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伤寒杂病论心得1500

来源:www.zuowenzhai.com   投稿:2024-06-07

学习《中医经典选读》的心得体会
答:《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完备﹑理论联系实际的医学经典著作。它较为系统地揭示了外感热病及内伤杂病的诊治规律,从而奠定了中医临床的理论基础。《伤寒论》为《伤寒杂病论》的一部分,为东汉张仲景所著。张仲景继承了《黄帝内经》等古代医籍的基本理论,结合当时的丰富经验,以六经论伤寒,以脏...

《黄帝内经》读书心得体会
答:与此同时,《黄帝内经》也是中国传统�0�7�0�1四大经典著作《神农本草》、《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之一,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较早的医学典籍。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不仅应该密切关注这些古书中千古流芳的内容,更肩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不断去继承古人的优点、弥补他们在社会发展中的不足、...

曹颖甫的主要著作
答:所著医书有《伤寒发微》、《金匮发微》、《经方实验录》、《曹颖甫医案》等,理论透彻周详而又切实用。《伤寒发微》《伤寒发微》是曹颖甫先生40余年对《伤寒杂病论》探索的心得,论述密切临床,精湛允当。曹氏注释《伤寒论》一洗空泛之浮论,专务实学,考据精详,凡无字之处必反复探讨,一再解释。而...

小柴胡汤论
答:现在我也对《伤寒杂病论》以柴胡为名的六个方剂的临床加减应用,对小柴胡汤与时方的接轨方谈点粗浅的临床体会。我认为柴胡汤辈在临床上的应用机会多, 几乎无日不用。难怪有人说,学懂应用柴胡汤辈,临床已可应付半数疾病以上。

张仲景写《伤寒杂病论》的原因是什么?
答:据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序》中记载,由于疫病流行,他的家族原有200多人,自汉献帝建安之年(196)以来,不到10年的时间,就有2/3死亡,其中70%死于伤寒。严酷的现实,迫切需要进一步提高伤寒病的防治水平。然而,当时社会却存在着许多阻碍医学发展的现象。士大夫们追逐名利,仰慕权膏,不肯钻研医学;...

在中医学中,如果现在只能让你选四本书,你会选哪几本?为什么?
答:因此我将伤寒杂病论列为学中医的第一本经典。 第二,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的基础。虽然黄帝内经的某些理论不一定和临床完全应对,但学中医的人还是必须研习这本经典,特别是黄帝内经中关于经络的记载,对于理解和运用六经辩证有很大帮助。比如遇到某些病症,伤寒论中又没有记载相应的方证,这时可以运用经络学说结合...

我要一篇学习《中国医学史》的心得体会建议及意见,谁帮我一下咯,急用...
答:《伤寒杂病论》是我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它所确立的辨证论治的原则始终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对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迄今仍在临床上发挥作用�被后世临床医生奉为“圭臬”。 学习医学史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医学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可以预防和避免...

著名的医学典籍都有哪些啊
答: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温病条辨》四小经典:《汤头歌诀》《四百味》《濒湖脉学》《医学三字经》《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巨著,是中医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

如何评价张仲景?
答:张仲景将其一生的心得都倾注到了那一本旷世杰作《伤寒杂病论》之中,这本名著最大的特色便是张仲景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法则,是我国 历史 上第一部临床治疗学巨著。 张仲景通过自己的所见所学,将外热之病创造性的总结为六个层次,以六经(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来归纳疾病发展,演变的过程,还...

温病学和伤寒论的区别?
答:就总结出当时有很多人其实得的是伤寒病。当时利用六斤辩证的原理。采取药物治疗,效果特别好。张仲景就把他的心得体会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后来的一家又发展补充完善呢也洗出了很多的巨作,包括有很多人对伤寒杂病论作出注解。而温病这在后期提出来。特别是明清时期最为盛行。当时关于温病的著作不断推出。

扈炕昭19779467895:    《伤寒杂病论》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
黄宜忽:      : 1、伤寒论将中医理论返程了几个门派,当然不包括扁鹊派系; 2、系统而又准确德陈述了治疗伤寒于不同的经脉的方法; 3、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扈炕昭19779467895:    如何更好的读懂《伤寒杂病论》?
黄宜忽:      : 《伤寒杂病论》是一部临床医学著作,不同于《千金方》等.所以在阅读时,要更多地注 重对内科病、外科病等病症的诊治.对六经病证的辨证论治体系要深刻领会:以六经辨证为纲, 方剂辨证为法,论述六经传变过程中之征候、脉象等各阶段的审证、辨脉、论治的结果,给予 遣方、用药等.

扈炕昭19779467895:    怎么学习伤寒杂病论最快,而且不容易忘,好记,本人是自学,中医爱好者! -
黄宜忽:      : 《伤寒杂病论》是我国东汉未年著名的医学家张仲景所著,可惜此书已失传.我们学的都是晋代太医王叔和收集此书佚文,整理成《伤寒论》.《伤寒论》主要的是辩证论治的思想.怎么学的快,以我之见,主要以外因和内因入手,抓住辩证论治的主脉络,展开系统性的学习,只要条理清晰,学起来就快,也不容易忘记了.但切忌断章取议,快而不全.一些有名的方剂,还是要理解透,死记在心中.本人才疏学浅,还勿望见笑.

扈炕昭19779467895:    伤寒杂病论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
黄宜忽:      : 如果你是中医科学生的话,请你翻开伤寒论的绪言,上面大致有这样的结论:伤寒论分两部:伤寒论、金匮要略,作者东汉张仲景,本书成就即是创造性的确立了六经辨证论冶的辨证体系(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详细阐述了处感伤寒(主要是狭义的伤寒)由外到里的传变情况,并例出了冶法与方药.也有部分内伤杂病的论述,见金匮要略.大致就这些,我丢开书已经十多年了,希望能帮到你.

扈炕昭19779467895:    简述张仲景写伤寒杂病论的原因经过和目的 -
黄宜忽:      : 东汉末年天下乱离、兵戈扰攘,张仲景看到腐朽的政治局面,加上疫病流行,自己宗族中的人多死亡于疫病,因此他抛弃仕途,开始发愤钻研医学,拜同乡张伯祖为老师,当时的人都说,张仲景的学识经验在很大程度上超过了他的老师,因此写...

扈炕昭19779467895:    伤寒杂病论一书书中全面阐述了什么和什么 -
黄宜忽:      : 1. 《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历代医家对之推崇备至,赞誉有加,至今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中医学习的源泉.2003年非典期间,该书和张仲景便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扈炕昭19779467895:    如何学好伤寒论
黄宜忽:      : 伤寒论为东汉张机所著 他在饱览群书以后结合自己临床实践写出了伤寒杂病论 所以冒然就看伤寒杂病论可能一头雾水 学中医必读黄帝内经 难经 所以读过(反复研读)之后可以结合伤寒杂病论的注解书籍,例如黄元御的伤寒悬解来看 不过建议不要先看 这样会失去自己参悟的机会

扈炕昭19779467895:    《伤寒杂病论》的主要成就在于什么? -
黄宜忽:      : 对中医学治疗急慢性传染病、流行病以及内科杂病等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曾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历代医学家围绕着张仲景于该书内所阐发的理论问题和医疗技术问题展开热烈的争论,特别是围绕着防治急性温热病的病因、辨症和治疗思想、选方用药等,有时甚至是十分激烈的,从而产生了不同的学派.例如:经方派与时方派之争,伤寒派与温病学派之争,促成了时方与温病学说得到独立与发展壮大.随着时间流逝,经方派之继承发扬虽然有些衰退,但直至现代却并未退出历史舞台,相反在近些年来随着中成药生产的扩大,在国内外大有复苏和再发展的明显趋势.

扈炕昭19779467895:    《伤寒杂病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黄宜忽:      : 《伤寒杂病论》共16卷,是我国医学发展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该书流传至宋代,后由林亿等人整理校定为现存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在中药方剂方面,《伤寒论》载方113首,《金匮要略》载方262首,除去重复,两书实收方剂269首,使用药物达214种,基本上概括了临床各科的常用方剂,被誉为“众方之祖”.《伤寒杂病论》系统总结了汉朝以前的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记载了对疾病的各种治疗原则、治疗方法和治疗各种传染病和杂病的药方,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该书把病症分成若干条目,每条先介绍临床表现,然后根据辨证分析定为某种病症,最后根据病症提出治法与药方.《伤寒论》是《伤寒杂病论》一书中综合论述传染病、流行病理论与治疗规律的重要部分,共10卷.

扈炕昭19779467895:    伤寒杂病论是一部什么书 -
黄宜忽:      : 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凝聚毕生心血,写就《伤寒杂病论》一书.中医所说的伤寒实际上是一切外感病的总称,它包括瘟疫这种传染病.该书成书约在公元200年~210年左右.在纸张尚未大量使用,印刷术还没有发明的年...


相关链接: 伤寒论心得体会1500字 | 伤寒杂病论3000字论文 | 学习心得体会500字 | 伤寒论1500字论文 | 战争论心得体会1500字 | 战争论读书心得1500字 | 海权论心得体会1500字 | 海权论读书心得1500字 | 海权论读后感1500字在线读 | 伤寒论心得体会800字 | 伤寒论读后感1500字 | 伤寒论学习心得1000字 | 张仲景113个药方 | 概率论心得体会1500 | 伤寒杂病论读后感3000 | 伤寒论心得1000字 | 两论学习心得1500 | 伤寒论心得体会2000字 | 伤寒论心得体会十篇 | 《伤寒论》必背条文 | 论持久战心得体会1500字 | 读伤寒论的心得3000字 | 张仲景伤寒论白话全集 | 读伤寒论的心得800 | 伤寒论学习心得体会1000字 | 伤寒论的心得体会500字 |

(编辑:qq网友)
相关热点
联系方式:
首 页| 美文欣赏| 小学作文| 中学作文| 高中作文| 精品文摘| 个性语录| 箴言格言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