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如何培养学生养成积累好词好句的良好习惯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1
描写熊猫的生活习惯的好词好句

可爱,懒惰,能吃,行动缓慢,   1、它吃竹子的时候,先是紧紧地抓住,好像生怕有人跟它抢。接着,它左一口右一口,津津有味地吃着竹子,可能是它吃得“入神”了,我连叫了几声它都不理我。它吃完竹子,用那肥肥的爪子擦了擦嘴,就懒惰地躺了下去。
  
  2、熊猫虽然是贪婪的动物,但我把它那种贪婪当作可爱,熊猫虽然是笨拙的动物,但我把它那种笨拙当作笑话。它(好词好句)虽然不像狮子那样厉害,不像猴子那样机灵,但它比狮子温顺,比猴子可爱。
  
  3、一听说熊猫,大家可能就乐翻天了。那笨拙的身躯,滑稽的样子,真是惹人喜爱。
  4、熊猫长着一双又黑又圆的眼睛,一只奇特的朝天鼻,一张大得有点夸张的嘴巴和一对有趣的圆耳朵。它的身上披着一张黑白相间的“毛毯”。动作笨拙但十分活泼。
  
  5、在电视里经常可以看到大熊猫憨态可鞠的样子,总让我感到亲切。它是那么的可爱,胖嘟嘟的身体上是黑白相间的毛外衣,这使它即使在严寒的冬天也不会感觉到冷。特别突出的是那双标志性的熊猫眼,仿佛永远也睡不够似的。
  
  6、熊猫高兴的时候,就在地上翻筋斗,像一个大皮球在地上滚动。
  
  7、熊猫有几分像熊,还有几分像猫,怪不得大家都叫它熊猫。胖胖的身体,肥肥的四肢,最有趣的是那特大号的“墨镜。”可能是熊猫经常熬夜,出了黑眼圈吧。熊猫的毛看着非常光滑,毛茸茸的耳朵不时地伸缩,好像在倾听什么。熊猫的尾巴短得像熊,面额像猫,活像一个二合一动物。
  
  8、熊猫全身只有黑白两种颜色。眼睛,耳朵,四肢是黑的,其他地方是白的。它全身毛茸茸,非常可爱。
  
  9、我们去的时候正好看见熊猫在吃竹子,样子很可爱:只见它双手抱着竹子不停往嘴里送,毛茸茸的嘴里也不停的嚼动,配合自如,吃得津津有味的。熊猫吃完了竹子就扭动着笨重的身体晃来晃去的在林子里面运动,对我们的招呼全然不顾,好像个见惯大场面的明星。它的样子让我们哈哈大笑。
  
  10、刚出生的熊猫,它们全身没毛,粉粉嫩嫩的,只有小老鼠那么大!只见它们紧紧挨在一起,相互依偎着,还不时发出“叽叽”的叫声,仿佛在说:“妈妈,我要妈妈。”

描写熊猫的生活习惯的好词好句有:
【词】
憨态可掬 ,悠然自得 ,旁若无人 ,自由自在 ,慢条斯理 ,步履蹒跚 ,鹅行鸭步,身体胖软,头圆颈粗,耳小尾短,四肢粗壮。
【句】
熊猫那竖起的圆圆的黑耳朵,像戴一顶“风雪帽”;猫似的面庞上又戴着一副“墨镜”;四肢好像穿着黑绒的大“皮靴”,真是神气十足,令人瞩目。
熊猫四肢较短,行动缓慢。毛茸茸的面孔上嵌着一对乌黑发亮的眼睛,再加上一身墨黑墨黑的毛,更显得美丽可爱。
熊猫高兴的时候,就在地上翻跟头,像一个大皮球在地上滚动。
胖胖的身子,肥肥的四肢,小眼睛,小耳朵,两只眼睛外面有两个黑圈,像戴着一副特大号的眼镜。它具有熊的笨拙,也具有猫的可爱。
熊猫睡醒了就翻身起来,用前爪揉揉惺忪的眼情,好奇地望望游人,迈着蹒跚的步子走到栏杆的另一边坐下来,好像想清醒一下头脑似的。
【熊猫】
中文学名:大熊猫
拉丁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
别称:猫熊、竹熊、银狗、洞尕、杜洞尕、执夷、貊、猛豹、食铁兽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哺乳纲
亚纲:真兽亚纲
目:食肉目
亚目:犬型亚目(Caniformia)
科:熊科
亚科:大熊猫亚科
属:大熊猫属
种:大熊猫
亚种:指名亚种、秦岭亚种
二名法:Ailuiopodidae melanoleuca
分布区域:中国四川、陕西和甘肃等地。
命名者及年代:David, 1869
英文名称:Giant Panda

 1. 朗读中丰富积累
  俗话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教学应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反复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滋味,读出情趣,在读中自然而然地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重视诵读,是传统语文教育的宝贵经验,有道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叶圣陶先生更是谆谆告诫: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这些真知灼见揭示了语文学习的内在规律:学习语言,就得多读。
  叶圣陶先生曾把有感情的读称为“美读”,并指出,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在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因而、教师要注意引发学生在朗读中动情,主动积极地积累语言。如:《国庆节的晚上》一课,景美文美,它以优美的笔触,描写了国庆节晚上天安门广场美丽的景象,尤其是描写焰火形状的几句话,焰火一个接一个,像一颗颗流星,像一朵朵菊花,像一串串珍珠,像一挂挂瀑布……让人宛如置身在美丽的焰火中,大人看了也觉喜爱,更何况是小朋友呢?我就先让小朋友自由读这段话,说说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再把喜爱的感觉读出来,挑战读,配上动作表演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学生融入了优美的文字中,在感情朗读中顺理成章地积累了语言。
  课堂上,我常引导孩子们在自读自悟、边读边思、合作交流中积累喜欢的词语、句子和段落。鼓励他们把课上积累的东西收集在《积累本》中。每学完一单元进行交流,并开展评比活动,激发孩子们阅读和积累的兴趣。积累的东西多了,写起来就能得心应手。
  2. 背诵中沉淀积累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人读书,历来是读过来背过去的,读背得多了,肚子里装满了诗词文章,就逐步掌握了读写规律和方法。背书的过程,就是咀嚼、消化、吸收、储备语言营养的过程。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佳作,是积累语言材料的必要途径,也是培养语感的一种重要方法。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人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教材中的儿歌、短文琅琅上口,语言浅显易懂,通过背诵,让学生不断充实语言库存。这样,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就更高了,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形成能力。在指导学生背诵的时候,我告诉学生,读到能背下来时不要停下来,应再读几遍,这样才能记得牢,背诵后忘得最快的是开头十几天,因此,在熟读成诵后隔三差五就要复习一下。
  平时,我也经常进行情境训练,以便对背诵的内容进行运用、巩固。如《一粒种子》,种子钻出地面以后,会看到什么?学生就把前一课曾经背诵的内容自然而然地复述了出来:种子看到了在雨中穿梭的燕子;种子看到了绿色的柳叶,红色的桃花;种子看到了一条清凌凌的小河,河里的鱼儿欢快地摇动着尾巴……曾经背诵过的内容顷刻间变成了自己的语言自如地运用起来,多么优秀的学生!所以,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一定要巩固背诵,沉淀积累。
  背诵有助于学生积累词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优秀的诗文作为一种语言的艺术,像一泓清泉流进学生们的心田,像一曲牧歌回荡在学生的耳边。长期背诵一些优秀诗文,能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
  3. 在语言环境里积累
  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中十分强调语言的积累,“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决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也学不好语文。”写作的基础正是阅读和积累,即不但要广泛阅读,还要懂得积累。
  在语言环境里积累,相对于孤立的积累,在课堂上更适合运用这种随文积累的方法,就是随着课文出现及时理解记忆,并运用,如二年级下册第12课《北京亮起来了》里面好词十几个之多,成语“川流不息”“焕然一新”“光彩夺目”等,我指导在理解课文过程中理解了成语意思,并且要求用这些成语造句子,从积累到运用,一气呵成。还有类似“弯弯的月亮、蒙蒙的细雨”的词组,马上进行练习和应用,这种随文的积累会更深刻地印在脑海里。
  4. 运用中内化积累
  毛泽东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指导学生灵活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成功片段,是深化语言积累的有效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运用迁移的练习点,指导学生有机积累语言,沉淀语言素材。学生有意识地运用已有的语言,是深化积累的最佳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合理时机,设计灵活的形式,让学生练习说话,使学生把学到的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材料,沉淀积累。如古诗《所见》,插图上牧童坐在牛背上唱歌的图画,让学生说说谁在哪里干什么?学生说一个小朋友坐在牛背上唱歌。于是我告诉他们像这种放牛、放羊的孩子称为“牧童”,他在干吗?我再请学生来说一句话,学生说得很规范: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唱歌。显然,他们已经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并能正确地运用。
  鲁迅先生也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在语言积累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广泛地观察,大量地阅读主动地积累,养成“采蜜”的好习惯。
  总之,学习语言重在积累,有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学生才能准确、生动、鲜明地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真情实感。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就提高了。
  5. 课外阅读中积累
  5.1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学好、写好作文,功夫在课内,更在课外。于是我经常让学生在家阅读一些短小的故事。但低年级学生,特别是刚学完拼音不久的一年级学生,识字量小,阅读能力不强,读书的速度特别慢,容易对阅读产生厌烦情绪。看来,只是简单地给小学生布置下去阅读任务是收效甚微的。为了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又利用种种机会给学生讲些优美动听的故事。当学生兴趣渐浓常常缠着老师给他们讲故事时,我就拿出早就准备好的课外读物告诉学生,老师讲的都在书里边呢,你们自己去看不是更好吗?等学生读了一定数量的故事后,再开展“故事大王比赛”等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一展风采,这样,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就越来越浓了。
  5.2 背诵优秀古诗、文章。新大纲要求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另外还有推荐的80首古诗,这些都可以作为语言积累的材料。
  5.3 学以致用,巩固课内外积累成果。
  我经常利用语言实践课、练习课,通过语言、实物、 图境、游戏等创设情境,指导学生用课内外积累的好词佳句说话、写话。使学生倍尝积累语言、应用语言的甜头,进一步巩固学生课内外阅读、积累和运用的习惯。
  崔峦老师曾在一次研讨活动中指出:“从低年级写话开始,教师就要要求学生说真话,说自己的话。”写作是厚积而薄发的创造性活动,想让学生在写作中说真话,说自己的话,就得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学习是为了自己的目标,也是为了自己的未来。


18926066031如何让小学生学会积累好词好句?
仰畅峡答:1.阅读:鼓励孩子多读书,尤其是经典文学作品。阅读可以帮助他们接触到丰富的词汇和优美的句子,从而积累好词好句。可以设定每天阅读的时间,逐渐增加阅读量。2.朗读和背诵:让孩子在阅读过程中大声朗读,这样可以加深对词汇和句子的理解。对于喜欢的段落或句子,可以要求孩子背诵,以便更好地记住。3.写作练...

18926066031如何让学生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仰畅峡答:二、充分利用阅览课进行好词佳句的积累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通过阅读积累丰富的词句,为写作提供良好的知识储备。在阅读课上学生可以互换阅读,也可以小组阅读。在阅读中发现的好词佳句,学生小组一起积累,最后达到了资源共享。比如:让学生描写雪的壮景,学生活学活用争先恐后的表达:北风卷地白草折,...

18926066031如何养成良好的语文积累习惯
仰畅峡答:5,学生融入了优美的文字中,就得多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反复诵读、合作交流中积累喜欢的词语,肚子里装满了诗词文章,这些都可以作为语言积累的材料,相对于孤立的积累、 图境,沉淀积累,设计灵活的形式. 运用中内化积累 毛泽东说过。这些真知灼见揭示了语文学习的内在规律...

18926066031怎样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
仰畅峡答:平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考场上认真对待,打造一个给文章增色的文面。 4、依题行文。 “海阔凭鱼跃”,海中的游鱼是无比自由的,但它也不能游到岸上来,从这个角度看,它的自由又是有限度的。话题作文也是如此,考生一定要在话题涉及的范围内行文,即依题行文,做到“符合题意”,为拿高分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5、...

18926066031如何积累好词好句
仰畅峡答:积累在语文学习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只有不断熟悉语言-积累语言-才能把古今中外的语言精华据为己有-才能为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阅读积累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累文本中的好词好句。多彩的语言中国语言丰富多彩,从低段开始,文本中就出现很多优美的词语。运用词语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学...

18926066031如何培养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良好习惯
仰畅峡答:写好日记,对开阔学生的思路,积累大量词汇、语言素材,夯实学生的写作功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综合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要号召学生每天书写一篇观察日记,从观察日记入手,注意留心周围的人、事、物、景,做到见中有感,闻中有思,逐步养成勤观察、多思考、多练笔的好习惯,并把观察...

18926066031怎样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能力
仰畅峡答:时间久了,学生就养成了随手摘抄和记录的好习惯,每当遇到好词好句,无论是在课本中,还是在课外阅读到的都能及时记录,做积累语言的有心人。写作时就可以随心所欲地运用,而不用再担心语句的枯燥无味了。(三)剪贴法。剪剪贴贴,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把自己需要的,喜欢的内容或图画剪下来,然后,...

18926066031小学生好词好句积累好处
仰畅峡答:1、有利于开阔眼界,扩充知识面。2、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3、能够培养孩子语感,有利于语文题目的实践解决。4、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提高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5、小学生经常阅读有利于时间规划能力的培养,也能有效减少玩手机的时间。6、丰富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创造力。7、积累的好词佳句...

18926066031如何引导小学生进行语文积累
仰畅峡答:最后,学生的阅读积累,老师是关键。俗话说得好:“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要言传身教,自己做一个喜欢阅读,善于积累的好榜样。这几年来,我在教学中鼓励孩子们多看课外书,看自己喜欢的、有益的健康的书,并在语文课上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好词好句好段的积累方法。在教学中,每天语文课前,...

18926066031如何培养小学生对好词佳句的积累和运用
仰畅峡答:”可见阅读积累对习作的重要性。但现在的学生基本上都是阅读不积累,一到习作课习作时就像挤牙膏一样挤。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对好词佳句的积累呢?在平时教学中我是按照以下方式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的:一、 准备摘抄本,并自主设计封面:首先让学生准备一本精美的摘抄本,并为自己的摘抄本命一个好听的名字。比如:...


(编辑:郟素质)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