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英国硅谷旅游景点介绍 英国旅游景点简介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7

被成为英国的"硅谷"是哪?



在伦敦西部、温莎附近有一片美丽的土地,泰晤士河在这儿蜿蜒
而过,覆盖着苍松翠柏的丘陵此起彼伏,人称这是英国的硅谷

英国的旅游景点有哪些



英国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拥有无数著名的景点,下面为大家介绍了英国旅游景点,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英国的旅游景点有哪些
1.大英博物馆
宏伟的大英博物馆展出了从世界各地收集而来的艺术珍品,展现了人类从史前时期到现代的发展历程。著名的藏品包括罗塞塔石(Rosetta)、帕特农神庙(Parthenon)的雕像和波兰特花瓶(Portland Vase)。
2.泰特现代美术馆
与众不同的泰特现代美术馆是英国现代艺术国家博物馆。它坐落于泰晤士河畔的河岸发电所的原址内,这里展出了马蒂斯(Matisse)和毕加索的主要作品,以及当代艺术品、展览和装置。
3.伦敦塔桥
伦敦塔桥是从英国伦敦泰晤士河口算起的第一座桥(泰晤士河上共建桥15座),也是伦敦的象征,有“伦敦正门”之称。该桥始建于1886年,1894年6月30日对公众开放,将伦敦南北区连接成整体。伦敦塔桥是一座吊桥,最初为一木桥,后改为石桥。
4.自然历史博物馆
博物馆不仅拥有永久性的恐龙展览,还拥有世界上最大、最高和最稀有的动物藏品。可不要错过与蓝鲸实物一样大小的`模型,4000万年前的蜘蛛,地震模拟器和象鸟蛋等等。
5.伦敦眼
英航伦敦眼已经成为伦敦上空的一大特色景观。这是世界上最高的观光摩天轮,它可以让游客在短短30分钟内尽览伦敦市内55处最著名建筑,一览城市美景。
6.泰晤士河
泰晤士河是英国著名的“母亲”河。发源于英格兰西南部的科茨沃尔德希尔斯,全长346公里,横贯英国首都伦敦与沿河的10多座城市,流域面积13000平方公里,在伦敦下游河面变宽,形成一个宽度为29公里的河口,注入北海。在伦敦上游,泰晤士河沿岸有许多名胜之地,诸如伊顿、牛津、亨利和温莎等。
7.温莎城堡
温莎城堡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的在用城堡,也是当今女王陛下的行政官邸。这座拥有逾900年历史的城堡占地约480000平方英尺。温莎城堡被许多美丽的花园所簇拥,游客可尽情领略风景如画的英国乡村风光。城堡内的圣乔治礼拜堂是一座设计精妙的典型哥特式建筑。

英国的“硅谷”位于哪里?



英国的“硅谷”(SiliconGlen)指的就是英国苏格兰高科技区,其位于英国苏格兰中部地区,包括格拉斯哥、爱丁堡、史特灵、利维斯顿,邓迪等地理带。该地区集中分布了电报电话设备、电子计算机、电子元器件等电子工业。该地区生产的半导体产品占全国的75—80%及欧洲的21%(1981),成为欧洲的电子工业中心之一。许多海外及当地新兴高科技公司在此投资落户。它不仅是苏格兰高新技术的集合地,也是许多英国著名大学的所在地,他们不断为内外资公司及其研发中心输送着优秀的人才。

世界十大硅谷都哪些地方?



德州首府奥斯汀:当地以德州大学的辍学生迈克·戴尔为
荣。除了戴尔电脑,还有IBM、德州仪器和摩托罗拉等高科技大
厂相继落脚。奥斯汀有100万人口,其中1/10受雇于科技产业,
而且,尽管亚洲和欧洲经济成长正在减缓,当地科技企业创造
的就业机会不减反增。
2 印度的班加罗尔(Bangalore):500年历史的古城是丝绸
的交易地,不过自1980年当地的企业家和德州仪器开始着手在
当地搞科技产业,现在已经有250家高科技业者,是南亚最知名
的软件重镇。
3 美国麻州的波士顿:这是个历史悠久的科技城市,因此早
就知道高科技产业也有景气循环。80年代的“麻州奇迹”变成
90年代的“一二八号公路梦魇”,当地的迷你电脑巨人如迪吉
多、王安电脑陷入危机。幸亏当地有多达65所大专院校,波士
顿的高科技春天终于又回来了。
4 英国剑桥:800年来搞纯粹学术的剑桥大学现在成为高科技
工业革命的引擎。在当地政府和学府携手合作下,“剑桥2020
年”正迈步向前。
5 芬兰首都赫尔辛基:芬兰只有500万人口,却有250万人拥
有移动电话。这是个全世界网际网络普及率最高的国度,也是
全世界电子银行系统最先进的国家之一。任何抵达赫尔辛基的
旅客一眼就可以感受到这是个移动电话之都,没错,这就是诺
基亚的家乡。
6美国犹他州的盐湖城:首先是国防工业吸引了科技人才,
接着犹他大学在1969年成为美国头几个连上网际网络的先驱。
摩门教对这儿的高科技文化颇有贡献,由于摩门教徒重视家谱,
电脑无疑是最好的工具,因此这儿的家庭个人电脑普及率高达
65%。
7 美国华盛顿州的西雅图:这不只有微软和盖茨。不过,的
确正是由于西雅图出了盖茨和保罗·艾伦,才酝酿出西雅图今
日的软件氛围。现在这儿有2500家软件公司,有一部分是微软
的离职员工创办的,还有靠着微软股票发财的微软员工扮演鼓
励高科技业的“天使”(即投资高科技业的个人金主)。
8新加坡:当地政府刻意吸引高科技业者的努力已经绽放异
彩,由于具备税赋优待、优秀的劳工和高度的效率,包括惠普、
摩托罗拉、微软和成打跨国高科技业者都在这儿落脚。
9 法国的苏菲亚高科技园区(Sophia-Antipolis):位于法
国里维耶拉的高科技城市,邻近尼斯国际机场是一大卖点,当
地的食物、美酒和度假气氛也是特色之一,不过最重要的是有
培植高科技的充沛资金。
10以色列的特拉维夫:发展成为高科技中心有一部分是阴错
阳差,因为当地是以色列唯一24小时运转的都会,因此在高科
技狂工作了16个小时之后,还能够有去处。来自俄罗斯的犹太
移民带来了优异的电脑知识,另一方面是每年退役的年轻人带
着在军队里学到的电脑知识加入

关于硅谷的具体描述是什么?



在美国西南海岸加利福尼亚洲,距离旧金山市区约50公里的地方,是圣何塞县的一片肥沃土地,两边是低矮的山脊,曾经果树茂密,1950年前是“美国的梅脯之都”。今天,梅子果园基本上已经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未来型厂房、快车道和一排排新公寓。这就是“硅谷”——电脑芯片的故乡。不仅如此,硅谷还是个人计算机、磁带录像机、游戏机、音乐合成器、隐性眼镜、基因拼接等一系列高新技术的故乡。
“硅谷”这个雅号,是1971年当地一家报纸的编辑唐·霍夫勒提出来的,因为硅制成的半导体芯片是微电子工业的基本元器件,“硅谷”和“汽车城”、“钢都”之类的名字一样,是象征性的说法。这个雅号在70年代后期很快就出了名。
种植梅树的农民一搬走,郊区便扩大开来。圣何塞在1950年还是一个小乡镇,到1990年,就因硅谷的发展而成为全美第11位大城市,并赶上了旧金山,成为加利福尼亚州的第3大城市,仅次于洛杉矶和圣地亚哥。小小硅谷,拥有20万名大学生,6000多位博士,居民中的百万富翁超过1.5万人。它如果不是全世界,也是全美国的科学人才和新财富的最大集中地。硅谷也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尤以日本人居多。早在1981年日本就编出了极详尽的硅谷旅游图,显然,并非所有的日本人来硅谷口为看风景。
硅谷有良好的通信基础设施,有丰富的风险资本,有掌握技术的、流动性大的又没参加工会的劳动力。硅谷中的许多关键人物和公司,是从美国东部或欧洲来的。他们到硅谷来,或是逃避墨守成规的公司,或受加州的吸引,他们中不乏极受欢迎的和极使人厌恶的人。正像硅谷的企业资本家唐·瓦伦丁所说:“美国东部是巨大的公司和僵硬的组织,个人是不能很好地适应它们的。加利福尼亚是前沿阵地,在经济上、社会上和制度上都还没有组织好,而首先是真正信奉纯粹的个人价值。”英特尔公司的一位经理曾说:“在这儿,你不必随时都要把各种事情提供给某个该死的委员会,你只要自己把工作做好就行。”事实无情,美国东部三大电子公司:通用电器、威斯汀豪斯电气和美国无线电公司在这场微电子革命中完全败阵。
硅谷的半导体产业,从一开始就被认为是人的而不是公司的。专门的知识被认为是个人的而不是公司的财富。公司需要的技术,主要通过雇佣关键性的个人获得。于是,绝大多数电子工程师可以带着他们的得意成果,从一个公司“跳”到另一个公司而问心无愧。例如,1983年1月的一天,英特尔公司的17位关键性的雇员同时离开,去创办他们自己的公司。硅谷有一个流行的说法:“如果你想调换一下工作,你只要在你早晨去上班的时候,在101号高速公路上换一个出口就行。”一般公司的年工作调动率达30-50%,猎取人才的代理机构用提薪和较好的工作条件频频引诱关键人物跳槽,事情被搞得更复杂。
劳动力的高度流动性对公司老板是一个坏消息。他们必须想方设法保住雇员。在70年代和80年代初期,在硅谷迅速增加的公司中,高工资、住房补贴、休假、公司健身房、星期五下午免费饮料等,这是寻常之事。分红和股票买卖特权等也已普遍成为挽留宝贵雇员的方法。人员的流动,对地区产业却是件好事,这培育了公司间的联系网。在以迅速发明为基础的产业中,成功必须高度依靠于信息交流。硅谷中的公司都很相似。信息可以通过与朋友和过去的同事之间的电话交流,或到大家都喜欢的硅谷小镇酒吧去聊天而获得。
中国许多老百姓都知道北京有个中关村“电子一条街”,计算机民营企业办得很火!
中关村的发展是改革开放的结果,它的发展序幕,却是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究员陈春先拉开的。
1980年前后,陈春先几次访美,惊叹于美国的高科技企业发展。我们忠实地记录了1980年10月23日陈春先在新成立的北京等离子体学会常务理事会上的发言:
“这次到美国看了几乎所有重要的核聚变实验室,跑了十几个城市,比1978年那次要深入得多。这次是民间学术交流,没有上次官方代表团那么些约束和应酬,谈得比较深入。我尤其想了解为什么美国核聚变实验效率那样高、工程‘实验’与理论计算结合得那么密切,整修过程周期那么短。看来直接的原因当然是实验技术先进,制造设备和仪器的工厂水平高,实验室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生实验技术好。但是,如果多问一个‘为什么’,真正的关键还在于充满活力的工厂、学校、研究所密切联系的体制。美国朋友向我介绍了所谓的‘技术扩散区’的概念。
“波士顿周围的128号公路,大体相当于北京的三环路,但要大些。128号公路两侧有几百家高技术小工厂,被认为是技术扩散区的典型,我们参观了其中的一家专做超导磁体的小工厂,这是很有启发性和激动人心的参观。工厂的负责人原来是波士顿大学的教师。他介绍说,我们有技术,有想法,另外一些人有钱,二者结合起来,就可以创造先进的产品,现在我们的超导磁体已为世界上多家高能物理和核物理实验室所接受。合同多时我们就多一些工人和工程师,合同少时就只保持20人左右基本骨干队伍,原材料、粗制工艺、化工处理许多过程都是协作完成的。同行的超导工程专家严陆光说:国内搞一项超导材料和工艺的工程都上千人,产品还不如这里。我听到华裔科学家谈到许多动人的高技术创业史,包括就住在波士顿的王安先生。他是一个公认的很成功的企业家。
“回程途经旧金山时,又参观了硅谷两个小厂。硅谷原来是太平洋和旧金山湾之间的一片柑橘园地带,在旧金山南边约60公里。现在已是世界上最大的微电子工业中心,第一台微计算机就是在这里的一个青年人的汽车库里搞出来的,现在已经是数千万美元年销售额的苹果公司了。硅谷是最大、最典型的技术扩散区。斯坦福典型的老校长特曼教授是有远见的科学家,他决定把校园的一些土地租给学校教授专家办高技术的工厂。现在世界著名的惠普公司就是30年代斯坦福大学电机系两个教授开办的,第一个产品是高频振荡器,在自己家车库里搞的样机。
“总之,我看到美国尖端科技发展快,人造卫星和托卡马克(一种核聚变装置),都是苏联先取得突破,美国则利用实验技术和设备上的优势很快赶在前边。美国高速度的原因在于技术转化为产品特别快,科学家工程师有一种强烈的创业精神,总是急于把自己的发明、专有技术、知识变成产品,自己去借钱,合股开工厂,当然这里资本家赚钱的动机是不能忽视的,但据一些当事人(科学家)谈,创业的自我满足超过了营利动机。我感兴趣的是这里已经形成了几百亿元产值的新兴工业,得益的显然是社会、国家、地区。相比之下,我们在中关村工作了20多年,这里的人才密度绝不比旧金山和波士顿地区低,素质也并不差,我总觉得有很大的潜力没有挖出来。的确,我们社会主义的经济条件是根本不同的,我们的科技人员也不是想赚钱,而是想多作实际贡献,不满足于发表文章,开成果展览会。我们北京等离子体学会有搞核聚变的,也有搞低温等离子体应用的。搞核聚变过程发展了很多新技术,可以用来为工厂和其他的科研单位服务,至少可以小批量生产,免得重复进口。我过去搞激光,开始差距不大,后来越来越大。现在我们自己需要的激光器,还得用外汇去进口,实在觉得不是滋味。至于低温等离子体,就更应该结合工业应用发展,首先应该成为一种有用的工业技术。
“上周我在科协向田夫同志汇报了这些想法,他很希望我们这个新成立的学会能带个头,组织科技人员为四化多作贡献。外国好的经验可作参考。科协的态度是,凡有利于四化的,我们都大力支持,没有经验可以在实践中摸索。因此我们提出也成立‘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的设想,而且我们看到在外地已经有了类似的组织。”
陈春先研究员高瞻远瞩,敢说敢干。1980年10月,创办了“北京等离子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其目标是把有关的科技成果直接转化成现实生产力,这可以说是中国高技术企业的雏形。
另一方面虽然1982年10月,党中央和国务院正式提出“经济建设要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但对于陈春先的创业行为,社会仍议论纷纷,他本人也受到中科院物理所某些领导的不公正对待。对其他科技人员办企业,有人嫉妒“发横财”,有人诬告“投机倒把”。
1983年1月,中央有关领导同志就中关村的争议作了批示,肯定了中关村科技人员对这一新生事物的积极探索。我们不妨对批示作些摘录:
方毅同志1月7日批示:“陈春先同志的做法是完全对头的,应予鼓励。”
胡启立同志1月8日批示:“陈春先同志带头开创新局面。可能走出了一条新路子,一方面较快地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直接生产力,另一方面多了一条渠道,使科技人员为‘四化’作贡献,一些确有贡献的科技人员可以先富起来,打破铁饭碗、大锅饭。当然还要研究必要的管理办法及制定政策,此事可委托科协大力支持。如何定,请耀邦酌示。”
胡耀邦同志1月8日批示:“可请科技领导小组研究出方针政策来。”
科技领导小组很快拿出了大力支持陈春先等一批开拓者创业的政策,并对他的勇气和先进事迹加大了宣传力度。

英国硅谷是哪里?



英国的硅谷在雷丁镇。就是位于伦敦西面,离伦敦40分钟的车程。这里有个著名的大学,雷丁大学。




(编辑:阴视娇)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