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黄河变清了,真的有可能破坏生态平衡吗?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2
黄河对生态平衡的破坏有那些?

  这个主要是人为以及自然原因造成的水土流失。
  原因如下:
  1、黄土土质疏松;(土质)
  2、降水多集中于七八月份,且多暴雨;(降水条件)
  3、地形坡度大,且坡长;(地形)
  4、植被郁闭度非常低;(植被覆盖)
  5、人为破坏植被,乱垦滥耕.(人为因素)

就我国来说,森林破坏:黄土高原,黄河断流,沙尘暴。
世界来说:撒哈拉沙漠。
另外如果在水资源方面说话比较方便:
给你看个帖子:


黄河源于青藏高原,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多年平均径流总量574.50亿立方米,黄河属我国第二长河、世界第八长河。

黄河是华夏民族的母亲河之一,黄河文明驰名中外。但受诸多因素的制约,时至今日,黄河也呈现了几多的尴尬与无奈,黄河下游的季节性断流便是其中一个重要难题。

一、黄河将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内流河
历史上的黄河一泻千里、气势恢宏,古化有“奔腾到海不复回”的豪放诗句,诗仙李白何曾想到,漫漫黄河居然也有“奔腾而不到海”的断流景观。

黄河频繁的季节性断流始于本世纪70年代之初,从1972年山东利津断面断流开始,至今已有19年断流,累计断流57次,进入90年代之后,断流现象更为严重。

从断流天数看,黄河断流的天数已逐年增多,1972年首次断流仅历时15天,1996年断流136天,截止于今年8月7日,1997年黄河已断流181天(8月7日复流后8月9日再次断流);从断流河段看,黄河断流河道向上游延伸,断流河段逐年增大,1972年断流仅产生于山东利津的下游,1995年断流上溯至河南开封附近,断流683千米;从断流始发时间看,断流时间也逐年提前,过去断流一般始于五六月份,近几年来提前到三四月份,1997年2月7日黄河即开始断流。

水利专家预测,到2000年后,黄河会每年断流,断流最长历时可达140~200天,山东利津水文站每年将有半年左右半涸。

黄河频繁的季节性断流将使黄河演变成世界上最长的内流河、季节河。

二、黄河断流之影响
1.黄河断流对沿岸自然生态环境的危害
黄河断流能够引起河道萎缩,原来输入海洋的大量泥沙只能在沿岸地区沉积,由此抬高河床,不利于汛期洪水下泄,容易诱发更大的洪涝灾害。

干涸河道中泥沙的骤然增多使河道潜在着演变成一条巨大沙带的可能,久而久之,昔日黄河故道风沙弥漫、荒凉凄怆的悲剧就可能会重现,沿岸土地缺乏水源保护,土地沙化、荒漠化的可能性增大。

黄河季节性断流后,黄河三角洲地区缺乏足够的泥沙沉积与水量输入,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入浸,土壤盐碱化速度加快,生物种群多样化的优势将丧失殆尽。

总之,黄河断流使黄河下流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趋向恶化,生态平衡失调,土壤肥力下降,不利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2.黄河断流对沿岸人类活动的影响
因黄河断流,黄河下游地区1972年~1996年累计造成工农业损失约268亿元,每年平均损失14亿元以上,受旱农田累计500万公顷,减少粮食100亿吨,单是1995年的黄河断流就使山东东营3万公顷稻田未能插秧,河南新乡2万公顷稻田改种其他农作物,山东德州100多家企业缺水瘫痪。

黄河断流严重地扰乱了沿岸人民的生活,山东境内10万余居民长期供水不足,当地政府被迫限时限量总供水,公用水龙头前排队等水者彼彼皆是。

黄河季节性断流使其下游地区水源减少,而排入黄河的工业污水与生活废水却逐年增多,黄河的自净能力减弱,地下水水质恶化,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黄河的季节性断流极大地制约了华北地区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黄河断流成因探索
1.黄河断流的自然原因
黄河流域近年来降水量减少是黄河断流的主要自然原因。

长期以来,我国的气候呈现出寒冷期与温暖期交替的变化规律,到20世纪,我国进入气候温暖期,气温逐年上升,降水量逐年下降,黄河河南花园口以上流域1990年~1995年间平均降水量减少12%。

黄河径流主要来自于上中游以降水补给为主的地表与地下径流,流域内降水量的下降直接减少了径流的水源补给量。

黄河流域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降水量本来就不充沛,水资源不足,进入温暖期后蒸发加强,降水减少,旱情加重,水资源供求关系更加吃紧。

2.黄河断流的人为原因
从某种意义上讲,黄河断流与其说是天灾,不如说是人祸,人类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黄河断流的主要原因之一。

①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

历史上植被状况的恶化对黄河断流影响很大,原有的茂密森林在唐代、宋代之后遭到人为的毁灭性破坏,直到今天,黄河流域的森林覆盖率仍然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生态破坏的趋势远未能得到根本性的遏制,甚至于有所发展。水土流失量惊人,土地蓄水、保水性能很差。生态环境的恶化、森林的消失是造成黄河洪灾与断流并存的历史原因。

②人口、经济迅速发展,耗水量剧增。

本世纪50年代以来,黄河流域人口猛增,人类生产与生活规模无节制扩大,耗水量呈现急剧上升态势。

50年代时,黄河下游灌区灌溉140万公顷农田,90年代灌溉面积上升到500万公顷,工业生产用水也数十倍地增长。

50年代初期,黄河供水地区年均耗水量122亿立方米,90年代初达到300亿立方米,而同时年均降水量反而有所下降。

与50年代相比,90年代黄河下游非汛期来水减少24.5亿立方米,同期耗水量反而增加81.5亿立方米,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黄河水资源供远小于求,断流在所难免。

③缺乏统一、健全的水资源管理体制
在枯水年份或者枯水季节,黄河沿岸各地只从自身利益考虑,纷纷引水、蓄水、争水、抢水,水资源管理混乱,水量分配不合理,水荒矛盾更加突出。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政府在黄河上中游兴建了一大批水利工程,预计到2000年时,黄河上中游地区水库的总库容量将达到660亿立方米左右,大大超过了黄河河南花园口水文站的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上中游巨大的截流能力固然有利于上中游地区的水土保持与经济建设,但也导致了下游地区水量的大量减少,加重了下游水资源匮乏的程度。

④水费价格偏低,农业灌溉方式原始,水资源浪费惊人。
黄河流经了我国北方重要的农业产区,农业灌溉用水即占全河流用水总量的90%以上,而引黄渠每立方米水费仅为3.6厘钱,远远低于供水的生产成本,如此低廉的水价自然难以唤起人们的节约用水意识,只能促使人们利用水资源时的放纵、毫不吝惜。

目前,黄河流域共有水浇地500万公顷,农业灌溉仍然主要采用大畦漫灌、串灌等原始灌溉方式,一些灌区每公顷地年均毛用水量竟然高达60立方米,粗放经营的农业生产方式使黄河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不及40%,水资源浪费程度令人触目惊心。

⑤水体污染严重,水体质量不佳。
随着人口的剧增、经济的发展,黄河流域水污染程度逐年加重,水体质量的明显下降既影响了人体的健康,也降低了黄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水荒”矛盾更加尖锐。

另外这个地方你可能会用得着: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139961.html

黄河,世界五大长河之一,中国人的“母亲河”,这几年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最近,调查人员从呼和浩特托克托县河口镇到郑州桃花峪一路下来,1200多公里的黄河中游,已然变成了一河的清水;直到河南开封,黄河才呈浅黄色。

黄河水,真的变清了。专家认为,这是从1946年开展“人民治黄”至今,几代中国人不懈努力的成果。

64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几十年来,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从未停止,现在已见成效,平均每年减少入黄泥沙达到4.35亿吨。效果还不止这些,或许是由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原本每年输送16亿吨泥沙的黄河,从2000年以后的平均输沙量只有2.64亿吨。

对于黄河泥沙骤减的原因,科学家还在调查。但无论怎样,中国人千年以来的梦想,终于快要完全实现了。

从公元前602年到1938年的2500多年中,有记载的黄河决口泛滥年份就有543年,决堤次数达1590余次,改道26次。黄河养育了两岸的人们,也给人们带来深重灾难。而随着治沙工程的实施,加上对对水库堤防的防护,“黄河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大河之一”。

但这种改变的短期影响不容忽视。长期以来,黄河沿岸的植被和动物都已经适应了黄河泥沙的环境,骤然改变势必会造成生态平衡的破坏。比如黄河中的特有鱼类黄河鲤鱼,就可能会对它们的生活习性产生影响。

另外,黄河泥沙虽然淤积河床,但对黄河入海口的冲积平原起到了改良土壤和扩大陆地面积的作用。一旦泥沙减少,对冲击平原的生态环境势必会带来负面的影响。



黄河水浊,主要的原因是陕北无定河,给黄河贡献了80%的泥沙,这些年陕北退耕还林,无定河流域水土流失被很大程度的抑制了,所以黄河水没有多少泥沙了。这说明我们陕西的绿化工作卓著。我还是那个观点,陕西山西绿化掉,成为北方的大地之肺,北方的环境将会很大程度的改善,北方湿润了雨水多了,自然也就宜人了

我觉得就像蝴蝶效应,真的有可能破坏生态平衡的。

受上游降水偏少和黄河干流来水量减少影响,河水流速变缓,泥沙沉淀,位于山西吉县和陕西宜川县交界的壶口瀑布水色明显变清,呈现出有别于往常的“清流

有记载的黄河决口泛滥年份就有543年,决堤次数达1590余次,改道26次。黄河养育了两岸的人们,也给人们带来深重灾难。


18074043690黄河变清了,真的有可能破坏生态平衡吗?
荣馨虹答:8. 然而,这种变化的短期影响亦不容忽视。黄河沿岸的植被和动物已适应了携带泥沙的水体环境,生态环境的突然改变可能破坏现有的生态平衡。9. 例如,黄河特有的黄河鲤鱼等鱼类可能会受到它们生活习性影响。10. 同时,黄河泥沙的淤积虽然有时会导致河床抬高,但它也起到了改良土壤和扩大陆地面积的作用。泥沙...

18074043690黄河水变清预示着什么
荣馨虹答:3. 普通人可能会认为河水清澈是好事,因为它看起来更美丽。然而,专家表示,黄河水变清可能预示着生态平衡的破坏,这不仅影响黄河水,还可能影响与之息息相关的物种。4. 黄河水变清现象在历史上共出现43次,最长一次清流发生在1727年。在黄河得到系统治理后,决口和改道的状况得到改善,黄河清现象的次数...

18074043690黄河水变清是什么异象民间认为是吉兆专家称不祥之兆
荣馨虹答:5. 专家们认为,黄河水变清可能预示着生态平衡的破坏。这不仅影响黄河水,还可能对依赖黄河生存的物种产生不利影响。6. 在1727年,黄河清的现象曾出现过,当时并没有现代化的治理手段。专家指出,长时间的干旱导致水流减少,泥沙因此沉淀,河水变清。7. 尽管如此,黄河清的出现次数在黄河得到系统化治理...

18074043690黄河水变清预示着什么
荣馨虹答:在普通人看来,河水变得清澈肯定是好事,因为浑浊的河水看上去更加漂亮,然而在专家看来,黄河的水变清并不一定是好事,因为它可能预示着黄河流域的生态平衡已经被破坏,影响的不仅仅只是黄河水,很多鱼黄河水息息相关的物种都可能被波及到。黄河水变清专家称不祥之兆:科学家统计黄河每年会生产16亿吨的泥沙...

18074043690黄河水变清了,到底好不好?
荣馨虹答:按照科学常理来说,改变自然规律的事情通常都不会是很好的事情,对于黄河变清这事儿来说,就是人类活动打破了原有的河流堆积和冲积的平衡状态。由于携带泥沙量减少,水动力重新加强 ,河流由堆积作用为主转变为冲刷作用为主。强烈的冲刷作用会改变河床的形态,甚至改变河流的堤防形态。严重的时候还会造成...

18074043690黄河水变清对人们有什么好处
荣馨虹答:黄河居然变清了?专家称生态平衡可能因此遭破坏 中国新闻周刊昨天14:33 受访专家大多倾向于认为 “黄河清”的出现 总体上是水土保持等措施取得成效的表现 但也要防止因生态发生变化可能产生的隐患 10月14日,黄河郑州花园口段,不少市民来河滩游玩。远远望去,烟波浩渺,河面宽阔。记者用白色矿泉水瓶取...

18074043690中国第二长河,黄河正在变清是好事还是坏事?
荣馨虹答:而且它里边夹杂了很多的泥沙,如果这些泥沙不经过清理的话,就会使黄河逐渐的预测,最后会使黄河断流,甚至有可能会使黄河决口,所以这种危害是非常大的。而目前黄河变得越来越清,这是一个好的兆头。这说明两种情况,第1种情况就是在黄土高原地区黄河的泥沙并不是太多了,也就意味着在黄土高原地区生态...

18074043690黄河变清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呢?怎样看待呢?
荣馨虹答:但是,黄河目前的现状,其实也跟黄土高原本身曾拥有的大量植被遭到人为破坏有关。即便现在的我们越来越重视生态平衡,而黄河流域的林木种植力度也加大,但整体来看,黄河流域的森林覆盖率还是明显低于我国的平均水平。黄河这条自古以来就受到人类深刻干扰和影响的大河,围绕其最主要的两大难题便是确保河流生生...

18074043690黄河水越来越清,原因是什么?未来泥沙含量会与长江旗鼓相当吗?_百度...
荣馨虹答:现在黄河水变清,其实对人类并没有好处。这是大自然在给人类敲醒警钟,水变得越来越清晰,证明黄土高原的泥沙正在逐渐减少,所以黄河才不能从上游带走泥沙。泥沙的减少,正是由于人类的过度采集,这对黄河流域的自然平衡造成了很大的威胁。黄河不会说话,它只能用这种方式来提醒人们一定要注意自然环境的保护,不要轻易的去...

18074043690黄河变清是好事还是坏事?
荣馨虹答:变清的黄河,也就意味着更少的泥沙进入黄河三角洲,势必会引起三角洲因为海水的侵蚀而萎缩。原有的三角洲生态可能会消失,陆地的面积就会越来越少,本来人口已经够多了,土地已经居住不下这么多人了,现在土地的面积反而越来越小,未来很有可能填海造陆。黄河水量变少这是事实,还出现多次断流,这个值得...


(编辑:浦质振)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