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什么意思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2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从”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自从李冰修了都江堰后)人们就可以掌握和控制旱涝水情,(百姓们从此)不知道什么是饥饿了。
“从”是掌握和控制的意思。

原文: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出处:《华阳国志》又名《华阳国记》
它记载了公元四世纪中叶以前,今四川、重庆、云南、贵州三省以及甘肃、陕西、湖北部分地区的历史、地理。此书体制完备,内容丰富,考证翔实,史料可靠,是研究古代西南地方史和西南少数民族史以及蜀汉、成汉史的重要史料。

扩展资料:
《华阳国志》又名《华阳国记》,是一部专门记述古代中国西南地区地方历史、地理、人物等的地方志著作,由东晋常璩撰写于晋穆帝永和四年至永和十年(348—354年)。全书分为巴志,汉中志,蜀志,南中志,公孙述、刘二牧志,刘先主志,刘后主志,大同志,李特、李雄、李期、李寿、李势志,先贤士女总赞,后贤志,序志并士女目录等,共12卷,约11万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华阳国志

这是赞颂李冰的都江堰的。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一语来自于晋代著名史学家常璩的《华阳国志》,

其实早在东汉末年,诸葛亮就在著名的《隆中对》里这样描述四川了:“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但是先秦时期的司马错却是这样介绍四川的:“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翟之长也,有桀纣之乱。”

那么是什么使四川在短短几百年时间里从“戎翟之长”变成了“天府之国”了呢?奥秘就在于一个名叫李冰的人。他为四川建起了一座水利工程,成功的驯服了奔腾咆哮的岷江水,成就了一段“膏泽千古”的佳话。
这座古老的水利工程就是著名的都江堰。
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都江堰修建于2200多年前。其渠首工程主要有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部分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到今天,都江堰,这座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灌溉面积已达40余县,超过一千万亩。
李冰,这位被后人尊为“川主”的秦国蜀郡太守,堪称人类水利史上的旷世奇才。他跨时代的认识到了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没有采取简单“围追堵截”,而是引导江水加以利用。
都江堰刚好建在岷江的一处急拐弯处。昂于江心的“鱼嘴”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每逢枯水季节,人们用竹笼装满卵石封锁外江,堰前的鱼嘴恰到好处的将江水导入东侧人工修筑的内江;而当汛期来临,江水暴涨时,人们挖开竹笼,让多余的江水沿外江排出,避免了洪水的危害。
内江直通都江堰后面的宝瓶口,江水经此处流入成都灌溉万千倾良田。宝瓶口开凿在玉垒山上,是一个宽20米,高40米,长80米的山口,因形状酷似瓶口,故名。在人类尚没有发明火药,甚至没有冶炼出铁器的两千多年前,睿智的蜀中先民在李冰的带领下,在岩壁上架起篝火,将岩石烧至灼热,再浇上由岷山冰雪融化而成的岷江水,让岩石遇冷崩塌。前后历时八年,终于在玉垒山上开凿出了这足以令今人目瞪口呆的宝瓶口。
开凿玉垒山分离的石堆叫“离堆”。在离堆右侧,还有一段低平河道。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这段平时用来排沙的河道会自动将多余水量排入外江,使流入内江水位始终保持安全水准。甚至在遇到特大洪水的非常情况时,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
两千余年来,四川人民精心的保护着都江堰,他们为都江堰总结出的“深淘滩,低作堰”的秘诀已被历史经验所证实。而都江堰也为他们奉献上了两千年的“水旱从人”。大自然与人类在平和中携手度过了两千余年的风风雨雨。

无论气候如何变化,人们都能够避免旱涝灾害

意思为:(自从李冰修了都江堰后)人们就可以掌握和控制旱涝水情,(百姓们从此)不知道什么是饥饿了。
这话赞扬了建造都江堰能极大地减缓和控制灾害程度,是件造福人民的大好事。


13627839265水旱从人 不知饥馑 时荒无人,天下谓之称天府也。翻译
陈嵇胁答:1旱灾和涝灾从来没有,人们没体验过饥饿,那里的人那时丰衣足食,天下人称那里是天府之国。2四川成都 3因为那里没有饥饿和荒年

13627839265“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
陈嵇胁答:①意译:水旱情况依据人的意志为转移,农业生产情况较好,当地人生活有保障,无饥饿、灾荒等现象,所以当时的人称此处为“天府之国”。②四川。③因为当地农业生产有保障,人们生活比较富裕,就象天上的神仙们居住的天堂一样。

13627839265旱则借以为溉,雨则不遏其流,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是什么意思
陈嵇胁答:2、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多雨或干旱季节由人调节不至于出现灾害,人们不再知道什么叫饥荒。

13627839265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是什么意思
陈嵇胁答:雨水和干旱都是根据人的意愿,那里的人民都不知道什么是饥饿(意译以“不会饥饿”为佳)。

13627839265“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翻译成白话文,急
陈嵇胁答: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一语来自于晋代著名史学家常璩的《华阳国志》,(李冰修了都江堰后)湿润或者干旱都要听从于人,(百姓从此)不知道什么是饥饿 囧囧囧囧囧囧囧囧囧囧囧囧囧囧囧囧囧囧囧囧囧囧囧囧囧囧囧囧囧囧囧囧囧囧囧囧囧囧囧囧囧囧囧囧囧囧囧囧...

13627839265求《李冰》文言文选段翻译
陈嵇胁答:双溉灌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泽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翻译:于是李冰让人堵住江水并修筑了分水堤,让分水堤穿过郫江,检江,并分出了支流,形成两股水流从郡下流过。用这两股水流溉灌这几个郡,又开辟了许多稻田...

13627839265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是什么
陈嵇胁答: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语出《华阳国志》水涝还是干旱的土地,都由人们来控制,这样的话人民就会有好的收成,不知道什么是饥饿(因为有都江堰)

13627839265始终李太守,伯禹亦不如。是什么意思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
陈嵇胁答:“始终李太守,伯禹亦不如。”的意思是:李冰父子都江堰工程,大禹治水也不如他;这句话说明了后人认为李冰功过大禹,所以是大禹不如李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的意思是:水灾旱灾都可以被人左右,不知道饥饿的感觉,没有过荒年,成都北天下人称之为“天府”。

13627839265水旱从人 不知饥馑,食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陈嵇胁答:1.水涝和干旱由人,不知道灾荒,没有庄稼歉收或颗粒无收的年头,天下的人都称之为"天府"。2.兴修水利的意义重大。

13627839265“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从”是什么意思
陈嵇胁答:“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意思为:如果雨水和干旱都能根据人的意愿进行调节,则那里的人民都不知道什么是饥饿了.因此,“从”表示“顺从”的意思.


(编辑:幸坚祁)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