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在清朝非常流行的典藏妻,到底是怎么回事?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7

在清朝非常流行的典藏妻,就是一种租妻生子的形式,属于特殊时期的畸形产物。

典藏妻

清朝流行的典藏妻,并不是因为男女比例失调,那时候有钱人可照样是三妻四妾,妻妾成群,出现的真正原因是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均,穷人真是太穷了,连吃饭都是问题,根本无法娶上老婆,但是在古代特别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即使穷人再穷也要完成传宗接代的重要家族使命,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就应运产生了“典藏妻”。

所谓“典藏妻”并不很神秘,通俗一点就是租别人的老婆为自己生育子嗣。根据《清稗类钞·风俗类》对典藏妻做了比较详细的记载:“盖力不能娶而望子者,则典他人妻,立券,书期限,或二年,或三年,或以得子为限。”

实际上,当时的“典藏妻”不超越了我们今天所谓的伦理道德,完全就是一桩买卖,租赁双方为了保障各自的权益,还会签订协议,还有中间人为证。在这份租妻协议主要有两部分内容:一是价格。这个租妻的价格会根据女子的年龄、样貌、生育情况、租赁时间等条件来定,最简单的就是租赁的时间越长,价格自然就越高了。

二是租赁的时间。这份协议还会规定租赁的时间,一般就是2-3年即可,因为一般这个时间足够女子怀孕生子,并且将孩子照顾到可以离开母亲。即使到了期限,没有生育下子嗣,女子也会回到自己原来的家中。如果没有生育子嗣,一般也会在协议中写有解决方案,会退回一部分钱。

同时,在协议中还会规定在租赁期间,女子不能回到原来的家中,更不能与原来的丈夫和子女们有任何联系。也就是说在这期间,女子完全属于租赁方的。

典藏妻的本质

典藏妻就是一桩买卖,完全不把女子当人来看,就是一件货物,被买来买去,甚至出现了“典妻”被自己的丈夫反复出租,以至于“为之妻者,或生育男女于外,几不明其孰为本夫也”。令人无语的是最后女子被转来转去,自己都忘记自己的丈夫到底是谁,这些女子真是太悲惨了。

清朝的“典藏妻”太过于违背伦理纲常了,清政府虽然腐朽无能,但是为了自己脸面刚开始也是严厉打击的。在《大清律例》中明确规定着“凡将妻妾受财典雇与人为妻妾者,本夫杖八十典,雇女者杖六十。”然而,这种现象太过于普遍,而且清政府也无法解决这个难题,如果一味地打击,只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有鉴于此,他们最后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其发展。因此,典藏妻竟然成为那个特殊期解决穷人传宗接代问题的一项“妙招”,只是苦了这些女子,他们承受了太多的痛苦。

结语

综上所述,清朝流行的“典藏妻”是在特殊期,穷人追求子嗣的无奈之举,是一种畸形的产物,严重有悖人伦,非常的荒唐。在这个过程中,女人是一件商品,沦为生育工具,是对女性无情的压迫和摧残。因此,这种荒唐的行为不值得我们借鉴。我们当下要走出去,还是找外国老婆比较现实。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虽然奉行“一夫一妻多妾”的婚姻制度,但基层民众的生活穷苦,竟能勉强维持生计甚至连糊口都难以实现,娶妻生子便成了穷苦人家的最大也最难实现的追求。

清代妻妾形象

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封建礼教和传统观念的严重影响下,娶不上老婆不仅仅丢脸的事儿,还代表着子嗣无望、孝道有亏,绝对是愧对列祖列宗、愧对堂前双亲的大事。所以,清朝时期的“穷苦单身汉”们可以不娶老婆,但想尽办法也要有个子嗣。

“市场经济学”有个供需关系叫“需求决定供给”,清朝“穷苦单身汉”的大量出现,对子嗣繁育的迫切需求引发了一种极为特殊的风俗——“典藏妻”。

“典藏妻”,也称“典妻”,即将自己的老婆出租给别人繁育子嗣的行为。

清代女性形象

根据《清稗类钞·风俗类》的记载,这种风气在雍正、乾隆朝之前,嘉庆朝到清末时期都曾大肆风行。书中对“典妻”也有着较为明确的解释:

盖力不能娶而望子者,则典他人妻,立券,书期限,或二年,或三年,或以得子为限。

在整个交易过程中,“典妻”完全就是一个生育工具,被自己的丈夫出租给一个陌生男人,主要目的虽然是生育子嗣,但家庭杂务、田间劳作、缝补煮饭等等都是“典妻”的工作范围。

在“典妻”协议中,“出租时间”是一个重要约定项,或约定固定时间,按时间节点付费;或约定生育子嗣数量,按子嗣数量付费。所以,在当时的“典妻”协议中,会有“以得子为限”或者“期以二年三年、十年五年”的明确约定。

“典妻”行为,虽然有悖于传统伦理和封建礼教,《大清律例》中也有着“凡将妻妾受财典雇与人为妻妾者,本夫杖八十典,雇女者杖六十”的明确规定,但这毕竟好过“穷苦单身汉”们因娶不上老婆、没有子嗣而心生不满或者生出歹意,以致发展到威胁社会稳定,影响社会和谐。

有鉴于此,清朝官府往往会对当地的“典妻”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听之任之。有了官府的变现纵容,“典妻”活动得以蓬勃发展,甚至发展到极为荒唐的地步,就连“售后服务”都随之出现。

“典妻”活动的鼎盛时期,主要有以下几项“特殊服务项目”:

1、出租的过程中,如果“典妻”和男子发生感情,希望“续好”,只需要双方谈拢价格就可实现。

2、如果男子没有居所,或者远方的云游男子,则可以“宿其夫之家,不必赁屋别居”。

晚清男性形象

3、“典妻”生育子嗣后,经本夫同意,子嗣还可以时常探望自己的生母,甚至两家交好,慢慢发展成亲戚关系。

如此背景下,“典妻”被本夫反复出租,以至于“为之妻者,或生育男女于外,几不明其孰为本夫也”。反复被出租,接连被转手,以至于“典妻”连自己的本夫是谁,都弄不清楚了!

晚清时期的一对夫妻

“典妻”的出现,乃系封建制度压迫下,穷苦百姓追求子嗣的无奈结果。这种严重有悖人伦、有违道德的荒唐行为,之所以能被朝廷默许,和其追求基层社会稳定的目的息息相关。只是,在“典妻”的整个过程中,女人就只是生育工具,只是一件商品,乃系对女性无情的压迫和践踏。行文至此,不由庆幸现今社会制度的开明、女性地位的绝对提升。

那个时候家里生活过得很穷,揭不开锅,为了其他人的生存,家里的男主人就会把妻子抵押出去,换取一定的钱财来照顾家庭。

穷人可以将自己的妻子抵押出去,来换取钱财,等于变相拐卖。


19123705390清末流行的“典藏妻”是什么呢?
萧悦卢答:典藏妻子也被称为典妻制,说白了,卖或借自己的妻子。 古代有句话叫“富人典业,穷人典妻”。 这是比收养更可恶的风俗。 这种恶俗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妻子多夫制传下来的恶根。 秦汉时代,社会上罕见的结婚对象被称为一妻多夫制,在少数民族中很常见,两个兄弟和一个妻子结婚,三个兄...

19123705390清末流行的“典藏妻”是什么呢?
萧悦卢答:“嫁妻卖子,法不能禁,义不能止。”——《汉书·贾捐之传》典妻并非是清朝专属,在封建社会里,它是对婚配制度的一个补充,在今天看来,将妻子典当完全属于“贩卖人口”,但在封建社会,一纸婚约就将女子沦为丈夫的私产,怎么处置就在于丈夫的家庭决策。正...

19123705390清末流行的“典藏妻”是什么?
萧悦卢答:清朝时“典妻”现象达到了顶峰。主要是太平天国运动后,清朝的农村经济受到战争破坏,日益走下坡路,社会中下层百姓家徒四壁,吃饱穿暖都难以实现,更没有能力娶老婆,因此出现大量的“剩男”。这就为典妻现象的滋生提供了温床。典妻现象遍及全国各地,名称各不相同,“浙江宁、绍、台各属,常有典妻之风...

19123705390清末流行的“典藏妻”是什么呢?
萧悦卢答:▲乾隆剧照 盛行于清朝的“典妻”这种社会现象便是一个很好的证明。这种现象并非盛行于偏远苦寒之地,反而是在富庶的江浙一带最为常见。这种情况原因复杂,在满清入关前后,许多八旗官兵大肆抢夺民间妇女,卖妻卖女成为一种常见现象。在清朝整个局势逐渐稳定之后,贫苦百姓依然陷于贫困,挣扎在温饱...

19123705390清朝皇帝大婚时 (迎娶皇后时)的过程、礼节、习俗。
萧悦卢答:清代皇帝大婚迎娶皇后所用凤舆,并非是与百姓一样的红色喜轿,而是帝王专用的明黄色轿,并且上面没有“喜”字。皇后乘坐凤舆入宫时,要提前在凤舆内放置御笔“龙”字。皇后头遮绣龙凤同合纹的红缎盖头,坐在凤舆内向宫中行进时,一手持金质双喜“如意”,一手持苹果,以谐音平安如意。到了乾清门,...

19123705390娃娃屋的袖珍艺术
萧悦卢答:的综合类博物馆,大多有袖珍艺术的典藏室或是以袖珍艺术的展出形式介绍美国的时代建筑与居室文明。其中以ArtInstituite of Chicago 最负盛名,典藏了六十四件由一流专业袖珍艺术师所制作的各式屋盒。内容几乎了东西方各国的各式特色室内居室文明,其中中国清朝的厅堂与日本的和室兼具写实与典雅之风格。专业典藏艺术的...

19123705390清朝的君子的称号什么意思
萧悦卢答:君子一词查阅国际君友会中文典藏解释是一泛称,有多重意思:一、称有才德的人。「博文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礼记、曲礼)二、称在位的人。三、竹、莲花、菊花的别名。四、梅、兰、竹,菊称四君子。五、妻称夫。「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诗经、召南)六、对先人的尊称。七...

19123705390纳兰容若词传泉凌波版本的怎么样
萧悦卢答:《纳兰容若词传(经典典藏)》以纳兰容若的生平为主线,从出身、仕途、情感、友人等方面,将纳兰容若的词与情细细道来,为你呈现出一个鲜活的纳兰容若。轻轻翻开这《纳兰容若词传(经典典藏)》,透过婉丽隽秀、明净清婉、感人肺腑的小令长调,仿佛能看到一个拥有着绝世才华、出众容貌、高洁品行的人站在那里,散发着一股遗世独...

19123705390清末流行的“典藏妻”是什么呢?
萧悦卢答:典妻并非是清朝专属,在封建社会里,它是对婚配制度的一个补充,在今天看来,将妻子典当完全属于“贩卖人口”,但在封建社会,一纸婚约就将女子沦为丈夫的私产,怎么处置就在于丈夫的家庭决策。正所谓封建枷锁的“三从四德”,其中“三从”是指“在家从父,出嫁从...


(编辑:洪轻祁)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