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养性,道养心”是什么意思?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2
“佛养性道养心”是什么意思?


《佛养心道养性》是2008年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该书作者是宋天天。
佛说,憎恨心、傲慢心、冷淡心、愤怒心、不安暴躁心、夺取心、猜疑心、忧愁心、固执心、偏狭心、恐怖心、利己心、忘恩心、卑视心、悲伤心、不平不满心是招来疾病、贫穷、混乱、不幸的念波;
宽恕心、尊敬心、明朗心、无我心、自在心、和平心、信仰心、欢喜心、虔诚心、深切心、赦免心、抱恩心、感恩心、施舍心、爱心、勇往直前心是招来和平、安详、健康、幸福的念波。天堂与地狱,就在一念间。心中有佛人自安。

这种说法 不太全面
要弄清先要弄清 什么是佛法的核心是什么
佛法的内容,总括可以分为三大类,即戒学、定学、慧学。阐述戒、定、慧三学的佛经称为三藏,即经、论、律三藏。戒、定、慧三学的中心是慧学。此慧学就是甚深了义般若波罗蜜——“缘起性空”般若正见,这就是佛法的核心。
可以知道修佛法就是开慧。这个开慧内涵极为广阔,并非只是明心见性,那是最初的入道标志而已。
道法不是一言而可以盖全的,因此 道养心 也是片面的对道法的理解。
道德经云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何人能对 深不可识 的道法 用养心而言之,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这段话的意思是明确的 就是连道这个名也是强之为名。

而道法的应用确实是心法的运用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这种心法是不能用语言解释的,如果你有兴趣深入了解,可以从服气入手,慢慢修行,道家心法中 最高级的心法就是【忘我】 这个忘我 却不是 忘我劳动的那种忘我,而是心法的忘我。
你修道到炼精化气的阶段才能明白。
希望不论是佛 或者道,都要恪守 四条基本大戒 第一 不谤国主 第二不违国制 第三不当国贼 第四 不漏国税 这是修行人必须要遵守的,其他吃什么 结不结婚 都没有多大的障碍。

  佛养心道养性是一本书的名字,字面意思是:佛家讲究“养心”(行善积德,常保持心理平衡),道家讲究“ 养性”(道士修行的一种。静处一室,屏去左右,澄神静虑,也称入静。)。
  书 名:佛养心道养性
  作 者:宋天天
  本书以佛家思想为核心,融合了道家和儒家思想的精华,对人生进行了反省与解析。通过一个个教人向善的、安抚心灵的、启迪智慧的故事,阐述了诸多为人处事的人生哲理,全方位展现了佛学的博大与精深。仔细阅读本书,你能在佛的感召下平和自己的心态,提高自己的修为,增长自己的智慧。
  《佛养心道养性-佛心慧语悟人生》以佛家思想为核心,融合了道家和儒家思想的精华,对人生进行了反省与解析。通过一个个教人向善的、安抚心灵的、启迪智慧的故事,阐述了诸多为人处事的人生哲理,全方位展现了佛学的博大与精深。仔细阅读《佛养心道养性-佛心慧语悟人生》,你能在佛的感召下平和自己的心态,提高自己的修为,增长自己的智慧。
  参考链接:佛养心道养性_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OD0fQFrY3FZN8moiSlLlL7Q4qsjurpUOodrFCcoEv52QVVnJWXuKloOCJUMis8XUf2K_5MdNJ6O9o5gCElu82q

佛说,憎恨心、傲慢心、冷淡心、愤怒心、不安暴躁心、夺取心、猜疑心、忧愁心、固执心、偏狭心、恐怖心、利己心、忘恩心、卑视心、悲伤心、不平不满心是招来疾病、贫穷、混乱、不幸的念波;宽恕心、尊敬心、明朗心、无我心、自在心、和平心、信仰心、欢喜心、虔诚心、深切心、赦免心、抱恩心、感恩心、施舍心、爱心、勇往直前心是招来和平、安详、健康、幸福的念波。天堂与地狱,就在一念间。心中有佛人自安。
本书共分十篇,分别是:慈悲为本,为善心安;诸恶莫作,无恶心安;放下诸多事,心中自然安;无求则无敌,无敌则心安;平常心是道,道在心自安;超然洒脱,豁达心安;宽容即是福,度大心自安;常怀感恩情,心中自然安;看透释然,自在心安;随缘而行,随遇而安。本书以佛的理念通俗而又深刻地阐述了“心中有佛人自安”这个主题。书中还着重例举了一些生活中让人难以心安的,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世俗之事,并指出了解决之道。另外,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佛理知识,书中还穿插了“拈花一笑”、“佛心慧语”、“世俗佛理”、“佛心故事”、“佛语今译”、“佛趣轶事”等板块内容。通过阅读本书,你会感到:只要我们心中有佛,佛就与我们同在。
在世俗的生活中,我们牵挂太多,思虑太多,太在意个人得失与形象,太在意旁人的目光与议论,这导致我们活得紧张,活得劳累。活得紧张,活得劳累,原因何在?原因在于缺乏安全感,或者说心难安。 如何让自己拥有安全感,让心真正“安”下来。那就让我们先来看看本书,学学这世间第一等大学问佛,用心感受佛恩,以佛洗礼心灵。
第一篇 慈悲为本,为善心安
◎发慈悲之心行善,是佛的旨意/2
◎活用慈悲心,不必拘于形式/8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2
◎最简便易行的慈悲之法,就是放生/17
◎为众生利,不惜布施身体及生命/22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上善若水成就功名/26
第二篇 诸恶莫作,无恶心安
⑨只要起心起恶念就会有恶业/32
◎抢了别人的东西,东西也会被别人抢去/37
◎最凶恶的毒蛇是黄金/41
◎心魔由心而起,也能由心而灭/48
◎感觉有鬼是因为心中有鬼念/53
◎只要诚心改过,也可成佛得道/57
第三篇 放下诸多事,心中自然安
◎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62
◎困来睡觉,饿来吃饭/67
◎任何一个外在因缘而使我们波动都是无明/72
◎只要将一天中最重要的事情做完就很好了/76
◎万语与千言,不外吃茶去/80
◎放下就是释,放不下就是住/85
第四篇 无求则无敌,无敌则心安
◎高尚的道德品质、完美的精神生活,才是无价之宝/92
⑨要想让灵魂无纷扰,惟一的方法是用美德去占据它/96
◎物欲之心太过,无疑是害人害己/100
◎宽容并拯救仇人,是最高尚的事情/104
◎“正当”二字乃人生在世修身养性的至高境界/108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心动/112
第五篇 平常心是道,道在心自安
◎让本性回归自然,照顾好六根门即为平常心/118
◎保持谦卑之心,不可恃才傲物/123
◎随心所向,才能享受你所拥有的一切/127
◎怀阳光心态,就能看到别人身上的亮点/132
◎在繁杂的尘世中,养德是祛病益寿的良药/136
⑨真正的美是不需要刻意装饰的/141
第六篇 超然洒脱。豁达心安
◎世间的事物变化无常,失去的就让它失去吧/146
◎不要好高骛远,人应该务实一点儿比较好/150
◎只有豁达了,障碍自然也就不存在了/155
◎量力而行,给自己画好一条合适的底线/160
◎人生是一道题,保持豁达之心才能做好这道题/165
◎没有人捆绑着我们,我们是自由的/169
第七篇 宽容即是福,度大心自安
◎恢宏大度,送人一轮明月/176
◎宽恕可忍之事,容纳可饶之人/181
◎给别人让路,就是给自己让路/186
◎无诤无辩是宽容误解的上上之策/l90
◎不和别人攀比计较,就会减少许多烦恼/195
◎心胸宽阔的人,是不可战胜的/199
第八篇 常怀感恩情,心中自然安

◎怀感恩之心,人生才能愈走愈光明/204
◎不但要知恩感恩,还要懂得报恩/210
◎如能感同身受,往往可止造恶业/214
◎纵使修行成佛,也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219
◎抛开使我们受伤害的碎片/225
◎不要抱怨生活和羡慕别人/229
◎在最困难的时候,你并不是孤立无援的/235
第九篇 看透释然,自在心安
◎要追求“我是谁”,而非“我像谁”/240
◎要想让自己轻松起来,就要果断地放弃一切包袱/245
◎有些事不要急,慢慢来/251
◎不要让形式上的差异,掩盖了本质上的相同/256
◎人人都是优秀的,差别在于如何认识、发掘和重用自己/261
◎聪明也有受局限的地方,智慧也有照应不到的漏洞/266
◎活在希望中,才能找到快乐/270
第十篇 随缘而行,随遇而安
◎学道的人总是很多,但得道的人总是很少/276
◎不论什么时候,都要守住自己的信念/279
◎不提过去,过去已过去;不问将来,将来还未来/283
◎苦,莫忘提起内心之乐;乐,亦应明白人生之苦涩/288
◎遇缘则随行,遇居则随安/292
◎碌碌无为地混日子,就失去了活着的意义/295
◎前世500次的回眸,换得今生一次的擦肩而过/299

在世俗的生活中,我们牵挂太多,思虑太多,太在意个人得失与形象,太在意旁人的目光与议论,这导致我们活得紧张,活得劳累。活得紧张,活得劳累,原因何在?原因在于缺乏安全感,或者说心难安。
俗话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一个人做了亏心事会心难安,主要表现是内疚、悔恨和恐惧。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请尽力弥补造成的不良后果,记住,什么时候都不要嫌晚。一个人由于欲望的不满足也会心难安,这种状况比较普遍。其实,不是没有饭吃,不是没有地方住,不是没有钱花,但就是心难安稳下来。除此之外,一个人由于情感的缺失也会导致心难安。
要想心安,我们必须给心灵找一个归宿。常言道,心中有佛人自安。佛的精神和教化能使我们心安。
佛说,我佛慈悲,要多行善事,行善能积德,德多心安。佛说,诸恶莫作,恶有恶报,无恶,无愧于心,心自安。佛说,要放下,放下该放下的东西,人才不会累,人不累心会安。佛说,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不要奢求太多,摒弃不该有的欲望,心澄清自会心安。佛说,要保持平常心,以平常心待人接物,才不会有失偏颇,中正心则安。佛说,活就要活得洒脱一些,豁达一些,超然洒脱心自安。佛说,宽容是度量,宽容别人心则无记恨,无记恨心会安。佛说,感恩是一种善行,常怀感恩之情,必得善念之恩泽,心境自然安宁。佛说,把尘世中的事要看透,看透了就会自在,自在则心安。佛说,滚滚红尘,缘来缘散,我们要随缘,随缘心会释然,释然心会安。
本书共分十篇,分别是:慈悲为本,为善心安;诸恶莫作,无恶心安;放下诸多事,心中自然安;无求则无敌,无敌则心安;平常心是道,道在心自安;超然洒脱,豁达心安;宽容即是福,度大心自安;常怀感恩情,心中自然安;看透释然,自在心安;随缘而行,随遇而安。本书以佛的理念通俗而又深刻地阐述了“心中有佛人自安”这个主题。书中还着重例举了一些生活中让人难以心安的,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世俗之事,并指出了解决之道。另外,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佛理知识,书中还穿插了“拈花一笑”、“佛心慧语”、“世俗佛理”、“佛心故事”、“佛语今译”、“佛趣轶事”等板块内容。通过阅读本书,你会感到:只要我们心中有佛,佛就与我们同在。
佛说,憎恨心、傲慢心、冷淡心、愤怒心、不安暴躁心、夺取心、猜疑心、忧愁心、固执心、偏狭心、恐怖心、利己心、忘恩心、卑视心、悲伤心、不平不满心是招来疾病、贫穷、混乱、不幸的念波;宽恕心、尊敬心、明朗心、无我心、自在心、和平心、信仰心、欢喜心、虔诚心、深切心、赦免心、抱恩心、感恩心、施舍心、爱心、勇往直前心是招来和平、安详、健康、幸福的念波。
天堂与地狱,就在一念间。心中有佛人自安。

简单的说就是佛教 讲究大成 也就是普渡终生的意思 道教讲究小成 只讲究自身修炼

间接的意思就是让人多做好事,少做恶事`

我觉得佛教人如何修养心性
而道教则是教人修心


14715968828“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是什么意思?
吴哄勉答:字面意思是:佛家讲究“养心”,行善积德,常保持心理平衡;道家讲究“ 养性”,道士修行的一种,静处一室,屏去左右,澄神静虑,也称入静。修心修道只在理论中行进是没用的,只在寺院里修行也不可能获得更深层次的体会,只有在红尘中经历历练,经百折而不改初心,应千难而不悔才能磨砺一颗通透的心,才...

14715968828“佛养性,道养心”是什么意思?
吴哄勉答:道法不是一言而可以盖全的,因此 道养心 也是片面的对道法的理解。道德经云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何人能对 深不可识 的道法 用养心而言之,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

14715968828“佛养性道养心”是什么意思?
吴哄勉答:《佛养心道养性》是2008年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该书作者是宋天天。佛说,憎恨心、傲慢心、冷淡心、愤怒心、不安暴躁心、夺取心、猜疑心、忧愁心、固执心、偏狭心、恐怖心、利己心、忘恩心、卑视心、悲伤心、不平不满心是招来疾病、贫穷、混乱、不幸的念波;宽恕心、尊敬心、明朗心、无我心、...

14715968828佛养心道养性的内容简介
吴哄勉答:《佛养心道养性-佛心慧语悟人生》做人需要佛的慈悲心肠,与人相处需要佛的博大胸襟,做事需要佛的无上智慧。以佛的思想和理念来出世入世,我们就能使人生圆满。我们并非一定要成佛得道,但我们有必要领悟佛的大智慧,体味佛带给我们的澄清心境,以一颗佛心待人接物。如此,我们则能获得心灵上的真正解脱...

14715968828佛养心道养性:用佛的境界道的胸怀点释人生
吴哄勉答:放空妄念,放下烦恼,妄念不生,烦恼不来,人生时时都是菩提,人间处处都是道场。读佛,与伟大的佛陀交心,涵养我们荒芜干涸的心田。悟道,和智慧的高士对话,滋养我们浮躁瘦削的本性。佛养心,安顿内心,在纷繁的世界中寻觅真实的幸福。道养性,回归本性,在迷茫的世界中找到真实的自我。

14715968828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的内容简介
吴哄勉答:佛与道的智慧博大精深,在这两大精神里有大量的辨证思辨内容,这种思维哲学。思辨哲学,帮助我们能够相对地理解人生,能够让我们从精神的属性方面去理解人生,让我们浮躁的心得到宁静,悟出人生真谛!在面临重大抉择之际,在迷悟之间,打开《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或许你会突然顿晤??

14715968828什么是修养?修养是什么?
吴哄勉答:修养指的是人的综合素质,道家的修炼养性,佛家的修行养心等,都是指通过长期的学习、实践、修炼,达到提高自身素质、完善自我的目的。修养也可以指人的品德、学识、才华、能力等方面的素质和修养,是通过长期的学习、实践和磨炼形成的,表现为一个人的气质、道德、文化水平和行为举止等方面。修养和素质是...

14715968828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的介绍
吴哄勉答:《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作者是宋天天,新世界出版社。共分八篇,分别是:在出世中入世,在入世中出世;出世是佛法,入世是世法;出世在度己,入世在度人;以无为之心出世,以有为之心入世;以禅心出世,以分别心入世;以出世无我之心,行入世利他之事;以出世之心境,过入世之...

14715968828佛养心道养性2:心中有佛人自安
吴哄勉答:要想心安,我们必须给心灵找一个归宿。常言道,心中有佛人自安。佛的精神和教化能使我们心安。本书共分十篇,分别是:慈悲为本,为善心安;诸恶莫作,无恶心安;放下诸多事,心中自然安;无求则无敌,无敌则心安;平常心是道,道在心自安;超然洒脱,豁达心安;宽容即是福,度大心自安;常怀...


(编辑:桂封万)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