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卢瑟福的a粒子轰击氮原子

来源:www.zuowenzhai.com   投稿:2024-06-15

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为什么不是核聚变此次
答:核聚变的条件是高温和高压,太阳内符合,氢弹的爆炸需要小型原子弹的引爆,这种实验达不到这种条件,自然不是核聚变。此外,核聚变(应该讲是原子加原子得到另一种原子),需要回旋加速器,那时还没有。

1919年,卢瑟福做了用α粒子轰击氮核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一个密封...
答:即铝箔达到一定厚度,刚好能阻止α粒子穿过,卢瑟福第一次用α粒子轰击氮核完成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发现了质子,所以通入少量氮气,α粒子穿透性比较弱,不能穿过较厚铝箔,荧光屏上的亮点是由质子打出的,所以穿过铝箔的射线是质子,穿透性更强,而且带正电.故选:D.

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质子的发现:用α粒子轰击氮 是不是聚变??
答: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质子的发现:用α粒子轰击氮 产生氧和质子,不是聚变

“中子”是怎样被发现的?
答:中子的发现:1919年卢瑟福通过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放出氢核,而发现了质子。1920年他在一次演说中谈到,既然原子中存在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质子,为什么不能存在不带电的“中子”呢?他当时设想的中子是电子与质子的结合物。1930年,德国物理学家博特和贝克尔用刚发明不久的盖革缪勒计数器,...

卢瑟福首先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答:BCD 解析 分 析: 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A错误;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首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发现了质子,故BC正确;核反应方程质量数和电荷数是守恒的,故D正确;原子核在人工转变的过程中,产生质量亏损,能量守恒,E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卢瑟福...

1919年科学家卢瑟福用氦原子核轰击氮原子核,结果得到氧、氢两种原子...
答:不是,这是核反应,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发生改变

伴随着某一种粒子X的发现,人们开始认识到原子核内部可能存在不带电荷的...
答:1919年,卢瑟福通过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发现质子,但质子的比荷(电荷量与质量之比)只有多数原子核比荷的一半左右,个卢瑟福提出原子核内部可能存在不带电荷的中性粒子,故X为质子,Y为中子;故选D.

物理选修3-5为什么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不轰击其他的
答:氮原子具有高稳定性

质子的发现
答:1919年,卢瑟福做了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容器C里放有放射性物质A,从A射出的α粒子射到铝箔F上,适当选取铝箔的厚度,使容器C抽成真空后,α粒子恰好被F吸收而不能透过,在F后面放一荧光屏S,用显微镜册来观察荧光屏上是否出现闪光.通过阀门T往C里通进氮气后,卢瑟福从...

...原子核的结构时,一定要用a(阿尔法)粒子轰击氮原子核吗?用其它粒子轰...
答:在那个时候,人们还不认识原子核,也不能理解阿尔法射线、贝塔射线究竟是什么;况且物理学的设施也不完善,甚至粒子加速器都无法与今天最简易的相比,所以科学家只能使用手头比较容易获得的粒子射线进行试验。用其他粒子当然可以,只是在当时无法获得。

尚眨祝15351229537:    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时发现了质子,完成其核反应方程: 147N+ 42He→ 178O+ 11H 178O+ 11H. -
成券奋:      :[答案] 物理学家卢瑟福用该粒子轰击氮核,发现了质子,该核反应方程是: 147N+ 42He→ 178O+ 11H. 故答案为: 178O+ 11H.

尚眨祝15351229537:    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使氮原子转变成了氧原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原子的人工转变.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使氮原子转变成了氧原子... -
成券奋:      :[选项] A. 该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B. α粒子是He元素的一种核素 C. 原子核内有1个中子 D. 、原子核内质子数分别为14、17

尚眨祝15351229537:    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发现了质子,其核反应方程为 - __.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铍核,打出了一种粒子流,其核反应方程为 - __. -
成券奋:      :[答案] 在核反应中应保证质量数守恒与电荷守恒,并且注意核反应为单向反应,应用箭头表示反应方向; 用α粒子轰击氮核发现了质子,其核反应方程为:147N+42He→178O+11H 用α粒子轰击铍核,其核反应方程为:94Be+42He→126C+10n 故答案为:...

尚眨祝15351229537:    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产生了氧的一种同位素和一个质子.其核反应程为 147N+ 24He→ 178O+ 11H.在些反应室内有“α粒子、氮原子核、质子... -
成券奋:      :[答案] 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 mNv=mNvN+mHvH.碰撞过程中,能量守恒,根据动能量守恒定律得: 1 2mNv2= 1 2mNvN2+ 1 2mHvH2 答:求解两个粒子速度的方程组为mNv=mNvN+mHvH及 1 2mNv2= 1 2mNvN2+ 1 2mHvH2.

尚眨祝15351229537:    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 7 14 N),得到氧17( 8 17 O),同时放出某种未知粒子.则() -
成券奋:      : A、裂变反应是一个重原子的原子核分裂为两个或更多较轻原子核、并在分裂时两到三个自由中子并释放巨大能量的过程,故该反应不是裂变反应,故A错误;B、根据核反应过程中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该未知粒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都为1,即该未知粒子为质子,带正电,故B错误;C、若该粒子的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相同或相反,则不受洛伦兹力作用,不会偏转,故C正确;D、β射线为高速电子流,故D错误. 故选C.

尚眨祝15351229537:    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发现了质子,其核反应方程为______;1932年,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铍原子,打出了一种中性粒子流,其核反应方程为... -
成券奋:      :[答案] 在核反应中应保证质量数守恒与电荷守恒,并且注意核反应为单向反应,应用箭头表示反应方向; 核反应方程分别为: 147N+42He→11H+178O; 42He+94Be→126C+10n 故答案为:147N+42He→11H+178O; 42He+94Be→126C+10n

尚眨祝15351229537:    卢瑟福用 a 粒子轰击氮核时发现了质子.完成其核反应方程: N+ He→ &n... -
成券奋:      : O+H:由核反应方程满足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核反应方程为N+He→O+H.

尚眨祝15351229537: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发现了质子B.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核有复杂 -
成券奋:      : A、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发现了质子.故A正确. B、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有复杂的结构.故B错误. C、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不是电磁波.故C错误. D、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由放射性元素本身决定,与温度无关.故D错误. 故选A

尚眨祝15351229537:    1919年,卢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a粒子轰击氮原子,结果有种微粒从氮原子中被打出,而a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使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从现代观点看,被打... -
成券奋:      :[答案] ����He+����7N==��6 /8O+����H,这是核变方程,看得懂吗?α粒子就是氦的原子核,核质量为4,氮原子的核质量为14,总为18,生成氧原子质量为16,就是另外一个粒子质量为2.同理,核电荷有2+7-8=1.所以是质子.

尚眨祝15351229537:    一道科学题1919年,卢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a粒子轰击氮原子,结果有种微粒从氮原子中被打出,而a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使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从现代观... -
成券奋:      :[答案] 这要扯一点初三化学解释,不同元素质子数一定且不同,故元素由氯变为氧,一定是质子数发生了变化.


相关链接: α粒子轰击石蜡 | α粒子轰击金箔证明了 | 卢瑟福发现中子 | 卢瑟福发现了什么粒子 | 卢瑟福的a粒子方程式 | 中子轰击石蜡方程式 | α碳原子与β碳原子 | α粒子散射的三个结论 | 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 | 卢瑟福发现质子的方程 | 如图是卢瑟福用a粒子 | 卢瑟福发现了中子 | 卢瑟福轰击氮原子核 | 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 | 卢瑟福的a粒子带什么电 | 汤姆孙卢瑟福 | 卢瑟福发现了什么 | 卢瑟福发现了中子吗 | 卢瑟福为什么用α粒子 | 卢瑟福的学生发现中子 | a粒子轰击铝核方程 | α粒子轰击氮核 | a粒子轰击氮原子核 | 卢瑟福发现中子方程 | α粒子轰击金箔现象说明 | 卢瑟福a粒子的来源 |

(编辑:qq网友)
相关热点
联系方式:
首 页| 美文欣赏| 小学作文| 中学作文| 高中作文| 精品文摘| 个性语录| 箴言格言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