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子夜》中对杜竹斋的评价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1
茅盾的《子夜》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作为最能体现茅盾创作特色的代表作,《子夜》是一部深刻而广泛地反映30年代初期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写于1931年10月至1932年12月,1933年1月由开明书店出版。《子夜》的问世,充分显示出左翼文学的实绩,标志着茅盾的创作已经走向成熟。他继承了鲁迅所奠定的现实主义传统,把长篇小说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里程。正如冯雪峰所说:《子夜》“一方面是普罗革命文学里的一部重要著作,另一方面就是‘五四’后的前进的、社会的、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之产物与发展”。瞿秋白则肯定道:“这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一九三三年在将来的文学史上,没有疑问的要记录《子夜》的出版。” (一)主要线索 《子夜》大规模地描写了3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的社会现象,以上海的工业、金融界为中心,在1930年5月至7月的历史背景下,呈现出中国社会的急剧变化和时代风貌。在作品中,民族工业家、买办资本家、地主、革命者、工人群众、政客、交际花和挂着诗人、教授、律师等招牌的各种类型的知识分子,形成复杂的人际关系,构成错综纷纭的社会画面;而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与以赵伯韬为代表的买办资本家的斗争则构成了作品的主要线索,由此展开金融公债市场、工厂和都市的工人运动和以双桥镇为中心的农民运动的历史描摹。可以说,清晰的时代风云的展现,纷然复杂的矛盾冲突的揭示,深广的社会生活的概括和细致的习俗风情的刻画,使《子夜》具有了宏阔的体制和史诗性的风范。 《子夜》有五条重要线索贯穿始终: 第一、以买办资本家赵伯韬、金融资本家杜竹斋、民族资本家吴荪甫等人为代表的公债交易所中“多头”和“空头”的投机活动; 第二、在世界经济危机、帝国主义经济侵略以及军阀混战等影响下的民族工业的兴办、挣扎和最后的彻底破产; 第三、工人阶级的悲惨生活以及他们反抗资本家残酷剥削的怠工、罢工斗争; 第四、如火如荼的农村革命运动,使吴老太爷仓皇出逃、曾沧海暴死街头、吴荪甫“双桥王国”美梦彻底破灭; 第五、依附于资产阶级的“新儒林外史”人物的空虚庸俗的日常生活和寻求刺激的变态心理以及苦闷抑郁的精神状态等。 通过这五条重要线索,《子夜》试图概括中国30年代社会生活的完整面貌,即囊括城乡、工商、军政、劳资、新儒林人物及大家庭主仆关系等各个社会层面的生活图景。《子夜》所概括的社会生活现象纷繁万状。事件如波,此伏彼起;场面如链,交叉出现;人物如星,忽闪忽逝。但整个人物事态的展开又井然有序、纷而不乱。 《子夜》蛛网式的密集结构,适合用来表现社会变迁的复杂内容,这种庞大结构所展示的组织人物与事件的办法之多,叙事角度的变化之繁,足以证明茅盾丰富的创作经验与对素材的驾驭能力。 这样宏大的创作规模极具挑战性,要想使作品完美几乎不可能。王富仁对《子夜》的艺术提出质疑,认为茅盾把大量的人物和情节仅仅依靠外部的联系网罗进小说,而并没有有效地纳入小说内部的矛盾斗争中,这使《子夜》结构的和谐性受到损害,小说在整体上的推进速度变得笨重迟缓;其次,非主线上的人物和情节无法与主线上的人物与情节构成彼此推动的连环关系,小说的各条线索成了时断时续的不相连的孤立线段,这使小说变得沉闷、沉滞。《子夜》之所以缺少紧紧抓住读者的思想艺术力量,结构笨重是一个重要原因。

两面三刀,利益为先,紧要关头背叛了吴荪蒲,害他一败涂地

《子夜》中这样评价杜竹斋:“只有今天投资明天就收获的发横财的投机阴谋,才能勉强拉住他。”

原文简介: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尽管民生凋敝、战乱不止,在都市化的上海却是另一番景象。这里,有纸醉金迷的生活,有明争暗斗的算计,有趋炎附势的各色人物。

开丝厂的吴荪甫带乡下的父亲吴老太爷避战乱来到上海,扑朔迷离的都市景观使这个足不出户的老朽——吴老太爷深受刺激而猝死。吴府办丧事,上海滩有头有脸的人都来吊唁。他们聚集在客厅,打听战况、谈生意、搞社交。

善于投机的买办资本家赵伯韬找到吴荪甫和他的姐夫杜竹斋,拉拢他们联合资金结成公债大户“多头”,想要在股票交易中贱买贵卖,从中牟取暴利。杜竹斋心下犹疑,赵伯韬遂向他透露了用金钱操纵战局的计划。 吴、杜决定跟着赵伯韬干一次。这次合作,小有波澜而最终告捷。

交易所的斗争也日渐激烈。原先吴荪甫与赵伯韬的联合转为对垒和厮拼的局面。益中信托公司,作为与赵相抗衡的力量,形成以赵伯韬为“多头”和益中公司为“空头”之间的角斗。赵伯韬盯上吴荪甫这块肥肉,想乘吴资金短缺之时吞掉他的产业。

几个回合较量下来,益中亏损八万元栽了跟头而停下来。此时吴荪甫的资金日益吃紧,他开始盘剥工人的劳动和克扣工钱。新一轮的罢工到来,受到牵制的屠维岳分化瓦解工人组织的伎俩被识破,吴荪甫陷入内外交迫的困境。

赵伯韬欲向吴荪甫的银行投资控股。吴决心拼一把,他甚至把自己的丝厂和公馆都抵押出去作公债,以背水一战。他终于知道在中国发展民族工业是何等困难。个人利害的顾虑,使他身不由己地卷入到了买空卖空的投机市场来。

公债的情势危急,赵伯韬操纵交易所的管理机构为难卖空方吴荪甫。几近绝望的吴荪甫把仅存的希望放在杜竹斋身上。千钧一发之际,杜竹斋倒戈转向赵伯韬一边。吴荪甫彻底破产了。

此文出自现代·矛盾《子夜》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子夜》,原名《夕阳》,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约30万字。茅盾于1931年10月开始创作,至1932年12月5日完稿,共十九章。

有些章节分别在《小说月报》和《文学月报》上发表过。半个多世纪以来,《子夜》不仅在中国拥有广泛的读者,且被译成英、德、俄、日等十几种文字,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

《子夜》的写作意图与当时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有关。当时大致有三个论点:一是认为中国社会依然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性质,工人、农民是革命的主力,革命领导权必须掌握在共产党手中;二是认为中国已经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应该由中国资产阶级来担任;

三是认为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可以在既反对共产党所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也反对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夹缝中取得生存与发展,从而建立欧美式的资产阶级政权。

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在仍作为一种人们启蒙的文学领域无疑迫切需要一部划时代的正确分析中国现状和出路的作品的出现。就作者本人而言,矛盾始终秉承“文学表现人生”的创作主张,这种主题的创作也正与此吻合。

基于这种社会现实、政治需求和作者立场等因素的推动有了《子夜》的主题——以吴荪甫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企业王国”的最终失败告诉我们中国并没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也无法引领中国革命的道路,中国的最终出路要通过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群众的革命来实现。

作者简介: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汉族,浙江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

这是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之区,它毗邻着现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里成就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

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稍稍平稳便秘密写作《霜叶红似二月花》的“续稿”和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茅盾于1981年3月27日辞世。



  《子夜》中这样评价杜竹斋:“只有今天投资明天就收获的发横财的投机阴谋,才能勉强拉住他。”
杜竹斋是吴二小姐(杜姑太太)的丈夫,所以可以说是吴荪浦的妹夫。两人是亲戚和合作伙伴,最初一起做公债生意,后来觉得吴野心太大太危险不肯继续合作。杜竹斋是一个软弱、犹豫不决,同时又是一个有心计的人。在公债交易中他总是犹豫不决,到了最后的商斗中,他变成了多头,卷走了所有的资金,置吴荪蒲于死地。
  《子夜》是茅盾于1932年间创作的长篇小说,这篇作平的创作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成熟阶段,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革命现实主义的长篇小说。《子夜》这本书以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蒲和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为线索,围绕这条线索,反映了1931年左右中国的社会环境。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杜竹斋本来是主人公民营救国实业家吴荪甫的亲戚(好像是姐夫),但是在最后的角逐中,他为了利益,背叛了吴荪甫,投靠了投机买办家赵伯韬,致使吴荪甫破产。


15145974500《子夜》中对杜竹斋的评价
祝哪有答:杜竹斋本来是主人公民营救国实业家吴荪甫的亲戚(好像是姐夫),但是在最后的角逐中,他为了利益,背叛了吴荪甫,投靠了投机买办家赵伯韬,致使吴荪甫破产。

15145974500茅盾《子夜》中杜竹斋这个人怎么样?
祝哪有答:两面三刀,利益为先,紧要关头背叛了吴荪蒲,害他一败涂地

15145974500杜竹斋为什么要倒戈
祝哪有答:《子夜》的介绍 《子夜》中这样评价杜竹斋:“只有今天投资明天就收获的发横财的投机阴谋,才能勉强拉住他。”《子夜》,原名《夕阳》,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约30万字。茅盾于1931年10月开始创作,至1932年12月5日完稿,共十九章。有些章节分别在《小说月报》和《文学月报》上发表过。半个多世纪以来,《...

15145974500茅盾《子夜》是如何用特别的形式来映衬表现人物?
祝哪有答:茅盾的作品《子夜》还特别用不同性格的对比、映衬来表现人物:杜竹斋的优柔寡断、谨小慎微,衬托出了吴荪甫的果断气魄;唐云山对经营管理的外行,衬托出了吴荪甫的手腕与才干;林佩瑶追求温情,衬托出了吴荪甫的冷酷。连两个截然不同的奴才屠维岳和莫干丞,竟同时成为吴的左右手,也从两个侧面反映了吴的...

15145974500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子夜》中的资本家形象,除吴荪甫和赵伯韬外,主要还有...
祝哪有答:杜竹斋是一个软弱、犹豫不决,同时又是一个有心计的人。在公债交易中他总是犹豫不决,到了最后的商斗中,他变成了多头,卷走了所有的资金,置吴荪蒲于死地。综上,B选项正确。A选项,屠维岳是吴荪蒲的手下,故排除。C选项,范博文是个知识分子,故排除。D选项,钱良材是《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人物...

15145974500茅盾子夜第6章-第19章的各章赏析
祝哪有答:第6章:范博文向林佩珊表达爱情,想象自己要自杀---蕙芳对范博文起怜惜之意---小资们大大讽刺曾家驹---杜竹斋儿子杜新择出场---林家姐妹密谈,佩瑶浪漫地想用妹妹代替自己嫁给雷参谋 第7章:吴荪甫出于三条火线的夹击之中---屠维岳对付工人---吴荪甫吃饭时听李玉亭说赵伯韬要控制商业资本---回家听到...

15145974500跪求茅盾的《子夜》4个人物形象介绍啊!大概100字左右就好。。谢谢了...
祝哪有答:但仍写下了许多文艺评论和文艺论著。他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献出了全部心血。 《子夜》是“五四”以来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中最早出现的一部长篇小说。作者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站在时代铁高度,运用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历史地、具体地、深刻地反应了20年代到30年代初期旧中国广阔的社会生活成功地塑造民族资产...

15145974500谁给我茅盾的《子夜》名著的故事内容以及名著评语?
祝哪有答:杜竹斋心下犹疑,赵伯韬遂向他透露了用金钱操纵战局的计划。吴、杜决定跟着赵伯韬干一次。这次合作,小有波澜而最终告捷。 因为金融公债上混乱、投机的情形妨害了工业的发展,实业界同人孙吉人、王和甫推举吴荪甫联合各方面有力的人,办一个银行,做自己的金融流通机关,并且希望将来能用大部分的资本来经营...

15145974500著名文学作品<子夜>的主题,中心思想是什么
祝哪有答:”茅盾认为吴宓的评论真正体会到了“作者的匠心”。《我走过的道路》。http://baike.baidu.com/view/3948.htm 《子夜》是茅盾的里程碑式的现实主义力作。作品以"子夜"为名,象征着中国黎明前最黑暗的社会现实。它通过对中国30年代初期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及社会矛盾的全景式大规模的艺术描写,特别是...

15145974500杜竹斋为什么害吴荪甫
祝哪有答:该居中人物是因为妻子生病无钱救治,被赵伯韬收买,害的吴荪甫破产的直接原因。根据PP视频播出得知,电视剧《子夜》中杜竹斋是害吴荪甫破产的直接原因之一,杜竹斋原本是吴荪甫的得力助手,但因为妻子生病需要大量医疗费用,被赵伯韬收买,背叛了吴荪甫。在最后的商斗中,杜竹斋倒戈赵伯韬一边,帮助赵伯韬打败了...


(编辑:卞李齿)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