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疑心过重怎么办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6
自己疑心太重、我该怎么办?

猜疑心理发生的原因及克服方法: 1提高心理素质,注重个人思想品质的修养。猜疑心理的主要原因是心胸狭窄,目光短浅,气量不足。加强思想品德的修养,努力使自己胸襟开阔,要学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处事方法。别人对自己的一些小疏忽,小的恩怨,不要过多计较,耿耿于怀,保持雍容大度的气量。 2要信任别人。猜疑者存有对人际关系不正确的价值心理,总是以一种怀疑的眼光看人,对别人怀有戒备心理,不肯讲真话,或戴着一幅假面具与人交往,使人产生烦感。信任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只有诚心的对待别人、别人才能诚心的对待你,信任别人必然能赢得别人的信任。信任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法宝,也是克服猜疑心理的重要方法。 3要学会全面的、辩证的看待人和处理事。猜疑者往往把别人想的太坏,把事情看的太糟,问题分析的太复杂,靠主观想象下定论,往往与事实不符。而后,遇到猜疑苗头时,头脑要保持冷静,要全面的了解,客观的进行分析,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去待人处事。对已发生或即将发生的事情做到不轻信流言,不主观腻测,多想别人的好处,多看别人的长处,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这样可将猜疑之念扼杀在萌芽之中。 4及时释疑、解惑。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彼此误会的事情难免发生。一旦发生误会,首先要冷静,调整自己的心态;其次要心平气和的,开诚布公的,把问题摆在桌面上;然后用善意的心态,诚恳的态度,讨论的方式,相信别人的解释,以恢复事实真相,达成共识。及时的释疑、解惑,不仅使歪曲的事实得到纠正,还能使不理解变为理解,不信任变为信任,不和谐变为和谐,改善和促进人际关系的健康发展。

心思细腻有的时候也不是一件好事。一般的说,性格比较内向或是气质比较犹豫的让人,都容易有疑心病太重的毛病,因为思考的太多,所以也就会对很多事情起疑心,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一种怀疑一切的坏习惯。这种情绪是很难控制的,所以我们也经常为之苦恼。下面是治疗疑心病的方法:
1、自信
要想克服疑心病太重的坏习惯,就要竖立自信,很多疑心病是由于自卑,或是不自信引起的,因为不自信才会怕这怕那。相信自己一定行,一定行,这样我们就会解决自己信心不够的问题,至少自己做过的事情不会起疑。
2、理性思考
疑心病太重也许是因为自己太过感性,让情感左右了我们的头脑,支配了一切,这样是不行的,我们要学会用智慧去武装头脑,当遇到一件事情让我们起了疑心,我们要理性的思考关键所在,顺着关键去摸清事情的来龙去脉,从而以理性的思考来解决我们心中的疑虑,消除我们的疑心。
3、自我暗示
学会运用积极的自我暗示,在自己起了疑心的时候,我们要不加分析,不加判断的情况下,间接的告诉我们自己我们的疑心是多余的,在心理上尽力倾向这一方面,做到自我暗示。
尝试着去相信,想信我们的疑心是多余的。

生活中,我们时常会碰到一些猜疑心特别重的人。你对他说一句平常话,他再三品味“言下之意”;你面带笑容地问候他,他认为你不怀好意,笑里藏刀;同事间开个小玩笑,他怀疑是在影射他;看见别人低声说话,他猜测 是在议论他;生活中碰到点小麻烦,事业上遇到点小挫折,他归罪于有人在 整他;甚至你好心好意帮助他,他也猜度你用心不良;对爱人和亲友的忠诚,他也无端怀疑,像侦探似的跟踪调查。那种高度的警觉性和动不动就翻脸的冲动性格,令人难以忍受,只好对他敬而远之。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多疑是一种心理疾病,属于偏执型的性格缺陷。患多疑症者,多为胆汁质和性格外向的人,而且男性多于女性。多疑症患者一般是在儿童时代受到严厉对待或遭受不幸,与别人在感情上慢慢疏远,又由于缺乏感情交流,逐渐发展到对一切人都不信任。这类人往往自视甚高,心胸狭窄,神经过敏,怀疑一切,遇事爱往坏处想,总认为人人都在与自己作对,在向自己耍阴谋诡计,甚至捕风捉影,听风即雨,别人咳嗽一声,开颜一笑,都认为是冲着自己而来,从而引发怒火,产生出攻击性的言行,在家不能与亲人感情和睦,在外不能与同事融洽相处,弄得周围人际关系紧张。多疑症患者自己的日子也不好过,整天处于心理紧张之中,长期为惶惑不安、 孤独空虚、沮丧焦虑等不良情绪所困扰,缺乏真诚的亲情、友情和爱情。

患多疑症的人自古皆有。在我国,就有许多关于多疑的典故,“有人亡斧者”和“杯弓蛇影”,是其中较有名的典故。前者说的是古代有个砍柴的老头丢失了斧子,疑心是邻居的儿子偷了去,看见那孩子一举一动都非常像偷斧子的人。几天后,老头在山里找到了斧子,原来是自己砍柴时遗忘在那里的。回到家再看邻居的儿子,一举一动又不像偷斧子的人了。后者说的是汉代有一位小官员拜见上司,上司赐酒,他在端起酒杯喝酒时,墙上挂着的 一张弓的影子映在酒杯中,很像一条小蛇,他尚未完全看清,酒已下肚,于是他怀疑喝进了小蛇,从此腹痛不止,久治不愈。

在我国的历史人物中,患多疑症的大人物不在少数,三国时的曹操,是较典型的一位。曹操刺杀董卓未遽,逃回家乡募兵讨伐董卓,途中经过父亲的结拜兄弟吕伯奢家中,吕伯奢吩咐家人杀猪款待曹操。曹操坐在屋内,听见后院有磨刀声,又听见有人说:“绑起来再杀!”怀疑吕伯奢要谋害自己,决定先下手为强,拔剑冲进后院,将吕伯奢家男女老少全部杀死。搜查至厨房,看见一头猪被绑起来准备宰杀,方知自己疑心过重错杀了好人。

由此可见,多疑症是大有害处的。中国有句俗话叫“疑心生暗鬼”这“ 暗鬼”一害自己,二害别人。若是小人物,患了多疑症还掀不起多大风浪。像曹操一类的大人物患了多疑症,可就了不得,轻则给别人带来满门抄斩的恶果,重则给国家民族造成深重灾难。

对多疑症患者能避而远之固然是好,但如果这类人不巧出现在我们的亲友和同事中,没法避开,我们应该从心理学的角度,把他看成是“病人”, 给予尽可能多的宽容和谅解,在他面前说话做事,处处小心在意,尽量避免对他产生不良刺激,万一发生不愉快,应采取退后一步天地宽的态度化解矛盾,切勿与他对着干,激化矛盾。与他较亲近者在可能的情况下,应给予力他所能及的帮助,比如在他较心平气和,能进行正常的感情交流时,向他介绍多疑症的特点、表现及危害,让他明白自己所存在的心理障碍,及早采取 纠正和治疗措施。多疑症患者本人呢,则应在亲友们的帮助下,对自己的“心病”及早认识,尽到最大的努力去克服它,必要时可求助于心理医生。

朋友,看了这个会帮助你的!!

测测你的疑心重不重?

其实,在生活中,大家恐怕遇见过很多的情况:你走进办公室,大家议论的

话题突然中止;你爱人陪你去瞧病,大夫和他(她)单独说了几句话,可回来后你

却发现他(她)什么也不对你说;你的上级忽然三天没训斥你了……碰到这些事情,你心里是不是开始犯嘀咕?是不是觉得别人有什么事情瞒着自己?

如果你不否认有这种可能,你有没有想过,这更可能只是你的多疑?

每个人都有多疑的时候,疑心是人在社会生活中保护自己和预防性保护自己的

正常心理活动,但疑心的程度却有轻重,过于疑心和过于敏感却是不正常的现象了。

敏感多疑,通常不只是对外界事物,也包括对自身状态的猜疑和忧虑。有些人

性格内向,生性不开朗、不豁达,什么事情都斤斤计较,造成性格不完善和缺陷,我们虽然不能认为这就是精神症状,但大多数精神疾病的发病却和性格缺陷有着千

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大部分精神疾患中,疑心过重都是主要的表现。他们常常

把周围环境中跟自己毫无关系的事物牵扯到自己的身上,像看到别人吐痰,就认为

是在瞧不起自己;听到他人在交谈中说到自己的姓,就认定是在谈论,甚至讥讽谩

骂自己。而偏执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他们的妄想观念和意识也都是由过于敏感和

疑心发展来的。其他的病症,如被迫害妄想型精神分裂症、反应性精神分裂症、更

年期精神病和抑郁症的病原之一也是多疑和敏感。

虽然疑心过重并不等于精神疾病,但却有引发精神疾病的可能,其危害之大由

此可见。当然,适度的戒备自然对保护自己有益,但疑心过重,对别人的任何举措

都当做是对自己的居心不良,必然是毫无益处。

那么,你的疑心算不算重呢?你可以通过以下这个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德伯设计

的模拟测试题来判断自己的疑心水平。你只需回答“是”或“否”就行了!

1.你是否认为别人不喜欢你?

2.你是否认为家人和朋友背后说你坏话?

3.你心中是否有给别人下结论的标准?

4.你是否认为多数人在有机会又不被他人发觉的情形下,对伴侣有不忠行为?

5.假如有人赞扬你,你是否常怀疑别人的赞扬出自真心?

6.你是否认为多数人在无人监督时工作一定偷懒?

7.假如你找不到东西,第一个反应是不是认为一定是他人拿走了?

8.如果你需要帮助,是否会多方求援,而非只信某个人的建议?

9.你是否认为,多数人遵守规矩的原因是怕犯下错误被别人发觉?

10.在需要留下你的电话、住址时,你是否犹豫?

每个题回答“是”得5分,答“否”得0分。如果你的得分为15—40分,你对别

人是既怀疑又信任,很正常;如果你的得分为45—50分,你的疑心就太重,你就该

学会如何正确信任自己和别人。

转移注意力是个好办法
不要老去想
要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要有自己的生活
不要每天缠着他
要信任和给他适当的自由空间

怀疑是任何人都会有的自然情绪(怀疑有两种作用:一是防范,一是探索和进步的动力),但一旦弄清真相,无谓的怀疑任何人都会自然消退。因为再予怀疑,无疑是庸人自扰;所以一个正常的人决不肯去做庸人。但一些具有异常心态的人,由于其个性上的缺点,就不是这样;他们的防范超过了正常的界限。一般人,对一些事先还难以足够估计是真是假时,采取怀疑态度是应该的必要的正常心理程序;但一旦真相已白,就会立即自行消除这些使人困惑的和恼人的心理思维情绪,因为一旦消除就会有愉快轻松的感受。但异常心态的人就缺少了能自然消退已弄清真相而毫无必要的怀疑情绪的"能力";而是异常地、顽固地难以消除"怀疑"的心态。他们的大脑神经细胞被以往有缺点的个性性格束缚住了,养成了一种惯性的、不能自拔的过敏和过虑心态。因之这些人其实也很痛苦,因为对某些事明知不必再予怀疑,但却无力予以自拔,陷入深深的困境和苦恼。
克服和消除无谓的和庸人自扰的怀疑和猜忌,首先得认识自己个性上的弱点。然后设法改善个性,正确认识无端怀疑猜忌带来精神上的伤害和痛苦,以及导致心理情绪上的紊乱和生理功能上的失调的一切危害。正确认知建立了,个性改善了,克服和消除无端的怀疑和猜忌也就容易了。

希望你早日成功!

爱一个人最重要的就是信任,你以为她在乎你然后你又不想离开她,问题就能解决了吗?你说过好多人跟她谈都没用。那就只能你们之间自己谈,开城布公的谈。如果还是谈不妥的话,你就只能跟她说分开一段时间了,不然两个人都活得很累,何必呢,


13569303737我心重怎么办
傅杜平答:不要给自己施加太大压力,乐观一点,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放松自己,去大笑,欢笑,呼吸大自然的气息,敞开自己的心灵和朋友去沟通,你会拥有一个世界。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用平常心去面对一切,人生是把握在自己手里的。自己要相信自己,再变得成熟一些,人是要学会放弃的,既然你拿的起就...

13569303737心有千斤重 太累怎么办?
傅杜平答:试着让自己放松啊.看淡点周围,不要想太多..微笑.如果你用心另眼看世界吧,这世上不是每个人都很顺利,只是看自己怎么解决,生容易,活容易,生活却不容易。别发愁,这个社会的和你差不多还很多,但是都快乐的生活着,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的,只要你努力对待每件事情,对生活认真一点,只要你认真对...

13569303737心思太重怎么办??
傅杜平答:亲,遇到心眼多、心事重的同事,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方法来处理:1. 倾听和理解:给予同事足够的倾听和理解,尽量去理解他们的困扰和心事。通过倾听,帮助他们释放压力,有助于缓解情绪。2. 给予支持:表达对同事的关心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你的支持和友善。可以通过一些鼓励的话语或者实际行动来帮助他们,比...

13569303737得失心太重,容易焦虑怎么办?
傅杜平答:1.深呼吸 当我们处于焦虑状态的时候,可以尝试用“深呼吸”技能来缓解焦虑情绪。这里推荐一个简单实用的“深呼吸法”:腹式呼吸法。这个方法能够有效缓解焦虑,因为它能激活身体的放松反应(the relaxation response)。它能帮助身体远离交感神经系统的“战或逃”反应,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放松反应。具体...

13569303737救命啊, 我的心思太重了怎么办,如何改变。?
傅杜平答:首先你这个是自卑!应该找到自信!记着一切成功都是显眼的!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做好自己就好了,我们是为自己而活,别人的意见,管他!你跟年轻时的我很象,其实你这是青春期,这时期的孩子都难免烦恼,记住什么事别弊在心里跟朋友说!就舒服!你这小孩人生还没起步就想那事,你想过你家人吗!青...

13569303737心事太重怎么办?
傅杜平答:1.心事重时,最好找可信任的朋友倾诉,把负面情绪发泄出来,不要憋着。2.找不到朋友倾诉,也可以把心事用文字记录下来,比如写写日记及心情感悟。3.听听轻松的音乐,音乐能平缓紧张,保持愉快的心情。4.运动是个不错的办法,心事重心情烦闷通过运动出一身汗,将压力发泄出来。5.心事重压力大导致心...

13569303737对人的警惕心过重怎么办
傅杜平答:达到相互理解和体谅。4. 我建议你开阔心胸和视野,从多个角度看待人和事物,避免思想过于僵化和单一。包括对人的防备心,也要调整到适当的状态,不要过于敏感和细腻。5. 平时多与他人交流和谈心,包括向长辈们倾诉自己的心事和烦恼。这样可以得到他们的劝导、帮助和指点,有助于个人成长和解决问题。

13569303737攀比心太重怎么办?花太多时间注意力关注一个人太累怎么解脱?怕朋友过...
傅杜平答:治愈的药就是多经历些事情,你现在过于纠结的,等到你经历和阅历丰富了。很多事情就放开了,你会觉得之前你计较和关于的根本不是什么事儿~。多接触点人,多看点书,多出去走走,打开你自己的心胸和眼界。自己的病还是要自己来治!

13569303737心理压力过大怎么办?
傅杜平答:1. 你可能感到心灵负担沉重,仿佛被生活压垮。2. 或许你过于重视他人,而忽略了自己的价值。3. 建议改变你的生活环境——常言道,树木移植可能死亡,但人搬迁却能焕发新生。4. 短期内,尝试旅行,让自己放松,远离日常的喧嚣。5. 观察那些虽然生活简陋,但依然每天笑对人生的人们。6. 去医院走走,...

13569303737我的得失心太重了,如何调整
傅杜平答:得失心太重,确实需要调整,否则长期这样下去,会造成心理疾病,给身体的健康带来不利影响。之所以得失心太重,是因为对得与失的平衡没有想明白,总是在乎那一点一毫的具体小事。得失,有得才有失,有失才有得。得与失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得,就谈不上失;没有失,也谈不上得。所以,从宏观上讲...


(编辑:茹毕先)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