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七七为什么不能去坟墓

来源:www.zuowenzhai.com   投稿:2024-06-01

七七上坟有什么讲究
答:总的原则是“不要乱动,只加不减”。就是不要轻易乱动祖坟,泥土和石头只增加不要减掉。不好看不整齐的石头可以在其外面再加一层将其包住。清明节上坟是一种祭奠先祖体现孝心的很好的形式。平时很少去祖先的坟上,借清明节去看一看,在坟头上加点土,有漏洞或坍塌的地方补一补,的确是件好事情。

圆坟都有什么讲究啊?
答:一、圆坟什么人不能去:1、孕妇、幼童、体弱者:埋葬后的新坟墓是阴阳最活跃的时期,孕妇,幼儿和弱者的身体本来就很虚弱,所以我们应尽量避免让他们去坟墓。 否则容易受到坟墓阴气的影响导致阴寒感染,容易生病,不值得损失。 如果这三种人一定要祭祀,那么在家中祭祀就可以了。2、月经期者:一个人在...

亲人过世头七去了剩下的二七,三七不去可以吗?? 因为工作的原因不能回来...
答:男人没有“责任”,只有五七是比较大的举动,孝子和亲戚都要到坟茔烧花、烧各种冥品。六十日要烧船,百日祭祀活动有的地方有,有的地方没有,无非也就是烧钱化纸之类,再有就是年祭了。你是男孩,还没有结婚,就没有那么多事了,有空五七回来,工作忙没空就不用回家祭祀了,家人不会嗔怪你。

给去世的老人烧三七纸不去墓地,在家烧行吗?
答:我认为,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既然是烧三七,必须得到墓地去烧,如果在家少就失去了烧纸的地,这虽然是一种形式,但是也必须符合客观规律,家是属于阳宅,而目的属于阴宅,这样做法适得其反,颠倒黑白,不能这样做,这样做了会让别人说三道四

农村有人去世为什么要烧七个七?所说的七有什么含义?
答:民间都很重视五七的祭扫。五七的扫祭时最为讲究的是,儿女必须做水饺祭祀,按死者的年龄一岁包一个水饺,只能多不能少。祭奠完以后,必须在坟前吃完,决不可剩下,尤其不准带回家里。还有很多地方在五七祭扫的时候,亲戚也一起参加,非常隆重。很多地方虽有七七之说,但烧了五七后就算满了,也就是...

七七用不用上坟了
答:七七,亦称中元节、盂兰盆节、孟蜀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在这一天,人们通常会进行祭祀活动,以纪念祖先和亡灵,并祈求他们的庇佑。然而,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一些人开始思考七七是否需要上坟祭拜。本文将探讨七七节日的起源、意义以及现代社会中是否仍需上坟祭拜的问题。一、七七的起源 七七节日起...

女儿去世了烧七七纸老妈能去吗?
答:女儿去世烧七七纸,老妈当然能去了,这是内亲 再亲不过的关系,为什么不能去?

为什么民间有人说“一月不上两次坟”?
答:1. 在我国,上坟祭拜是一种重要的传统习俗,尤其在清明节、七月十五、十月初一等传统节日,人们会带上纸币、死者生前爱吃的糕点等礼品去坟前焚烧、祭拜,以表达对逝者的思念之情。2. 关于“一月不上两次坟”的说法,各地习俗有所不同。在一些地方,这个说法是指在亲人刚去世的七七四十九天内,每逢一...

为什么老父亲去世了,女儿能不能烧七七,49天的祭日?
答:实际上都可以去的,说不能去的都是民俗迷信,不用理会就好

过了七七能调理坟地吗?
答:什么时候都可以的,不要有那种迷信的说法,现在也不讲究了,只要是你觉得有时间可以去的,心里不要想,就不会有任何问题。

胡健珠17170969387:    初一可以上坟吗 -
水荣旭:      : 初一可以上坟; 原因是因为人死后第7天黎明,家人到坟前祭奠致哀,称“垒七”.此后每7天一次,一般“五七”而毕,也有垒到“七七”的.人死第100天时亲属儿女备供品祭奠,叫百餮,旧时有的扎上摇钱树,纸箱,纸柜焚化坟前,只是烧些纸钱. 扩展资料: 不到坟上去,或与上坟同时进行,把写有直系宗祖的牌位或谱系图供在正堂,所有人一齐祭祀,仪式十分庄重.由最高的老人主持,一般过年的时候跟续谱同时进行.公墓已成普遍,上坟也有在公墓进行的. 因天气不佳,或是离乡客居外地,不能亲临墓地祭祀,便在家中或附近野外设祭,向着故乡祖先墓地方向,举香作揖恭请先祖享祭.

胡健珠17170969387:    长辈去死七七,不到100天能去墓地吗? -
水荣旭:      : 长辈死去,七七不到100天能去坟地吗?长辈死去,七不到100天可以去坟地的,当地的风俗习惯就是这样的

胡健珠17170969387:    一个月可以上忌日和清明吗?都说一个月不能上两次坟 -
水荣旭:      : 如果祭日与清明在一个月,可以在祭日上坟祭奠,不用祭奠二次. 对逝者祭奠包括:烧头七、烧三七、烧五七、烧七七、烧百天、烧头周、烧三周.在此之后,和其他祖先一样,在节日期间进行祭奠,例如,春节、清明、中元节(鬼节). 在春秋时期有个晋文公 ,在晋文公落难时,晋文公的一个臣子割自己的肉来给晋文公解饥.后来在文公成为春秋五霸的时候,这位臣子却隐居山林,不要封赏.晋文公为了逼迫他下山,命令手下放火烧山.这位臣子宁死也不出来,后来在臣子死去的树上,发现他留下的一首诗,主要是劝文公廉政的.最后一句是这样的:“清明复清明”.为了纪念这位大臣,在每年的清明前一天开始,连续三天不烧火做饭.

胡健珠17170969387:    家里老人过世了,77烧纸是在屋里,还是在室外路口? -
水荣旭:      : 七七送魂,应该是在老人的坟墓前去烧纸的!但是如果你不方便就是在十字路口!在外面烧了回来之后回到家在在灵堂前上香叩头!如果你是在外面,没有在家不能在灵堂前烧香叩头的话,那么这个就不用了!

胡健珠17170969387:    父亲的新坟怎么上坟? -
水荣旭:      : 新坟上坟包括:三天圆坟上梁、烧三七、烧五七、烧七七、烧百天、烧头周、烧三周. 上坟需要注意时间的计算:只有三天圆坟上梁是从下葬开始计算,下葬当天算作一天;其余上坟时间是从去世开始计算,去世当天算作一天.烧三周结束之后,上坟和其他逝者平时上坟一样,主要包括:过年、正月十五送灯笼、清明节、七月十五鬼节. 给逝者上坟,就是为了表达亲人对逝者的热爱、思念之情,通过传统习俗的传承,教育年青一代形成尊老、爱老、敬老的优良传统.

胡健珠17170969387:    清明节是不是人老了前三年不能添坟 -
水荣旭:      : 一个地方一个风俗,我们这里是老人去世后,烧完七七后就把坟圆好,以后每年清明节添添土,九月九还添一次.如果你们那里有这个风俗,就遵守吧.其实埋坟时就已经把坟都圆好了,以后就是象征性的添几锨土而已,坟头不能立的太高,一般就是1.5米即可,太高会给别人家的低坟借走风水气场,影响自己家的后辈运气,这才是最主要的.

胡健珠17170969387:    家里老人去世后有何禁忌 -
水荣旭:      : 第一:千万不要触摸刚去世亲人的身体:人去世8-16小时之后,经历四大解空,神识方才离开躯体,此时千万不要碰触逝者的躯体,一丝轻微的触碰都会令逝者如千刀万剐,异常痛苦,痛苦又会让死者心生愤怒和怨恨.第二:亲人去世,万不可...

胡健珠17170969387:    什么是头七三七和五七 -
水荣旭:      : 头七”是中国人的丧葬习俗,根据逝者死去的时间,再加以天干地支算出来的时间,一般认为是人去世后的第七日.此后每七天一祭,依次类推,“三七”即逝后的第二十一天,“五七”即逝后的第三十五天,“七七”即逝后的四十九天,至此...

胡健珠17170969387:    烧三七有什么讲究 -
水荣旭:      : 死者埋葬后,还要进行祭祀.主要有“圆坟”、“烧七”、“烧百日”和“烧周年”等活动. “圆坟”,在葬后的第三天,主要是亲近的孝子们,穿上孝服,抱上哀杖,抬着祭品,为死者祭奠,在新坟上添土.把纸钱点燃后,大家围着坟墓转三圈,用锨添土拍实.然后跪伏叩拜、上香、奠酒、痛哭,把所有的哀杖齐放于坟前.“烧七”即从死者去世之日起,每七天举行一次焚香烧纸祭祀的礼仪,不一定每七都烧,一般烧“一七”、“三七”、“五七”、“七七”、“十七”,俗话说“五七三周年,不烧不周全”.“烧七”时,要带上金银箔、香等供品上坟祭祀.“烧七”有时看死者几个儿子,就不烧那“一七”.如有三个儿子,则不烧“三七”.

胡健珠17170969387:    烧三七时家有三个儿子的儿子不能去吗 -
水荣旭:      : 死者埋葬后,还要进行祭祀.主要有逗圆坟地、逗烧七地、逗烧百日地和逗烧周年地等活动. 逗圆坟地,在葬后的第三天,主要是亲近的孝子们,穿上孝服,抱上哀杖,抬着祭品,为死者祭奠,在新坟上添土.把纸钱点燃后,大家围着坟墓转三圈,用锨添土拍实.然后跪伏叩拜、上香、奠酒、痛哭,把所有的哀杖齐放于坟前.逗烧七地即从死者去世之日起,每七天举行一次焚香烧纸祭祀的礼仪,不一定每七都烧,一般烧逗一七地、逗三七地、逗五七地、逗七七地、逗十七地,俗话说逗五七三周年,不烧不周全地.逗烧七地时,要带上金银箔、香等供品上坟祭祀.逗烧七地有时看死者几个儿子,就不烧那逗一七地.如有三个儿子,则不烧逗三七地.


相关链接: 七七的十大禁忌 | 七七上坟要早还是晚 | 七七是在家还是在墓地 | 女儿一般都几七去烧 | 人亡后一七到七七禁忌 | 人死后三样东西不能烧 | 七七的正确祭拜方法 | 亡人七七满了去哪里 | 七七过了人真的走了吗 | 为什么女儿五七必须哭 | 七七需要去墓地吗 | 头七到底多可怕 | 亡人过了七七还来家中吗 | 七七上坟有什么讲究 | 人死第一晚上魂在哪里 | 人死后烧七碰到七好吗 | 七七烧纸最后一天禁忌 | 一七到七七有什么讲究 | 七七上坟对亡人说什么 | 七七上坟的规矩 | 丧事后几时能过夫妻生活 | 人死后几七最忌讳 | 五七的五大禁忌 | 人死后七天才知道自己死了 | 七七用不用上坟了 | 人刚死会听见家人哭吗 |

(编辑:qq网友)
相关热点
联系方式:
首 页| 美文欣赏| 小学作文| 中学作文| 高中作文| 精品文摘| 个性语录| 箴言格言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