依赖性与洋务企业管理的腐朽性,洋务运动并没有为中国摆脱贫弱找到出路,也不可能避免最终失败的命运。
甲午战争一役,洋务派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制度阶段(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戊戌变法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为主要代表人物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在光绪帝的支持下于1898年6月1日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史称‘‘戊戌变法’’,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方面推行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但是变法运动遭到了封建旧势力的激烈反对,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势力于9月21日发动了‘‘戊戌政变’’扼杀了维新变法。戊戌维新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在中国近代史上仍然具有着重大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代表人物:孙中山
“戊戌六君子”流血的教训促使一部人放弃改良主张,开始走上革命的道路。此后,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就进一步发展起来。在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者前仆后继的不断奋斗下,1911年10月10日爆发了武昌起义,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腐朽的清王朝迅速土崩瓦解,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并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夺了胜利的果实,革命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思想阶段(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使中国人民陷入了深深地绝望、苦闷与彷徨之中。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认为中国国民的性质与行为的堕落乃是‘“亡国灭种之祸根”所以他们决心发动一场新的启蒙运动以期廓清蒙昧、启发理智,使人们从封建思想的束缚即蒙昧状态中解放出来。这个运动后来被称为新文化运动。
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人为旗手的新文化运动大力宣传民主与科学,批判封建主义与孔学。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冲决了禁锢人们思想的闸门,极大地解放了中国人的思想,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13334796202分析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及其启示?? 要全面分析。。。谢谢。。。500...
王姿骆答:一 起步阶段(1840年鸦片战争到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前) 这一阶段,主要是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迈出了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政治近代化尚未提上议事日程。同时,由于洋务运动的需要,近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二 整体发展阶段(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 这...

13334796202西学东渐的三个阶段及史实
王姿骆答:在鸦片战争时期,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中国人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其时,朝士多耻言西学,只有极少数目光远大的改革者开始瞩目西学。此时此刻,真正的爱国者不是满口忠君保国,以“天朝上国”作为精神安慰的封建官僚,而是从这个腐败的官僚和士大夫阶层中离析出的有识之士。林则徐、魏源、龚自珍经世致用的学...

13334796202概括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基本进程及主要原因
王姿骆答:(2)洋务运动:其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制度是主体,技术是工具)。其口号是“师夷长技以自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镇压人民反抗,抵御外来侵略,维护清朝统治)。2、资产阶级思想 (1)早期维新思想: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启蒙思想的传入,在洋务派中产生了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

13334796202近代历史上共有几次向西方学习的潮流
王姿骆答:一次是清朝晚期“洋务运动”,主要是引进各种近代工业技术;一次是五四运动之后,主要是学习引进各种救过治国的思想浪潮,以及文化改革;第三次,就是新中国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改革开放,这次是从技术、到经济、到思想全面的学习。综合起来看吗,应该算三次学习潮流。

13334796202为什么中国近代一百多年来一直向西方学习?
王姿骆答: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2.学西方的历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 不断深化的复杂历程。3.中国人民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例如林则徐等萌发新思想、洋务运动)到主动选择(例如辛亥革命)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

13334796202资产阶级维新派学习西方的背景
王姿骆答:(2)回归“中体西用”在席卷全球的现代化浪潮中,强调民族特色,也即重视现代化模式与特定文化传统的关联的倾向,开始得到愈来愈广泛的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政治口号的文化意义,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得到了凸显,并与学术思想界的所谓“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形成呼应的。4.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学习西方...

13334796202中国近现代史,国人被迫向西方学习请举出具体事例从物质层面开始,逐步...
王姿骆答: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 学习的新风,这些卓识远见表明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思潮的始初就和爱国精神交融 在一起。之后的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人既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也要求吸纳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郑观应所著的《盛世危言》中更是提出了大 力发展民族工商业,同西方进行“商战”,设立议院,...

13334796202近代中国人民对资本主义道路进行哪些探索
王姿骆答:1、鸦片战争时期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林则徐,魏源等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2、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

13334796202自近代以来,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等探索国家出路的斗争对当代青年学生...
王姿骆答:发现资本制度的先进,立志挽救正在危亡中的祖国。孙中山:比较系统地接受西方式的近代教育,有试图以资产阶级政治方案改造中国的思想。对当代青年学生:要敢于接受新的思想,吸取新思想的精华。居安思危,怀有热爱祖国的心。他们的失败说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133347962022012年全国文综卷历史第41题的答案
王姿骆答:甲午中日战争以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都是对中国的社会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中国在这样的冲击之下产生了一系列的重要的历史事件,如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的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洋务运动、甲午战争后的维新变法等。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也经历了一个由技术到制度最后到思想文化的发展历程。


(编辑:蒲采幸)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