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对伤寒论的认识和感想

来源:www.zuowenzhai.com   投稿:2024-06-09

怎么理解《伤寒论》中的表,里,半表半里
答:胡希恕先生是近代经方大师、中医临床家,临床用方精简,疗效卓著,其得益于对《伤寒论》的正确理解。胡老对《伤寒论》的解读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认为疾病的部位有表、里,亦有半表半里。疾病在皮肤、肌肉、筋骨部位的为表;在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部位的为里;在表之内,里之外的胸腹腔间部位的为...

如何学习伤寒论
答:如研读成注有心得,能帮助我们把《内经》里许多理论与《伤寒论》联系起来,学习张仲景如何运用《内经》理论于临床。于研读成注之后,再研读张注。读张注时,他的凡例、本义、最不要疏忽,因为从这里可以了解他的中心思想。最好是能按照他所分的—百章,扼要地写出提纲来,这样有帮助我们对《伤寒论》的全面分析。读张...

伤寒杂病论主要价值
答:伤寒杂病论,这部中医学的经典之作,主要价值体现在它为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系统的理论和实践指导,特别是对伤寒病(一种由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和其他杂病的深刻认识和有效治疗方法的总结。以下是其价值的阐述:首先,伤寒杂病论对疾病的分类和诊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张仲景,该论著的作者,将...

南柯一梦,效哥对话张仲景先生,浅谈《伤寒论》与《金匮要略》_百度知 ...
答:效哥: 仲景先生,您说得对,如果您私密了《伤寒杂病论》,您就和您前面的六位高手一样,灰飞云散了,所以,表面您吃亏了,实际,您永垂不朽,晚辈也是这样,要么不讲,要么就讲真东西,谁爱学谁学,学会了,对我也没任何损失! 仲景先生: 你也不傻,呵呵。 效哥: 仲景先生,请问一个问题,您怎么看这次的新冠病毒疫情...

《伤寒论》词义札记
答:《伤寒论》是中医的经典著作,但其写作年代久远,有个别文词古奥难懂,今就其中几个词义提出一点看法,以期能更准确地理解原文。 似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五》:「温覆令一时许,遍身zhizhi,微似有汗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 句中「似」字今人大多不注,认为与现代汉语...

《伤寒杂病论》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此即历代所称的“辨伤寒六经病”,由此构成了该书的主体内容。有的学者视六经病为六个征候群以帮助学者学习理解。实际上,太阳病所论基本上是综合论述了许多传染性或流行性疾病初发的症状、征候表现,以及切脉等四诊之要点和治疗之原则方法等。在这些辨证论治的过程中,张仲景以其渊博的学识,以及极其...

2019-12-10
答:郭生白先生,名春霖,字润物,号生白,1927年出生,河北武强县人,为名医世家第四代传人。您知道郭生白先生讲病、讲方子为什么通俗易懂?为什么很好理解吗?郭生白先生来自民间,他是从民间走出来的,他的思维和思想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他了解大自然、了解社会和人民生活,他读懂了《伤寒论》、认识了《...

医学著作《伤寒杂病论》简介
答:之后,该书逐渐在民间流传,并受到医家推崇。南北朝名医陶弘景曾说:"惟张仲景一部,最为众方之祖。"可以想像,这部奠基性、高峰性的著作让人认识了它的著作者,并把著作者推向医圣的崇高地位。张仲景去世800年后的宋代,是《伤寒杂病论》焕发青春的一个朝代。宋仁宗时,一个名叫王洙的...

关于学习中医的问题
答:我们知道老子、庄子,他们对这个民族有什么贡献?我认为他们是把人与大自然如何相处,一个最好的关系是什么?他们解决了这个问题。那么,孔孟呢,儒家解决了一个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如何相处,如何共同生存的一个大问题。那么张仲景呢,只有张仲景的《伤寒论》对人的自身内部的问题解决的非常透彻,这是我们...

如何学习伤寒论
答:只读原文。但是大家一定要过文字关,文言文和繁体字一定要过,所以大家要准备一本康熙字典和背诵古文观止,阅读伤寒论的时候一定要读繁体字的(赵开美版本),另外希望大家能够同时诵读四书五经、内经、神农本草经,以上的学习方法都用学习伤寒论的方法,学习经典不是靠你的思维、不需要靠你的理解力,...

冀砌蒲18722884937:    学习中医背下《伤寒论》的用处有哪些?
石贝姣:      : 背诵《伤寒论》,首先会对《伤寒论》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对于张仲景的诊疗思想有一个全方位的理解.前后联系,上下对比,对于每一个方剂,每一个鉴别都会特别清晰...

冀砌蒲18722884937:    名医朱肱所著的《伤寒论》对后世医学有怎样的重大意义?
石贝姣:      : 《伤寒论》中所记载的病证多但相应的方药却很少,尤其是有关阴毒伤寒、时行温 疫、温毒发斑的疾病,他从《外台》、《千金》、《圣惠》等书中,选录方剂100首, 补充进去,大大丰富了伤寒方药的内容,其所补充的方剂对后人有深刻的影响.尤其是他根 据妇人与小儿的体质特点,提出妇人伤寒与小儿伤寒遣方用药的注意点,以及对阴毒伤寒的 很多阐发,都是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所未提及的.通过朱肱对《伤寒论》内容的充实和发 展,对后来的医者研究阴寒证或研究温热病大大提供了便利.朱肱采用经络综合分析法治伤寒;开创 以方类证,以证论方的先河;补充张仲景《伤 寒论》之不足,促进了仲景学的发展;在医学史上的贡献不可磨灭.

冀砌蒲18722884937:    如何更好地阅读《伤寒杂病论》?
石贝姣:      : 《伤寒杂病论》是一部临床医学著作,不同于《千金方》等.所以在阅读时,要更多地注重对内科病、外科病等病症的诊治.对六经病证的辨证论治体系要深刻 领会:以六经辨证为纲,方剂辨证为法,论述六经传变过程中之征候、脉象等各阶段的审证、辨脉、论治的结果,给予遣方、用药等.

冀砌蒲18722884937:    如何正确的阅读《伤寒杂病论》?
石贝姣:      : 《伤寒杂病论》是一部临床医学著作,不一样于《千金方》等.因此在阅读时,要更多地注重对内科病、外科病等病症的诊治.对六经病证的辨证论治体系要深刻领会:以六经辨证为纲,方剂辨证为法,论述六经传变过程中之征候、脉象等各阶段的审证、辨脉、论治的结果,给予遣方、用药等.

冀砌蒲18722884937:    《伤寒论对中医的发展作出了哪些重要贡献?伤寒论》对中医的发展
石贝姣:      :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外感及其 杂病治疗规律的专著.为东汉末年“医 圣”张仲景所撰.张仲景见当时动乱频 繁,疫病流行,便“勤求古训,博采众 方”,作《伤寒杂...

冀砌蒲18722884937:    《伤寒杂病论》是一部怎样的著作?
石贝姣:      : 作者为被奉为医圣的东汉张仲景,读书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是中国第一部理法方药皆备、理论联系实际的中医临床著作,堪称汉医学之内伤寒杂病论科学经典,是学习中医学不可不读的重要著作,确定了辨证施治的原则,成为美容中医理论基础的重要部分,也是中医美容区别于现代美容的特点之一.后世分成《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书,分别流通.此书总结《汤液经法》、《黄帝内经》、《难经》之思维体系,实践于内科辨证论治上,于外感伤寒创设《六经辨证》——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并列方治,堪称汉医学之内科学经典,并为治疗损容性疾病提供了思路.

冀砌蒲18722884937:    谁懂伤寒论? -
石贝姣:      : 《伤寒论》 简介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外感及其杂病治疗规律的专著.东汉末年张仲景撰于公元200-205.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 ...

冀砌蒲18722884937:    伤寒的中医理论是什么?
石贝姣:      : 病名来源伤寒论伤寒这个病名在中国起源很早,但是这与西方医学所说的typhoidFever不同,它指的是所有外感热病.有关伤寒的记载,始见于《内经·素问》.继后,《...

冀砌蒲18722884937:    张仲景著《伤寒论》的意图是什么?
石贝姣:      : 我国东汉末年张仲景,曾于灵帝时举孝廉,任过长沙太守.在 他亲政为官时,就常存忧国济民之心,甚在理政时,屡为人看病.他 之所以潜心钻研医学,并著《伤寒论》,是因为他看到当时瘟疫流行, 死伤无辜不计其数.他的家族人口,自“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 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 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 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酬献于世,以拯救 苍生.此书是我国论及传染病学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医籍.后人基 以编纂论及温热病之其他典籍代有可见.

冀砌蒲18722884937:    人的内心是一个世界摘抄600字 -
石贝姣:      : 人的内心是一个世界摘抄600字人的内心世界(一) 人的内心世界是相对于人所活动的外部世界及其外部表现来说的.只要一个人在活着,有精神活动,他就有内心世界.作家既然把人作为自己的表现对象,他就必须把探索人的内心世界的奥...


相关链接: 伤寒论学习心得体会 | 学习伤寒论选读的感想 | 伤寒论的心得体会500字 | 对养生的看法和感悟 | 学习心得体会500字 | 伤寒论学习心得1000字 | 读伤寒论的心得3000字 | 个人心得体会50字 | 学习心得体会简短优美句子 | 对伤寒论的认识和感想中医 | 学习《伤寒论》心得体会 | 伤寒杂病论课后感想 | 党员纪律处分条例心得体会 | 个人感想短句 | 伤寒论读书心得体会 | 工作心得的精简句子 | 伤寒论的个人心得体会 | 伤寒论读书笔记和心得 | 伤寒论心得体会500字 | 中医养生的理解和感悟 | 伤寒杂病论感悟与心得 | 心得体会800字简短 | 员工个人心得总结 | 对张仲景的感想 | 个人心得 感悟短句 | 心得体会100字简短 |

(编辑:qq网友)
相关热点
联系方式:
首 页| 美文欣赏| 小学作文| 中学作文| 高中作文| 精品文摘| 个性语录| 箴言格言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