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论屈原之死是否值得 8000字作文 高中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5-18
800字高一作文:根据《离骚》谈屈原之死到底值不值得,拜托了亲们

屈原投江究竟值不值得?
屈原,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即使在他投江之后的两千多年里,仍然受到人们的敬仰和怀念,他所创造的楚辞体经久不衰,永垂史册。但是对于他投江而死却存在着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屈原之死重于泰山;有人则认为屈原之死轻如鸿毛。其实这恰恰反映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那就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该怎样正确理解和认识人的价值。在我认为,屈原之死,死得其所。
    何谓这“死得其所,死得值”正如著名社会活动家,共产主义领袖季米特洛夫所说:“在死后不活在人们心里的人,等于没有活过。”当祖国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选择为祖国而死,这样的死是伟大的。
   屈原之死,死于爱国。屈原面对楚国上下昏庸,郢都破灭,没有卖国求荣,而是凭着一颗“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的忠肝义胆,与楚国共存亡。他将国家兴衰置于自己得失之上,这种精神永远激励着爱国志士,鞭挞着卖国之人,有如此深远之影响,有如此深远之意义,怎能说死得“轻如鸿毛”呢?郭沫若同志说过:“屈原的死是为民殉国难,是一种为国捐躯精神的再现,他是为正义而死,为真理而死,死得其所。”
    屈原之死,死于一种热忱,死于一种抗争。在他生命旅途的最后一站,将生命与信念的光辉和伟大展现给世人;他用生命守住他的灵魂:他用他的死告诉世人,追求信念与自由是永恒的主题;他给芸芸众生以震撼;他在“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的郁闷空气中注入了一股热浪。这种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民主革命宣传家,思想家陈天华或许受了屈原之死的感染吧!他的《猛回头》、《警世钟》成为刺向清政府的两刃利剑,而他为了抗议日
    本政府对中国留学生的迫害,愤然投海而死。老舍也倍受屈原的感染吧!在“文化大革命”中,不堪忍受邪恶势力的迫害,愤然投湖自杀,这是对文革动乱的抗争,是对‘文革”的控诉,他们和屈原—样,以自己的生命警醒人们要奋发,要觉醒。他们把生命的意义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正是死的价值所在。
    屈原之死给时空注释新的含义。这一道闪光的利剑划破了千年长空,给生与死赋予新的内容。他的精神流淌在每一个中华赤子的热血里,融入炎黄子孙的灵魂中。死已不是一种结束,而是一个伟大的起点。叶挺渴望血与火燃烧出生命光彩;狼牙山五壮士浩然长啸永远激荡人心。文天祥虽死犹生,丹心照汉青;史可法,身殉孤城,忠心可鉴;更有于谦,千锤万凿,清白人间。选择死亡,并不是平淡的沉沦,更不是无能的表现。屈原之死是一种力量,一种发奋的力量,它如长夜中划空而过的流星,闪出一生最璀璨的光辉。我说,屈原之死,价值永恒,价值无限。虽然人生的意义在于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人生中也有为了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在某种条件下,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续生命的音响和光彩。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峰,绝妙的音乐、多是悲壮的旋律。而高尚的情操,却在壮烈的牺牲中。人生留迹于大地之间,本应该有惊人之举。卓尔不群的泰山睥睨群峰,汪洋恣肆的长江啸傲百川,佰剑于长城的秦皇汉武,在史册中群视千秋。
    生命的长短无关紧要,紧要的是生命的意义。屈原不随俗而毅然沉江,以身殉国,生命之光与日月争辉,长与短,因之失去意义。古往今来,多少生命在历史的星河中默默产生,又默默消亡,而又有几颗能够像屈原这样2000多年后的今天仍熠熠闪烁。他的死,有力地维护了他那不随波逐流,不苟且偷生的人格尊严;他的死,充分显示了他的忠贞爱国,至死不渝的高尚情操;他的死真正体现了他那昭真理而不惜牺牲生命的人生价值。鲁迅曾经说过,人的生命是可贵的,但真理更可贵。屈原虽死,而真理传于四方,这样的死,死得其所。
生与死,是一对矛盾。孟子说过:“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也如裴多斐所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也就是说,为了真理,自由,正义,牺牲自己的生命是值得的。但同时,我们要珍惜生命。罗曼·曼兰说过:“以死来鄙薄自己,背叛自己,否定自己的信念是世界上最大的错过。”
    屈原投江是一曲壮烈的悲歌,一捶击破昏暗的响鼓,一声震撼历史长河的惊雷,屈原是矗立于人类心中的永远丰碑。

屈原能否不死?

从现代人的角度来看,屈原自杀太不应该了,也太不值得了。大道理上说,身体毛发受之于父母,岂可随意毁之。小道理上说,生命是自己的,不能为别人而活着。抬高一个层次说,你有文化,你有才能,应该为人民造福,怎能仅仅去应酬一个怀王呢?况且怀王又是一个无能之君。从古人的角度他也可以不死。古人云:“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侍。”他没有必要抱着怀王这根“木头”,这是一根枯木。贾谊在《吊屈原赋》中劝他:“历九州而相其君兮,何必怀此都也。”可以到九州去转转,放开眼光,你就会发现比楚王高明的国君有很多,何必井底之蛙,单恋这一口水呢?司马迁也在他的《屈原列传》中借渔父之口也开导过屈原:“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方能与世推移。”作为一个圣人,应该目光远大,不应拘泥于眼前的一事一物,更不能一叶障目而不见泰山。

屈原死不能复生,恨只恨司马迁、贾谊为何不早点出世,与渔父一起去开导那个固执的屈原呢?一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一个女子爱上了一个男子,女子因男子不爱她而苦恼不已。其父开导她说,要学会接受也要学会放弃,如果彼此不能很好接受就应该果断放弃,千万不要害单相思而自寻烦恼,甚至做出傻事。屈原要是能听到这句话就不会害单相思了,也就不会做出那样的傻事了。

如果屈原不死?不死当然不是怕死。苏武持节牧羊,蒙垢含辱19年,不是怕死而是心系家园。文天祥一路逃来,也不是怕死,而是为了抗敌。鲁迅先生在《为了忘却的记忆》中也说:“我不是高僧,我没有涅磐的自由,却还有生之留恋,我于是逃走。”……这些都可以证明:爱国也是可以不死的。

如果屈原也不死……
只可惜历史又不能假设,但我认为对后来人是可以假设的。

  我站在岸边,眺望激流滚滚的汨罗江。此时的汨罗江波涛澎湃毫无一点悲哀的气息。而在两千多年的战国时代,汨罗江正吞噬者一代伟人屈原矫健的身躯。
“屈原放纵,乃著《离骚》。”——司马迁。而鲁迅也曾为史记留下“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高度评价。不错,《离骚》的确是一部惊世之作。它写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君主昏庸,小人当道,它更写出了屈原的心系国运,直言进谏,“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高尚情操。《离骚》的成就是不言而喻的,它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整个文学界。
在我细细品读《离骚》之后,除了感慨它的成就与影响之外,更多的是让我懂得了珍惜生命这个道理。对于屈原投江一事,有不少人不住地称赞:“以死明志,真不愧为大丈夫。”而我却不以为然。
正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每一条生命的诞生都是由每一个伟大的母亲培育十月而生的。所以作为一条生命的承担者,你不允许,也不被允许别人来伤害自己的生命,这不仅仅是属于你自己一个人的,还属于所有关心你的人的。所以,任何人都不能伤害自己,你不可以,他不可以,即使是伟大的屈原也不可以。好你个屈原,你以为一死就可以了吗?你可曾想过年迈的父母“白头人送黑头人”时的痛苦,你这样做是对父母的不孝。
屈原真傻。这是我对他的第二个评价。楚怀王昏庸无道,误信谗言,可值得你为他而轻生,国虽是破了,可黎民百姓还需要你,若是有志之士定当选择明主再续自己的鸿图之志。被世人称赞的管仲不也是这样的吗?他虽不为主子以死来表明自己的志向,而是择其明主而侍之,他的志向不也都实现了吗?
屈原不够坚强,即使当时的他处在国破家亡之中又如何?越王勾践不也与他同病相怜吗?可越王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虽被虏在却仍不忘复国之志多年如一日,养精蓄锐等待时机。若当年越王没有坚定的毅志也不会有“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样壮丽的篇章。可是屈原却没有这样做,他选择了逃避。这是他不忠于自己,更不忠于百姓的表现。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无论我们面临怎样的遭遇,未来的路有多么的坎坷,要相信这一切是暂时的,漫长的黑夜终被曙光所取替,暴风雨终会被阳光所驱赶。即使是穷途末路我们一不应该放弃生命,因为活着就有希望。人一旦失去了生命所有的鸿图大志也将成为一席空话,所以我们应当珍爱生命,让自己的生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编辑:明柄沈)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