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学中所说的智慧具体指的是什么

来源:www.zuowenzhai.com   投稿:2024-05-30

...佛经上讲我们本身具足智慧,自性中的智慧是在哪来的,是自然界赋予的...
答:我们本身具足智慧德相,此处智慧是指我们的正觉真心本自圆满妙明的德性。觉海性澄圆 圆澄觉元妙 元明照生所 所立照性亡 迷妄有虚空 依空立世界 想澄成国土 知觉乃众生 空生大觉中 如海一沤发 有漏微尘国 皆依空所生 法雨语译:正觉性海澄湛而圆满,圆满而澄湛的觉...

『佛教讲「智慧」而不说「聪明」,二者有何
答:所以说,若说人有大聪明,离智慧还近一些。小聪明,有很多时候,只是被聪明误了而已。此时二者相去甚远了。智慧,表示拥有者有经世安邦的大作用,所以常以大字放在前面。有大智慧之人不是不会玩小聪明,而是不屑于玩小聪明了。在佛教中,更指修行成就者对世出世间本源、终级规律、本质的透彻了悟的...

佛学的核心智慧是什么
答:1. 佛家云: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这种坐看芸芸众生的气度,的确展现了一种融冰化雪的博大胸怀。2. 在普通人眼中,佛是那些具有大智慧、通晓事理、超脱生死、品格高尚的人。他们由于心性高洁,淡化得失,很少有烦恼。因此,求佛应该是追求一种境界。3. 据说佛的...

什么是佛家的智慧?
答:佛家禅语:禅师讲经:大鸟怕小鸟从窝里掉下来,每天都把窝移低一点,灾难也因此发生,人们把小鸟都捉走了。过度的溺爱是害不是爱。佛家禅语:慧者须臾顷,亲近于智人,能速解达摩,如第三者尝汤味。愚人不觉知,与自仇敌行;造作诸恶业,受定众苦果。佛家禅语:恐惧不会产生智慧,只有恬静的心境才会盛开...

佛教名词归纳:什么是“五智”
答:(五)边际智,得最上智,于增损寿命之中可得自在力。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对“五智”解释如下:【五智】 (名数)密教所说,如来之五智也。于上四智加法界体性智之一。见五字部五智条。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对“五智”解释如下:【五智】 (名数)或开佛智为五智,前四智加法界体性智之一,是密教特有之说也。见五字部...

佛学中的“戒、定、慧”是什么意思?
答:戒、定、慧佛学中的戒、定、慧指戒律、禅定与智慧。据翻译名义集卷四谓,防非止恶为戒,息虑静缘为定,破恶证真为慧。学此三法可达无上涅盘,故称三学。此三学在圣者之身为无漏,故亦称三无漏学。(一)戒学,指防止身、口之恶之戒律。小乘有五戒、八戒、二百五十戒,大乘有三聚净戒、十重戒...

佛教里开智慧的表现是什么?
答:所以如果真的开了智慧,则一定表现的非常慈悲,具有高尚的人格,注重因果,不会故意造恶,而愿意行很多的善事,但行了善事也不执著。当然,在身心方面,由于入定本受能使身心堪能,也就是说可以很精进的完成很多事情而不会感到疲劳。可能楼主以为会变得很聪明,但是作佛家看来聪明不是智慧,智慧是对真实...

佛学的最高智慧是什么
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 佛家有云: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这种坐看芸芸众生的气度的确不失为一种融冰融雪的博大胸怀。在普通人眼里,佛是那些具有大智慧、通晓事理、超脱生死、品格高尚的人。他们由于心性高洁,淡化得失,很少有烦恼...

养蒋谦18029137767:    请问佛学里大智慧是指什么? -
霍连世:      : 佛教之大智慧,是出世间的智慧,指对第一义的了彻通达,即大般若(为了区别于世间智慧,而用“般若”;为了区别于小乘的只证得“五蕴皆空”,而特别用“大”强调).也就是说,是证得真心本性. 所以说,佛法智慧,不是世间的所谓 ...

养蒋谦18029137767:    佛语:“智慧”何意? -
霍连世:      : 首先,您应明白佛教当中指的智慧是消除烦恼之后所见到世界的本来真实的面目,也就是缘起法则.具体操作的过程是修学戒、定、慧三学. 真正开了智慧明白缘起法,见到了真正的自我,也叫本心.就会破除对当前假的自我(五蕴合和相续)...

养蒋谦18029137767:    佛法的智慧主要体现那些方面 -
霍连世:      : 佛法的智慧主要体现在“超越”上面,直面生老病死忧悲苦恼,而超越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不住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就好比莲花,虽然生长在污泥中,但不会受污泥的污染.虽然超越,但不舍大慈大悲,而于众生中平等普度.

养蒋谦18029137767:    佛经的“智慧”是指什么意思?和平常我们所说的智慧,是一个意思吗 -
霍连世:      : 般若,被翻译为“智慧”;但是,二者却有本质的区别.略说如下: “智慧”是靠意识心. 其一,意识心具有“起心动念”的功能: 就算入了禅定,出定...

养蒋谦18029137767:    佛教的慧是什么 -
霍连世:      : 指的是第七识里头的“别境慧”. 看唯识吧. 你也可以理解成智慧

养蒋谦18029137767:    佛教关于“智慧”的描述 -
霍连世:      : 佛说因果 多播善的种子 “有因,必有果.”佛教简单明了地阐述了因果的本质.宇宙间不存在绝对的事物,任何事物都具有相对性,既有同时的依存关系,又有异时的依存关系,从而构成各种因缘. 什么是同时依存的因果关系?例如以师父...

养蒋谦18029137767:    “智慧”一词在佛教中是什么含义?
霍连世:      : 佛教中般若一词经常被翻译成智慧.但是般若作为佛法名词来说,和一般的智慧还是有所区别的.般若的核心意义在于摆脱凡夫的“我执”或者“自性见”而以佛法的诸法缘起来看待世界和生命的种种显现,从而因彻底的改变了世界观和价值观而改变相应的行为模式和目标,最终趋向解脱.随着修行人的水平高低,这种对世界和生命的观察的深入程度有所不同;或者由于听受者接受能力的区别需要讲授的程度也有所差异;也就产生了各种不同的般若,但是共性就在于这种种的般若都能够指引着众生趋向解脱道.

养蒋谦18029137767:    到底 智慧是什么?
霍连世:      :【智慧】 智与慧.明白一切事相叫做智;了解一切事理叫做慧. FROM:【陈义孝《佛学常见辞汇》】


相关链接: 信佛的十大精神病 | 佛教最有智慧的禅语 | 一般人尽量不要去碰易经 | 佛的十种智慧 | 中国唯一儿童佛学院 | 佛学三大体系 | 最厉害的三部佛经书 | 佛教智慧金句 | 佛学知识大全 | 佛法的三大核心智慧 | 佛学智慧禅语 | 佛教人生十大本事 | 释怀一切的佛语 | 建议大家不要随便去算命 | 佛教真正的智慧是什么 | 智慧佛语 | 代表五种智慧的佛 | 佛教五种智慧是哪五种 | 佛教的四种智慧 | 佛的五种智慧 | 佛学四种智慧 | 佛语感悟人生禅语 | 为什么佛学和易经不要去碰 | 佛说的三种智慧 | 释迦牟尼的智慧哪来的 | 佛学智慧分几种 |

(编辑:qq网友)
相关热点
联系方式:
首 页| 美文欣赏| 小学作文| 中学作文| 高中作文| 精品文摘| 个性语录| 箴言格言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