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水调歌头鉴赏800字

来源:www.zuowenzhai.com   投稿:2024-06-12

赏析《水调歌头》欲泄三江雪浪
答:●水调歌头 建炎庚戌题吴江 ——无名氏 平生太湖上,短棹几经过。如今重到,何事愁与水云多?拟把匣中长剑,换取扁舟一叶,归去老渔蓑。银艾非吾事,丘壑已蹉跎。鲙新鲈、斟美酒,起悲歌。太平生长,岂谓今日识兵戈!欲泻三江雪浪,净洗湖尘千里,不用挽天河。回首望霄汉,双泪堕清波。鉴赏:这首...

诗词鉴赏。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
答: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诗人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井冈山的变化;它是当时国民经济经过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呈现祖国新貌的缩影。描述诗人重上井冈山经过,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欢快的情绪和豪迈的气概。全诗歌分为上下阕,上阙:久有凌云志...

黄庭坚《水调歌头》鉴赏: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
答:讲一首词,黄庭坚的《水调歌头》。中国古代有一类“游仙文学”,专写仙境与仙人。黄山谷(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这首《水调歌头》,便是一首游仙词。这首词融合了两个故事。一个是陶渊明《桃花源记》所载武陵人误入桃花源的故事,家喻户晓,不必赘言。另一个故事见于南朝志怪小说《幽明录》,...

朱熹《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原文及翻译赏析
答: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鉴赏 依某种文体原有的内容辞句改写成另一种体裁,叫隐括。此词,即隐括杜牧《九日齐山登高》一诗。 初读一遍,不过觉得它逐句移植原诗,仅仅清畅淡远而已。反复涵咏体会,才发觉意境精神已脱胎换骨。 且看杜牧原诗:「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笔,菊花须插满头归。

帮忙写一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赏析
答:词人运用形象描绘的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氛围,把自己遗世独立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此词通篇咏月,却处处关合人事。上片借明月自喻孤高,下片用圆月衬托别情,它构思奇特...

水调歌头·游泳的作品鉴赏
答:词的上阙描绘了祖国江山雄伟瑰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畅游长江的豪情逸兴。起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诗人将两句古童谣信手拈来,改造用之,手法高超,对仗工稳,含义深刻,一方面表明了诗人的行踪,也说明了游泳的地点。这里“才”和“又”,不仅是时间的连贯和空间的转换,也传达出作者风尘仆仆...

中秋节古诗赏析:苏轼《水调歌头》
答:《水调歌头》是苏轼的代表作,倍受后人的赞誉和喜欢,是独具特色,脍炙人口的传世词篇。那么你知道关于苏轼《水调歌头》赏析主要有哪些吗?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 中秋节 古诗赏析:苏轼《水调歌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目录▼▼ ★ 《水调歌头》原文 ★ ★ 《水调歌头》翻译 ★ ★ 《水调歌头》注释 ★ ★ 《...

苏轼《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原文及翻译赏析
答: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创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八月,「相从彭门百余日」的苏辙打算离开徐州,赴南都(今河南商丘)留守签判任,临行前作《水调歌头》词告别。苏轼「以其语过悲」,便写下了这首和作,对其弟加以宽慰。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鉴赏 上阕咏史,写东晋谢安的经历,意在「以不早退为...

赏析《水调歌头》400字左右
答:苏轼《水调歌头》赏析 本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的中秋节,当时苏轼正任密州知府。中秋,皓月当空,银光泻地,苏轼想起了分别七年的苏辙。词人举杯望月,心中生起无限遐思“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出照人”张若虚痴情的追问,在苏轼心中回响。不禁触景生情,睹物思人。本词开篇,豪迈的意气,在“把酒问...

水调歌头·题剑阁鉴赏
答:【创作背景】1219—1222年,崔与之,出任成都知府兼成都府路安抚使时,曾登临剑阁,写下这首词。这时,淮河秦岭以北的大片国土,尽沦于敌手。在这种情况下,词人立马剑门,举目瞭望中原,心中不胜感慨。【赏析】南宋名臣崔与之是广州人,一直被称为“粤词之视”。他开创了的“雅健”为宗旨的岭南词风,...

姚昆明15037665807:    水调歌头赏析50字 -
习版荷:      : 《水调歌头》其立意,构思,奇逸飘妙,以超现实的遥想,以虚无飘渺的幻想世界,表现非常现实而具体的人之常情.在这里,词人通过对月宫仙境的想象,在一种极富神秘色彩的探索和思考中,表现自己的思想矛盾与波折,人生体验与认识.这种表现不仅超凡脱俗,也构成了本篇的浪漫主义色调和超旷飘逸的风格.

姚昆明15037665807:    水调调歌头的赏析(300字) -
习版荷:      : 苏轼《水调歌头》赏析本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的中秋节,当时苏轼正任密州知府. 中秋,皓月当空,银光泻地,苏轼想起了分别七年的苏辙.词人举杯望月,心中生起无限遐思“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出照人”张若虚痴情的追问,在苏...

姚昆明15037665807:    水调歌头赏析先介绍一下这首诗的作者(苏轼)、题材、风格、意境、语言等方面的特点.然后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发挥想象和联想,换一种艺术形式来... -
习版荷:      :[答案] 写作背景苏轼 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这一时期,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展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

姚昆明15037665807:    诗词鉴赏:   水 调 歌 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 -
习版荷:      :[答案] 答案:解析: 1、交代时间、地点及作词缘由,领起全篇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千古传诵,大致原因是:(1)艺术魅力:由于结构精巧、想象奇特,使...

姚昆明15037665807:    鉴赏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00左右 -
习版荷:      :[答案] 本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

姚昆明15037665807:    水调歌头的赏析 -
习版荷:      : 这首词表达作者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对现实不满,幻想出世,但却又留恋人间.他写这首词时正处于政治失意的时候,反映了他心中的激烈矛盾,冷漠的现实使他得不到安慰和满足,因此萌生了乘风归去,高然飘举的奇想

姚昆明15037665807: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 浅显易懂300字 -
习版荷:      : 本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

姚昆明15037665807:    苏轼《水调歌头》赏析 -
习版荷:      : 本词开篇,豪迈的意气,在“把酒问天”中排空直入,似乎潇洒的带走了一些作者的郁愤.“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将天上与人间作对比,突出了他当时“仕”与“隐”的矛盾心理,词人不满现实,企望天上的纯洁.但天上恰如人间,同样不能圆满,同样一种缺陷的美好.苏轼遥望月宫,似与嫦娥共舞,身处瑶池仙境,起舞弄影的飘逸中带着几分酒后的轻狂. 随着月光的移动,低照在门窗上,照的屋里的词人难以入眠.无眠的孤清与亲人分离的悲凉只能唯圆月是问.但作者知道人之离合与月之圆却是自右而然.既知此理便“不应有恨”,从而感情转入理智,化悲怨而为旷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表达了作者乐观的态度:既只要人常在,纵然千里阻隔,也能同赏一轮明月,恍如咫尺相依.

姚昆明15037665807:    对水调歌头的赏析 -
习版荷:      : 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现在是什么年代了.(传说神仙世界里只过几天,地下已是几千年,故此设问.)我想乘着风回到天上(好象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归去”),只...

姚昆明15037665807:    《水调歌头》挑一句赏析 -
习版荷:      :水调歌头赏析(一)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的代表作,倍受后人的赞誉和喜欢.是独具特色,脍炙人口的传世词篇.一七零六年苏轼贬官密州,时年四十一岁的他政治上很不得志,时...


相关链接: 苏轼水调歌头鉴赏800字 | 楷书《水调歌头》硬笔 | 读水调歌头有感800字 | 水调歌头诗歌鉴赏 | 水调歌头赏析作文800字 | 水调歌头赏析100字 | 《水调歌头》全文 | 水调歌头歌曲鉴赏论文 | 水调歌头短评800字 | 水调歌头诗词鉴赏 | 结合胡仔言论赏析水调歌头 | 《水调歌头》人生启示 | 水调歌头的理解与鉴赏 | 水调歌头游泳赏析300字 | 水调歌头读后感100字 | 水调歌头赏析400字 | 水调歌头的赏析200字 | 水调歌头的感悟100字 | 水调歌头古诗词鉴赏 | 对水调歌头这首诗的赏析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800字 | 水调歌头赏析 | 水调歌头赏析500字 | 水调歌头赏析50字左右 | 《水调歌头》赏析及答案 | 水调歌头全文的启示 |

(编辑:qq网友)
相关热点
联系方式:
首 页| 美文欣赏| 小学作文| 中学作文| 高中作文| 精品文摘| 个性语录| 箴言格言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