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谁知道李煜的绝命词是哪首啊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1
我一直认为李煜的绝命词是这首《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饷贪欢。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是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而虞美人是在此之间写的。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到天山人间去。
我是这样理解的。李煜写虞美人的时候就已经豁出去了。因为已经对春花秋月的这个世界没有任何迷恋了。人不想死或者怕死说明他对这个世界还有迷恋。当金陵城被破的时候他没有殉国是他对这个世界还有迷恋。他至少还有妻子,众多宫娥陪伴他。他有太多舍不得离开的人。而这个时候他已经没有任何舍不得了。日夜以泪洗面的日子,自己爱妻被人奸污,受尽赵氏的嘲讽。他终于感到人生毫无意义,只想速死了却这个人生。
但至少虞美人不可能是七夕节写的,赵光义不是整天没事可干光盯着李煜不放的无聊之人。所以赵光义知道这首词应该是这首词广为流传之后。赵光义看了此词,看到李煜公开对他的怨意。下了心要杀李煜了。而赵光义此人玩权术是令人叫绝的,从赵匡胤的死到李煜,刘鋹,钱俶等人的死。正史里的说法都有漏洞。但都是赵光义的缘故。帝王的深藏不漏赵光义是很拿手的。
所以我自己想象中的赵光义是这样杀李煜的。
我想赵光义只会这么说,作为一个懂得玩权术的帝王不会把杀不杀挂在嘴边的。还活着三个字已经表明李煜不能再活着,同时赵光义没说要杀李煜,一切你赵廷美看着办。李煜的死决不是我赵光义的意思,我也没有任何责任。中国皇帝最会玩得就是这一套,责任永远是下面人的,自己永远没有任何责任。只可惜李煜不会玩这一套。
赵廷美按着赵光义的意思办了。给李煜一杯毒酒,李煜也明白这是毒酒,现在的李煜已经对这个世界没有迷恋了,一个对生不感兴趣的人是不怕死的。李煜坦然喝了那杯酒。在毒性发作之前他写了《浪淘沙》,他的绝命词。
李煜用自己的方式面对了死亡,死的时候还在身边的旧宫娥们,你们奏起乐来,让音乐闻声于外。
当李煜终于坦然面对死亡的时候,殊不知他已经输掉了所有,包括尊严。但他留下了一首首血泪词。
让后人去理解他。理解李煜。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般认为是这首!!

  一、南唐后主李煜的绝命词是——《虞美人》
  二、附原文如下:
  虞美人
  【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译文】
  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注释】
  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了:了结,完结。
  砌:台阶。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应犹:一作“依然”。
  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君:作者自称。能:或作“都”、“那”、“还”、“却”。

  【简析】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三、作者简介: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虞美人》是南唐后主李煜在被俘两年后写成的。相传他作此词后命歌妓在七夕之夜反复吟唱,宋太宗知此事后立即就赐酒将他毒死。�
作者能诗能画,只可惜政治上无所成就。本是一国之君,只因一个黄袍加身的后周叛臣便落得个“肉袒以降”成为一介阶下囚。七夕之夜,看汴京车水马龙,自己被囚寓中,回首往事怎能不叹道“问君能有几多愁?”�
春花秋月何时了?这是作者慨叹时光太慢。大概是俘前宫里浮华生活使他不思进取。�
“往事知多少”长叹一声,开始回忆往事的美好。李商隐有诗云“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只为慨叹去日美好,来日不多,美好的往事只能成为追忆,当时却只是惘然虚度。�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陆游《钗头凤》)冰凉的东风吹破寄身的小楼也吹破作者思旧的美梦。七夕之夜,正是群星闪烁,人间欢笑何多。离开金陵(南京)来到汴京(河南开封),昔日贵为一国之君,而今只有抬头看看天下共有的一轮明月,思念故都。值得注意的是,所有思乡的人的诗词中总因月而起思乡之情。李白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苏轼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而李煜的“月明中”与以上二人不同,李白是潇洒,苏轼豪放而豁达,李煜剩下的只有凄清与无奈。他乡与故乡,可能唯一相同的只有月亮。故国只能回映在汴京的月面中。“举首见日,不见长安”和这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雕,有花纹。试想一下,汉白玉制成的台阶栏杆,辉映着清冷的月光,是一幅多么冰冷的图画啊!作者回想故国的宫殿,却再也回不去了,只能凭记忆来诠释,这样的痛楚,不是陆游的“中原北望气如山”,不是岳飞的“怒发冲冠凭栏处”,只是独属于李煜的满目伤怀,下阕主要写对故国的追思和亡国的苦愁。“只是朱颜改。”物是人非,年华已逝,留下的只有已老的宫女。古诗词中有许多慨叹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的,但都不如此句。“雕栏玉砌”本是华丽的宫殿,“朱颜”本是多么美丽青春的词语,用在此处立刻就换了一种悲哀的意境。�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句是全词题眼,也是千古绝句,广为流传。李煜的愁只能自问自答,因为实在无人与他“对泣新亭”,足见作者的孤寂。”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不是周星驰《大话西游》中的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也不是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更不是李清照花自飘零水自流。”周星驰那叫俗文化,像可乐一样只有那么一股子气,后来啥也没有。苏轼此时“故国神游”“雄姿英发”,这一江之水也充满豪气。李清照是个妇道人家,只能是一支哀婉的小溪。李煜的通感用得绝佳。“春水 ”带点花瓣,有形有声有色,把“愁”字立体化了。一个“向东流”,最近的联想是《长歌行》中“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但“向东流”含义更深了,东流之水可理解为孔子的“逝者如斯”,又可附会成“眼泪汇入长江”之意,可谓“千古一愁”。�
这首词里看不出比较猛烈的反抗意识,没有“长使英雄泪满襟”,没有“卷土重来未可知”,只有那种沉郁的哀思。人言“不畏金刚怒目,只怕菩萨低眉”这样自怨自艾的哀愁,一下子惹恼了宋太宗,招致杀身之祸,李煜这首词的感染力可见一般。
所以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多少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一首好词,希望你能喜欢。亡国之音,不可不听

虞美人


17253795555哪首诗是李煜的绝命诗
凤鸣妹答:《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在被毒死前所作的词,堪称绝命词,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词意解析:这首词以描绘自然景物的方式,抒发了作者对故国沦陷、对流亡生活的无奈和对前途的忧虑。词中运用...

17253795555李煜因为那首词被赐死
凤鸣妹答:李煜的《虞美人》正是李煜的绝命词。李煜是南唐最后一个皇帝,他的词作有太多愁与恨,与故国、江山的飘零息息相关。李煜的代表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也是他人生中的最后一首词,相传他在自己生日“七夕”之夜,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词,以...

17253795555李煜最著名的一首词
凤鸣妹答:李煜最著名的一首词是《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1、这首词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他的绝命词。这首词表达了李煜作为一个亡国之君的深切的故国之思和无尽的哀愁。词中运用了对比、比喻、象征等手法,语言凄美动人,音律优美流畅,风格鲜明独特,对后世词坛有很大的影响。2、词的上片以问起,问春花...

17253795555春江花月何时了
凤鸣妹答:春江花月夜何时了这句诗词出自于《虞美人》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全文: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译文 春花秋月的美好时光什么时候结束的,以前的事情还记得多少!昨夜小楼上又...

17253795555李煜亡国前写了哪些诗?
凤鸣妹答: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 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 心脾的美感效应。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 离...

17253795555李煜是怎么死的?
凤鸣妹答: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首《虞美人》成了南唐亡国之君李煜的绝命词。李煜被虏降宋到开封,宋太祖(赵匡胤)封他为违命侯。最初倒也相安无事,但后来却被宋太祖的弟弟太宗毒死了,许多书上都是这样记载的。但对李煜死的具体情节上,却各说不一。 最近看了几篇关于李煜所写词...

17253795555李煜的绝命词为何是这首?
凤鸣妹答:民间相传后主于生日(农历七月七日)晚,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所以这首《虞美人》,可以说是后主的绝命词了 。《虞美人》【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

17253795555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词牌名
凤鸣妹答:出自:后唐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原文: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释义: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

17253795555李煜最悲情的一首词,字字令人心碎,最后一句成千古绝唱
凤鸣妹答: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你问我心中有多少愁绪,就好比那向东流逝的春水一样悠长深远,汹涌翻腾。这两句是千古绝唱,历来被人们所重视。《虞美人》即是李煜的绝命词,也是他的慷慨赴死的遗言。在回首往昔、感叹追怀中使情感喷薄而出,任何外物都无法束缚。他一心只盼望早早了结余生,远离...

17253795555李煜的虞美人
凤鸣妹答:虞美人 ·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赏析一】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全词以问...


(编辑:费胖振)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