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养蚕大棚内的湿度有什么特点?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8
怎样合理调节养蚕大棚内的湿度?

湿度增高时,蚕体水分蒸发困难,体温升高,呼吸量多,脉搏加快,湿度过高,引起蚕体肥大,健康度下降。如果多湿结合高温,就进一步增加了高温对蚕的危害性;而降低湿度,可以减轻高温的有害作用。
一般饲育的适湿,一龄为80%~90%,以后逐龄降低5%~6%,到五龄时以相对湿度60%~70%为宜。
为了有一个更适合蚕生长发育的大棚内湿度环境,应该科学合理地控制塑料大棚内的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
(1)大棚通风降低棚内湿度
大棚内的空气湿度主要靠自然通风来调节和控制。在春蚕期和晚秋蚕期,可能会遇上晚间外界气温较低的情况,此时通风降湿往往与闭棚保温有矛盾,即闭棚保温常会使棚内湿度增加,而通风降湿又会使棚温降低。保温和通风降湿的矛盾,主要依靠通风时间的早晚、长短和通风口大小来解决。低温阶段以保温为主,降湿为辅,应晚通风、早闭棚,有裙窗的要尽量利用裙窗通风。用大棚两侧的通风口通风时,应在背风面进行,只有当棚内温度过高时才在迎风面通风。高温时应降温排湿,需早通风,通大风,直至昼夜通风。
(2)控制土壤湿度
大棚内空气湿度与土壤湿度有关,当空气湿度太小时,棚内地面湿度往往也小,因此还可通过调节地面湿度来控制空气湿度,地面湿度以浇水来调节最为简单有效,方法可根据棚内蚕畦布局而定。通风前,应少浇水,通风以后,应随通风量的增大而逐步增加浇水量。大棚养夏蚕时气温高,通风量加大,应特别注意提高棚内地面湿度,以免棚内干燥加速桑叶凋萎而影响蚕的生长发育。
(3)桑叶叶面直接补湿
阳光强烈的午间及高温季节往往桑叶极易凋零,此时增加养蚕大棚内湿度可以起到降温和桑叶保鲜的双重作用。
桑叶补水时应注意水源要清洁,补水数量合理,避免补水过度和病原污染桑叶而引发蚕病。

塑料大棚通风的目的,在于降低棚内过高的温湿度,放出有害的气体,换进新鲜空气,以利蚕的生长发育。
大棚内只有通过气流运动,方可使大棚进行热交换。由于塑料薄膜阻隔,使棚内形成特殊的气流运动。白天阳光射入大棚,提高了地面温度,形成顶部与地面温度差,地面空气向大棚顶部移动,开始离开地面时风向角度小,到1米高后角度加大到70~80度,向大棚顶部中心汇合,气流运动速度较低,小于0.01米/秒,这部分气流是“基本气流”。基本气流沿大棚顶向中央最高处流动,最后折向下流向地面,填补了基本气流形成的空隙,这部分气流称为“回流气流”。这股回流气流穿过蚕座,更换了新鲜空气(包括二氧化碳气)。
养蚕大棚都采用底窗通风型(指温室边窗、门、塑料大棚的围裙)以门和边窗进入的气流沿着地面流动,大量空气随之进入棚内,形成棚内不稳定气层,把棚内原有的热空气顶向棚顶上部,因此顶部就形成了一个高温区。而在棚四周或大棚底部和门口附近常有1/4~1/5的面积受“扫地风”危害,造成桑叶萎凋速度加快。
如果是简易蚕室,应该采用底窗、天窗通风型,使大棚肩部的侧窗和大棚天窗形成对流,风从大棚的两肩进入从大棚顶部排出,可增加大棚内回流气流的厚度与速度。

塑料薄膜不易透气,也不透水,因而使塑料大棚具有较强的保湿能力,加上地面和蚕座内水分的蒸发,棚内水蒸气的含量比棚外要高3~4倍。因此,当大棚密闭不通风时,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常高于露地,在80%~90%以上,夜间外界气温低,棚内相对湿度甚至达到100%而呈饱和状态。大棚内空气相对湿度的变化规律是棚温升高,相对湿度降低,棚温降低则相对湿度升高,晴天、刮风天相对湿度降低,阴天、雨雪天则相对湿度显著上升。另外,晴天白天棚内相对湿度与通风密切相关:早、晚不通风时,空气相对湿度高于露地,通风后棚内大量水蒸气逸出,有时又会低于露地。大棚在不通风时空气湿度高、土壤蒸发量小,使土壤湿度也高,尤其是晴天夜间,棚膜上会凝集大量水珠,当其积累到一定大小时,就会形成“冷雨”降落,更增加了棚内地面湿度。当露地气温回升、大棚加大通风时,使土壤的蒸发量加大,土壤水分散失,地面湿度会明显下降,气温越高,通风时间越长,土壤湿度就越小。了解这一特点,将有助于进行大棚养蚕蚕期中蚕座消毒、科学合理地给桑。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物种保护之旅》


18275374120怎样合理调节养蚕大棚内的湿度?
贺韦婵答:湿度增高时,蚕体水分蒸发困难,体温升高,呼吸量多,脉搏加快,湿度过高,引起蚕体肥大,健康度下降。如果多湿结合高温,就进一步增加了高温对蚕的危害性;而降低湿度,可以减轻高温的有害作用。一般饲育的适湿,一龄为80%~90%,以后逐龄降低5%~6%,到五龄时以相对湿度60%~70%为宜。为了有一个...

18275374120如何建造养蚕大棚 附养蚕的温度和湿度
贺韦婵答:2、湿度 (1)1龄蚕,环境湿度以80-85%为宜,干湿差为1-1.5℃。(2)2龄蚕,环境湿度以85-90%为宜,干湿差为1.5-2℃。(3)3龄蚕,环境湿度以75-80%为宜,干湿差为2-3℃。(4)4龄蚕,环境湿度以70-75%为宜,干湿差为5-6℃。(5)5龄蚕,环境湿度以65-70%为宜,干湿差为6...

18275374120蚕蛹如何孵化?温度、湿度或其他条件是什么?孵化成蛾后如何继续养殖?它...
贺韦婵答:4龄至多龄称为大蚕。大蚕期需防高温、高湿,加强通风换气并饱食良桑。桑叶须储存在阴凉、保湿、清洁卫生的储桑室内,平摊于地面上。宜早晨采桑,储备一天用量为宜。4、5龄蚕吃片叶或芽叶,每昼夜给桑4~5次。4龄占全龄用桑量的10%,5龄占85%,尤其是5龄第三天后吃桑很猛,要达到良桑饱食。

18275374120养蚕的人很多,大棚养蚕技术应该怎么做呢?
贺韦婵答:大棚养蚕有利于提高蚕茧产量,大棚养蚕的通风性能好,大蚕座面积有保证,可实现大蚕薄利多销,一般每张蚕种可平均增产10%左右;大棚上的蚕丛通风条件比室内好,除湿速度快,湿度小,有利于提高出茧率等质量指标。大棚养蚕有利于养蚕省力,大棚养蚕省力,大蚕期可采取种桑、养蚕、少回育,饲养操作简单,五...

18275374120养蚕大棚内的气流有什么特点?
贺韦婵答:塑料大棚通风的目的,在于降低棚内过高的温湿度,放出有害的气体,换进新鲜空气,以利蚕的生长发育。大棚内只有通过气流运动,方可使大棚进行热交换。由于塑料薄膜阻隔,使棚内形成特殊的气流运动。白天阳光射入大棚,提高了地面温度,形成顶部与地面温度差,地面空气向大棚顶部移动,开始离开地面时风向角度...

18275374120春蚕在自然环境下啥时岀生?
贺韦婵答:1. 春蚕通常在4月份自然环境下出生。2. 现代通过温室大棚可以控制温度,使得蚕可以在一年中的任何季节出生。3. 蚕最适合出生的环境温度为26℃至28℃,湿度保持在50%左右。4. 春蚕初生时身体呈黑色,随着成长,蜕皮后变为白色。

18275374120大棚养蚕应掌握哪些关键技术措施?
贺韦婵答:大棚饲养一般在大蚕期,大蚕对高温、多湿、闷热的抵抗力弱;食桑量大,为此,大棚饲养应加强通风换气,避免长时间接触高温多湿闷热的环境。尤其在塑料大棚这样特殊的环境里,饲养工作更应该抓住关键措施。(1)要加强棚内小环境调节 其中温湿度调节是大棚养蚕技术的重点和难点。应根据天气实况,因时制宜...

18275374120大棚养蚕应注意哪些问题?
贺韦婵答:重视防病消毒大棚养蚕,病害发生率要低,因为通风使湿度不会太高,细菌不容易滋生,但高温的问题是存在的,所以用这种方式养蚕依旧要重视防病消毒,保证每日撒一次新鲜石灰粉,还要安排抗生素添食,灭蚕蝇体喷等等,但也不能消毒过多,否则那些消毒物品会对家蚕产生刺激性,影响到家蚕发育,其大小受到严重...

18275374120问题:蚕的习性
贺韦婵答:蜕皮次数的特性称眠性,受遗传控制,但生活条件的影响也能使眠性发生变化。桑蚕的眠性有三眠、四眠、五眠等;生产上常用的蚕品种是四眠5龄蚕。幼虫生长到5龄第2~3日,可按特征鉴别雌雄:雌蚕在第8和第9腹节腹面各有1对乳白色圆点,称石渡氏腺;雄蚕在第9腹节腹面前缘中央有一乳白色囊状体,称赫氏腺(图2)...

18275374120大棚养蚕新方法 大棚养蚕实用技术
贺韦婵答:4、条桑饲育 大棚饲养强调通风,片叶育易造成桑叶干瘪,因此以条桑育为宜。蚕进棚给第2次桑叶后,即可采用条桑育。每日给桑3回。给桑量要根据大棚饲养温度高、发育快的特点,超前给足桑叶,一般掌握有10%左右残桑时,给下1回桑。但还应根据蚕的发育及天气变化,合理调节给桑量和给桑次数。5、...


(编辑:葛炉堵)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