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曾侯乙编钟

来源:www.zuowenzhai.com   投稿:2024-06-01

曾侯乙编钟简介
答:曾侯乙编钟简介如下:曾侯乙编钟是中国战国早期(约公元前433年),周王族姬姓曾国的大型青铜古乐器,距今已有二千四百多年。1978年春夏,在湖北随县擂鼓墩战国早期的曾侯乙墓出土。全套编钟64件,其中甬钟45件,钮钟19件;另有楚惠王赠给曾侯乙的镈一件。用青铜铸造而成,分三层八组悬挂在钟架上;...

曾侯乙编钟简介
答:曾侯乙编钟,一套源自战国早期的珍贵青铜古乐器,由周王族姬姓所属的曾国制造,至今已有约2400年的历史。1978年春季至夏季,这套编钟在湖北随县擂鼓墩的一处战国早期墓葬中被发掘出来,墓主为曾侯乙。全套编钟共64件,包括甬钟45件、钮钟19件,以及楚惠王赠予的镈一件。这些编钟采用青铜铸造,悬挂在三...

曾侯乙编钟简介
答:1、曾侯乙编钟为东周时期(战国早期),周王族诸侯国中姬姓曾国的一套大型礼乐重器,体现了周王朝治国基础的礼乐制度。总重2567公斤,长钟架长748厘米,高265厘米;短钟架长335厘米,高273厘米。2、曾侯乙编钟是考古所见最大、最重、音乐性能最完好的打击类乐器。全套编钟重5吨,共65件钟,十二律齐...

战国曾侯乙编钟的出土具有哪些研究价值?
答:战国时期的曾侯乙编钟,作为一套完整的古代青铜乐器,其出土对于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1978年在湖北随州发现的曾侯乙墓,让考古工作者得以发掘由65件青铜器构成的编钟,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数量最多、保存最完整的编钟,其规模与精细程度远超之前的发现。编钟上的铭文数量达到了3755字,以...

湖北省博物馆里面曾侯乙编钟是真品吗
答:是真品。关于曾侯乙编钟 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年代为战国早期。钟架长7.48米、高2.65米。全套编钟共六十五件,分三层八组悬挂在呈曲尺形的铜木结构钟架上,上层为三组共19件钮钟、中下层五组共45件甬钟,及一件楚惠王赠送给曾侯乙的镈钟所组成。钟及架、钩上共有铭文3755字,内容...

曾侯乙墓的编钟有什么特点?
答:在曾侯乙墓中,最为璀璨的宝藏之一便是那套规模宏大、保存完好、音律齐全、气势磅礴的曾侯乙编钟。这些编钟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按照大小和音高顺序排列,悬挂在三层装饰有精美彩绘的铜木结构钟架上。编钟的设计精巧,尺寸和重量依次增大,最小的钟重2400克,而最大的则达到203.6千克,总重量超过2500千克...

曾侯乙编钟的历史以背景?/
答:曾侯乙编钟的出土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被视为世界音乐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在八十年代初,多家单位的合作研究揭示了曾侯乙编钟背后的精湛工艺。科技人员运用激光全息摄影和扫描电镜等现代技术手段,发现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掌握了铜、锡、铅最佳配比,以获得优美的音色;同时,他们还掌握...

曾侯乙编钟的特点
答:1. 曾侯乙编钟的铸造工艺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这些钟采用失蜡法铸造,这种方法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能够制造出形状复杂且精确的青铜器。2. 钟体上的纹饰细腻繁复,展示了当时高超的雕刻技术。同时,编钟的合金成分经过精确控制,使得钟的音质达到了理想的状态。3. 在音乐性能方面,曾侯乙编钟具有高度的...

曾侯乙编钟为什么会一钟两音
答:曾侯乙编钟在一个钟上能敲出两个准确的音乐,这一现象一度使人感到惊奇和困惑。经声学检测发现编钟能发双音的机制在于它的合瓦形状。当敲击钟的正面时,侧面的振幅为零,敲击侧面时,正面的振幅为零。这样双音共存一体,又不会互相干扰。也许是过于复杂的缘故,汉代以后编钟的制造技艺就失传了。今天...

古代曾侯乙墓中出土的编钟有什么独特之处?
答:多数钟的正、侧鼓部所发出的两个音都与标记相符,音程距离为三度关系。出土的曾侯乙编钟还配有6件T形小木槌和2件彩绘大木棒,前者应是用来敲击中层和上层的钟以演奏旋律,当由3人各执一对小槌表演;后者由两人分掌,撞击下层大钟(从同墓出土鸳鸯盒上的撞钟图可知,下层大钟的演奏者应是面向观众...

成胀轰13483335039:    曾侯乙编钟 - 搜狗百科
咸冠沫:      :[答案] 曾侯乙编钟是我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汉乐府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在相和歌中,最重要而且最能反映当时艺术水...

成胀轰13483335039:    曾侯乙编钟的名词解释?急啊 -
咸冠沫:      :[答案] 曾侯乙编钟,战国早期文物,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出土.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

成胀轰13483335039:    曾侯乙编钟的由来 -
咸冠沫:      : 曾侯乙编钟是我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钟是一种打击乐器,用于祭祀或宴饮时.最初的钟是由商代的铜铙演变而来,按其形制和悬挂方式又有甬钟、钮钟、镈钟等不同称呼.频率不同的钟依大小次...

成胀轰13483335039:    简单介绍曾侯乙编钟 -
咸冠沫:      : 曾侯乙编钟是我国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套大型编钟.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州市的一座战国早期墓葬——曾侯乙墓中.出土时,整套编钟耸立如故. 钟在我国商朝时就已出现,最初只有3到5枚,到周朝增到9至 13枚,战国时发展成 61 枚...

成胀轰13483335039:    有关战国青铜曾侯乙编钟的资料 -
咸冠沫:      : 曾侯乙编钟的钟体为铜木结构,由两列三层漆绘木质横梁联结成曲尺形,横梁两端装饰有浮雕及透雕龙纹或花瓣形纹饰的青铜套.中下层横梁各有3个佩剑铜人分别用头、手顶托,并通过横梁的方孔以及子母榫牢固衔接,在中部,还各有一铜托...

成胀轰13483335039:    曾侯乙编钟出自哪个历史时期?描绘了什么现象?反应了什么音乐特点? -
咸冠沫:      :[答案] 这套编钟出自湖北随州南郊擂鼓墩的曾侯乙墓.墓主是战国早期曾国的国君,同期出土的还有其它乐器近百件.曾侯乙编钟数量巨大,完整无缺.按大小和音高为序编成8组悬挂在3层钟架上.最上层3组19件为钮钟,形体较小,有方形钮,有篆体铭文,但...

成胀轰13483335039:    曾侯乙墓编钟之谜指的是什么?
咸冠沫:      : 曾侯乙墓编钟是我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的杰作.然而曾侯乙墓的编钟并非曾国制造的器物,而是楚国制造的.据编钟下层中央的一个甬钟的铭文记载,这套编钟是楚惠王56...

成胀轰13483335039:    为什么要叫曾侯乙编钟 -
咸冠沫:      : 因为是在曾(随)国国君乙的墓葬里发现的,所以就叫曾侯乙编钟:) 中国战国初期曾(随)国国君乙的墓葬,位于湖北随州市擂鼓墩.葬于公元前433年或稍后,1978 年发掘.墓坑开凿于红砾岩中,为多边形竖穴墓.南北16.5 米,东西21米.内置木椁,椁外填充木炭及青膏泥,其上为夯土.整个墓葬分作东、中、北、西四室.东室置曾侯乙木棺,双重,外棺有青铜框架,内棺外面彩绘门窗及守卫的神兽武士.中室放置随葬的礼乐器.北室放置兵器及车马器等.西室置殉葬人木棺13具.墓主45岁左右;殉葬者为13~25岁的女性.

成胀轰13483335039:    曾侯乙编钟是什么样的乐器?
咸冠沫:      : 曾侯乙编钟是于1978年出土于湖北 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的一套编钟.编 钟出现于我国商代,是一种由多个钟按照钟的大小和音的低挂在钟架上W形成合 律合奏的音阶的一套钟,属于打击乐器. 春秋战国时期编钟风靡一时,和其他乐器 如琴、笙、鼓、编磬等成为王室显贵的陪 葬重器.曾侯乙是战国早期曾国的国君, 在其墓中挖出的这套编钟是我国迄今为止 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 势最宏阔的一套编钟,被称为“编钟之 王”.该编钟有扭钟19件,甬钟45个, 外加楚惠王送的一枚馎钟共65枚,按大 小和音局为序编成8组悬挂在3层钟架 上,总重2400公斤.


相关链接: 曾侯乙是什么人物 | 编钟演奏了哪三次 | 曾侯乙墓21少女 | 真品1个编钟价格多少 | 四羊方尊 | 曾侯乙棺椁为啥不烂 | 贾湖骨笛 | 编钟 | 介绍一下曾侯乙墓编钟 | 曾侯乙殉葬女子复原图 | 曾侯乙编钟是哪个朝代的 | 曾侯乙编钟的历史由来 | 曾侯乙是皇帝吗 | 曾侯乙编钟名词解释 | 中国最大的编钟 | 编钟多少钱一套 | 编钟演奏 | 越王勾践剑 | 最完整的编钟 | 价值100亿以上的文物 | 最有名的编钟 | 曾侯乙编钟作文1000 | 编钟的五个音 | 编钟高清图片 | 曾侯乙编钟是什么时期 | 世界上最大的编钟 |

(编辑:qq网友)
相关热点
联系方式:
首 页| 美文欣赏| 小学作文| 中学作文| 高中作文| 精品文摘| 个性语录| 箴言格言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