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千里之堤溃于蚁素材

来源:www.zuowenzhai.com   投稿:2024-05-30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例子有哪些
答:1、战国时期,魏国相国白圭在防洪方面很有成绩,他善于筑堤防洪,并勤查勤补,经常巡视,一发现小洞即使是极小的蚂蚁洞也立即派人填补,不让它漏水,以免小洞逐渐扩大、决口,造成大灾害。白圭任魏相期间,魏国没有闹过水灾。2、临近黄河岸畔有一片村庄,为了防止黄河水患,农民们筑起了巍峨的长堤。...

与"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相关的故事
答: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出自于先秦·韩非《韩非子·喻老》中的一句话:千丈之堤,溃于蚁穴,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其相关的故事是:临近黄河岸畔有一片村庄,为了防止水患,农民们筑起了巍峨的长堤.一天有个老农偶尔发现蚂蚁窝一下子猛增了许多.老农心想这些蚂蚁窝究竟会不会影响长堤...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有没有这样的历史事例、、、跪求
答:故事:某一年,临近黄河岸畔有一片村庄,为了防止黄患,农民们筑起了巍峨的长堤。一天有个老农偶然发现蚂蚁窝一下子猛增了许多。老农心想这些蚂蚁窝究竟会不会影响长堤的安全呢?他要回村去报告,路上遇见了他的儿子。老农的儿子听了不以为然说:偌坚固的长堤,还害怕几只小小蚂蚁吗?拉老农一起下田...

有没有关于“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故事
答: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出自《韩非子·喻老》:“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意思是说,千丈长的河堤,可能因为蝼蛄、蚂蚁一类的小虫钻洞而被大水冲破;百尺高的房屋可能因为烟筒缝里冒出的一点...

议论千里之堤 溃于蚁穴的事例
答:这就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句成语的来历。长期以来,我一直以为这句成语只不过是一句防微杜渐的警世箴言而已,现实生活当中并不存在这样的事例,但是现在知道“千里长堤,溃于蚁穴”是确确实实存在的。现代人一直有这样一种观点:看历史要看大势,看形势要看主流,看人物要看大节,并以“只见树...

类似“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答: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一样意思的名言 欧阳修的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宋·欧阳修·伶官传序)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用来说明啥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七尺之躯,亡于趾疾! 说的就是细节决定成败,防微杜渐,未雨绸缪,在事情还很小的时候,就要发现它并找到清楚它,不要等到事态...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相关的俗语或故事
答:词 目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发 音 qiān lǐ zhī dī,kuì yú yǐ xuè 释 义, 堤:堤坝;溃:崩溃;蚁穴:蚂蚁洞。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比喻小事不慎将酿成大祸。出 处 先秦·韩非《韩非子·喻老》:“千丈之堤,溃于蚁穴,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在卑微中坚守,常见的议论文素材,具体一点
答: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卑微的力量是无穷的。感受卑微,源于卑微的力量,坚持不懈的伟大精神、不畏牺牲的高贵品质和精诚团结的协作精神。而最能表达这种精神的东西,就是蚂蚁了。故事一:讲的是一只蚂蚁的回家之路被一堵大墙挡住了,它毫不犹豫选择了翻越它。它开始向上爬了,正当它爬到一半时,一下子...

为什么千里之堤会溃于蚁穴?
答: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一谚语体现了小事不慎将酿成大祸的哲学道理。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意思是千里长的大堤,往往因蚂蚁(白蚁)洞穴而崩溃。比喻小事不慎将酿成大祸。毁:摧毁。蚁穴:蚂蚁(白蚁)的洞穴。指很长很长的堤坝,因为小小蚁虫的啃噬,最后也会被摧毁。

于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议论文怎么写思
答:“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句话突然出现在我的脑海中。我的内心就像被除夕午夜的烟花照亮一般,对“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短短的八个字有了新的感悟。像蚂蚁这样微小的生物都可以摧毁一条千里的长堤,可见微小的漏洞有时也会造成致命的打击。在学习上也是一样,学习中有了知识的盲点,可能这个盲点...

安牧树13632981791: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素材 -
牧向章:      : 可以搜搜科教片的视频.真的白蚁很厉害,一道大堤只要一个蚁王的窝,他就可以每天几千小蚂蚁的生,你用什么水火毒药都灭不绝,满堤全部都是这一个窝里生出的小崽子.

安牧树13632981791:    有没有关于“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故事
牧向章:      :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出自《韩非子·喻老》:“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意思是说,千丈长的河堤,可能因为蝼蛄、蚂蚁一类的小虫钻洞而被大水冲破;百尺高的房屋可能因为烟筒缝里冒出的一点烟火而烧毁....

安牧树13632981791: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相关的俗语或故事 -
牧向章:      :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出自于先秦·韩非《韩非子·喻老》中的一句话:千丈之堤,溃于蚁穴,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其相关的故事是:临近黄河岸畔有一片村庄,为了防止水患,农民们筑起了巍峨的长堤.一天有个老农偶尔发现蚂蚁窝一下子猛增了许多.老农心想这些蚂蚁窝究竟会不会影响长堤的安全呢?他要回村去报告,路上遇见了他的儿子.老农的儿子听了不以为然地说:偌坚固的长堤,还害怕几只小小蚂蚁吗?拉老农一起下田了.当天晚上风雨交加,黄河里的水猛涨起来,开始咆哮的河水从蚂蚁窝渗透出来,继而喷射,终于堤决人淹.类似的俗语有:一失足成千古恨、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等

安牧树13632981791:    关于千里之堤堤溃于蚁穴的论据. -
牧向章:      :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解释〗堤:堤坝;溃:崩溃;蚁穴:蚂蚁洞. 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 比喻小事不慎将酿成大祸.〖 出处〗先秦·韩非《韩非子·喻老》:"千丈之堤,溃于蚁穴,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安牧树13632981791:    议论文话题“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至少四个论据(每个不少于100字)
牧向章:      : 词 目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发 音 qiān lǐ zhī dī,kuì yú yǐ xuè 释 义 堤:堤坝;溃:崩溃;蚁穴:蚂蚁洞.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比喻小事不慎将酿成大祸. 出 处 先秦·韩非《韩非子·喻老》:“千丈之堤,溃于蚁穴,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词 目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发 音 qiān lǐ zhī dī,huǐ yú yǐ xué 释 义 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比喻小事不注意会造成大乱子. 出 处 《韩非子·喻老》:“知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炽焚.”

安牧树13632981791:    千里之堤溃于蚁泬作文400(写名人) -
牧向章:      :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俗话说:“针大的窟窿斗大的风.”我们应该注重身边的任何一件小事,当把小时做好事,我们才能做更大的事,一步步的走向成功,但是如果我们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却因为一件小事阻碍前进的道路,那岂不是功亏一篑? 在11月6日举...(火星人)0426

安牧树13632981791: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是什么典故?有意思相近的典故吗? -
牧向章:      :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个故事:临近黄河岸畔有一片村庄,为了防止黄患,农民们筑起了巍峨的长堤.一天有个老农偶尔发现蚂蚁窝一下子猛增了许多.老农心想这些蚂蚁窝究竟会不会影响长堤的安全呢?他要回村去报告,路上遇见了他的儿子.老农的儿子听了不以为然说:偌坚固的长堤,还害怕几只小小蚂蚁吗?拉老农一起下田了.当天晚上风雨交加,黄河里的水猛涨起来,开始咆哮的河水从蚂蚁窝渗透出来,继而喷射,终于决堤人淹,也许它就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句成语的来历吧. 语句出自《韩非子.喻老》:“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安牧树13632981791: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
牧向章:      : 意思是: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出处:《韩非子·喻老》——战国末期-韩非子 原文节选: 有形之类,大必起于小;行久之物,族必起于少.故曰:...

安牧树13632981791:    蝇头小利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螳臂当车 蜻蜓点水 噤若寒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热锅上的蚂蚁 一条线拴俩蚂蚱用其中的4个写一段话! -
牧向章:      :[答案] 有很多人为了蝇头小利,就对重要的工程不负责任, 粗制滥造,结果上“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一旦事发,就都象是热锅上的蚂蚁, 到处找人、拉关系,但那在法律面前都是 螳臂当车,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伏法认罪!

安牧树13632981791:    千里之堤溃于蚁泬议论文 -
牧向章:      : 中文发音:qiān lǐ zhī dī,kuì yú yǐ xuè.成语解释:堤:堤坝;溃:崩溃;蚁穴:蚂蚁洞.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比喻小事不慎将酿成大祸. 成语出处:先秦 韩非《韩非子 喻老》:“千丈之堤,溃于蚁穴,以蝼蚁之穴溃;...


类似导读:
  • 千里之堤溃于蚁灾的意思
  • 千里之堤,以蝼蚁之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
  • 千里之堤毁于蚁泬原文
  • 千里之堤溃于蚁灾这是卑微者的威严和挑战
  • 千里之堤溃于蚁泬常用来比喻什么的意思
  • 千里之堤溃于蚁泬说明了什么科学道理
  • 千里之堤溃于蚁灾的前一句
  • 千里之堤溃于蚂蚁是什么意思
  • 千里之堤毁于蚁的意思是什么
  • 千里之堤溃于蚁灾
  • (编辑:qq网友)
    相关热点
    联系方式:
    首 页| 美文欣赏| 小学作文| 中学作文| 高中作文| 精品文摘| 个性语录| 箴言格言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