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的成语有哪些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2
出自《道德经》的成语有哪些?

出自《道德经》的成语有:根深蒂固、功成身退、上善若水、天长地久、目迷五色等。
一、根深蒂固 [ gēn shēn dì gù ]
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也说根深柢固。
出处:先秦·李耳《老子》:“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译文:有了治理国家的原则和道理,国家就可以长久维持。国运长久,就叫做根深柢固,符合长久维持之道。
二、功成身退 [ gōng chéng shēn tuì ]
身:自身,自己。指大功告成之后,自行隐退,不再复出。
出处:《老子》第九章:“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译文:人一旦有所成功,就得知足。懂得功成身退,就把握了自然的法则。
三、上善若水 [ shàng shàn ruò shuǐ ]
做人应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样的品格才最接近道。
出处:老子《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译文:做人应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样的品格才最接近道。

四、天长地久 [ tiān cháng dì jiǔ ]
跟天和地存在的时间一样长,形容永久不变(多指爱情)。
出处:《老子》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译文:天地所以能够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的运行、存在不是为了自己,所以能够长久。
五、目迷五色 [ mù mí wǔ sè ]
形容颜色又杂又多,使人看得眼花。也比喻事物错综复杂,令人分辨不清。
出处:《老子》:“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译文: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丰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纵情狩猎,使人心情放荡发狂。

1.天长地久[ tiān cháng dì jiǔ ]
跟天和地存在的时间那样长。形容时间悠久。也形容永远不变(多指爱情)。
原文
《老子》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2.功成身退[ gōng chéng shēn tuì ]
身:自身,自己。 指大功告成之后,自行隐退,不再复出。
原文
《老子》第九章:“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3.金玉满堂[ jīn yù mǎn táng ]
堂:高大的厅堂。 金玉财宝满堂。形容财富极多。也形容学识丰富。
原文
《老子》第九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4.目迷五色[ mù mí wǔ sè ]
五色:各种颜色。形容颜色既多又杂,因而看不清。比喻事物错综复杂,不易分辨清楚。
原文
《老子》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
5.宠辱若惊[ chǒng rǔ ruò jīng ]
惊:惊惶不安。无论受宠、受辱,心里都要振动。形容人非常计较得失。
原文
《老子》第十三章:“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老子的《道德经》全文出现成语53个,其中出自原文的39个,出自其他文章的14个.详情如下:
【玄之又玄】

原文

《老子》第一章:“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功成不居】

原文

《老子》第二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和光同尘】

原文

《老子》第四章:“和其光,同其尘.”
【天长地久】

原文

《老子》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功成身退】

原文

《老子》第九章:“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金玉满堂】

原文

《老子》第九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目迷五色】

原文

《老子》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
【宠辱若惊】

原文

《老子》第十三章:“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听而不闻】

原文

《老子》第十四章:“听之不闻名曰希.”
【虚怀若谷】

原文

《老子》第十五章:“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芸芸众生】

原文

《老子》第十六章:“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余食赘行】

原文

《老子》第二十四章:“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
【知雄守雌】

原文

《老子》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奚.”
【知荣守辱】

原文

《老子》第二十八章:“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知白守黑】

原文

《老子》第二十八章:“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天道好还】

原文

《老子》第三十章:“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
【自知之明】

原文

《老子》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欲取姑予】

原文

《老子》第三十六章:“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无中生有】

原文

《老子》第四十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大器晚成】

原文

《老子》第四十一章:“大方无隅,大器晚成.”
【若存若亡】

原文

《老子》第四十一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知止不殆】

原文

《老子》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知足不辱】

原文

《老子》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大辩若讷】

原文

《老子》第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大巧若拙】

原文

《老子》第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
【出生入死】

原文

《老子》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福祸相依】

原文

《老子》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长生久视】

原文

《老子》第五十九章:“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祗,长生久视之道.”
【深根固柢】

原文

《老子》第五十九章:“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轻诺寡信】

原文

《老子》第六十三章:“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原文

《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慎终如始】

原文

《老子》第六十四章:“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俭故能广】

原文

《老子》第六十七章:“慈故能勇,俭故能广.”
【哀兵必胜】

原文

《老子》第六十九章:“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寸进尺退】

原文

《老子》第六十九章:“不敢进寸而退尺.” 唐·韩愈《上兵部李侍郎书》:“寸进尺退,卒无所成.”
【被褐怀玉】

原文

《老子》第七十章:“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原文

《老子》第七十三章:“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想往来】

原文

《老子》第八十章:“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小国寡民】

原文

《老子》第八十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无为而治】

引用

《老子》第三章:“为无为,则无不治.”
【视而不见】

引用

《老子》第十四章:“视而不见名曰夷.”
【少思寡欲】

引用

《老子》第十九章:“见素抱朴,少思寡欲.”
【委曲求全】

引用

《老子》第二十二章:“曲则全,枉则直.”
【不得已而为之】

引用

《老子》第三十一章:“兵者,不详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以而用之,恬淡为止.”
【富在知足】

引用

《老子》第三十三章:“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虽死犹生】

引用

《老子》第三十三章:“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淡而无味】

引用

《老子》第三十四章:“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
【物极必反】

引用

《老子》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欲益反损】

引用

《老子》第四十二章:“故物或益之而损,或损之而益.”
【损之又损】

引用

《老子》第四十八章:“为学而益,为道而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赤子之心】

引用

《老子》第五十五章:“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取长补短】

引用

《老子》第七十七章:“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结绳而治】

引用

《老子》第八十章:“使人复结绳而用之.”


15543319636出自道德经的成语
巫呼湛答:老子的《道德经》全文出现成语53个,其中出自原文的39个,出自其他文章的14个.详情如下: 【玄之又玄】 原文 《老子》

15543319636老子《道德经》中的常用成语
巫呼湛答:1、玄之又玄 幽昧深远,不可测知。后泛指事理非常奥妙难懂。出处:《道德经》第一章:“玄之又玄众妙之门”2、功成不处 成功以后而不以为是自己的功劳。出处:《道德经》第七十七章:“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3、功成不居 任其自然存在,不占为己有。后用来表示立了...

15543319636《道德经》 上出现的成语,包括出现章节,古今异义..急急急!!!
巫呼湛答: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27、大巧若拙。指真正聪明的人,不显露自己,从表面看,好象笨拙。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15543319636出自《道德经》的成语有哪些
巫呼湛答:三、功成不居 释义:任其自然存在,不去占为己有。后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出自:《道德经》第二章:“生而不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也。”译文: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培育万物而不自恃己能,功成名就而不自我夸耀。四、和光同尘 释义:指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平和处世方法。

15543319636与道德经有关的成语
巫呼湛答:“为无为,自矜者不长,卒无所成,长生久视之道;福兮祸之所伏.” 【俭故能广】 原文 《老子》第六十七章.” 【无为而治】 引用 《老子》第三章.” 【淡而无味】 引用 《老子》第三十四章,鸡犬之声相闻,自知者明:“得之若惊,生于毫末,则我者贵.” 【欲益反损】 引用 《老子》第...

15543319636老子中的成语
巫呼湛答:老子中的成语如下:1、知足常乐。这句话出自是《道德经》第46章: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2、大器晚成。这句话出自是《道德经》第41章: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3、见素抱朴。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第19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4、...

15543319636《道德经》的别名是什么《道德经》里面有什么四字成语?
巫呼湛答:道德经中的成语:1、玄之又玄2、有无相生3、功成不居4、和光同尘5、天地不仁6、天长地久7、上善若水8、金玉满堂9、功成身退10、目迷五色11、宠辱若惊 12、视而不见13、听而不闻14、涣然冰释15、虚怀若谷16、绝圣弃智 17、少私寡欲18、相差无几19、如登春台20、飘风骤雨21、余食赘行...

15543319636道德经中的成语有哪些
巫呼湛答:余食赘行,知雄守雌,佳兵不祥,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多藏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出生入死,福祸相依,深根固柢,根深蒂固,长生久视,报怨以德,以德报怨,请诺寡言,得寸进尺,哀兵必胜,小国寡民,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安居乐业。

15543319636关于老子的成语
巫呼湛答:一、言者不知 出自《老子》:“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指多言多语的人缺乏智能。二、福倚祸伏 出自《老子》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指福祸互为因果,互相转化。三、芸芸众生 出自《老子》第十六章:“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芸芸:形容众多;众生:原指一切生物,...

15543319636出自老子的成语
巫呼湛答:导语:《老子》又称《道德经》,体现了老子朴素辩证法的思想。下面请欣赏我给大家带来的出自老子的成语大全相关内容。1、 知白守黑: 出自先秦·李耳《老子》:“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2、 言者弗知: 出自《老子》:“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河上公注:&...


(编辑:廉湛苇)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