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请提供五种动物习性的资料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4
急需各种常见动物名称,习性,资料!

被子植物是植物界最高级的一类,自新生代以来,它们在地球上占着绝对优势。现知被子植物共1万多属,约20多万种,占植物界的一半,我国有2700多属,约3万种。被子植物能有如此众多的种类,有极其广泛的适应性,这和它的结构复杂化、完善化分不开的,特别是繁殖器官的结构和生殖过程的特点,提供了它适应、抵御各种环境的内在条件,使它在生存竞争、自然选择的矛盾斗争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变异,产生新的物种。下面我们列举的被子植物的五个进化特征,是与裸子植物相比较而得出的,至于能产生种子、精子靠花粉管传送、有胚乳等种子植物共有的特征,在此就不赘述了。

(一)具有真正的花

典型的被子植物的花由花尊、花冠、雄蕊群、雌蕊群4部分组成,各个部分称为花部。

被子植物花的各部在数量上、形态上有极其多样的变化,这些变化是在进化过程中, 适应于虫媒、风媒、鸟媒、或水媒传粉的条件,被自然界选择,得到保留,并不断加强造成的。

(二)具雌蕊

雌蕊由心皮所组成,包括子房、花柱和柱头3部分。胚珠包藏在子房内,得到子房的保护, 避免了昆虫的咬噬和水分的丧失。子房在受精后发育成为果实。果实具有不同的色、香、味,多种开裂方式;果皮上常具有各种钩、刺、翅、毛。果实的所有这些特点,对于保护种子成熟,帮助种子散布起着重要作用,它们的进化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

(三)具有双受精现象

双受精现象,即两个精细胞进入胚囊以后,1个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合子,另1个与2个极核结合,形成3n染色体,发育为胚乳,幼胚以3n染色体的胚乳为营养,使新植物体内矛盾增大,因而具有更强的生活力。所有被子植物都有双受精现象,这也是它们有共同祖先的一个 证据。

(四)孢子体高度发达

被子植物的孢子体,在形态、结构、生活型等方面,比其他各类植物更完善化、多样化,有世界上最高大的乔木,如杏仁按(Eucalyptus amygdalina Labill.),高达156米;也有微细如沙 粒的小草本如无根萍[Wolffia arrhiza (L.) Wimm.],每平方米水面可容纳300万个个体 有重达25千克仅含1颗种子的果实,如王棕(大王椰子)[Roystonea regia (H.B.K.) O. F.Cook];也有轻如尘埃,5万颗种子仅重0.1克的植物如热带雨林中的一些附生兰;有寿命长达6千年的植物,如龙血树(Dracaena draco L.);也有在3周内开花结籽完成生命周期的植物(如一些生长在荒漠的十字花科植物);有水生、砂生、石生和盐碱地生的植物;有自养的植物也有腐生、寄生的植物。在解剖构造上,被子植物的次生木质部有导管,韧皮部有伴胞;而裸子植物中一般均为管胞(只有麻黄和买麻藤类例外),韧皮部无伴胞,输导组织的完善使体内物质运输畅通,适应性得到加强。

(五)配子体进一步退化(简化)

被子植物的小孢子(单核花粉粒)发育为雄配子体,大部分成熟的雄配子体仅具2个细胞(2核花粉粒),其中1个为营养细胞,I个为生殖细胞,少数植物在传粉前生殖细胞就分裂1次,产生2个精子,所以这类植物的雄配子体为3核的花粉粒,如石竹亚纲的植物和油菜、玉 米、大麦、小麦等。被子植物的大孢子发育为成熟的雌配子体称为胚囊,通常胚囊只有8个细胞:3个反足细胞、2个极核、2个助细胞、1个卵。反足细胞是原叶体营养部分的残余。有的植物(如竹类)反足细胞可多达300余个,有的(如苹果、梨)在胚囊成熟时,反足细胞消失。助细胞和卵合称卵器,是颈卵器的残余。由此可见,被子植物的雌、雄配子体均无独立生活能力,终生寄生在孢子体上,结构上比裸子植物更简化。配子体的简化在生物学上具有进化的意义。

被子植物的上述特征,使它具备了在生存竞争中,优越于其他各类植物的内部条件。被子植物的产生,便地球上第一次出现色彩鲜艳、类型繁多、花果丰茂的景象,随着被子植物花的形态的发展,果实和种子中高能量产物的贮存,使得直接或间接地依赖植物为生的动物界(尤其是昆虫、鸟类和哺乳类),获得了相应的发展,迅速地繁茂起来。

秃鹫

别名 座山雕、狗头鹫
学名 Aegypius monachus
英文名 cinereous vulture
鹰科 Accipitridae
分布 为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四川的留鸟;偶见于华北、西南及华南一带。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大型猛禽。全长约110厘米。体羽主要呈黑褐色。头被以污褐色绒羽;呈铅蓝色;皱领淡褐近白色。飞羽黑褐色,尾羽暗褐色。嘴黑褐色。脚灰色,爪黑色。栖息于高山山裸岩上,多单独活动,在附近平原、丘陵地带翱翔觅食,发现目标后俯冲抓捕。主要以鸟兽的尸体和其他腐烂动物为食。筑巢于高大乔木上,以树枝为材,内铺小枝和兽毛等。每窝产卵1-2枚,污白色,多少具有深红色条纹和斑点。雌雄均参与孵卵期约55天.
秃鹫别名座山雕、狗头鹫。体长约1.1米。体羽主要呈黑褐色。头上是污褐色绒羽;颈裸出,呈铅蓝色;皱领淡褐近白色;飞羽黑褐色,尾羽暗褐色;嘴黑褐色;脚灰色,爪黑色。栖息于高山裸岩上,多单独活动,在附近草地、牧场和疏林、灌木林地带翱翔觅食,发现目标后俯冲抓捕。在食物丰富的地方常成小群活动。一只秃鹫发现一具尸体,它在空中盘旋几圈后,准确地落在尸体旁边,刹那间,另几只秃鹫相继降落,于是,尸体被撕裂,内脏被吞食,肌肉被成条地撕下。筑巢于高大乔木上,以树枝为材,内铺小枝和兽毛等。每窝产卵1—2枚,污白色,多少具有深红色条纹和斑点。雌雄均参与孵卵,孵卵期约55天。 秃鹫在神农架属冬候鸟。以前,很多人认为秃鹫常食腐尸,跟肉体接触,很可能是传播疾病的媒介,因而主张捕杀。动物学家后来发现,事实并非如此。首先,它们的消化系统能有效地杀死吃进去的细菌。其次,它们在吃完食后,常吐出一种粘液状物质涂刷双脚。这种分泌物是一种有效的消毒剂,能杀死脚爪上的细菌。第三,秃鹫的头颈裸露,有利于它们把头伸入尸体体腔,掏食内脏。它们吃完食后,喜欢在阳光下晒。由于头颈没有羽毛的遮拦,在阳光中紫外线的强烈照射下,沾在头颈上的细菌和寄生虫卵就被杀死。实际上,秃鹫吃掉死动物的尸体,不仅没有传播疾病,还能减少动物疾病的传播。如果没有这些起净化作用的鸟类,自然界将会是怎样一种情景呢?
狗的生理习性

①狗是一种食肉动物,在喂养时,需要在饲料中配制较多的动物蛋白和脂肪,辅以素食成分,以保证狗的正常发育和健康的体魄。

②狗的消化道比食草动物要短,狗的胃中盐酸的含量在家畜中居于首位,加之肠壁厚吸收能力强,所以容易和适宜消化肉食食品。

③狗属狼科,在进食时不大咀嚼,可谓“狼吞虎咽”。如果要喂粗纤维的蔬菜最好把蔬菜切碎或煮熟。

④狗的排便中枢不够发达,不能在行进中排便,所以我们要给它一定的排便时间。

⑤狗喜啃咬。这也是原生态时撕咬猎物所留下的习惯。我们在喂养时不定期要经常给它一些骨头,以利于磨牙用。

⑥狗有独特的自我防御能力,吃进有毒食物后,能引起呕吐反应而把有毒食物吐出来。

⑦炎热的夏季,狗大张着嘴巴,垂着长长的舌头,靠唾液中水分蒸发来散热。

⑧狗在群居时,也有“等级制度”和主从关系。建立这样一种秩序便可以保持群体的稳定,减少因为食物、生存空间的争夺而引起恶斗。

⑨狗在卧下的时候,总是在周围转一转,也许是为了卧着舒服,也许是遗留下来的什么本能。

⑩狗的头部、颈部、身体,喜欢被人爱抚,但屁股和尾巴摸不得。

此外,“狗改不了吃屎”,这是狗的最大恶习,必须纠正。狗不但吃人屎,也吃狗屎。

狗的行为基准和习性

狗对陌生人的行为准则是根据自己视线的高度来判断对手的强弱。陌生人一靠近,从上面下来的压迫感会使它不安,若采用低姿势,它便会接受你。如果比它眼睛看到的高度更低时,会使它更安心。

狗的弱点在右边,它会为保护右边而行动。当它在被追得走投无路时,会让自己的右侧靠墙,把左侧面对敌人。这种习性是狗与生俱来的本能。

狗让人家看它的肚子是向对方表示顺从和投降。狗的社会中也有一定规则,它们决不攻击倒下露出肚子的对手。狗将肚子朝天躺着睡时表示它很放心或很信任,才会让人看到或是让人摸它的肚子。
狗喜欢人甚于喜欢同类,这不仅是由于人能照顾它,给它吃住。更主要原因是狗跟人为伴,建立了感情。狗对自己的主人有强烈的保护心。有的狗从水中、失火的房子里或车子下救出孩子。狗会帮助它受难或受伤的狗友同伴。
狗具有领地习性,就是自己占有一定范围,并加以保护,不让其他动物侵入。它们利用肛门腺分泌物使粪便具有特殊气味,趾间汗腺分泌的汗液和用后肢在地上抓画,作为领地记号。
狗的嫉妒心非常强,当你把注意力放在新来的狗身上,忽略了对它的照顾时,它就会愤怒,不遵守已养成的生活习惯,变得暴躁和具有破坏性。
狗也有虚荣心,喜欢人们称赞表扬它。当它办一件好事,或做一些小技巧活动,你拍手赞美它,抚摸它,它就会像吃了一顿丰盛美餐那样心满意足。狗也有害羞心,如它做错了事或被毛剪得太短,它就会躲在什么地方,等肚子饿了才出来。
在记忆力方面,狗对于曾经和它有过亲密相处的人,似乎永不会忘记他的声音,同时自己住过的地方也能记得。但也有人认为狗是靠它的感官灵敏性,来识别熟人的声音和认识地方的。
狗喜欢嗅闻任何东西。嗅闻领地记号,新的狗、食物、毒物、粪便、尿液等等。狗在外出漫游时,我们常常看到它不断地小便或蹲下大便,把它的粪便布撒路途。而它就是依靠这些“臭迹标志”行走的。
狗喜欢追捕生物。如追捕和杀死小动物。追逐兔、猫、羊等,甚至追咬人类,人利用狗的这种特性,让它驱赶羊群、牛群和保护人类自己。
狗生病时,会本能地避开人类或者其他狗,躲在阴暗处去康复或死亡,这是一种“返祖现象”。狗的祖先都是群居生活,狗群中若有生病或受伤的,别的狗会杀死它,以免全受到连累或掉队后受罪。这点要引起狗主人或饲养员注意,应及时请兽医诊治。
狗最不喜欢酒精。在兽医院里给狗打针时,在未擦酒精前,表现乖乖的。一旦擦酒精后,狗嗅到了味,毛发马上直立并咆哮不安。
狗怕火,因此凡是冒烟的东西,它都不喜欢,如划火柴、吸烟等。

鸡的生活习性:
1、 抗寒力差。初出壳的雏鸡,体温比成年鸡低3℃,要10天后才能达到正常体温,加上雏鸡绒毛短而稀,不能御寒,所以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强,必须依靠人工保温,雏鸡才能正常生长发育。1-30天的雏鸡都要保温,并放在清洁卫生的环境中饲养。30天以上的小鸡,羽毛基本上长满长齐,可以不用保温。
2、 体温高,发育快。一般鸡的体温在40.8-41.5℃之间,所以必须在冬暖夏凉、通风良好的环境中饲养,另外鸡的消化道短,新陈代谢旺盛,生长发育快,因此要喂给营养充足,易消化的饲料才能满足需要。
3、 抵抗力弱。特别是雏鸡,很容易受到有害微生物的侵袭。因此,除做好环境的清洁卫生外,还要做好预防工作。如鸡舍严禁外人进出,环境和笼具要消毒,各种鸡都要定期注射各种预防针。
4、 易惊群。鸡胆小,特别是雏鸡很容易惊群,轻者拥挤,生长发育受阻,重者相互践踏引起伤残和死亡。因此,要在安静的地方养鸡。粗暴的管理,突来的噪音,狗猫闯入,扑捉等都能导致鸡群骚乱、影响生长。
5、 怕潮湿。鸡宜在干爽通风的环境中生长,如果环境潮湿,一些病原菌和霉菌易于生长繁殖。如果鸡舍内潮湿,鸡粪会发酵产生有毒气体,使鸡容易得病。

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鳄类,也是世界上濒临绝灭的爬行动物之一。它的身体长约1.5-2米,不如非洲鳄和泰国鳄的体型那么巨大。扬子鳄的吻短钝,属短吻鳄的一种。因为扬子鳄的外貌非常像“龙”,所以俗称“土龙”或“猪婆龙”。上世纪70年代,它被携出国门,云游欧洲,名扬世界。
鳄类与庞然大物恐龙在中生代曾繁盛一时,独霸天下。可是经历了7000万年的生物大绝灭时期以后,骄横一世的恐龙遭到了灭顶之灾,而扬子鳄却成了残存下来的少数爬行动物之一。为什么扬子鳄能神奇般地生存下来呢?这个问题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受到了生物学家的重视,扬子鳄在科学研究上有较高的价值。
有人把扬子鳄称为鳄鱼,把它看作是鱼一类的水生动物。其实扬子鳄没有鳃,也不是水生动物,只不过扬子鳄又回到水中,形成了一些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具有水陆两栖的本领而已。这样,扬子鳄就扩大了生活的领域,使它们容易在生存斗争中成为优胜者。
扬子鳄喜欢栖息在湖泊、沼泽的滩地或丘陵山涧长满乱草蓬蒿的潮湿地带。它具有高超的挖洞打穴的本领,头、尾和锐利的趾爪都是它的打洞打穴工具。俗话说“狡兔三窟”,而扬子鳄的洞穴还超过三窟。它的洞穴常有几个洞口,有的在岸边滩地芦苇、竹林丛生之处,有的在池沼底部,地面上有出入口、通气口,而且还有适应各种水位高度的侧洞口。洞穴内曲径通幽,纵横交错,恰似一座地下迷宫。也许正是这种地下迷宫帮助它们渡过了严寒的大冰期和寒冷的冬天,同时也帮助它们逃避了敌害而幸存下来。
扬子鳄喜静,白天常隐居在洞穴中,夜间外出觅食。不过它也在白天出来活动,尤其是喜欢在洞穴附近的岸边、沙滩上晒太阳。它常紧闭双眼,爬伏不动,处于半睡眠状态,给人们以行动迟钝的假象,可是,当它一旦遇到敌害或发现食物时,就会立即将粗大的尾巴用力左右甩动,迅速沉入水底逃避敌害或追逐食物。它最爱吃的食物是田螺、河蚌、小鱼、小虾、水鸟、野兔、水蛇等动物。扬子鳄的食量很大,能把吸收的营养物质大量地贮存在体内,因而它就有很强的耐饥能力,可以渡过漫长的冬眠期。
扬子鳄的子孙曾兴旺发达过,七八十年前,安徽芜湖万春圩一带的河滩上还生活着很多扬子鳄。据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回忆,可是到了1949年,那里已很难听到扬子鳄的吼叫声了。现在,扬子鳄的分布区不断缩小,数量也日益减少。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分析起来,主要还是栖息地环境的破坏。加上扬子鳄全身都是宝,它的肉曾是宴席上的佳肴,它的皮是制造高档革制品的上好材料,它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因此遭到人们的乱捕滥杀。又因为扬子鳄是一种肉食性动物,能在圩堤上挖穴打洞,因此农民曾把它当作有害动物,见了就捕杀。扬子鳄已处于几乎要绝灭的境地。
为此,我国政府于1972年将扬子鳄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973年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将它列入重点保护动物名录,禁止贸易。1981年,据专家估计,野外生存的扬子鳄仅有300--500条,这一物种可能在10年内绝灭。然而令人高兴的是,时至今日,扬子鳄不仅没有绝灭,而且数量已大大增加。这一人间奇迹又是怎样创造出来的呢?
为了保住扬子鳄这一物种,改变濒临绝灭的状况,让它世世代代生存发展下去,我国政府投入了巨大的物力和人力,建立了安徽国家级扬子鳄自然保护区和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
可是仅靠扬子鳄自身的繁殖,仍无法挽回种群趋向绝灭的总趋势。从70年代起,我国的科学工作者迈上了充满坎坷的人工繁殖扬子鳄的征途,现在我国人工孵化鳄卵、人工繁殖鳄群技术已走在世界前列。在他们不懈的努力下,扬子鳄的数量已从建场初期的170条增加到4000多条,现在每年的繁殖数量都在1000条以上,扬子鳄已成为被国际贸易公约批准的第一种可以进行商品化开发利用的受胁动物。

鲫鱼是杂食性鱼,但成鱼主要以植物性食料为主。因为植物性饲料在水体中蕴藏丰富,品种每繁多,供采食的面广。维管束水草的茎,叶,芽和果实是鲫鱼爱食之物,在生有菱和藕的高等水生植物的水域,鲫鱼最能获得各种丰富的营养物质。硅藻和一些状藻类也是鲫鱼的食物,小虾,蚯蚓,幼螺,昆虫等它们也很爱吃。

鲫鱼采食时间,依季节不同而不同。春季为采食旺季,昼夜均在不断地采食;夏季采食时间为早,晚和夜间;秋季全天采食;冬季则在中午前后采食。

生活在江河流动水里的鲫鱼,喜欢群集而行。有时顺水,有时逆水,到水草丰茂的浅滩,河湾,沟汊,芦苇丛中寻食,产卵;遇到水流缓慢或静止不动,具有丰富饵料的场所,它们就暂栖息下来。

生活在湖泊和大型水库中的鲫鱼,也是择食而居。尤其在较浅的水生植物丛生地,更是它们的集中地,即使到了冬季,它们贪恋草根,多数也不游到无草的深水处过冬。

生活在小型河流和池塘中的鲫鱼,它们是遇流即行,无流即止,择食而居。冬季多潜入水底深处越冬。

青蛙前脚上有四个趾,后脚上有五个趾,还有蹼。青蛙头上的两侧有两个略微鼓着的小包包。那是它的耳膜,青蛙通过它可以听到声音。青蛙的背上是绿色的,很光滑、很软,还有花纹,腹部是白色的。可以使它隐藏在草丛中,捉害虫就容易些,也可以保护自己。它的皮肤还可以帮助它呼吸。它的气囊,只有雄蛙有。青蛙用舌头捕食,舌头上有黏液。青蛙是卵生的,卵孵化成蝌蚪,最后才变成青蛙。
青蛙的身体分头、躯干、四肢三部分,皮肤光滑。
运动捕食方面就是:游、跳、用舌捕食。
繁殖发育方面是:卵生、发育变态。
它的生活环境是:小时候只能生活在水中,长大后还可以到陆地上生活
青蛙用肺来呼吸,但也可以通过湿润的皮肤从空气中吸取氧气。它皮肤里的各种色素细胞还会随湿度温度的高低扩散或收缩,从而发生肤色深浅变化。青蛙平时栖息在稻田、池塘、水沟或河流沿岸的草丛中,有时也潜伏在水里。一般是夜晚捕食。
中华蟾蜍生活习性的观察
中华蟾蜍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种动物——癞蛤蟆,属于两栖纲,无尾目,蟾蜍科。因为长得丑,所以得了这么个通俗而难听的名字。
白天,癞蛤蟆多隐蔽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很少活动。傍晚,在池塘边、草地里便可看到它们忙忙碌碌地“狩猎”——捕食昆虫。
癞蛤蟆体长一般在10厘米以上。它的身体“粗壮”,皮肤异常“粗糙”,可淡黄色的肚皮还算光滑。黄、褐、绿三色交错的背上疙里疙瘩的。这些“疙瘩”却是“宝贝”——皮肤腺,尤其是头部两侧鼓膜上方最大的一对“疙瘩”——耳后膜,能分泌白色毒液。这毒液是一种防御武器,当有天敌进攻时,癞蛤蟆喷射的毒液能使对方不敢靠近。癞蛤蟆长着梯形式的头,前端较小,看起来傻乎乎的。头的吻端偏上有一对鼻腔,能够流通空气,也有嗅觉作用。头部上方两侧各有一个大而凸出的眼睛。它有上下眼睑,拨开下眼睑能看到一片透明的膜。它的眼皮能闭上,所以不像鱼那样老睁着眼。但癞蛤蟆闭眼时不是在休息,而在吞咽食物,因为其眼和口腔只隔一层薄膜,无硬骨,眼球被压而进入口咽腔,迫使食物下咽,因此必须闭眼。癞蛤蟆还会“哭”,它有泪腺。癞蛤蟆的眼睛视野大,对运动着的物体感觉极为敏锐。在两眼后方还各有一个椭圆形、薄膜状的鼓膜。鼓膜能将声波传到内耳,于是它就有了听觉。遗憾的是,癞蛤蟆是个哑巴(不论雌雄),都不能“讲话”——高声呜叫,而只能呱呱叫。它没有雄青蛙的“鸣囊”,在头部下方长着一张扁扁的大嘴巴。撬开嘴巴,能看到其颚上有个洞,与鼻孔相通。它的上下颚均无齿,嘴里还有一张椭圆形、末端不分叉的大舌头(青蛙舌末端分叉),而且是“倒着长”,舌根固着在口腔底部前缘,舌尖伸向口腔里面。舌上总有黏而滑的液体。它能迅速地伸出来掠捕食物。癞蛤蟆头部紧连着短而阔的躯干,生有前肢和发达的后肢。后肢趾间有蹼,用于游泳。它善于爬行而不善于跳跃。
中华蟾蜍是捕食田野害虫的能手,一般是夜间捕食。捕食害虫种类很多,有蝶类、蝗虫、蚱蜢、金龟子、蚊、蝇、白蚁……捕食量极大。稻田里的青蛙一天捕食 200多只害虫,而癞蛤蟆要高出青蛙2—3倍,所以它是对人类很有益的动物。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 “春分”至“清明”前后,冬眠的蟾蜍都集中在池塘、人工湖,可看到个体较小的雄蟾蜍,用前肢紧紧抱住一只个体较大的雌蜡蜍,有时可持续几天而不分开(即使人为地使之分开也很费劲),这种现象称为抱对或抱合。抱对并不是它们进行交配,而是促使两个个体都在兴奋高潮中,同时产卵排精,进行体外受精。癞蛤蟆的卵呈带状。卵的外面有外胶质膜,起缓冲、保护、集热、聚光、增加浮力,以及防止干燥等作用。
癞蛤蟆存在数量多、分布广,可广泛用于科学研究和教学,成为解剖、生理实验的好材料。如它的腓肠肌和坐骨神经可用于观察神经传导和肌肉收缩等。
癞蛤蟆皮肤腺的毒液可加工成我国传统的名贵药材——蟾酥。蟾酥又是六神丸、喉症丸等数千种中药的主要原料,可治疗疮等外科病,还具有解毒、利尿、强心的功能,驰名中外的“安宫牛黄丸”和新制的“蟾力苏”都是急救用的强心药剂。
癞蛤蟆对人类是十分有益的,在饲养的基础上,我们应大力开发和利用,同时我们应注意保护它。在保护癞蛤蟆的措施中,要禁止滥捕滥杀,禁止打捞其幼体——蝌蚪;更重要的是必须保护它们的栖息环境,特别是生殖季节对繁殖场所的保护。水体污染是导致癞哈蟆大量减少的主要因。实践证明:低浓度的农药能刺激蝌蚪的肌肉,使之行动迟缓,易被天敌发现和消灭,高剂量的农药可立即引起死亡,愈大的蝌蚪对农药愈敏感,特别在变态前后最易死亡。可见,当务之急是要大量减少农药的投放量,大力提倡生物防治害虫。另外还应创设癞蛤蟆繁殖的饲养基地,保证它们能安全地繁衍和成长。
通过这次活动,不仅使我全面了解了癞蛤蟆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及与之相适应的功能,而且使我学会了观察、写观察日记、亲自解剖蟾蜍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我了解到癞蛤蟆不仅捕食农田、林地、菜地的害虫,而且可作为实验材料和药用。用它防治害虫既不费工,又不花钱,并且不污染环境。

狗的生理习性

①狗是一种食肉动物,在喂养时,需要在饲料中配制较多的动物蛋白和脂肪,辅以素食成分,以保证狗的正常发育和健康的体魄。

②狗的消化道比食草动物要短,狗的胃中盐酸的含量在家畜中居于首位,加之肠壁厚吸收能力强,所以容易和适宜消化肉食食品。

③狗属狼科,在进食时不大咀嚼,可谓“狼吞虎咽”。如果要喂粗纤维的蔬菜最好把蔬菜切碎或煮熟。

④狗的排便中枢不够发达,不能在行进中排便,所以我们要给它一定的排便时间。

⑤狗喜啃咬。这也是原生态时撕咬猎物所留下的习惯。我们在喂养时不定期要经常给它一些骨头,以利于磨牙用。

⑥狗有独特的自我防御能力,吃进有毒食物后,能引起呕吐反应而把有毒食物吐出来。

⑦炎热的夏季,狗大张着嘴巴,垂着长长的舌头,靠唾液中水分蒸发来散热。

⑧狗在群居时,也有“等级制度”和主从关系。建立这样一种秩序便可以保持群体的稳定,减少因为食物、生存空间的争夺而引起恶斗。

⑨狗在卧下的时候,总是在周围转一转,也许是为了卧着舒服,也许是遗留下来的什么本能。

⑩狗的头部、颈部、身体,喜欢被人爱抚,但屁股和尾巴摸不得。

此外,“狗改不了吃屎”,这是狗的最大恶习,必须纠正。狗不但吃人屎,也吃狗屎。

狗的行为基准和习性

狗对陌生人的行为准则是根据自己视线的高度来判断对手的强弱。陌生人一靠近,从上面下来的压迫感会使它不安,若采用低姿势,它便会接受你。如果比它眼睛看到的高度更低时,会使它更安心。

狗的弱点在右边,它会为保护右边而行动。当它在被追得走投无路时,会让自己的右侧靠墙,把左侧面对敌人。这种习性是狗与生俱来的本能。

狗让人家看它的肚子是向对方表示顺从和投降。狗的社会中也有一定规则,它们决不攻击倒下露出肚子的对手。狗将肚子朝天躺着睡时表示它很放心或很信任,才会让人看到或是让人摸它的肚子。
狗喜欢人甚于喜欢同类,这不仅是由于人能照顾它,给它吃住。更主要原因是狗跟人为伴,建立了感情。狗对自己的主人有强烈的保护心。有的狗从水中、失火的房子里或车子下救出孩子。狗会帮助它受难或受伤的狗友同伴。
狗具有领地习性,就是自己占有一定范围,并加以保护,不让其他动物侵入。它们利用肛门腺分泌物使粪便具有特殊气味,趾间汗腺分泌的汗液和用后肢在地上抓画,作为领地记号。
狗的嫉妒心非常强,当你把注意力放在新来的狗身上,忽略了对它的照顾时,它就会愤怒,不遵守已养成的生活习惯,变得暴躁和具有破坏性。
狗也有虚荣心,喜欢人们称赞表扬它。当它办一件好事,或做一些小技巧活动,你拍手赞美它,抚摸它,它就会像吃了一顿丰盛美餐那样心满意足。狗也有害羞心,如它做错了事或被毛剪得太短,它就会躲在什么地方,等肚子饿了才出来。
在记忆力方面,狗对于曾经和它有过亲密相处的人,似乎永不会忘记他的声音,同时自己住过的地方也能记得。但也有人认为狗是靠它的感官灵敏性,来识别熟人的声音和认识地方的。
狗喜欢嗅闻任何东西。嗅闻领地记号,新的狗、食物、毒物、粪便、尿液等等。狗在外出漫游时,我们常常看到它不断地小便或蹲下大便,把它的粪便布撒路途。而它就是依靠这些“臭迹标志”行走的。
狗喜欢追捕生物。如追捕和杀死小动物。追逐兔、猫、羊等,甚至追咬人类,人利用狗的这种特性,让它驱赶羊群、牛群和保护人类自己。
狗生病时,会本能地避开人类或者其他狗,躲在阴暗处去康复或死亡,这是一种“返祖现象”。狗的祖先都是群居生活,狗群中若有生病或受伤的,别的狗会杀死它,以免全受到连累或掉队后受罪。这点要引起狗主人或饲养员注意,应及时请兽医诊治。
狗最不喜欢酒精。在兽医院里给狗打针时,在未擦酒精前,表现乖乖的。一旦擦酒精后,狗嗅到了味,毛发马上直立并咆哮不安。
狗怕火,因此凡是冒烟的东西,它都不喜欢,如划火柴、吸烟等。

鸡的生活习性:
1、 抗寒力差。初出壳的雏鸡,体温比成年鸡低3℃,要10天后才能达到正常体温,加上雏鸡绒毛短而稀,不能御寒,所以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强,必须依靠人工保温,雏鸡才能正常生长发育。1-30天的雏鸡都要保温,并放在清洁卫生的环境中饲养。30天以上的小鸡,羽毛基本上长满长齐,可以不用保温。
2、 体温高,发育快。一般鸡的体温在40.8-41.5℃之间,所以必须在冬暖夏凉、通风良好的环境中饲养,另外鸡的消化道短,新陈代谢旺盛,生长发育快,因此要喂给营养充足,易消化的饲料才能满足需要。
3、 抵抗力弱。特别是雏鸡,很容易受到有害微生物的侵袭。因此,除做好环境的清洁卫生外,还要做好预防工作。如鸡舍严禁外人进出,环境和笼具要消毒,各种鸡都要定期注射各种预防针。
4、 易惊群。鸡胆小,特别是雏鸡很容易惊群,轻者拥挤,生长发育受阻,重者相互践踏引起伤残和死亡。因此,要在安静的地方养鸡。粗暴的管理,突来的噪音,狗猫闯入,扑捉等都能导致鸡群骚乱、影响生长。
5、 怕潮湿。鸡宜在干爽通风的环境中生长,如果环境潮湿,一些病原菌和霉菌易于生长繁殖。如果鸡舍内潮湿,鸡粪会发酵产生有毒气体,使鸡容易得病。

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鳄类,也是世界上濒临绝灭的爬行动物之一。它的身体长约1.5-2米,不如非洲鳄和泰国鳄的体型那么巨大。扬子鳄的吻短钝,属短吻鳄的一种。因为扬子鳄的外貌非常像“龙”,所以俗称“土龙”或“猪婆龙”。上世纪70年代,它被携出国门,云游欧洲,名扬世界。
鳄类与庞然大物恐龙在中生代曾繁盛一时,独霸天下。可是经历了7000万年的生物大绝灭时期以后,骄横一世的恐龙遭到了灭顶之灾,而扬子鳄却成了残存下来的少数爬行动物之一。为什么扬子鳄能神奇般地生存下来呢?这个问题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受到了生物学家的重视,扬子鳄在科学研究上有较高的价值。
有人把扬子鳄称为鳄鱼,把它看作是鱼一类的水生动物。其实扬子鳄没有鳃,也不是水生动物,只不过扬子鳄又回到水中,形成了一些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具有水陆两栖的本领而已。这样,扬子鳄就扩大了生活的领域,使它们容易在生存斗争中成为优胜者。
扬子鳄喜欢栖息在湖泊、沼泽的滩地或丘陵山涧长满乱草蓬蒿的潮湿地带。它具有高超的挖洞打穴的本领,头、尾和锐利的趾爪都是它的打洞打穴工具。俗话说“狡兔三窟”,而扬子鳄的洞穴还超过三窟。它的洞穴常有几个洞口,有的在岸边滩地芦苇、竹林丛生之处,有的在池沼底部,地面上有出入口、通气口,而且还有适应各种水位高度的侧洞口。洞穴内曲径通幽,纵横交错,恰似一座地下迷宫。也许正是这种地下迷宫帮助它们渡过了严寒的大冰期和寒冷的冬天,同时也帮助它们逃避了敌害而幸存下来。
扬子鳄喜静,白天常隐居在洞穴中,夜间外出觅食。不过它也在白天出来活动,尤其是喜欢在洞穴附近的岸边、沙滩上晒太阳。它常紧闭双眼,爬伏不动,处于半睡眠状态,给人们以行动迟钝的假象,可是,当它一旦遇到敌害或发现食物时,就会立即将粗大的尾巴用力左右甩动,迅速沉入水底逃避敌害或追逐食物。它最爱吃的食物是田螺、河蚌、小鱼、小虾、水鸟、野兔、水蛇等动物。扬子鳄的食量很大,能把吸收的营养物质大量地贮存在体内,因而它就有很强的耐饥能力,可以渡过漫长的冬眠期。
扬子鳄的子孙曾兴旺发达过,七八十年前,安徽芜湖万春圩一带的河滩上还生活着很多扬子鳄。据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回忆,可是到了1949年,那里已很难听到扬子鳄的吼叫声了。现在,扬子鳄的分布区不断缩小,数量也日益减少。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分析起来,主要还是栖息地环境的破坏。加上扬子鳄全身都是宝,它的肉曾是宴席上的佳肴,它的皮是制造高档革制品的上好材料,它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因此遭到人们的乱捕滥杀。又因为扬子鳄是一种肉食性动物,能在圩堤上挖穴打洞,因此农民曾把它当作有害动物,见了就捕杀。扬子鳄已处于几乎要绝灭的境地。
为此,我国政府于1972年将扬子鳄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973年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将它列入重点保护动物名录,禁止贸易。1981年,据专家估计,野外生存的扬子鳄仅有300--500条,这一物种可能在10年内绝灭。然而令人高兴的是,时至今日,扬子鳄不仅没有绝灭,而且数量已大大增加。这一人间奇迹又是怎样创造出来的呢?
为了保住扬子鳄这一物种,改变濒临绝灭的状况,让它世世代代生存发展下去,我国政府投入了巨大的物力和人力,建立了安徽国家级扬子鳄自然保护区和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
可是仅靠扬子鳄自身的繁殖,仍无法挽回种群趋向绝灭的总趋势。从70年代起,我国的科学工作者迈上了充满坎坷的人工繁殖扬子鳄的征途,现在我国人工孵化鳄卵、人工繁殖鳄群技术已走在世界前列。在他们不懈的努力下,扬子鳄的数量已从建场初期的170条增加到4000多条,现在每年的繁殖数量都在1000条以上,扬子鳄已成为被国际贸易公约批准的第一种可以进行商品化开发利用的受胁动物。

鲫鱼是杂食性鱼,但成鱼主要以植物性食料为主。因为植物性饲料在水体中蕴藏丰富,品种每繁多,供采食的面广。维管束水草的茎,叶,芽和果实是鲫鱼爱食之物,在生有菱和藕的高等水生植物的水域,鲫鱼最能获得各种丰富的营养物质。硅藻和一些状藻类也是鲫鱼的食物,小虾,蚯蚓,幼螺,昆虫等它们也很爱吃。

鲫鱼采食时间,依季节不同而不同。春季为采食旺季,昼夜均在不断地采食;夏季采食时间为早,晚和夜间;秋季全天采食;冬季则在中午前后采食。

生活在江河流动水里的鲫鱼,喜欢群集而行。有时顺水,有时逆水,到水草丰茂的浅滩,河湾,沟汊,芦苇丛中寻食,产卵;遇到水流缓慢或静止不动,具有丰富饵料的场所,它们就暂栖息下来。

生活在湖泊和大型水库中的鲫鱼,也是择食而居。尤其在较浅的水生植物丛生地,更是它们的集中地,即使到了冬季,它们贪恋草根,多数也不游到无草的深水处过冬。

生活在小型河流和池塘中的鲫鱼,它们是遇流即行,无流即止,择食而居。冬季多潜入水底深处越冬。

青蛙前脚上有四个趾,后脚上有五个趾,还有蹼。青蛙头上的两侧有两个略微鼓着的小包包。那是它的耳膜,青蛙通过它可以听到声音。青蛙的背上是绿色的,很光滑、很软,还有花纹,腹部是白色的。可以使它隐藏在草丛中,捉害虫就容易些,也可以保护自己。它的皮肤还可以帮助它呼吸。它的气囊,只有雄蛙有。青蛙用舌头捕食,舌头上有黏液。青蛙是卵生的,卵孵化成蝌蚪,最后才变成青蛙。
青蛙的身体分头、躯干、四肢三部分,皮肤光滑。
运动捕食方面就是:游、跳、用舌捕食。
繁殖发育方面是:卵生、发育变态。
它的生活环境是:小时候只能生活在水中,长大后还可以到陆地上生活
青蛙用肺来呼吸,但也可以通过湿润的皮肤从空气中吸取氧气。它皮肤里的各种色素细胞还会随湿度温度的高低扩散或收缩,从而发生肤色深浅变化。青蛙平时栖息在稻田、池塘、水沟或河流沿岸的草丛中,有时也潜伏在水里。一般是夜晚捕食。


19182604867你知道哪些动物的习性呢?
阚固仪答:1、干泥蜂:他们喜欢在潮湿温暖的地方筑巢。他们经常在烟囱里筑巢,那里的温度适合干泥蜂生存,但是干泥蜂的幼崽经常窒息,所以干泥蜂会在宽阔的烟囱里筑巢。2、萤火虫:在外表看,它有六只短脚,喜欢用它们散步。当雄性萤火虫完全发育时,它们会长出翅膀,因为它本身就是甲虫,雌性萤火虫会一辈子都是幼虫...

19182604867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你还知道动物有哪些有趣的习性或现象举一个例子简要...
阚固仪答:1、乌鸦反哺 在小时候,乌鸦母亲含辛茹苦喂养小乌鸦长大。小乌鸦在母亲的哺育下长大后,当母亲年老体衰,不能觅食或者双目失明飞不动的时候,它的子女就四处去寻找可口的食物,衔回来嘴对嘴地喂到母亲的口中,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并且从不感到厌烦,一直到老乌鸦临终,再也吃不下东西为止。这就是...

19182604867熊猫,乌龟,啄木鸟,大象,鸽子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阚固仪答:五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分别为:1、熊猫。生活习性:杂食性动物,栖于中国长江上游的高山深谷,是一种喜湿性动物。生活特点:大熊猫每天除去一半进食的时间,剩下的一半时间多数便是在睡梦中度过。2、乌龟。生活习性:杂食性两栖爬行动物,且乌龟是变温动物,一年有四个月冬眠期。特点:寿命较长,生...

19182604867记录5个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吃食.睡觉.特点?
阚固仪答:猪的生活习惯就是吃饱了就睡觉,睡觉就会长肉,猪没有其它特长。狗的生活习惯大多都是乞讨主人吃剩下的饭菜来果腹肚子,没事也喜欢睡觉,特点就是对主人忠诚,不离不弃。鸡的生活习惯就是喜欢群居,找虫子吃属于杂食性动物,特点是公鸡喜欢打鸣,天擦黑所有的鸡都一起进笼子休息了。鸭的生活习惯喜欢待...

19182604867我需要各种动物的详细介绍 主要是习性 特点
阚固仪答:5、河马: 分布于非洲热带的河流间。河马栖息在河流附近的沼泽地及芦苇中。 习性:成对或结小群,夜行性,每天大部分时间在水中,无定居。性温和,善游泳,皮肤排出液体含红色色素,俗称为“血汗”。主要以水生植物为食,偶食陆地作物。 繁殖:不固定,孕期约8个月,每产1仔,3-5岁性成熟,寿命40-50年。北京动物园1957...

19182604867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生活习惯?
阚固仪答:1,小猫的生活习性:猫是夜游动物,喜欢晚上活动,猫最活跃的时刻是在黎明或傍晚,白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睡懒觉或休息。猫爱干净讲卫生,经常清理自己身上的毛,自我清洁。猫的警惕性很高,对轻微的声响或潜在的危险都保持着警惕性。猫善于爬高,平衡能力强,这得益于猫的出色的反应神经,以及猫的利爪和...

19182604867动物的生活习性有哪些?
阚固仪答:1、萤火虫会发光 萤科昆虫腹部可见7-8节,末端2节(雄)或1节(雌),内有磷化物发光质,经发光酵素作用,可发黄绿冷光;雌虫多缺翅。成虫寿命一般只有5天至2星期,发光用以吸引异性,发光时间一般只维持2至3小时,不同种闪光间隔不一样。2、狗夏天流口水 排汗 狗只要觉得有一点热,就会张开嘴,...

19182604867动物有哪些良好的习性
阚固仪答:动物的这些良好的习性,都是为了繁育后代和防止天敌的侵害而长期应变形成的.在非洲有一种“兰鸟”,它们不但给自己的生母喂食,还将得来的食物去孝敬同类的兰鸟,大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高风,比起乌鸦自然又更胜一筹了.舍身 当斑马群遭到敌人袭击而来不及逃跑时,一头老斑马会不顾一切地迎敌而上,...

19182604867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
阚固仪答:五、松鼠全年活跃,不进行冬眠,是日行性动物。它们的活动时间与日出日落有关,但活动结束时间与日落无明显联系。松鼠的活动节律受气候条件影响,极端天气会减少其活动时间。在冬季,它们可能会在巢中停留几天不活动,以保存能量。夏季则有两个活动高峰期,春季和秋季的活动模式介于冬夏之间。

19182604867动物的习性包括什么?
阚固仪答:3、攻击 动物的攻击行为是指同种个体之间所发生的攻击或战斗。在动物界中,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抢占巢区、领域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4、繁殖与发育 几乎所有的动物都会进行某种类型的有性生殖。成熟的个体是双倍体或多倍体的。它们有一些特化的生殖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以产生较小可游...


(编辑:时娟畏)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