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五种最可怕的佛

来源:www.zuowenzhai.com   投稿:2024-06-16

藏传佛教最凶的神
答:(1)密宗的愤怒身金刚看起来都非常凶猛,背后还燃烧着熊熊烈火,乃摧毁一切心之散乱、掉举,代表着佛的智慧。(2)忿怒身佛像头戴五骷髅冠代表五毒(贪嗔痴慢妒)。(3)佛像身上一串串的人头念珠代表无明(无明即是痴)。(4)手持骷髅碗(嘎巴拉碗),里面盛着鲜血、人的心脏、肠子等恐怖物,是...

全球最“吓人”的佛像,为什么胆小游客害怕和其对视?
答:这座佛像的名字叫达龙卧佛,是缅甸毛淡棉南部地区木东的象征建筑之一,从远处看像一张佛床,佛如山。 建于1948年温盛多耶森林,长达惊人的180米,高达34米,重达400吨,佛像内部有8层楼,建设上称为鬼斧神工,看起来很壮观。缅甸是伏佛数量最多的国家,因此这是达隆伏佛于1994年重建以来首次达到现在...

为什么藏传佛教佛像很恐怖?
答:这是藏传佛教里的忿怒尊,外表很吓人,但内心是慈悲的,之所以现这种相不是为了吓人,而是为了怖魔,就是说魔现的相很恐怖,佛现的相比魔的还要恐怖,把魔都吓跑了。在藏传佛法里有一种中有成就法,在这部法里就提到在中阴中的某一阶段佛就会化现这种忿怒相来接引众生,如果你生前修过这种法,知道这...

佛教的八大菩萨和五大明王
答:1.般若理趣经说的八大菩萨是金刚手菩萨、观自在菩萨、虚空藏菩萨、金刚拳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发心转法输菩萨、虚空库菩萨、摧一切魔菩萨。2.七佛八菩萨所说神咒经的八大菩萨是文殊、虚空藏、观世音、救脱、跋陀和、大势至、坚勇、释摩男。五大明王-介绍 他们是:①不动明王。他是明王之中最...

佛祖排名
答:第一,灵山实力最强的佛祖就是燃灯古佛,这个燃灯古佛在整个灵山的地位就相当于太上老君在道教的地位一样,那是无比尊崇的。并且燃灯古佛一身实力更是通天,当年他去了一趟天庭,就是太上老君亲自迎接的。第二,他就是灵山上人缘最好,最受尊敬的药王佛。这药王佛一身医术已经是登峰造极了,所以在...

,佛教中破地狱的五方狱主名称怎么称呼?
答:到了最後,在印度教中,夜摩神成为专门使死者受苦,凌辱死者灵魂的最可怕的神祇了。印度教的神明,常会改变其性质,有时升高,有时降低,据说,阿耆尼火神以後也因与天神之妻犯奸淫而沦落了。宗教学家米勒博士(Max Muller)称这种性质的宗教为「交换神教」(Kathenotheism)。 佛教在印度兴起後,采用了许多印度教的原有...

收藏界的“五方佛”究竟是指哪几尊佛像?
答:右手拿着双金刚。中央毗卢遮那佛是第一佛土,为五方如来之首,佛土为色究竟净土。宝座下方为八只雪狮,雪狮象征着证悟色蕴本性,佛身为白色,右手拿着法轮左手拿着铃铛,象征着慈悲为怀。五方佛代表着五种智慧,五佛各住一方,修成正果后,又称为五智如来,修行之人要成佛,五种智慧缺一不可。

可怕的佛教
答:首先中土所流传的地狱观来源于道教 所以有道教起源于古代奴隶社会末期,所以用各种刑罚来谴责罪恶 把所有美好来描述天堂。其次佛教更多宣传的是轮回说,宣传苦难是作恶作业而来,而幸福是修善慈悲的结果 从来没有说不信佛就下地狱,不信则下地狱,那是基督教和一些西方宗教的说法。相反,佛教是最提倡感化...

五方五世佛都包括那些佛?准提菩萨是那位菩萨?
答:五方佛正中是法身毗卢遮那佛;左手第一是南方宝生佛(表福德)、左手第二是东方阿闷佛(表觉性);右手第一是西方阿弥陀佛(表智慧)、右手第二是北方不空成就佛(表事业)。准提菩萨汉译有准胝观音、准提佛母、七俱胝佛母等名。准提菩萨为显密佛教徒所知的大菩萨,在禅宗,则称之为天人丈夫观音。...

四大菩萨各掌管什么?
答:文殊菩萨:佛教创办者释迦牟尼佛的左胁侍,以智慧闻名。 文殊菩萨道场是山西五台山,坐骑是青狮。文殊菩萨的形象,通常是手持慧剑,骑乘狮子,以利剑断烦恼,以狮吼震魔。文殊师利显智、慧、证。普贤菩萨:佛陀右胁侍,以大行闻名。 道场四川峨眉山,乘白象侍右侧,普贤显理、定、行。坐骑是六牙白象。

韶穆吕17714429166:    妖、魔、鬼、怪、神、仙、佛有什么区别?谁最厉害? -
桂径琰:      : 1,首先谈妖与怪,这个词在西方常称为怪物,一般指容貌恐怖的动物或兽人,而在东方常合称称为妖怪,妖怪是一个笼统的贬义词,泛指一切有超能力或是法术的非神非仙非人非鬼的由动植物修炼的已经幻化出人形(有的未必幻化成人)的物...

韶穆吕17714429166:    佛教中的魔鬼? -
桂径琰:      : 魔和鬼是两个. 【 魔 】 《 佛学大词典 》 梵语ma^ra,巴利语同.全称为魔罗.意译为杀者、夺命、能夺、能夺命者、障碍.又称恶魔.指夺取吾人生命,而妨碍善事之恶鬼神.'魔'字,旧译作'磨',至南朝梁武帝时始改为'魔'字.据...

韶穆吕17714429166:    佛教的末法时代是杂回事啊?到那时还有人信佛吗?天下会大乱吗?到那时还有核武器吗?弥勒佛为何降世为人 -
桂径琰:      : 佛的法运分为三个时期:正法、像法、末法.古大德认为佛灭度后的第一个一千年是正法时期,第二个一千年是像法时期,以后还有九千年,都叫末法时期.南宋时,已经进入末法了!末法时期虽然有讲经的人,也有听众,真正修行的人很少,证果的人更少.蕅益大师说: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天下会大乱,这个我们现在已经看到了!我说的大乱,不是指战争、灾难等,这些在佛法里不算大乱.真正大乱,是人心!这是最可怕的.不要说其他了,贪污、邪淫比二、三十年前不晓得增加了多少倍!《左传》说:人弃常而妖兴.常指儒家讲的仁义礼智信,妖不是神话里的妖怪,就是贪污、邪淫等,这是真正的妖魔鬼怪.

韶穆吕17714429166:    千手观音和观音菩萨的区别?哪个更厉害? -
桂径琰:      : 观音菩萨有诸多身相,千手观音只是其中之一.观音身相幻化之相庄严报身:大乘佛教中的“报身”即俗话说的真身,“报身”所呈现的形相是由所造业因的所感果报的外化.《观无量寿经》说明:观世音菩萨的身体非常广大并呈紫金色;...

韶穆吕17714429166:    为何要断五辛 -
桂径琰:      : 所以世尊当年制定戒律,禁止佛弟子食用五辛.但有时他人做菜时放一些调味、又不能一一挑出来,所以,吃下一点点,问题是不大的,不能大量吃,有条件避免吃.答: 首先要清楚,佛家戒五荤,这个“荤”是素菜,荤不是肉食,...

韶穆吕17714429166:    邪见罪最重,有经纶说五无间罪最重,还有说杀生最重,如何圆融 -
桂径琰:      : 一者故思杀父.二者故思杀母.三者故思杀阿罗汉.四者倒见破声闻僧.五者恶心出佛身血. 这五种称之为“五无间罪”,其中包含了多个杀,所以“五无间”和“杀生”同一性质.其实五无间和杀生都是由邪见引起的(一切恶行都起于邪见),因此邪见最严重,而杀生倒在其次. 杀生必有恶报,但总有一天会有杀业还清的时候,而邪见则不能,在六道中永世沉浮,而不得解脱,甚至听闻不到佛法,出生于佛法的边地. 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央掘魔罗,邪见杀九百九十九人(杀生),得遇佛陀(提着刀要杀母、杀佛,这些都是五无间罪),忏悔杀业后,证阿罗汉果位(但如果他没碰到佛陀呢,没听闻正法呢,还是继续以邪见杀人呢). 邪见、五无间、杀生这三个原本就是一体的,无须圆融啊.

韶穆吕17714429166:    如何忏悔业障? -
桂径琰:      : 明一法师一、忏悔的意义:我们不管是做什么佛法的修行,最初进入的时候,乃至任何一次修行活动的开始,首先都要忏悔业障.忏悔业障是一种很有效果而且是很有必要的修行方法.普贤菩萨有十大愿王: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

韶穆吕17714429166:    关于佛法的句子 -
桂径琰:      : 关于佛家的句子有很多,以下为摘自《金刚经》、《六祖坛经》以及《心经》的部分经文.如下:1、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金刚经》大意:佛教化救度了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心里并没有说某一个众生是我度...

韶穆吕17714429166:    有翅膀有爪子右手拿斧子左手拿海螺肚子特别大的佛像是什么? -
桂径琰:      : 威武的大威德金刚神像大威德金刚的常见形象有单身和双身之别,又分两臂、四臂、十八臂、二十四臂、三十四臂等,尤以后者为最复杂、最恐怖.这尊佛像雕塑的是二十四臂的大威德金刚,金刚头部三面,面部有三只眼,表示能观过去、现...

韶穆吕17714429166:    请教一个有关佛的问题 -
桂径琰:      : 天魔和佛陀.天魔是代表极恶,佛陀是代表至善.天魔与佛陀.对举极善极恶而云魔佛.止观五曰:'首楞严云:魔界如,佛界如,一如无二如.'梵网经上曰:'能转魔界入佛界,佛界入魔界.'止观八曰:'魔界即佛界,而众生不知.迷于佛界,横起魔界,于菩提中而生烦恼.'是一不是二.


相关链接: 史上最诡异的佛像 | 密宗佛为什么吓人 | 史上最吓人的佛 | 世界上最诡异的佛 | 史上最吓人的5个雕像 | 所有最诡异的佛像 | 释迦牟尼悟出了什么成为佛祖 | 末法时代 万佛下凡 | 日本最吓人佛像 | 十大最吓人的佛像 | 佛才是真正的魔 | 人类拍到天堂的照片 | 最吓人的三个佛 | 吓死人的立体画 | 一位天眼僧人看到的世界 | 世界上最吓人的三个佛 | 中国唯一侵略过的国家 | 佛教中最凶的佛 | 秦始皇墓地有多吓人 | 中国唯一一位真身女佛 | 世上最诡异的三种佛像 | 十大最凶佛 | 庙里的菩萨其实是鬼 | 佛说剖腹产的孩子 | 佛中最可怕的佛 | 密宗最吓人的佛像 |

(编辑:qq网友)
相关热点
联系方式:
首 页| 美文欣赏| 小学作文| 中学作文| 高中作文| 精品文摘| 个性语录| 箴言格言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