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学上的

来源:www.zuowenzhai.com   投稿:2024-05-30

佛学的精髓是什么
答:佛学的精髓是:佛教的一心 一心在佛教有许多名字:真如、自性、法身、实相、佛性、法性、如来藏、圆成实性、本来面目、本地风光、大圆镜智等。一心的真谛不可思议,不可思即禅宗的“动念即乖、心行处灭”,不可议即禅宗的“开口便错、言语道断”。在此,只好引用莲池大师的话作一个牵强的比喻:...

佛法唯识学中的八识指的是什么
答:八识是佛家唯识宗创始人对人类心理活动抽象出来的一种理论上的认识。前五识眼、耳、鼻、舌、触就是指引起心理活动的感官,第六识就是在前五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心理活动,故称之为意,第七识末那识,指的是由前六识与外在物质沟通所集聚的自我意识,第八识则是在前七识循环往复活动的基础上形成习气...

佛教有哪些法门
答:主要奉古印度大乘佛学瑜伽一系学说,其所依经典,即以《瑜伽师地论》为本,以《百法明门论》、《五蕴论》、《显扬圣教论》、《摄大乘论》、《杂集论》、《辨中边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颂》、《大乘庄严经论》、《分别瑜伽论》等十论为支的所谓"一本十支"为主要典籍。《成唯识论》为其代表作。

佛家语录
答:067 此非安稳依,此非最上依,如是皈依者,不离一切苦。若人皈依佛,皈依法及僧,由于正智慧,得见四圣谛。 068 苦与苦之因,以及苦之灭,并八支圣道,能令苦寂灭。此皈依安稳,此皈依无上,如是皈依者,解脱一切苦。 069 谁能够不懈地遵行我所说的教理,谁就能够远离痛苦的轮转,而令苦完全消失。 070 净心是远...

佛学中对应佛教的各种境界的解读是什么?
答:业是佛教中一个独有的概念,换成上面说的一句话也许更好理解:心轻者入天,心重者入地。十法界的具体描述如下:1. 佛界 佛是属于上上乘,无上正等正觉究竟成佛,自觉觉他,觉行圆满。2. 菩萨 菩萨是大乘位,有五十一个位阶。在无我的基础上,再继续将“法”的执着给断掉。菩萨全称菩提萨埵,义为“觉有情”,...

佛教有哪些经文?
答:《楞严经》是佛教的一部极为重要的经典。在《法灭尽经》上说:末法时代,《楞严经》先灭,其余的经典跟着就灭了。如楞严经不灭,正法时代就现前。楞严经包括:序分、三番破识、十番显见、剖妄出真、会通四科、圆彰七大、审除细惑、从根解结、二十五圣圆通章、四种清净明诲、楞严神咒、十二类...

佛学的最高智慧是什么
答:佛家有云: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这种坐看芸芸众生的气度的确不失为一种融冰融雪的博大胸怀。在普通人眼里,佛是那些具有大智慧、通晓事理、超脱生死、品格高尚的人。他们由于心性高洁,淡化得失,很少有烦恼。因此,求佛应该是追求一种境界。据说佛的肇始者--释迦...

跪求佛家经典语录
答:我是凭良心向你讲真话,大家不要贪口欲,贪享受,死后就不会上大当。 学佛的人如果不守戒,就等于瓶子底下有了洞,水一装进去就漏掉,要是能守戒,久而久之就会成为无漏。 无论什么法门,只要你有耐心,都会有所成就。你要是没有忍,什么法门也修不了。 出家修什么道?就是修忍辱的道。 忍是无价宝,人人使不...

佛家五大戒是什么
答:佛教五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戒。1,“不杀生”是“仁”。一切众生,尤其是指有情的众生(动物),没有不爱惜自己生命的,没有一个动物甘心情愿被人杀,被杀是没有抵抗的能力,可是这种怨恨之心不会消失。2“不偷盗”是“义”。对一切众生贡献是尽义务,不需要报酬,这是...

佛家十识是哪十识 具体是什么
答:即于八识(眼识心、耳识心、鼻识心、舌识心、身识心、意识心、末那识心、阿梨耶识心)外,加上多一识心(一切一心识)及一一识心(一心一心识),共为十识。十识有三种:1、真如门之十识。依释摩诃衍论卷二载,十识中,前九种心不缘真理,后一种心缘真理而为境界;此乃于生灭门立八识,...

洪急陈15891165770:    佛教主要的教义 -
钱河注:      : 佛教的基本教义主要有: 1、缘起 “缘起”即“诸法由因缘而起”.简单地说,就是一切事物一切现象的生起,都是相对的互存关系和条件,离开关系和条件,就不能生起任何一个事物或现象.因缘一般地解释,就是关系和条件.缘起的定义是...

洪急陈15891165770:    佛学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
钱河注:      : 佛学博大精深,一时不知从何说起,我就谈一点吧.我们信佛,学佛,要在生活中,实践佛菩萨对我们的教导: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八个字,三岁小孩都知道,但30岁大人做不到.从这个角度来说,佛学有实地践行的一面.我的个人学佛小经验:在我们这个世间,有一极大的善行,也是我们容易忽视的,就是孝顺父母,孝顺父母最难的是“色难”,就是难以对父母和颜悦色,(朋友你回想一下,是不是这样?)所以我们要对父母以柔心对待,讲话轻声细语,语气不要凶.我所讲的,只是很浅显的一部分,还有很多深奥的知识等我们去了解,去悟,更多的佛学知识,可以在书上看到,佛学书籍寺庙里有请,新华书店也有售的.

洪急陈15891165770:    佛学的精髓是什么 -
钱河注:      : 佛学的精髓是:说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即: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人生八苦,教导众生离苦得乐的方法,轮回是实有的,所谓六道轮回,以佛教的观点,人在生时的语言思想行为决定一个人的往生,即六道轮回,六道者:三善道--天道,人道,阿修罗道;三恶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只要行善积德,广行布施的话,决定往生三善道,而作恶的一定往生三恶道,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相,建议看看《中阴身自救法》《西藏生死书》,这就好比是水,有固态、气态、液态等,但,物质水的成分始终是水,即佛说的: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所谓轮回只不过是换了个房子而已,神识没变!即佛性没变!始终是佛,只不过有迷与觉之分,迷着凡夫,觉着佛菩萨!来吧,让我们一起做佛去!

洪急陈15891165770:    佛学的理论是什么? -
钱河注:      : 四圣谛:苦、集、灭、道. 大圆满前行(心法):人生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因果不虚. 因果也就是因缘果,一般省略讲了. 因 需要有缘分才结 果.缘分可以用环境来讲. 简单讲四圣谛的集:也就是上辈子的一切这辈子容易一样汇集.也就是因果. 苦:人生有生、老、病、死. 灭:涅盘寂静.涅盘不是死亡,佛陀住在坛城.佛已了脱生死. 道:也就是想要涅盘需要,修行的道理

洪急陈15891165770:    佛教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
钱河注:      : 首先,佛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宗教,他是对宇宙人生究竟实相的揭示,同时也是对众生的脱离苦海做出最究竟指导的方法论.佛教可以从教义角度归纳成几部分:1,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磐寂静.这就是“三法印”,指出了世界一切现象的...

洪急陈15891165770:    佛教的人生观是什么 -
钱河注:      : 从'缘起性空'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出发,佛教特别重视人的价值.首先,释迦牟尼佛就是在人间成佛的,虽然他教化的对象很广,但是以人为本位,只有人最适宜于探求真理,彻证真理.因为佛教认为宇宙间有较好享受的高级生命,他们不存在...

洪急陈15891165770:    【佛教】佛教的基本思想? -
钱河注:      : 佛教的基本思想 一、人间性:佛陀不是来无影,去无踪的神仙,也不是玄想出来的上帝.佛陀的一切都具有人间的性格.他和我们一样,有父母,有家庭,有生活,而在人间的生活中,表现他慈悲、戒行、般若等超越人间的智慧,所以他是人间...

洪急陈15891165770:    佛学上的自我是怎样定义的?
钱河注:      : 佛学上佛学上的自我,佛教认为,自我是一个假像.自我即不来自于前世,也不是灵魂,自我只是五蕴假合的产物.换成约略相同的科学语言可以说自我是人类的大脑和各种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因此,佛教认为,自我是一种假象,没有什么固定的本质,因而从根本上来说,自我是不存在的,这就是佛教的“无我观”.佛教的无我观并不否认我们已经产生的自我意识、自我认知的存在,而是认为自我意识、自我认知只是被创造出来的,很大程度上,自我只是一种假象而已.佛教用“我执”这个词语来描述人类习惯用“我”来称呼外部的一切并坚定的认为自我的存在真实不虚这种情况.

洪急陈15891165770:    有哪些应该懂的佛学常识 -
钱河注:      : 大磬:以铜铸造的,盂形法物,置于佛桌右侧,法会、课诵时,由维那以棓(木制之棒)击鸣,以引导一切唱诵的起落、快慢、转合. 木鱼:诵经时敲打的法器之一.古称鱼鼓、鱼板.为鱼形木制的法器,中凿空洞,扣之作声.佛教既是讲慈悲...


相关链接: 佛学入门书籍大全 | 信佛的十大精神病 | 佛学入门基础知识 | 学佛生理需求怎么解决 | 初学者入门必读佛经 | 佛教体系一览表 | 佛经大全目录 | 十大菩萨排行榜 | 佛经入门必看三本书 | 十大邪佛 | 佛像全佛图 | 佛经知识大全 | 最厉害的三部佛经书 | 修佛人的三大预兆 | 佛家十大经典书籍 | 第一位万佛之祖是谁 | 佛学知识大全 | 佛教最特殊的菩萨 | 佛学三大体系 | 佛经大全100首经文 | 佛教知识大全 | 佛道仙三样全占的人 | 佛经精髓100句 | 佛教的核心思想 | 女人皈依佛门的条件 | 信佛女人心理 |

(编辑:qq网友)
相关热点
联系方式:
首 页| 美文欣赏| 小学作文| 中学作文| 高中作文| 精品文摘| 个性语录| 箴言格言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