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工具主义的应用实例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3
什么是法律工具主义?法律工具主义的概念。

法律工具主义是认为法律只是实现一定社会目标的工具和手段,不具有任何目的和价值意义。法律不过是阶级、国家政策、以及发展经济和维护道德的工具而已。法律工具主义强化了人治的理论基础,无法树立起法律的权威,同依法治国的目标背道而驰。要树立法治精神,必须克服法律工具主义,加强立法建设,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加强法律宣传。在法律工具主义者看来,法律就是国家和政府管理社会的工具。这个观念不是没有问题的,在合理的法律观念中应该做一个颠倒,政府才是法律的工具。法律是工具,在某种意义上它是对的。就是必须首先承认政府是法律的工具,政府和老百姓都要站在法律之下,平等地接受法律的管辖。在这个前提之下,政府为了管理社会,它又得利用法律,把法律当成工具来管理社会。所以,说法律是政府的工具是有条件的,它的条件是首先承认,政府才是法律的工具。在次要意义上才可以说,法律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政府的工具。同时,我们更有理由说法律也是每个公民的工具,我们用法律来保护自己正当的利益,排除他人的侵害,用法律来引导和监督政府,让政府更好地履行法定职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认为技术在经济生活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思维方式称之为"工具主义"。
艾尔斯 提出

艾尔斯认为任何经济系统或经济秩序都是由两类行为构成,一方面是技术特征的行为,另一方面是仪式特征的行为。"经济分析的问题就是去区分和理解这两类因素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所反映的经济行为的结构"(注:Ayres, 1944, The Theory of Economic Progress: A Study of the Fundamental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Originally Published by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reprinted by Michigan:New Issues Press, Westem Michigan University, 1978, p. 99。)。
艾尔斯并没有明确地定义"仪式"这个词的含义。按照他的哲学思想,"仪式的"等同于"虚假的","工具的"等同于"真实的"。仪式行为模式会通过五种方式表现出来:1)社会分层;2)定义和维持社会分层的习俗体系,也就是道德观念;3)维系身份和道德观的意识形态;4)加强以上仪式表现形式的教化系统;5)使仪式行为模式合法化的"神秘主义典礼"(mystic rites and ceremonies)。这几种表现形式被艾尔斯概括为身份(status)、神话(myth)、魔法(magic)和社会习俗(folkway)。仪式行为模式的这些表现形式都可以概括出两个特征:"虚假的"(making-believe)特征,即由等级和身份来决定能力;遗传的特征,所有仪式模式都是从过去继承下来的。
艾尔斯同样没有明确定义制度,只是说制度是"以仪式特征为主导的社会行为的一部分",但他在使用"制度"一词时并不总是一致的。他更多地是认为制度是一种社会习俗。从社会习俗与仪式行为模式的关系来看,所有的制度都具有仪式的特征,一个时期内仪式行为模式的状况就是这个时期社会的制度结构。艾尔斯是将仪式与制度这两个词等同使用的。从仪式行为模式的两个特征来看,由于它是虚假的,它对人类生存或生命过程的保证—物质产品的生产来说就是无用的;由于它是遗传的,因此它是过去经验的产物,是保守的。
与仪式行为相反,技术行为是"所有使用工具的人类活动",技术过程是技能(skill)与工具不可分离地进行运用的过程。技术是"组织化的技能"。技术具有两个特征:(1)技能与工具间存在着一致的和不变的联系;(2)所有的技术都是进步的。在艾尔斯看来,"技术"与"工具"这两个词的差别只是在使用上的差别。"工具"这个词是作为一个抽象的哲学范畴来使用,而"技术"则带有更多的实践的意义。认为技术在经济生活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思维方式就被艾尔斯称之为"工具主义"。在艾尔斯的著作中,他是把"工具"与"技术"作为同义词来使用的。

什么叫法律工具主义?法律工具主义有两个基本的特点:第一个特点,在法律工具主义者看来,法律就是国家和政府管理社会的工具。这个观念不是没有问题的。
在合理的法律观念中应该做一个颠倒,政府才是法律的工具。在法治社会,我们为什么需要政府?是因为我们想通过设立政府来让官员执行法律,保护法律。因而,在法律与政府之间,政府才是工具,法律是至高无上的主宰。
当然,话说回来,说法律是工具,在某种意义上它是对的。就是必须首先承认政府是法律的工具,政府和老百姓都要站在法律之下,平等地接受法律的管辖。在这个前提之下,政府为了管理社会,它又得利用法律,把法律当成工具来管理社会。所以,说法律是政府的工具是有条件的,它的条件是首先承认,政府才是法律的工具。在次要意义上才可以说,法律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政府的工具。同时,我们更有理由说法律也是每个公民的工具,我们用法律来保护自己正当的利益,排除他人的侵害,用法律来引导和监督政府,让政府更好地履行法定职责。
过去,我们把前提丢掉了,只强调法律是政府的工具。因为有这样的观念,所以形成这样一个传统——官越大越不受法律约束,而且违法之后,社会也拿他无可奈何。
法律工具主义的第二个观念,就是强调法律仅仅是工具,法律除了工具之外什么都不是。这很危险。法律在某种意义上是工具,是什么工具呢?它是社会用来保障每一个人正当权利的工具。但问题在于,法律不仅仅是工具,法律还是正义的体现,而正义是我们的理想。
因此,在法治主义的观念中,法律是不可以背叛的。过去,由于法律工具主义的观念大行其道,相当多的人都对法律采取一种机会主义的态度。就是法律对我有利,我就服从
它;法律如果对我不利,我就绕过它,甚至践踏它。在健全的法律观念中,法律不仅仅是工具,法律代表着我们的价值,代表着社会理想的一种生活状态,代表着基本的道德伦理准则,它是不允许放弃和背叛的,是不允许践踏的,执行法律是不允许讨价还价的。 对塞林格的评判只有一个词:装神弄鬼。理由很多,包括他与世隔绝隐居山林,写出成名作《麦田的守望者》之后就杳无踪迹,弄得一大群人跟在背后苦苦找寻;包括他每天早上携带饭盒,从自己的住所跋涉至另一处只有桌椅板凳的小屋写作,反正90多英亩的私家林地足够他挥霍。
作为作家,塞林格的这点癖好算不得什么。据说,弥尔顿要躺在床上进行创作;没有三英寸宽、五英寸长的卡片,纳博科夫就无从下笔;济慈写诗时,一定要穿上最好的衣服;只有腐烂苹果的气息,能激发蒲柏的灵感;萨克雷必须在家以外的地方,才写得出东西……
对于他们而言,写作就是一种仪式,必须有既定的程序或者范式,一旦缺失,写作便无法进行。由此一来,写什么反倒变得不太重要,关键是以某种规范将“写作”这种行为进行下去。“写”只是工具,为的是一丝不苟地完成一整套独特的流程演练。
如果你想成为作家,你必须熟悉他们的生活范式,而以五花八门的方式“写”,就是其中之一。我们很容易将某种生活简化为各种行为规范,又将规范一一解构。英国的老派绅士对应着格子呢大衣和礼帽;地主家的早餐不可或缺牛奶黄油;五四青年要有长衫围巾;前胸口袋里别支笔,在过去就是知识分子。
对于某种生活的向往,让我们遵循一系列的行为范式,而范式又直截了当地被工具化。比如,那些所谓的登山爱好者,痴迷于各式各样的专业装备,从登山靴、防风帐篷、零下40多摄氏度用的保暖睡袋,到几乎高过人的专业背包,还有无线对讲机,无一不是他们的收藏。他们把对登山的希冀转化为对装备的热爱,在寻找、购买、配置器具的过程中,感受渴望中的生活。
同样,不管是尼康D3X单反相机,还是尤尼克斯的弓10,或者尚未上市的苹果平板,就业余选手来说,其功用不会好过傻瓜柯达、红双喜和神舟上网本,但是,意义却截然不同。爱好者们借助于对工具的专业追求,塑造完美无瑕的审美形象。摄影、打球或者上网,这些根本目的,在工具主义者眼里并不重要。
爱情亦是如此。
我们见过太多奢侈品的宣传,几乎都与情爱有关。北京三环的主路上,曾经竖起过VOLVO的大幅广告,只有一句话:爱我吗?它会带给你无数关于甜美爱情的想象。而新近的电视广告片,虽说是“只为尊驾护航”,可美女、香车、直升机,以及需要特别保护的成功人士,都明白无误地勾画出幸福生活的范式。感情的优劣,俨然就是汽车品质的高下。
木工DIY爱好者,会口若悬河地跟你讲冲气钻、三尖钻、阶梯钻、圆锯、曲线锯、修边机和雕刻机,他们的储藏间里收藏着全套还没来得及开封的专业设备;爱情的工具主义者也会滔滔不绝:婚戒是卡迪亚而非周大福;钻石是2克拉而非70分;婚车是宾利欧陆飞驰而非奔驰S300……
大错特错了?
其实,在爱情的最初与最后,都有规则和范式可言,也很难摆脱工具的影子。从约会的最初,我们选择与判断的标准,就不是简单的情感因素。我不否认一见钟情,只是它少之又少,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都有感情之外的参照系——烛光晚餐显然要比街头快餐来得浪漫。我们也借助形态各异的形式(工具)传情达意,谨记各种各样的纪念日,认真准备价值不菲的礼物,精心策划永远难忘的仪式,以期对方感知我们的深情厚意。
最终,我们完成终身大事。婚姻本身就是表达爱的范式之一,或者,你可以说它是为爱情提供保障的工具——爱情要么死掉,要么变成婚姻。没有婚姻的承载,爱情就无所归依。就像没有专业配备,就不足以证明你对登山的热爱一样,爱情需要借助婚姻来结幕和升华。
当然,完美婚姻也有范式可循。婚姻专家循循善诱、谆谆教诲,为我们列出颇具操作性的攻略。就像你不知道赫塔·米勒不算文学青年,没有ChanelCoCo不算时尚,不去看小剧场话剧不小资,没有200平方米住宅不中产一样,如果你缺少完美婚姻的种种要素,不懂得它的操作守则,缺少一系列的规程的话,你一定不幸福。
多么有趣的话:“画家的技术是能随手画出很直的线和很圆的圈,然而练就却非一朝一夕;借助尺子和圆规,我们也能!律师能随口说出详细的法律条文,然而背熟却非一朝一夕;借助电脑,我们也能!刘翔可以是地球上跑得最快的人,成功却非一朝一夕;借助摩托,我们也能!”
在这寒冷的季节,按照工具主义者的爱情范式,此时此刻,我应该身穿Speedo泳衣,涂抹SPF50+以上的防晒霜,躺在夏威夷的迷人海滩上度假。




13849449525形式主义的有哪些例子?
萧菊曼答:1、甘肃省委原书记王三运在督查调研祁连山生态保护工作时,每到一地都反复强调环保问题的极端重要性,提起要求来“口号响当当”,但就是没有下文。表面上,王三运摆了姿态,但其实对中央指示消极应付,并没有真正到问题严重的地区去调查研究,也没有认真督促相关部门抓好整改落实,更没有对相关领导干部进行...

13849449525拿来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有哪些?
萧菊曼答:拿来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像我们中国购买俄罗斯的苏27战斗机,对其进行改装,成为了我们的歼11,性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就是拿来主义的很好例子。再像我们的改革开放,我们从西方拿来了许多先进的管理经验,我们靠着自己的判断力和他们的技术经验取得了长足进步,这就是拿来主义。拿来主义是指吸收外来事物的...

13849449525能举一个例子说明一下什么是实用主义者嘛?
萧菊曼答:我追求的就是实用主义,比如:我第一次去逛一个景点是个古镇,逛了一天下来我什么都没买,虽然有很多我喜欢的,差一点都要买的东西,但是心里一想,这个东西买回家又不实用就果断放弃买的念头。最后导致去玩了一天,就花了车费和饭钱其他什么东西都没买。

13849449525生活中形式主义的例子
萧菊曼答:形式主义的例子二则:1、甘肃省委原书记王三运在督查调研祁连山生态保护工作时,每到一地都反复强调环保问题的极端重要性,提起要求来“口号响当当”,但就是没有下文。表面上,王三运摆了姿态,但其实对中央指示消极应付,并没有真正到问题严重的地区去调查研究,也没有认真督促相关部门抓好整改落实,更没...

13849449525生活中什么方面可以用拿来主义?
萧菊曼答:拿来主义是一种通过利用现有的物品或资源,以新的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的方法。以下是一些可以应用拿来主义的生活方面:1. 家居装饰:利用室内现有的家具和装饰品,创造出新的风格效果,增加空间的美感和实用性。2. 厨房烹饪:通过充分利用冰箱里的剩余食物,搭配出新的菜肴,减少餐桌浪费,保证饮食的健康与...

13849449525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例子
萧菊曼答:其实,这和上一讲说的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也有关系。运用工具理性是做事实判断:飞机和火车哪个更快,这是客观事实,可以计算。而价值理性是要做价值判断,复杂得多。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找工作。工作并不只是为了钱,还要考虑很多因素:你擅长这份工作吗?你喜欢这份工作吗?甚至,这份工作代表的事业,是...

13849449525什么是具象主义
萧菊曼答:具象艺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都具备可识别性。希腊的雕塑作品、近代的写实主义和现代的超级写实主义作品,因其形象与自然对象十分相似,被看作这类艺术的典型代表。具象艺术广泛地存在于人类美术活动中,从欧洲原始的岩洞壁画,到文艺复兴时代的宗教壁画;从印度的佛教艺术,到中国的画像砖石,都可以看到这类...

13849449525唯物主义在生活中的体现 具体例子是
萧菊曼答:唯物主义在生活中的实例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推荐理由:建立在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学说,肯定物质是世界的本源,但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等局限性。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推荐理由: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上的...

13849449525简约思维案例有哪些
萧菊曼答:3. 优步打车应用:在软件设计领域,优步(Uber)的打车应用也是简约思维的一个成功案例。该应用通过简洁的界面和直观的操作流程,使得用户只需几次点击就能完成叫车、支付和评价等一系列动作。这种简洁高效的设计不仅提高了用户体验,还帮助优步在竞争激烈的打车市场中脱颖而出。4. 日本的极简主义:在生活...

13849449525拿来主义在生活中的实例有哪些?
萧菊曼答:引进外国先进技术、从别人那里学习好的方面用来充实自己等,都属于拿来主义啊。《拿来主义》虽然涉及到文化问题上一个很大、很重要的理论问题,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理论文章,而是一篇杂文。它除了全面深刻地分析和论述了如何对待外国文化问题,还针对当时的政治和文化现实状况作了尖锐的抨击。批判的矛头主要就是...


(编辑:冯固律)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