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有哪些/?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2
简述心理异常的判断标准有哪些方面?

(1)医学标准在这种标准下,精神障碍是躯体疾病。如果一个人的某种心理或行为被疑为有病,就必须找到它的病理解剖或病理生理变化的根据,在此基础上认定人有精神障碍;其心理和行为表现,则被视为疾病的症状,其产生原因则归结为脑功能失调。(2)统计学标准在普通人群中,人们的心理特征,在统计学上服从正态分布。这样,一个人的心理正常与异常,就可根据其偏离平均值的程度来决定。以统计数据为依据,确定正常与异常的界限,多以心理测验为工具。(3)内省经验标准内省经验涵盖两个方面:一是病人的内省经验,如病人自己觉得有焦虑、抑郁或说不出明显原因的不适感,自己觉得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等等。二是观察者的内省经验,如观察者把被观察的行为与自己以往经验相比较,从而对被观察者做出心理正常与否的判断。(4)社会适应标准正常情况下,人能够维持生理和心理活动的稳定状态,能依照社会生活的需要,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因此,正常人的行为符合社会的准则,能依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这时,我们说他的行为是一种社会适应性行为,如果由于器质的或功能的缺陷,使得某个人的社会行为能力受损,不能按照社会认可的方式行事,那么,我们就认为此人有精神障碍。这一判断,是将此人的行为与社会行为相比较之后得出的。

(1)医学标准在这种标准下,精神障碍是躯体疾病。如果一个人的某种心理或行为被疑为有病,就必须找到它的病理解剖或病理生理变化的根据,在此基础上认定人有精神障碍;其心理和行为表现,则被视为疾病的症状,其产生原因则归结为脑功能失调。(2)统计学标准在普通人群中,人们的心理特征,在统计学上服从正态分布。这样,一个人的心理正常与异常,就可根据其偏离平均值的程度来决定。以统计数据为依据,确定正常与异常的界限,多以心理测验为工具。(3)内省经验标准内省经验涵盖两个方面:一是病人的内省经验,如病人自己觉得有焦虑、抑郁或说不出明显原因的不适感,自己觉得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等等。二是观察者的内省经验,如观察者把被观察的行为与自己以往经验相比较,从而对被观察者做出心理正常与否的判断。(4)社会适应标准正常情况下,人能够维持生理和心理活动的稳定状态,能依照社会生活的需要,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因此,正常人的行为符合社会的准则,能依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这时,我们说他的行为是一种社会适应性行为,如果由于器质的或功能的缺陷,使得某个人的社会行为能力受损,不能按照社会认可的方式行事,那么,我们就认为此人有精神障碍。这一判断,是将此人的行为与社会行为相比较之后得出的。

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有:

  1. 有充分的适应能力。

  2. 充分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恰当的估计。

  3. 生活目标能切合实际。

  4. 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

  5. 能保持人格的完整和谐。

  6. 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 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 适度的情绪发泄与控制。

  9. 在不违背集体意志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10. 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情况下,个人基本需要能适当满足。

如以上回答未解决问题,请看:

  1. 内省经验标准

  2. 统计学标准

  3. 医学标准

  4. 社会适应标准



  正常与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有以下几种
  通常按以下几条标准进行判断:
  一、内省经验标准
  这里的内省经验指两方面,其一是指病人的主观体验,即病人自己觉得有焦虑、抑郁或没有明显原因的不舒适感,或自己不能适当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因而寻求他人支持和帮助。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没有这种不舒适感反而可能表示有心理异常,如亲人丧亡或因学业不及格而退学时,如果一点没有悲伤或忧郁的情绪反应,也需考虑其有心理变态。其二是从观察觉者而言的,即观察者根据自己的经验作出心理正常还是异常的判断。当然这种判断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其标准因人而异即不同的观察者有各自评定行为的常模。但由于接受过专业教育以及通过临床实践的经验积累,观察者们也形成了大致相近的评判断标准,故对大多数心理变态仍可取得一致的看法,但对少数病人则可能有分歧,甚至截然相反。
  二、统计学标准
  在普通人群中,对人们的心理特征进行测量的结果常常显示常态分布,居中的大多数人属于心理正常,而远离中间的两端被视为异常。因此决定一个人的心理正常或异常,就以其心理特征偏离平均值的程度来决定。虽然心理异常是相对的,它是一个连续的变量。偏离平均值的程度越大,则越不正常。所谓正常与异常的界限是人为划定的,以统计数据为其础。这与许多心理测验方法的判定是相同的。
  统计学标准提供了心理特征的数量资料,比较客观,也便于比较,操作也简便易行,因此,受到很多人欢迎。但这种标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例如,智力超常或有非凡创造力的人在人群中是极少数,但很少被人认为是病态。再者,有些心理特征和行为也不一定成常态分布,而且心理测量的内容同样受社会文化制约。所以,统计学标准也不是普遍适用的 
  三、医学标准
  这种标准是将心理变态当作躯体疾病一样看待。如果一个人身上表现的某种心理现象或行为可以找到病理解剖或病理生理变化的依据,则认为此人有精神疾病。其心理表现则被视为疾病的症状,其产生原因则归结为脑功能失调。这一标准为临床医师们广泛采用。他们深信心理障碍病人的脑部应有病理过程存在。有些目前未能发现明显病理改变的心理障碍,可能将来会发现更精细的分子水平上的变化,这种病理变化的存在才是心理正常与异常划分的可靠根据。医学标准使心理障碍纳入了医学范畴,对变态心理学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这种标准比较客观,十分重视物理、化学检查和心理生理测定,许多医学的概念现在仍为变态心理学所采用。但是,医学标准也并不完全令人满意。虽然象麻痹性痴呆、癫痫性精神障碍和药物中毒性心理障碍使用医学标准非常有效,但对于象神经症和人格障碍则无能为力。心理障碍的原因通常不是单一的,它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除了生物学的原因,还有心理和社会文化的原因。因此,划分心理正常与异常还需要其他的标准。
  四、社会适应标准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维持着生理心理的平衡状态,人能依照社会生活的需要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因此,正常人的行为符合社会的准则,能根据社会要求和道规范行事,亦即其行为符合社会常模,是适应性行为。如果由于器质的或功能的缺陷或两者兼而有之使得个体能力受损,不能按照社会认可的方式行事,致使其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是不适应的时候,则认为此人有心理异常。这里正常或异常主要是与社会常模比较而言的。许多心理学家主要从社会适应的角度提出了判断心理是否正常的项目,例如马斯洛(Maslow)等提出了以下十项标准:
  1.有充分的适应能力;
  2.充分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恰当的估计;
  3.生活目标能切合实际;
  4.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和谐;
  6.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度的情绪发泄与控制;
  9.在不违背集体意志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情况下,个人基本需要能适当满足。
  上述十项说明了心理正常的情形,但是正常人群中这些方面也并不完全一样,其变化幅度是很大的。因此,判断一个人心理是否异常,只能通过比较的方法,首先是与社会认可的行为常模比较,看其行为能否为常人所理解,有无明显离奇的行为,例如,一个人突然当众脱衣赤身裸体,其行为不符合自己的年龄、身份和地位,不能为社会上的人们所接受,对本人和社会有害,那么,这个人就可能有心理障碍存在。其次,还要与一个人以往一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相比较,看其心理过程或心理特征是否发生了显著的改变,即与其常态有无明显不同。如一个一贯精明能干、积极工作的人,近来变得生活懒散、孤独少语,使人觉得前后判若两人,则要认真考虑此人有无精神疾病的问题。经过认真比较,发现行为改变极其明显,那么,作出心理变态的判断是不难的。但如果心理变态程度较轻,发现行为改变极其明显,则判断比较困难。而且,判断时还必须考虑到社会适应标准受不同地区、时代、社会习俗及文化的影响,因此,心理正常与异常是相对而言的。
  可见,上述每一种标准都有其根据,对于判断心理正常或异常都有一定的使用价值,但又都不能单独用来解决全部问题。故应互相补充,并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对各种心理现象进行科学分析,才能判断是否有心理变态。

1.社会适应标准
在正常情况下,每个人都可依照社会生活的需求适应环境、改造环境,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标准和准则。如出现器质性病变或功能方面缺陷时,某些方面能力受损,无法按照社会认可方式、规则等体现自身行为,通常认为此人心理异常。

2.内省经验标准
以当事人自己的主观体验为标准进行判断,如患者自己觉得有焦虑、抑郁感,无法控制自己行为等,通常认为心理存在异常。观察者还可将被观察者的行为与自己以往经验比较,得出观察者心理是否正常的判断。

3.统计学标准
普通人群的心理特征在统计学上会呈正态分布,如心理特征在统计学上偏离平均值,通常认为心理有问题。

4.医学标准
医学上将心理异常作为躯体疾病一样看待,如一个人表现出的某种心理现象或行为,可找到病理解剖或病理生理变化的依据,通常认为此人存在心理异常。

异常心理,我不知道你说的异常心理是指不正常还是不健康的。我建议你这样考虑,严重的心理问题会影响个人生活,甚至产生躯体不适。一般的只是影响情绪,一时兴起的,就像人们常说,冲动是魔鬼,能够自我调节就可以了。

吃得好睡的好,身体倍棒吃嘛嘛香就没异常~~~~


15070836955李心天区分正常与异常心理的判别标准包括()。多选
周伯路答:四标准:医学标准,统计学标准,内省经验标准,社会适应标准

15070836955下列哪些属于判断正常心理和变态心理的标准?( )
周伯路答:【答案】:A、B、D、E 正常与异常的界定。 变态心理的判断标准有统计学标准、社会规范化标准、自我体验标准和功能障碍或功能低下标准。选项C与题目无关。

15070836955按心理学标准判断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原则包括
周伯路答:按心理学标准判断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原则包括:统计学标准、内在一致性原则和社会适应标准等。1、统计学标准 统计学标准是依据个体在群体中的相对位置来评估心理正常或异常。如果个体的心理特征接近于群体平均水平,则被视为正常;而如果个体的心理特征显著不同于群体平均水平,则被视为异常。这种标准通常用于...

15070836955判定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常见标准有哪些?
周伯路答:(1)以经验作为标准。所谓经验的标准有两种意义:其一是指患者自己的主观经验,他们感到忧郁、不愉快,或自我不能控制某些行为,从而寻找医生的帮助。这种判别标准在许多心理障碍者身上常有应用,但也有某些患者则由于坚决否认自己是“不正常”而正好作为其行为异常的标准。其二是指医生或咨询员根据自身的活动...

15070836955区分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三原则是什么?
周伯路答:区分正常心理与异 常心理有三大基本原则: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统一性原则,因为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所以任何正常心理活动或行为,必须就形式和内容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2)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人类精神 活动虽然可以被分为认、情、意等部分,但它自身确乎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具有...

15070836955常用的鉴别心理健康问题的标准包括哪些
周伯路答:常用的鉴别心理健康问题的标准包括:1. 统计学标准:以心理问题的发生频率、持续时间、严重程度等统计数据为依据,如异常心理现象在群体中的发生率。2. 主观感受标准:以个人主观感受为标准,如内心感受的痛苦程度。3. 自身行为标准:以个体自身的行为表现为标准,如社交回避、离群独处等。4. 社会适应...

15070836955鉴别一个人心理正常和异常的原则包括哪些?
周伯路答:1、主观和客观的一致性,人的心理和行为应与外界环境相适应,不应发生矛盾或冲突。人的行为与其所在的场合和环境相适应。社会适应障碍如果个体出现了社会适应不良,则反映他的心理活动可能异常。2、知情意的统一性,指人的认知、情感、意识相统一,人的情感应与其所经历事情产生的认知和意识相统一。比较...

15070836955一般心理问题的判断标准
周伯路答:1、一般心理问题具有特定的情景性。正常心理活动中的过度反应尽管也有明显的情景性,如第一次登台表演、第一次驾车外出时的过度紧张等,但这种情景性是极其广泛的,大凡“第一次”都有可能产生这种过度反应,因为“第一次”碰到某种情景,无经验可言,心理准备就有可能不足而张惶失措。同时,正常心理活动...

15070836955怎样判断一个人心理正常与否?
周伯路答:正常与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有以下几种 通常按以下几条标准进行判断:一、内省经验标准 这里的内省经验指两方面,其一是指病人的主观体验,即病人自己觉得有焦虑、抑郁或没有明显原因的不舒适感,或自己不能适当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因而寻求他人支持和帮助。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没有这种不舒适感反而可能表示有...

15070836955常用的鉴别心理健康问题的标准包括什么
周伯路答:常用的鉴别心理健康问题的标准包括:1. 智力正常,智力发展水平与同龄人之间相差不大。2. 情绪健康,经常表现出愉快、开朗、自信等积极的情绪,对生活充满希望。3. 意志健全,一旦遇到挫折,能够及时调整过来。4. 行为协调,能够达到自我进步和奉献社会的和谐统一。5. 人际关系适应,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编辑:曲王逸)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