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的意思是什么?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5-19
秀才不出门 便知天下事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读书人即使不出家门,但是凭着读书看报,也能知道外界的事情。指虽然足不出户,但知道外界发生的事情。
“秀才”本是明清两代生员(经过考试而被取入府、州、县学的读书人)的通称,这里泛指读书人。
在过去,在交通和信息业不发达的时代,凭读书看报所能了解到的天下事是很有限的。到了交通和信息业很发达的今天,凭着多媒体计算机和贯通全球的信息高速公路,才可以坐在家中就能获取来自世界各地的最新信息,真正做到“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
拼音为xiù cái bù chū mén,quán zhī tiān xià shì,复句式结构成语,作宾语、分句;指学习的作用。
语出毛泽东《实践论》:“‘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在技术不发达的古代只是一句空话,在技术发达的现代虽然可以实现这句话。”

扩展资料
“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最早出处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道德经》第四十七章,原句是: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白话文意思是不出门户,就能够推知天下的事理;不望窗外,就可以认识日月星辰运行的自然规律。他向外奔逐得越远,他感知自己不足就越多。所以,有“道”的圣人不出行却能够推知事理,不窥见而能明了“天道”,不妄为而可以有所成就。
老子认为,单纯凭借经验认识事物,是难以深入事物的内部认识事物的本质和群体的,还会扰乱人的心灵,想要正确认识事物就要靠内在的自省,下功夫自我修炼,这样才能领悟“天道”,知晓天下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否认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认为“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知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也就是不通过实践,就能知天下,知天道,反而是行的越远,知道的越少,否认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的意思是:虽然足不出户,但知道外界发生的事情。
这两句谚语最早出自春秋老子的《道德经》第四十七章:“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规于牖,以知天道。其出也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弗为而成。”
意思是:不走出家门,通过道就可以知晓天下事理;不观望窗外,通过道可以知晓自然规律。走得越远,对道就知道得越少。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作者简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春秋时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扩展资料
内容简介: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
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
《道德经》的总字数因为版本不同而有所差异:马王堆帛书,甲本为5344字,乙本为5342字(外加重文124字);今本,河上公《道德经章句》为5201字(外加重文94字),王弼《老子道德经注》为5162字(外加重文106字),傅奕《道德经古本》为5450字(外加重文106字)。
现代《道德经》通行本,是以王弼所注,字数为5162字。
作品鉴赏:
《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都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道德经》德经部分,在经文中占了很大部分,这是修道的基础。
创作背景:
据文献记载,老子静思好学,知识渊博。他的老师商容教授知识过程中,老子总是寻根问底,对知识非常的渴望。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他经常仰头观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为何物,以至于经常睡不着觉。后来,商容老师“实乃老夫之学有尽。”
推荐老子入周都深造。文献记载:”老子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学业大有长进。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通过这段经历,老子积累了丰富的学识,也使他远近闻名。
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环境是周朝势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严酷的动乱与变迁,让老子目睹到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史,于是他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德经》

意思是读书人闭门苦读,就能知天下大事。秀才:明清两代称府、州、县学的生员为秀才,也泛指读书人。

出自清·王有光《吴下谚联》二:“‘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秀才以天下为己任,自应日新其德,知能并进。……必也杜门不出,十年读书,十年养气,如董江都下帷不辍,一旦出身任事,乃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白话文:“‘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秀才以天下为己任,从应天新其德,知道能并进。一定是闭门不出……,十年读书,十年养气,如果董江都苦读不停,一旦出自己任事,就无所不知道,无所不能。”


扩展资料:

学习类谚语:

1、边学边问,才有学问;勤学好问,不怕脑笨。

2、活到老,学到老,难解的问题日渐少。

3、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立志时,黑发不知读书好,白首方恨用功迟。

4、人贵有志,学贵有恒。

5、学习不思考,知识记不牢。

6、学习如赶路,不能松一步。

7、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8、知识来自积累,才能在于多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民间谚语



说的是读书的重要性。意思是说,读书人即使不出家门,但是还是能知道天下所发生的事情,只有多读书,才可以坐在家中就能获取来自世界各地的最新信息,真正做到“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1.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2.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3.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说的是读书的重要性。意思是说,读书人即使不出家门,但是还是能知道天下所发生的事情,只有多读书,才可以坐在家中就能获取来自世界各地的最新信息,真正做到“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1.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2.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3.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我们读书好了就能知道天下的所有事情

说的是读书的重要性。意思是说,读书人即使不出家门,但是还是能知道天下所发生的事情,只有多读书,才可以坐在家中就能获取来自世界各地的最新信息,真正做到“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1.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2.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3.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13243732483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的意思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的解释秀才不出门能知...
鲍封恒答:成语解释:秀才:指儒生。指有知识的人待在家里,也能知晓天下的事情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俏皮话·驴辩》:“然则秀才们,看得两卷书,何以便要说:‘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成语繁体: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作宾语、分句;指学习的作用...

13243732483读老子学成语秀才不出门,什么天下事
鲍封恒答: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成语解释:旧时认为有知识的人即使待在家里,也能知道外面发生的事情。现在一般是有知识的人,在家中也能知道外面发生的事情,因为他在网上学习阅读世界发生的新闻,所以全知天下事。成语出处:毛泽东《实践论》:“‘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在技术不发达的古代只是一句空话,...

13243732483足不出户能知晓天下事那句话用诗句怎么说的
鲍封恒答: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13243732483上联是秀才不出门下联是什么
鲍封恒答:俗语: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对句:鸭子没下水;出句:秀才不出门。鸭子没下水便知水冷暖。出句尾字平声宜做下联。

13243732483“秀才不出门”的下半句是什么?
鲍封恒答:下一句是“全知天下事。”释义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意思:虽然足不出户,但知道外界发生的事情。出自于《老子》第四十七章:“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规于牖,以知天道。其出也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弗为而成。”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走出家门,通过道就可以知晓...

13243732483“秀才不出门”俗语的下半句
鲍封恒答: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时 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词目 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发音 xiù cái bù chū mén,quán zhī tiān xià shì 释义 旧时认为有知识的人即使待在家里,也能知道外面发生的事情。

13243732483秀才不出门下一句谚语是什么
鲍封恒答:有两句相关谚语分别是: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闻。谚语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yàn yǔ,谚语是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谚语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

13243732483秀才不出门的下一句是什么
鲍封恒答:“秀才不出门”的下一句是“便知天下事”。这句话的意思是读书人即使不出家门,但是凭着读书看报,也能知道外界的事情。指虽然足不出户,但知道外界发生的事情。拼音为xiù cái bù chū mén,quán zhī tiān xià shì,复句式结构成语,作宾语、分句;指学习的作用。语出毛泽东《实践论》:“...

13243732483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的意思是什么?
鲍封恒答:“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的意思是:虽然足不出户,但知道外界发生的事情。这两句谚语最早出自春秋老子的《道德经》第四十七章:“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规于牖,以知天道。其出也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弗为而成。”意思是:不走出家门,通过道就可以知晓天下事理;不...

13243732483有句谚语意思是不出家门半步就知道天下事是什么?
鲍封恒答:意思是“不出家门半步就知道天下事是什么”的谚语是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成语作宾语、分句;指学习的作用,旧时认为有知识的人即使待在家里,也能知道外面发生的事情。现在一般是有知识的人,在家中也能知道外面发生的事情,因为他在网上学习阅读世界发生的新闻,所以全知天下事。引证于毛泽东《实践...


(编辑:阚董奋)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