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两栖动物中无尾目的都是体内受精吗?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7
两栖动物都是体外受精吗

不是。
两栖动物有些是体内受精,有些是体外受精.如蝾螈和青蛙虽然都属于两栖动物,但蝾螈是体内受精,青蛙是体外受精.
体内受精的动物:多数是高等动物如:爬行类、鸟类、哺乳类.还包括某些软体动物、昆虫及鱼类和少数两栖类(如:蝾螈).
体外受精的动物:这是水生动物的普遍生殖方式,如某些鱼类和部分两栖类等.

是的,所有两栖动物的受精都要借助水,都是体外受精

除了尾蟾科的两个种类,都是体外受精:
  两栖纲中种类最多,体形最特殊的1目。成体无尾和鳃。现有20余科300余属3500余种。除南极洲外,广布于各大洲;在温差小,湿度大的中美、南美和非洲热带和亚热带种类最多,个别种达北极圈南缘。在全北界有3个大科只有模式属:蟾蜍科(共约有25属340种)中只有蟾蜍属,雨蛙科(共约有40属600余种)中只有雨蛙属,蛙科(共约有50属670种)中只有蛙属(Rana),而且这些地区的物种也少。在古北界以外的亚洲和非洲,蟾蜍科和蛙科的其他属种占有优势;在美洲,蛙科只有蛙属,蟾蜍科有少数其他的属;在热带美洲,雨蛙科占有绝对优势,属种极多。在热带非洲和亚洲,虽然没有雨蛙属,但有在生态、形态方面与雨蛙科趋同适应的非洲树蛙科和树蛙科(共约有20余属400种)。此外在中美、南美,还有一个占绝对优势的大科即细趾蟾科(共约有50属700余种) 和特有的小科(共约有5科12属近200种)。在大洋洲没有蟾蜍属和蛙属种类;雨蛙类及细趾蟾类分别被另列为浜雨蛙科(共有4属近150种)及龟蟾科(共有20属近百种)。
  其他主要科的分布区:盘舌蟾科仅分布于旧大陆;锄足蟾科(近10属80余种)的锄足蟾亚科分布于欧洲、北非和北美,属种少(2~3属10余种);角蟾亚科分布于亚洲东部和东南部,中国属种多(50种以上);异舌蟾科是一个单型科属种,主要分布于墨西哥。呈断裂分布跨越两洲者有滑跖蟾科(2属4种)分布于大洋洲和北美,另外有负子蟾科(4属26种)分布于南美和非洲。姬蛙科广泛分布于环球温带至热带的一个大科,属种甚多(共约有60余属近280种)。亚洲没有特有科。
  中国已知近230种,分隶7科25属。角蟾亚科的属种在中国最多,髭蟾属、齿蟾属等为中国的特有属。无尾类中约有 2/3的种主要分布于横断山脉和青藏高原地区。
  无尾目俗称蛙类。或分为蛙(frog;腿长,皮肤光滑并有腺体)及蟾蜍(toad;体粗壮,腿短,尤指皮肤粗糙的种类)。体形大小及结构差异很大。雨蛙科(Hylidae, 即树蟾科)Hemiphractus属蛙类,生活於南美林中落叶层,形扁,隐於落叶中不易发现。某些树蛙皮肤粗糙,绿灰色,看似地衣。古巴的古巴蛙(Sminthillus limbatus)最小,成体体长不超过12公釐(1/2吋),而最大的西非巨蛙(Conrana goliath)体长约达300公釐(1呎)。雌蛙大于雄蛙。多数种类的皮肤光滑、湿润。有些种类的皮肤粗糙,有疣粒,能适应湿度较低的生活环境。蟾蜍属(Bufo)的背部皮肤上有瘰粒,富有腺体。所有蛙类皮肤均有毒腺,有的种类毒腺发达,如毒蛙科(Dendrobatidae)的枝毒蛙属(Dendrobates)及叶毒蛙属(Phyllobates,有警戒色)。无毒的南美细趾蟾(Lithodytes lineatus)则形似Phyllobates femoralis(拟态)。皮肤腺体分泌物性质各异,多为复杂的含氮化合物。毒性作用为刺激皮肤、致惊厥、致幻觉、收缩血管,或为神经毒。美洲热带Centrolenidae科小树蛙的腹部皮肤极薄并透明,可透过皮肤看到心脏等各种内脏。
  许多蛙类体色在昼夜有变化。蛙无明显的颈。多数种类头部两侧有突出盘状的鼓膜。喉发达,具1�6�52个共鸣囊。蛙类成体均不具尾,有9�6�510枚脊椎骨,尾椎骨愈合成尾杆骨。後肢长(主要是距骨和跟骨延长)而适於跳跃。蛙类声带简单,口底多有一块裂隙通入声囊,空气从肺逼出经声带使之颤动发声,随即进入声囊引起共鸣。多数蛙类的运动方式是跳蹼。蟾蜍科(Bufonidae)、姬蛙科(Microhylidae, 即狭口蛙科)、异舌蟾科(Rhinophrynidae)及某些其他科的穴居种类的後肢相当短,以齐足跳的方式运动。许多蟾蜍只会爬行。多数种类的指趾间有蹼,有利於游泳。尤其是负子蟾科(Pipidae),终生不离水。蛙类体色多不鲜豔,也有少数种类身上有醒目的斑纹。最常见的是褐色、灰色、绿色和黄色。
  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除特别寒冷的高纬度陆块及由於海水阻隔使之无法移居的岛屿外,世界各地皆有分布,从低於海拔的沙漠地区到海拔4,560公尺(15,000呎)高的山区到处可见。蛙属(Rana)个别种类能分布到北极圈内。虽然分布很广,但以热带种类和数量为最多。有7科仅存於热带。无尾目主要食昆虫、其他节肢动物、蠕虫或小型脊椎动物。南美的Ceratophrys varia及大蟾蜍(Bufo marinus)食其他蛙类及小齧齿类。北美牛蛙(Rana catesbeiana)食其他蛙、小鼠、小蛇乃至小龟。许多蛇、鸟、哺乳类以蛙为食。
  无尾目的卵只能在潮湿的环境中发育,故多数蛙类产卵於水中。许多种类在繁殖季节临时大量聚集在一个池塘中。雄蛙以鸣声招引异性。在山川和在陆上繁殖的种类没有同种群集的现象。雌蛙通过雄蛙的鸣声,可辨别是同种或异种,因此可避免栖於同一地区的近似种杂交。雌蛙根据鸣声找到雄蛙後,雄蛙即伏於雌蛙背上(抢合)。原始种类(盘舌蟾总科〔Discoglossidea〕、负子蟾总科〔Pipoidea〕、锄足蟾总科〔Pelobatoidea〕)的雄蛙抱住雌蛙的腰部,较高级的种类(蟾蜍总科〔Bufonoidea〕、蛙总科〔Ranoidea〕)雄蛙则抱住雌体腋部,这样雌雄的泄殖腔较接近,有利於受精。多为体外受精。北美有尾蛙(Ascaphus truei),其雄体泄殖腔有突起(「尾」)用为交接器,以将精子送入雌体泄殖腔内。多数蛙类在静水中产卵。卵单个或成团、成链状。产卵数目从不到200枚至万枚。卵浮在水面上、贴附於枝条或水草上,或是贴附在不受水流冲击的岩石下面。多数蛙类性情温和。某些种类有进攻性,尤其在繁殖季节,雄性间会为争夺领域而战斗。至少3种雨蛙属(Hyla)南美蛙类会在淤泥或河岸筑盆形巢,於其中鸣叫、交配及产卵,幼体亦於其中发育。Physalaemus属细趾蟾,抢合时雄体排精,并用後肢猛踢,使精液、卵、水、空气混合成浮水的泡沫状巢。蝌蚪孵出後钻出进入水中。
  多数蛙类幼体生活於水,称蝌蚪。蝌蚪具软骨性骨骼,皮肤薄,无腺体,肠长而盘绕,无上下腭,无肺,无眼睑,有尾和鳃。食水中植物(包括藻类)。後相继出现後肢和前肢,前肢在出现前已发育完备。尾逐渐被吸收以至消失。腭及真牙出现。消化道变短、折叠,壁加厚。多数在2�6�53个月内完成变态;北美锄足蟾属(Scaphiopus)仅需两个星期;北美牛蛙则需3年。
  有些雨蛙科动物将卵产於树上的水中(如树洞或附生凤梨的重叠的叶基部积水中),其蝌蚪食昆虫幼虫(如孑孓)或其他蛙的卵。某些树栖雨蛙及蛙科(Ranidae, 即赤蛙科)种类及Centrolenidae科所有种产卵於水边植物叶上,待蝌蚪孵化後落到水中。塞席尔锄足蟾属(Sooglossus)产卵於陆上,蝌蚪孵出後,由成体背负送入水中。南美洲的达尔文蟾(Rhinoderma darwinii)的雄体把即将孵出的卵放在声囊里发育,直到变态阶段蝌蚪才从雄蛙嘴里出来。欧洲产婆蟾(Alytes obstetricans)繁殖期雌体将卵产在後肢上,卵受精後,雄体伏於雌体背上,将後足伸入卵带,使之系绕於自己後足和腰间,然後在陆上活动,待卵将要孵化时入水,蝌蚪在水中发育。南美安地斯山高处的有袋胃囊蛙(Gastrotheca marsupiata)是所谓袋蛙的一种,雌体背上有孵育囊,雄体将精子排入其中,又用後足将卵放入囊内,蝌蚪孵出後,雌体入水,让蝌蚪进入水中。中南美洲及西印度群岛的离趾蟾属(Eleutherodactylus)的幼体在卵膜内完成幼体阶段的发育,孵出时即为小型的蛙。这种现象亦见於滑蹠蟾科(Leiopelmatidae)、负子蟾科、细趾蟾科(Leptodactylidae)、短头蟾科(Brachycephalidae)、雨蛙科及姬蛙科的一些种。非洲的泳蟾属(Nectophrynoides)为体内受精,幼体为胎生。
  无尾目分5个总科,17科,约2,660种。1.盘舌蟾总科︰(1)滑蹠蟾科,(2)盘舌蟾科(Discoglossidae)。2.负子蟾总科︰(1)异舌蟾科,(2)负子蟾科。3.锄足蟾总科︰(1)锄足蟾科(Pelobatidae),(2)耳蛙科(Myobatrachidae)。4.蟾蜍总科︰(1)尖吻蟾科(Rhinodermatidae),(2)细趾蟾科,(3)蟾蜍科,(4)短头蟾科,(5)毒蛙科,(6)Pseudidae科,(7)Centrolenidae科,(8)雨蛙科。5.蛙总科︰(1)蛙科(Ranidae),(2)塞席尔锄足蟾科(Sooglossidae),(3)姬蛙科。
  形态与结构
  体宽而短,后肢长,跗部自成一节,适于跳跃或游泳。皮肤一般光滑湿润,有的皮肤上有角质刺,或头顶部皮肤骨质化而全无小鳞,皮肤与皮下肌肉之间有一些大淋巴囊。口大,舌后端多游离,可翻出摄食。下眼睑连有透明的瞬膜。眼大,位于头侧,突出时可扩大视野。下颌无齿,上颌一般有细齿。中耳多完备,鼓膜显著或隐于皮下或无。雄蛙一般有共鸣器(声囊),这是一种第二性征。额骨与顶骨愈合为额顶骨,有方轭骨,副蝶骨⊥形。椎体有双凹型、后凹型、变凹型、间凹型或参差型。椎骨一般为10枚,荐椎后为一细长的尾杆骨腰带呈“U”字形,髂骨长,平直向前与荐椎横突相关联。脊柱短而数少,弯曲度和灵活性不强;前三对躯椎上或有短肋,是原始性状,见于低等类群。脊柱与后肢的关联由髂骨、后肢骨和尾杆骨部位的肌肉、肌腱而加强,可以作有力的攀援、跳跃或对称蛙式游泳动作。前肢较强,主要可减轻落地时的冲击力。肩带左右侧上喙骨或相接(固胸型)或相互重叠(弧胸型),或有弧固型。桡骨与尺骨、胫骨与腓骨分别愈合为桡尺骨和胫腓骨;近端 2跗骨长,自成1节,增强了跳跃、游泳能力。无尾类体形体现了与运动行为相适应的结构。多数种类大多“蹲在以后肢向后掘的浅泥凹内,既可防失水,又能坐待捕食,捕食时后肢仍贴于地面。
  无交接器,体外受精。卵生,仅个别种卵胎生或胎生。幼体──蝌蚪的体形、食性等与成性迥然不同。蝌蚪口部或有角质小齿;有鳃和尾,早期为外鳃,不久外鳃萎缩,代之以内鳃;舌弓部位皮肤逐渐向后生长,成为覆盖着内鳃的鳃盖褶,再与腹位的皮肤愈合,形成鳃盖腔,仅留有1或2个小出水孔,出水孔或位腹面中部或两侧或位体左侧,出水孔通向体外,依据角齿之有无和出水孔之特征,分为4个类型:①角齿腹孔型;②角齿左孔型;③无角齿腹孔型;④无角齿双孔型。口部一般有成行的角质小齿和角质颌。以刮取藻类为主,无者以吞食浮游生物为主。蝌蚪先出后肢芽,前肢于早期就在鳃盖腔内或附近部位发育,变态高潮时,前肢伸出体外,尾、鳃萎缩以至消失,器官改组,呼吸和消化器官尤为突出。此时一般不摄食,也不能久潜于水中,否则大多要溺死。
  生活习性
  本目动物有水栖、半水栖、陆栖、树栖、穴居等不同的种类。一般栖息于各种淡水水域及其附近潮湿的林木草丛中。在黄昏、黎明或雨后的白天活动频繁,觅食各类昆虫及其幼虫和蠕虫等。繁殖习性多样化,有以各种方式抚育卵或幼体的种类,如著名的负子蟾,幼体在雄蛙声囊中的尖吻达蛙、小蛙在胃内的胃育溪蟾、雨蛙科体背有各式抚育结构,如在背面皮肤表内的囊蛙等。此外,有的可在卵内发育成蝌蚪直至完成变态,然后小蛙破卵膜而出,这种直接发育方式(蝌蚪期不在水中)在热带潮湿地区的无尾类中常见。蝌蚪期有的长达3年;性成熟期短的数月,长的3年以上。一般在冬眠出蛰后抱对产卵,在湿热地区,有的种类可常年产卵。
  起源与系统发生
  马达加斯加发现的早三叠世化石三叠尾蛙,曾称原蛙,有与近代型无尾目基本相似的主要特征。一般认为它是无尾类的先驱,形态上已具备向典型无尾类演化发展的基础;如头骨与肢骨基本形态,脊柱趋短,骼骨延长;有胁骨及尾椎骨示原始性状。
  近代型的有在阿根廷发现的比较完整的侏罗纪化石,如侏罗南蛙等;在以色列曾发现有许多完整的早白垩世化石无舌类(Aglossa=负子蟾类);此外,还有锄足蟾类的蝌蚪和近于细趾蟾类的化石。在侏罗纪末期至白垩纪早期,几个主要原始类群都已出现,而且分化速度相当快。一般认为滑跖蟾科(双凹型)、盘舌蟾科和负子蟾科(后凹型)的个体发育时成体或亚成体期有3~4对肋骨,属于原始类群,被列为始两栖亚目,还包括没有肋骨异舌蟾科(后凹型)和锄足蟾科(变凹型);其余的10余科属于高级类群,被列为新两栖亚目。锄足蟾科被认为是介于原始型的和高级型的中间类群。

不是,除了尾蟾科的两个种类,都是体外受精

不是的,有的就不是


15695728076两栖动物中无尾目的都是体内受精吗?
匡琬例答:无尾 目的,是 体外受精 。(无尾目 (学名Anura)是属于 两栖纲 的动物,成体基本无尾,卵一般产于水中,孵化成蝌蚪,用腮呼吸,经过变态,成体主要用肺呼吸,但多数皮肤也有部分呼吸功能。主要包括两类动物:蛙和蟾蜍。)

15695728076青蛙的受精方式
匡琬例答:青蛙属于脊索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蛙科的两栖类动物,成体无尾,卵产于水中,体外受精,孵化成蝌蚪,用鳃呼吸,经过变异,成体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绝大部分青蛙通过体外受精繁殖,受精卵在母体外孵化成蝌蚪。全球只有10至12种青蛙进化至体内受精,部分会把受精卵排出体外孵化成蝌蚪。但青蛙...

15695728076关于青蛙的知识
匡琬例答:1、青蛙是两栖纲无尾目的动物,成体无尾,卵产于水中,体外受精,孵化成蝌蚪,用腮呼吸,经过变态,成体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 蛙体形较苗条,多善于游泳。2、颈部不明显,无肋骨。前肢的尺骨与桡骨愈合,后肢的胫骨与腓骨愈合,因此爪不能灵活转动,但四肢肌肉发达。3、青蛙头部扁平,略呈三...

15695728076青蛙是什么类的
匡琬例答:青蛙是两栖类动物。青蛙:属于脊索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蛙科的两栖类动物,成体无尾,卵产于水中,体外受精,孵化成蝌蚪,用鳃呼吸,经过变异,成体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上颌有齿,一般有犁骨齿。肩带固胸型,椎体参差型,荐椎横突柱状;指趾末端二骨节间没有间介软骨。鼓膜明显隐于皮...

15695728076叙述两栖类的主要类群、代表动物和主要特点。
匡琬例答:这些动物多为体外受精,少数体内受精种类的雌性会将雄性排出的精包纳入体内以完成受精过程。代表动物是中国特有的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它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终生保持水生状态。北美洲产的泥螈(Necturus maculatus)成体具有3对外鳃,也是终生水生的。无尾目动物没有尾巴,体型宽阔,四...

15695728076高中选修学过精子获能后才可受精,是所有动物吗?如果是,那么青蛙是将卵...
匡琬例答:动物分类里面,有的动物是体内受精的,比如哺乳类,猪,有的是体外受精的,青蛙就是了,有些鱼也是,具体就要看该动物的分类了,分类的等级从大到小:门,纲,目,科,属,种。例如:青蛙是:脊索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蛙科,属和种就要看是什么蛙了,有牛蛙,雨蛙,树蛙等……...

15695728076青蛙属于什么纲?
匡琬例答:1、青蛙:青蛙属于脊索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蛙科的动物,成体无尾,卵在水中受精,孵化成蝌蚪,蝌蚪阶段使用鳃呼吸,经过变态发育,成体主要通过肺呼吸,同时利用皮肤辅助呼吸。2、蝉:蝉分布于全球温带至热带地区。在炎热的环境中,蝉能够通过背板排出多余的水分,以达到冷却和散热的目的。3、蜻蜓...

15695728076青蛙眼睛有什么特点
匡琬例答:1、相对于一般人而言青蛙的眼睛在调节放松的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2、其实青蛙的眼睛有一个很有趣的特点:它对动的东西有感觉,而对静的东西没反应。3、青蛙的眼睛还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可以识别不同的图像。

15695728076青蛙到底吃什么食物?
匡琬例答:青蛙属于脊索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蛙科的两栖类动物,成体无尾,卵产于水中,体外受精,孵化成蝌蚪,用鳃呼吸,经过变异,成体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绝大部分青蛙通过体外受精繁殖,受精卵在母体外孵化成蝌蚪。全球只有10至12种青蛙进化至体内受精,部分会把受精卵排出体外孵化成蝌蚪。但青蛙...

15695728076青蛙的资料
匡琬例答:需要说明的是,蛙类的抱对并不是在进行交配,只是生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研究表明,如果人为地把雌雄青蛙分开(即没有抱对的过程),那么即使是在青蛙的繁殖期里,雌蛙也不能排出卵细胞。可见抱对的生物学意义,主要是通过抱对,可以促使雌蛙排卵。一般蛙类都在水中产卵、受精,卵孵化后变成蝌蚪,在水中生活,然后变成幼蛙...


(编辑:宗依萧)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