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保定名称的由来是什么?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1
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地处京、津、石三角地带的中心,京广铁路穿过市区。西依太行山脉,东为冀中平原,北控三关,南通九省,被称为“天下通道”,“京畿重地”、“北京南大门”。保定市是河北省辖市,现辖3区(新市、北市、南市)4市(涿州、定州、安国、高碑店)18县(满城、清苑、涞水、定兴、容城、安新、蠡县、博野、阜平、唐县、涞源、易县、雄县、徐水、高阳、望都、曲阳、顺平)。
保定的由来,与战事有关。公元前295年,赵武灵王约燕、齐灭中山。燕赵重新划定疆域,现保定市区的地域范围划归燕国,以南为赵国地。据明弘治版《保定郡志》记载,燕昭王曾于今保定城东五里建广养城,俗称空城,为放牧战马之城。保定始有燕南赵北之称。由上可见,保定最初出现城镇,就是为保卫燕国安全所设的战备城市。
960年,因宋太祖赵匡胤祖陵在河北西路清苑县境,清苑又为宋朝的北部边塞重地,所以宋朝于清苑县置保塞军,取保卫边塞之意。做为政区名称兼地名的“保”字,首次出现。又因燕昭王所筑黄金台位于保定地区境内,亦称金台顿。保塞军和清苑县治在今保定市。981年,保塞军升为保州,以寓永保安定之意。清苑县改名保塞县,并将满城南境划入保塞县,以加强保州势力。保州治所在保塞县。}
1127年,北宋灭亡,金兵陷保州,仍沿宋制,称保州,又名金台驿。1129年于保州设顺天军,保州为顺天军节度使驻地。保州曾辖清苑、满城、遂城三县。
1213年,元兵攻陷保州,焚屠三天,使其变为一片废墟。1217年,金将张柔投降蒙古军,驻满城。1227年,蒙古军兵马都元帅张柔率军由满城移驻保州,画市井,定居民,置官廨,重建城池。遂使保州成为“燕南一大都会”。此为现保定筑城之始,当时已有一定规模。1239年,元朝改顺天军为顺天路,寓“顺应天命”之意,保州为路治。因为保州为元代大都的南大门,1275年顺天路改为保定路,寓“保卫大都,安定天下”之意。保定之名自此始有。保定路辖清苑、满城、唐县、庆都(今望都)、行唐、曲阳、新安、博野、易州(含易县、涞水、定兴)、祁州(含蒲阴、深泽、束鹿)、雄州(含归信、容城、新城)、安州(含葛城、高阳)、遂州(今遂城)、安肃州(今徐水)、完州(今顺平县)等州县。
1386年,明朝改保定路为保定府,又称金台郡,因保定城位于保定府河之阳,故又有保阳郡之称。此为保定设府之始,辖3州17县。1669年,直隶巡抚由正定移驻保定始为直隶省省会。直隶省辖顺天(今北京)、永平(治卢龙)、保定、正定、河间、顺德(治邢台)、广平(永年)、大名八府。1724年,改直隶巡抚为直隶总督署,辖区增口北道宣化府、热河厅承德州、张家口厅。1748年,直隶总督署下属辖区达11府(123县)六州(含17县)三厅(张家口、独石口、多伦诺尔)。清代,保定市为省、府、县三级官府所驻地。
1912年,直隶省会由保定迁往天津,今保定城仍为保定府和清苑县二级官府驻地。1935年,河北省始以保定城为省会。1937年9月24日,保定被日军占领,河北省政府遂成为流亡政府。1946年6月14日,国民党河北省政府由北平迁至保定。由于当时保定四周各县基本解放,因而国民党河北省政府于1947年10月10日开始由保定迁回北平
1948年11月22日保定解放,12月6日成立保定市人民政府。这是保定建市之始。保定市辖一、二、三、四区。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在保定市宣告成立,决定保定市为河北省省会及保定专署驻地。1958年4月18日,河北省人民政府由保定市迁往天津市。1967年河北省省会又迁回保定市,次年2月3日河北省会迁往石家庄市。1968年8月18日,建立保定地、市革命委员会。1982年7月19日,保定市革命委员会改为保定市人民政府。1983年11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保定市又升格为河北省辖市。
保定是一座军事重镇,历为兵家必争。春秋战国时期,保定为燕、晋、中山、齐、赵等国角逐的战场。战国后期,中山国灭亡后,燕赵重新划分疆界,今保定市区重新归属燕国,成为燕国南部的边防重地。今保定市南大街的“列国石”,俗称“保定府的大裂瓜”,即为燕南赵北的分界石。|
保定第一次做为军事重镇,是宋辽之际。石敬塘割让燕云16州,泰州、清苑成为后晋北部的边沿城市。宋朝建立后,太祖、太宗一直把收复幽燕作为一大战略目标,对河北军事防御十分重视。960年清苑县置保塞军,981年保塞军升为保州。随之,清苑县改为保塞县,并将满城南境划入保塞县,以加强保州势力。保州与雄州(今雄县)、霸州(今霸州市)等地同为北边重地,形成一道由西南向东北的军事防线。宋朝常在此屯兵驻将,把保州做为北部边防要塞。宋朝著名将领呼延赞、杨嗣等曾驻保州。1000年,抗辽名将杨延昭任保州缘边都巡检使。1003年升为保州防御使,凿河渠为障,防敌骑入侵。辽帝隆绪同其母萧氏倾巢南犯,宋守将魏能、石普败其先锋。敌再趋保州,杨延昭固守并设伏出奇兵,敌军败溃,延昭获其将,函首以献。
1125年,金兵攻陷保州北部城镇之后,直趋保州,未陷。1126年,金兵再次南下,因保州防守严密,易守难攻,金兵为避免在保州消耗过多实力,绕过保州直趋宋都东京(今开封)。1127年,金兵破开封,俘徽宗、钦宗二帝北上,并乘势攻破保州。
1213年,蒙古军陷涿、易等州后,乘势袭保州。由于保州防御坚固,连攻数日不破。于是蒙古军改变战术,填城壕,造云梯,竭力强攻。由于蒙古军攻陷保州付出很大代价,于是焚屠三日,保州变为一片废墟。
1399年,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变”,对抗建文帝。第二年四月,保定知府雒佥降燕王。此后,保定成了朱棣南下夺取政权的主要军事基地。1403年,朱棣称帝,定都北京。北平行都司复名大宁都司,移驻保定,辖前、后、中、左、右五卫和紫荆关、茂山卫,其常驻保定的军马约数万,成为保卫北京的专门驻兵之地。

清代,保定仍为京畿重地。清廷对保定的军事地位非常重视,乾隆皇帝六次巡视江南,都在保定驻跸。1853年,太平天国北伐,林凤祥、李开芳北上,出临洺关,由赵州、晋州、藁城等地东趋深州。京师震动,清政府急命僧格林沁统禁兵进驻保定,以守门户。L4>j.
1912年,直隶省会由保定迁往天津,今保定城仍为保定府和清苑县二级官府驻地。1935年,河北省始以保定城为省会。1937年9月24日,保定被日军占领,河北省政府遂成为流亡政府。1946年6月14日,国民党河北省政府由北平迁至保定。由于当时保定四周各县基本解放,因而国民党河北省政府于1947年10月10日开始由保定迁回北平。rq

1948年11月22日保定解放,12月6日成立保定市人民政府。这是保定建市之始。保定市辖一、二、三、四区。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在保定市宣告成立,决定保定市为河北省省会及保定专署驻地。1958年4月18日,河北省人民政府由保定市迁往天津市。1967年河北省省会又迁回保定市,次年2月3日河北省会迁往石家庄市。1968年8月18日,建立保定地、市革命委员会。1982年7月19日,保定市革命委员会改为保定市人民政府。1983年11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保定市又升格为河北省辖市。
保定是一座军事重镇,历为兵家必争。春秋战国时期,保定为燕、晋、中山、齐、赵等国角逐的战场。战国后期,中山国灭亡后,燕赵重新划分疆界,今保定市区重新归属燕国,成为燕国南部的边防重地。今保定市南大街的“列国石”,俗称“保定府的大裂瓜”,即为燕南赵北的分界石。|%x1C

保定第一次做为军事重镇,是宋辽之际。石敬塘割让燕云16州,泰州、清苑成为后晋北部的边沿城市。宋朝建立后,太祖、太宗一直把收复幽燕作为一大战略目标,对河北军事防御十分重视。960年清苑县置保塞军,981年保塞军升为保州。随之,清苑县改为保塞县,并将满城南境划入保塞县,以加强保州势力。保州与雄州(今雄县)、霸州(今霸州市)等地同为北边重地,形成一道由西南向东北的军事防线。宋朝常在此屯兵驻将,把保州做为北部边防要塞。宋朝著名将领呼延赞、杨嗣等曾驻保州。1000年,抗辽名将杨延昭任保州缘边都巡检使。1003年升为保州防御使,凿河渠为障,防敌骑入侵。辽帝隆绪同其母萧氏倾巢南犯,宋守将魏能、石普败其先锋。敌再趋保州,杨延昭固守并设伏出奇兵,敌军败溃,延昭获其将,函首以献。>

1125年,金兵攻陷保州北部城镇之后,直趋保州,未陷。1126年,金兵再次南下,因保州防守严密,易守难攻,金兵为避免在保州消耗过多实力,绕过保州直趋宋都东京(今开封)。1127年,金兵破开封,俘徽宗、钦宗二帝北上,并乘势攻破保州。Vm

1213年,蒙古军陷涿、易等州后,乘势袭保州。由于保州防御坚固,连攻数日不破。于是蒙古军改变战术,填城壕,造云梯,竭力强攻。由于蒙古军攻陷保州付出很大代价,于是焚屠三日,保州变为一片废墟。#

1399年,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变”,对抗建文帝。第二年四月,保定知府雒佥降燕王。此后,保定成了朱棣南下夺取政权的主要军事基地。1403年,朱棣称帝,定都北京。北平行都司复名大宁都司,移驻保定,辖前、后、中、左、右五卫和紫荆关、茂山卫,其常驻保定的军马约数万,成为保卫北京的专门驻兵之地。u4
清代,保定仍为京畿重地。清廷对保定的军事地位非常重视,乾隆皇帝六次巡视江南,都在保定驻跸。1853年,太平天国北伐,林凤祥、李开芳北上,出临洺关,由赵州、晋州、藁城等地东趋深州。京师震动,清政府急命僧格林沁统禁兵进驻保定,以守门户。

在历史上,保定曾是一座著名的文化城市,素有“文化古城”和“学生城”之称。宋代,保定就建有最早的官学,即“州学”。明清两代,保定的儒学教育一直比较发达,三所官学(府学、卫学、县学)同时并立于一城之内,达几百年之久。另有社学26所、义学30所。还有金台书院、上谷书院和莲池书院等教育机构。清政府对莲池书院十分重视,乾隆皇帝曾六次来此视察,并亲笔题诗,勉励学生。光绪年间,书院大盛。我国历史上最末一名状元刘春霖就是莲池书院的学生。
清末,“停办科举以广学校”。保定推广新学,首先是从军事学校开始的。1902年,袁世凯在保定训练新军,先后建立将弁学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前身)、陆军速成学堂、参谋学堂、测绘学堂等等。保定有高等学校十余所。同时,保定府立中学堂、直隶女子学堂、直隶第二师范学堂、清苑中学、育德中学等等中等学校也大量出现。故保定当时有“学生城”之称。1917年,育德中学开设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李维汉、李富春等为第一班学员。1918年,刘少奇等入校为第二班学员。在中国近代史上有许多高级军事指挥官,是从保定军事学校培养的,如我党著名军事将领叶挺,辛亥革命骨干李济深,宁都起义领袖赵博生、董振堂。国民党的许多高级军政首脑,如蒋介石、张群、白崇禧、陈诚等,还有北洋军阀吴佩孚等,也都是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或保定军校的学生。


17690348607定姓 定氏家谱 定姓起源 定姓名人 定姓的来源 定姓简介
韶竹影答:定[定,读音作dìng(ㄉㄧㄥˋ)]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 *** ,出自 *** 教徒谱系,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认祖归宗——中国百家姓寻根》一书中记载: *** 中的定氏,是“以 *** 教徒的谱系为基础而改写的汉字单氏”。 据《定氏宗谱》记载:一世祖定公于元朝末期...

17690348607清华大学校名由来是什么?
韶竹影答:由来:清华一词最早来自东晋谢混作《游西池》诗,有“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湛”通“沉”,音chén),意指“夕阳斜照,鸣叫的鸟儿归林;清澈的水色与华美的草木,已经淹没在暮色之中。”原为感叹时光流逝之意。后引申出“水木清华”一词,并赋予“池水清澈,树木华美”之意,今日工字厅后匾...

17690348607北京 名称的由来
韶竹影答:1、燕都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灭商以后,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战国七雄中有燕国,据说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国名,其国都称为“燕都”。2、幽州 远古时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见于《尚书·舜典》:“燕曰幽州。”两汉、魏、晋、唐代都曾设置过幽州,所治均在今天...

17690348607有哪些地名的来历
韶竹影答:1927年初,武汉国民政府将武昌与汉口(辖汉阳县)两市合并作为首都,并定名为武汉。今天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合而成的“武汉市”,其历史只有74年家嘴的由来据《汉口丛谈》载:明嘉靖元年(1552),世子朱厚燠从钟祥出发, 经此赴北京继承皇位,因此后人把皇帝经过 的这个渡口称为“接驾嘴”,后来因这里码头多作转运...

17690348607西藏的由来
韶竹影答:西藏,以清朝中央正式定名得名。唐宋为吐蕃,元朝属宣政院,明朝称乌思藏,设都司等;清初称卫藏,卫即前藏,藏即后藏。后正式定名为西藏,为西藏得名的开始,清朝设西藏办事大臣。民国初西藏地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65年西藏自治区正式建立,西藏一词即成为西藏自治区的简称,单字简称为藏。...

17690348607中国人民志愿军得名的由来
韶竹影答:中国人民志愿军名称的由来 --- 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应朝鲜劳动党与朝鲜政府的请求和保卫中国安全的需要,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并派出部队开赴朝鲜,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中国派出的部队,为什么称之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而不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名义,中国人民志愿军这个名称是怎么...

17690348607雷州的名称由来
韶竹影答:据文史记载,当时的雷城南面有擎雷山和擎雷水,是雷州境内有名的山和水,唐朝时当地首任刺使陈文玉是根据这一特有的山川之名而定名雷州的。相较之雷州得名的原由,一直以来总是有人好作这样诠释:雷州因多雷而得名。不久前雷州市一位作者也在文章中宣称:“雷州是仅次爪哇的世界第二大雷区”,像是...

17690348607在古代,国号名称的主要来由是什么呀?
韶竹影答:14.西夏:拓跋思恭占据夏州(今山西横山县),建国时以夏州得名,称“大夏”。因其在西方,宋人称“西夏”。15.金:金都城上京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位于按出虎水(今阿什河),相传其水产金,女真语“金”为“按出虎”。16.元:据《元史》记载:“元”的命名,是元世祖忽必烈定的。是取《...

17690348607有意思的地名由来
韶竹影答:兰陵路的由来 现今兰陵路一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属俄租界,战后收回时将带有俄国色彩的街道统一改名。曾以任两湖巡检使兼湖北督军和省长的萧耀南的郡望(某姓世居某地为当地所仰望之 意)定名。萧姓的郡望为浙江兰陵,故称兰陵路。此路名沿用至今。武汉何以又称"江城"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与史郎中...

17690348607武汉名称的来历
韶竹影答:1927年初,武汉国民政府将武昌与汉口(辖汉阳县)两市合并作为首都,并定名为武汉。今天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合而成的“武汉市”,其历史只有74年。


(编辑:戴玲文)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