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黄河断流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2
黄河断流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黄河断流的自然原因
  黄河流域近年来降水量减少是黄河断流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而降水又直接受气侯变化的影响。综合各种情况来看,致使黄河断流的自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太阳辐射的改变
  太阳辐射是地球气候的能源,所以太阳辐射输出量的改变势必导致地球气候的变化。根据观测,20世纪70年代开始,太阳辐射量在不断增强,地球气温不断升高,蒸发加强,使我国黄河流域乃至华北、西北地区更加干旱。
太阳黑子
  根据观测分析发现,亚洲东南部的季风气候与太阳黑子的11年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一般情况下,在太阳黑子极值年附近,我国地面大气环流中的季风成分大于行星风成分。20世纪90年代中期,处于太阳黑子两个极值年之间,所以,我国的季风势力较往年减弱,尤其表现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地区,使季风降水雨带多徘徊于长江中下游地区,造成我国华北干旱显著(如1997年黄河断流最严重)。
间冰期
  根据考古分析,地球上的气候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的周期长短不一。在大冰期之间是比较温暖的大间冰期。在第四纪大冰期中,又分为几个亚冰期和亚间冰期,而当今世界处在第四纪的亚间冰期,气温逐年上升,降水量逐年下降,尤其在黄河流域,出现干旱气候。黄河河南花园口以上流域1990年~1995年间平均降水量减少12%。
大气层透明度的变化
  地表气候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太阳辐射除受太阳本身变化影响外,到达地球的部分也受大气透明度的影响。火山活动对大气透明度的影响最大,火山爆发喷出的灰尘能强烈地反射和散射太阳辐射,而对地面发出的长波辐射却没有显著影响。据计算,火山尘埃散射太阳辐射的能力比散射地面长波辐射大30倍,尘埃反射太阳辐射的作用比大气分子强得多。根据实测结果,火山活动较多的年份,相应地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也较少。1912年以后至20世纪90年代,北半球火山活动相对较少,大气混浊程度减少,可以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因此气温增高,形成一个温暖期,蒸发加强,气候变得干燥。
流域状况
  黄河流域大部分属于干旱、半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区。多年平均降水量476毫米,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大约60%的降水量集中在6月~9月。径流的补给主要靠降水,因此年内分配不均匀,且年际变化大,天然河川径流量658亿立方米,实测年径流量431亿立方米。干流最大年径流量与最小年径流量的比值为2~3。降水量本来就不充沛,水资源不足,进入温暖期后蒸发加强,降水减少,旱情加重,水资源供求关系更加吃紧。最终导致黄河断流现象出现。
下游补给
  黄河下游流经华北平原,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地上河,使该段黄河不仅得不到两岸地下含水层的水源补给,反而要用河水下渗补给地下含水层,越是干旱越是下渗严重。
上中游补给
  黄河径流主要来自于上中游以降水补给为主的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流域内降水量的下降直接减少了径流的水源补给量。
黄河断流的人为原因
  人类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对环境的破坏也是黄河断流的主要原因之一。
森林覆盖率低和水土流失严重
  历史上植被状况的恶化对黄河断流影响很大,在黄土高原,原有的茂密森林在唐代、宋代之后遭到人为的毁灭性破坏,直到今天,黄河流域的森林覆盖率仍然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生态破坏的趋势远未能得到根本性的遏制,甚至于有所发展。水土流失量惊人,使得土地蓄水、保水性能很差。生态环境的恶化、森林的消失是造成黄河洪灾与断流并存的历史原因。
人口和经济迅速发展耗水量剧增
  20世纪50年代以来,黄河流域人口猛增,人类生产与生活规模无节制扩大,耗水量呈现急剧上升态势。50年代时,黄河下游灌区灌溉140万公顷农田,90年代灌溉面积上升到500万公顷,工业生产用水也数十倍地增长。在50年代初期,黄河供水地区年均耗水量122亿立方米,90年代初达到300亿立方米,而同时年均降水量反而有所下降。与50年代相比,90年代黄河下游非汛期来水减少24.5亿立方米,同期耗水量反而增加81.5亿立方米,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黄河水资源供远小于求,断流在所难免。
水资源管理不协调
  在枯水年份或者枯水季节,黄河沿岸各地只从自身利益考虑,纷纷引水、蓄水、争水、抢水,水资源管理混乱,水量分配不合理,水荒矛盾更加突出。加重了下游水资源匮乏的程度。
水费偏低和农业灌溉方式原始水资源浪费惊人
  黄河流经了我国北方重要的农业产区,农业灌溉用水即占全河流用水总量的90%以上,而引黄渠每立方米水费仅为3.6厘钱,远远低于供水的生产成本,如此低廉的水价自然难以唤起人们的节约用水意识。目前,黄河流域共有水浇地500万公顷,农业灌溉仍然主要采用大畦漫灌、串灌等原始灌溉方式,一些灌区每公顷地年均毛用水量竟然高达60立方米,粗放经营的农业生产方式使黄河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不及40%,水资源浪费程度令人触目惊心。
水体污染严重和水体质量不佳
  随着人口的剧增、经济的发展,黄河流域水污染程度逐年加重,水体质量的明显下降既影响了人体的健康,也降低了黄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水荒"矛盾更加尖锐。
温室效应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产生的温室效应,加速了气温的升高,蒸发量增大,降水减少,干旱加剧。
海洋沙漠化
  目前每年大约有18亿吨的石油通过海上运往消费地。由于运输不当或油轮失事等原因,每年约有180万吨石油流入海洋。另外,还有工业过程中产生的废油排入海洋。有人估计,每年倾注到海洋中的石油量达200万吨~1500万吨,其中一部分形成油膜浮在海面上,抑制海水的蒸发。使参与水汽输送的水量减少。同时又减少了海面的潜热的转化,使海洋减小了调节气候的作用,产生"海洋沙漠化效应"。尤其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我国近海越来越显著,直接影响我国的气候、降水,使我国降水量有所减少。
人为热释放
  随着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世界能量的消耗迅速增长。仅2000年全世界消耗的能量就相当于燃烧了380亿吨煤所放出的能量,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大气的干燥度,使陆地降水量减少。
沿海城市气候的截流
  由于城市的热岛效应造成市区与郊区之间的温度差,因而形成局部的热力环流,其在大范围气压梯度小时,表现比较明显。在白天市区中心有强烈的上升气流。这样,市区因凝结核特别多,又有上升气流,所以,降水量比郊区多,一般可增加5%~10%。近年来,我国东部城市化进程特别快,城市发展规模大,数量多,众多的城市群对进入大陆空气中的水分有明显的"截流"作用,使之在当地产生降水,减少了进入内陆(如黄河中上游地区)的水量,使黄河主要补给区降水减少。
措施:
.植林种草,绿化大地,改善局部气候 植林种草,扩大植被覆盖率,发展生态经济,资源开发与水土保持相结合,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局部气候,减少洪水危害,增加土壤肥力,增加地下径流。
  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黄河流域应重视对人口增长的有效控制,同时促使公民自觉地保护环境与水资源,合理用水,节约用水。
  3.统一规划、协调开发黄河水资源 统一管理、统筹编制黄河水资源利用与调度方案,兼顾各地情况,充分发挥大型水利工程枢纽作用,拦蓄洪水调节径流。
  4.加收水资源使用费,促进节约用水 实施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依法征收水资源使用费,适当提高水价,以刺激人们的水消费观念,唤醒节水意识,避免或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5.调整流域内的农业结构,减少用水量 在流域内大力培育推广耐旱作物,使灌溉用水量减少。
  6.科学种田,实施节水灌溉新技术 管灌、喷灌、滴灌、渗灌是国际上一致公认的节水灌溉新技术,节水灌溉每公顷农田用水量仅为传统灌溉用水的1/5。黄河流域耕地面积宽广,传统灌溉方式普遍,节水灌溉新技术有着广阔的市场,其节水潜力相当可观。这不仅要在黄河中下游推广,更应在黄河用水大户的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推广。
  7.加强污水的净化处理工作,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 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是工业节水的重要手段,努力搞好污染水体的净化处理工作,尽可能地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节约用水。
  8.南水北调,跨流域调水 南水北调,引长江水进入黄河是解决黄河流域水资源紧张状况的重要措施。 
  9.更新工业和交通设备 设计出吸热存热新器械,使交通和工业中释放出的热能被再利用。减少人为热释放,降低陆地上空气的干燥度。
  10.减少洋面浮油 通过有效措施,回收利用废油,合理运油,减少入海石油。设计"洋面吸油器",对洋面定时"清扫"浮油,以减弱海洋沙漠化现象。
  11.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普及使用太阳能、地热等清洁能源,减少排放CO2,减缓"温室效应"的作用,降低空气干燥度。

关于黄河断流的原因分析:黄河断流形成的原因,总的可归纳为2个方面,一是天然因素;二是人为影响,具体分析有以下几点:
1 水资源贫乏,时空分布不均
2 降水量偏小
3 沿黄工农业引黄用水迅速增加
4 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严重浪费
5 水库调节能力低,管理调度不统一
从上述断流的原因可知,要解决黄河断流问题,重点在于解决枯水季节来水少用水多的矛盾,其原则有四:一是增加来水量;二是减少用水量;三是调整用水时间;四是强化水体质量保护。

黄河流域近年来降水量减少是黄河断流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而降水又直接受气侯变化的影响。综合各种情况来看,致使黄河断流的自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降水太少。人为原因:用水量过大

黄河流域近年来降水量减少是黄河断流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而降水又直接受气侯变化的影响。综合各种情况来看,致使黄河断流的自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3317031092黄河断流的原因和措施
骆耍馥答:断流的原因有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全球变暖.随着近年来全球变暖情况的加剧,一方面使得河道的蒸发量大增,另一方面春夏季上游冰川的溶化大量吸收热量,造成内陆局部气温低于往常,这就减小了内陆和海洋之间的温差,进而造成季风减弱,缺少了季风从海面带进内陆的水汽.虽然全球变暖使得冰川融化加大了上游水源...

13317031092黄河地上河治理措施是什么?断流怎么办?
骆耍馥答:关于黄河断流的原因分析:黄河断流形成的原因,总的可归纳为2个方面,一是天然因素;二是人为影响,具体分析有以下几点:1 水资源贫乏,时空分布不均 2 降水量偏小 3 沿黄工农业引黄用水迅速增加 4 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严重浪费 5 水库调节能力低,管理调度不统一 从上述断流的原因可知,要解决黄河断流...

13317031092断流河、洪水河、臭水河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知道哪些节约水资源、防...
骆耍馥答:但是自有了人类特是近些年在我国,由于我们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的大肆破坏,大量的树木被砍伐,草原过度放牧,非宜农山区大量开垦用作农田等诸多人为因素造成大面积植被被破坏,天然蓄水能力大大减弱,再加之人们用水过量这导致了断流河、洪水河的迅猛增加。在工业发展中治理污染滞后,城市迅速扩大,生活污水增加,...

13317031092...和地上河的治理措施 也要概括一点的, 简洁一点的。
骆耍馥答:黄河下游断流的治理:(1)国家对黄河水进行统一的管理,合理分配黄河流域各地用水量,保证下游不断流;(2)治理黄河上游的生态环境,提供植被覆盖率;(3)必要时引长江水补给黄河下游水;地上河的治理措施:(1)采取多种措施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减少入河泥沙量;(2)在黄河下游进行引...

13317031092黄河断流的原因
骆耍馥答:黄河断流成因浅析 1.黄河断流的自然原因 黄河流域近年来降水量减少是黄河断流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而降水又直接受气侯变化的影响。综合各种情况来看,致使黄河断流的自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太阳辐射的改变。太阳辐射是地球气候的能源,所以太阳辐射输出量的改变势必导致地球气候的变化。根据观测,20世纪70...

13317031092黄河断流的河段,季节,原因
骆耍馥答:原因: 黄河断流的原因有来水偏少、用水浪费及缺乏统一管理等,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流域用水量急剧增加。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带来的负面影响往往因地而异,而且影响深远,补救困难。河流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必须重视科技进步和全面加强管理。黄河断流的原因有来水偏少、用水浪费及缺乏统一管理等,但根本的原因是...

13317031092黄河断流原因
骆耍馥答:冬季降水稀少。导致黄河年径流量相差极大,断流现象常常发生。2.黄河含沙量大,淤泥堆积,在下游形成地上河,破坏了河流水与潜水的互补机制,使得黄河得不到两岸潜水的补给,反而一直补给潜水。3.今年来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原本就干旱的黄河流域降水更加稀少,黄河水源补给不足。人为原因主要有:1.长期的滥砍...

13317031092永定河下游地区出现断流的原因
骆耍馥答:永定河下游地区出现断流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1. 水源减少。永定河下游地区的水源主要来自于上游的永定河,如果上游水源减少,就会导致下游地区的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现象。2. 水质污染。永定河下游地区的水质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如果水质过差,就会导致水生生物死亡,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现象。要解决...

13317031092大渡河一级支流断流原因
骆耍馥答:综上所述,大渡河一级支流断流的原因主要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为了保护和恢复河流的生态环境,我们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河流的负面影响。例如,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推广节水技术和措施、加强河流生态修复和保护等。这些措施将有助于维护河流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13317031092造成黄河断流的自然因素是什么,人为因素又是什么
骆耍馥答:自然原因主要有:1.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年降水分配不均,夏季降雨量大,冬季降水稀少.导致黄河年径流量相差极大,断流现象常常发生.2.黄河含沙量大,淤泥堆积,在下游形成地上河,破坏了河流水与潜水的互补机制,使得黄河得不到两岸潜水的补给,反而一直补给潜水.3.今年来全球气候...


(编辑:苏谈胆)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