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为什么生物多样性减少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8
生物多样性下降及其原因是什么?

(1)生态系统受损严重地球上许多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正遭受破坏,表现在量的减少和质的退化两个方面。被称为“自然之肾”的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降解环境污染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被人类开发得最剧烈的生态系统之一。新西兰有90%的湿地自欧洲殖民时代以来已经丧失,森林面积减少和被破坏的情况也十分严重。
中国的原始森林长期受到乱砍滥伐、毁林开荒及森林火灾与病虫害的破坏,原始森林每年减少0.5×104千米2;草原由于超载过牧、毁草开荒及鼠害等影响,已有50%退化,25%严重退化;土地受水力侵蚀、风力侵蚀面积已达367×104千米2。生态系统的大面积破坏和退化,不仅表现在总面积的减少,更为严重的是其结构和功能的降低或丧失,例如水体污染达80%以上,淡水生态系统濒于瓦解。
(2)物种及遗传多样性丧失加剧生物物种的灭绝是自然过程,但灭绝的速度则因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而大大增加,野生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以惊人的速度在减少。自1600年以来的生物灭绝,被称为地质史上的第六次生物大灭绝,其灭绝量大约是以往地质年代“自然”灭绝的100~1000倍。据科学家估计,自1600年以来,人类活动已经导致75%的物种灭绝。鸟类和兽类在1600~1700年的100年间,灭绝率分别为2.1%和1.3%,即大约每10年灭绝一种,而在1850~1950年期间,灭绝率上升到大约每两年灭绝一种。1992~2002年的10年间,全球有800多个物种灭绝,1.1万多个物种濒危。中国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的国家,拥有极为丰富的基因资源。然而,目前资源正在不可逆转地退化,极大地影响了资源利用状况。尽管中国政府、科学家、政府官员和人民在自然保护方面作出了巨大的努力,采取了大量措施,但是中国的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的现状正面临严重的威胁。
根据动植物的稀有程度和发展趋势,对物种划分优先等级,一般按个体数量、分布面积来决定。将它们划分为以下几类:
①灭绝的种类:历史上存在,目前已经完全消失。如恐龙、美洲旅鸽。
②濒危的种类:指自然群落数量很少,它们在脆弱的环境中受到生存的威胁,有走向灭绝的危险。它们有可能是生殖能力很弱,或是由于所要求的特殊生境被破坏。如大熊猫、白鳍豚、朱鹮和水杉、水松等。
③渐危的种类:由于人为或自然原因,在其分布区范围内已走向衰落,如不立即采取措施,会逐步走向濒危的种类。如广西枧木及伴生种金丝李。
④稀有的种类:指分布区比较狭窄、生态环境比较独特或者分布范围虽广但比较零星的种类。只要分布区域产生对它生长和繁殖不利的因素,它就很可能成为渐危或濒危种类。高山、深海、海岛、湖沼上许多植物多属于这一类,动物中的黑麂、獐等也属此类。
⑤不定种:处于受威胁状态,数量有明显下降,但其真实数量尚无法正确估计,其他情况也不太清楚的种类。如毛冠鹿等。

覆盖全球陆地面积15%的野生生物保护区遭受威胁,生物多样性会减少

2.生物多样性损失的主要原因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既有自然发生的,也有因自然发生的,但就目前而言,人类活动(特别是近两个世纪以来)无疑是生物多样性的损失的最主要原因.此外制度特别是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则是引起损失的另一主要原因.
2.1 自然原因
一是物种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其一是物种的形成与灭绝是一种自然过程,化石记录表明,多数物种的限定寿命平均为100~1000万年.其二是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或变异性、适应性比较差,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难以适应,因此而面临灭绝的危险.如大熊猫,其濒危的原因除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以外,与其本身食性狭窄、生殖能力低等身体特征有关.二是环境突变(天灾),如地震、水灾、火灾、暴风雪、干旱等自然灾害.
2.2 人为原因
由于人类对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同时又过多的重视经济发展,而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淡薄,从而导致生境破坏时有发生;对生物资源开发过度,有些甚至是掠夺式的开发;环境污染严重;对外来物种入侵问题重视不够以及制度的不健全,这些都是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
2.2.1 生境的丧失、片断化、退化
栖息地破坏和片段化已成为我国一些兽类数量减少、分布区缩小和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伐木和占地是中国生境被破坏的两大主要原因.天然林的大幅度减少直接威胁到从苔藓、地衣到高等物种的生存.此外伐木也是导致森林火灾的一个主要原因,中国在过去25年内因森林火灾共损失了860万公顷的森林.以农业和建设为目的的占用森林、湿地和草原则是生境破坏的另一个原因.据估计,中国目前农田的1/3本来是处女林,这一问题在中国热带地区尤为严重.而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沿海湿地的一半左右已经发生改变,高原湖泊周围的湿地也损失严重.另外,1950~1980年间中国湖泊面积减少1/10.
生境的片断化是指一个面积大而连续的生境被分割成两个或更多小块残片并逐渐缩小的过程.多种人类活动都可能导致生境的片断化.如铁路、公路、水沟、电话网络、农田以及其他可能限制--生物自由活动的分隔物,和自然保护区内修筑公路等人为设施.特别是由于这些人为设施的建立,使得动物的活动受到限制,从而影响其觅食、迁徙和繁殖,而且植物的花粉和种子的散布也会受到影响.因而引起动植物种群数量下降并引起局部灭绝.同时由于生境的片断化,阳光、温度、湿度及风的变化,也会导致一些物种濒危、甚至灭绝.另外生境的片断化有助于外来物种的入侵,进而威胁到原由物种的生存.
生境退化则是生境部分的失去原有功能,如由于经济发展、过度放牧等原因,使得草场退化严重,引起草原生物生理机能衰退,从而对其生存构成威胁.
草原的退化.
2.2.2 掠夺式的过度开发
许多生物资源对人类具有直接的经济价值.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全球商业化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人类对之的需求随之迅速上升,其结果导致对这些资源的过度开发并使生物多样性下降.
而当商业市场对某种野生生物资源有较大需求,通常会导致对该种生物的过度开发.典型的实例是人类对海洋鲸类的猎捕活动与鲸类数量的消长之间的关系.我国许多药用植物,如人参、天麻、砂仁、七叶一枝花、黄草、罗汉果等,野生的植株都已经很有限了,如果仍不加限制必然导致灭绝.其中偷猎、滥挖走私野生动物行为对生物的多样性威胁最严重.
2.2.3 环境污染
2.2.3.1 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能够对水生生物(特别是鱼类)生命周期的任何发展阶段,产生亚致死或致死作用,影响他们的捕食、寻食和繁殖.其中亚致死的水体污染对水体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更为突出、普遍、久远.在这种环境中的生物繁殖能力下降、生长缓慢或者死于环境胁迫有关的疾病.而水体富营养化能使水体生物多样性显著下降,昆明滇池即是一例.
2.2.3.2 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通常会使当地植被退化,甚至变成不毛之地,同时土壤动物也会变的稀少甚至绝迹,其生物多样性比未受污染区显著下降.如矿区、尾矿堆积地一、矿区废弃地以及垃圾填埋废弃地都少有树木生长.
2.2.3.3 空气污染
人类排放到大气中的各种有毒有害物质均能对生物体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失,并对生态系统构成危害.经各种途径进入空气的二氧化硫、氨、臭氧等能直接杀死生物.来自冶炼厂废气中的有毒金属能直接毒害植物.而由于臭氧空洞、酸雨以及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所引发的温室效应等造成的生物多样性损害、减少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关注和重视 ,特别是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变暖和酸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2.2.4 外来物种入侵
外来物种入侵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很大威胁.其入侵方式有三种:一是由于农林牧渔业生产,城市公园和绿化、景观美化、观赏等目的的有意引进或改进,如在滇池泛滥的水葫芦、转基因生物;二是随贸易运输旅游等活动传入的物种,即无意引进,如因船舶压仓水、土等带来得新物种;三是靠自身传播能力或借助自然力而传入,即自然入侵,如在西南地区危害深广的紫茎泽兰、飞机草.在全球濒危物种植物名录中,大约有35% ~46%是部分或完全有外来物种入侵引起的.2002年来自南美洲亚马逊河的食人鱼又名食人鲳在我国掀起轩然大波.其一旦流入某一水域达到一定规模时,可能会大量屠杀其他鱼类,给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带来危机,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2.3 制度原因
虽然我国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由于制度特别是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使生物多样性遭受了不必要的损失.主要表现在:虽然国家已把环境保护的成效纳入政绩考核之中,但有些地方政府并未把此真正纳入工作计划;对生物多样性有影响的重要部门(如农业、林业、渔业、科研机构等)对此重视够,缺少相关具体实施细则、行动及专业人员.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物种及其生境的有效方法,我国已建立数目众多的保护区,但相对与国土总面积而言是不够的,而且部分保护区管理混乱、土地权属不清等也需要完善.在法律制度方面,虽已实施《自然保护区条例》多年,但毕竟在法律效力上位阶较低,调整面窄,处罚力度不够,故需要进行新的立法以保护自然保护区、物种及其生境.而在外来生物入侵问题上,虽有一些法规涉及,如《进出境动物检疫法》但没有专门法规对此做相应调整,法律漏洞较大.
此外,由于经济发展;新的城镇、水坝、水库、矿区的开发、建设;旅游活动以及国际合作不充分也会对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

覆盖全球陆地面积15%的野生生物保护区遭受威胁,生物多样性会减少




15549177738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的原因是什么
祁柯钥答:二是荒漠化,荒漠化土地占全球陆地面积的30%,而且还在扩大;三是过度利用与消费,大量的野生生物资源遭到过度开发和利用,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严重减退;四是生物入侵,外来物种的侵入造成很多当地物种的生存环境不断恶化,改变了生态系统的构成,造成一些物种在当地的丧失,甚至灭绝;五是规模化农业生产的影响...

15549177738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
祁柯钥答:8、荒漠化:荒漠化土地占全球陆地面积的30%,而且还在扩大,这也会影响生物多样性的保持。9、过度利用与消费:大量的野生生物资源遭到过度开发和利用,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严重减退。10、生物入侵:一些外来物种可能会成为入侵物种,占领原有物种的栖息地和食物资源,导致原有物种数量下降。11、规模化农业生产...

15549177738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有哪四个
祁柯钥答:2.环境变迁与突发事件——如地质时期的冰期导致多样性减少;陨石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变化导致食物缺乏等。3.天敌与外来物种的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4.人类活动的破坏与干扰——最主要原因是人类的滥捕滥猎、人类的生产和活动及污染排放破坏生态环境(...

15549177738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
祁柯钥答:生物栖息地的丧失和破碎化;2、荒漠化,荒漠化土地占全球陆地面积的30%,而且还在扩大;3、过度利用与消费,大量的野生生物资源遭到过度开发和利用,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严重减退;4、生物入侵;4、规模化农业生产的影响。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 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

15549177738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以及保护生物多样的措施?
祁柯钥答: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 原因1:人口迅猛增加 原因2: 生境的破碎化 原因3: 环境污染 原因4: 外来物种入侵 保护生物多样的措施 大力发展生态工程,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意环境的保护,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套路,而应该发展新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开发新兴清洁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并且做到因地...

15549177738什么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有什么应对措施,急求
祁柯钥答: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人类活动对于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主要是对于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所以应对措施是减少对于自然生物资源的利用。人类活动对于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影响主要是破坏栖息地、污染坏境,所以人类应当保护栖息地,减少环境污染。人类活动对于遗传多样性的影响主要是使栖息...

15549177738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
祁柯钥答: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是土地和海洋利用的改变、生物资源利用、气候变化、污染以及外来物种入侵等。土地用途改变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陆地和淡水生态系统退化的最大直接驱动因素,主要包括开垦、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扩张、采矿、道路扩建、水电大坝以及管线建设等。生物资源过度利用是一些物种成为珍稀濒危物种甚至灭绝或...

15549177738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
祁柯钥答:主要是人类过度开发,污染环境等原因造成各种生物大量死亡,很多生物灭绝,造成自然界中生物多样性减少比增加得多!

15549177738目前全球生物多样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野生动物什么
祁柯钥答: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正在高速下降,许多物种面临着灭绝的威胁.威胁野生动植物生存的主要因素是栖息地丧失、商业开发以及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的国际贸易.目前,我们的资源十分有限,必须有的放矢,针对物种的濒危等级提出具体的保护措施.我们可以根据物种濒危程度制定相应的法律,应用建立自然保护区、濒危物种繁育中心等保护生物学手...

15549177738生物多样性下降及其原因是什么?
祁柯钥答:生态系统的大面积破坏和退化,不仅表现在总面积的减少,更为严重的是其结构和功能的降低或丧失,例如水体污染达80%以上,淡水生态系统濒于瓦解。(2)物种及遗传多样性丧失加剧生物物种的灭绝是自然过程,但灭绝的速度则因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而大大增加,野生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以惊人的速度在减少。自...


(编辑:浦苇周)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