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汤姆孙发现了什么模型

来源:www.zuowenzhai.com   投稿:2024-06-15

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的原子模型被人们称为枣糕或什么?
答:西瓜核式模型 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在实验中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他提出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正电荷,从而形成了中性原子。电子像面包里的葡萄干那样镶嵌在其中,人们称为枣糕或 西瓜核式模型。

...A.汤姆孙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B.波尔发现了电子C.波尔的模型...
答:A、汤姆孙发现了电子,提出了原子的枣糕式模型,故A错误,B错误;C、波尔的模型体现了量子化的思想,故C正确;D、卢瑟福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故D错误;故选:C.

汤姆孙发现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并提出了原子的“葡萄干蛋糕”模型...
答:提出了原子的“葡萄干蛋糕”模型:正电荷均匀分布在原子中,电子像葡萄干分布其中,当用“α粒子轰击金箔”中间的射线受力平衡,则不会偏转,而两边的射线,因受力不平衡,导致偏转较大,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汤姆孙提出了原子结构什么的模型
答:开尔文1902年提出了实心带电球原子模型,就是把原子看成是均匀带正电的球体,里面埋藏着带负电的电子,正常状态下处于静电平衡。这个模型后由J.J.汤姆孙加以发展,后来通称汤姆孙原子模型。汤姆逊提出的这个模型,电子分布在球体中很有点像葡萄干点缀在一块蛋糕里,很多人把汤姆逊的原子模型称为“葡萄干蛋...

枣糕模型怎么解释摩擦起电
答:枣糕模型解释摩擦起电的方法:枣糕模型的观点是除电子外,原子的质量与正电荷如同糕点一样均匀排布,电子则像枣一样随机嵌入在糕点之中。物理学者们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原子能够激发出来一种物质这一现象。这种物质到底是一种微粒,还是一种电磁波,众说纷纭。汤姆孙利用垂直电场,发现该物质偏转(即论证出该物质带电...

枣糕模型是谁提出的
答:汤姆孙。根据百度百科资料显示:“葡萄干蛋糕”又称“枣糕模型”,也称“葡萄干面包”,是科学家汤姆孙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JosephJohnThomson,约瑟夫·约翰·汤姆逊,1856-1940,英国物理学家,电子的发现者。因通过气体电传导性的研究,测出电子的电荷与质量的比值,190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A.汤姆孙发现了电子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B.爱因斯坦提出的...
答:汤姆孙发现了电子,并提出了“枣糕式原子模型”,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A错误.B、爱因斯坦提出的“光子说”,并成功的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故B正确.C、1831年,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总结出电磁感应的规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故C正确.D、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首先发现了天然...

汤姆孙提出原子的葡萄干面包模型的主要依据是( )①原子构成中有质子...
答:汤姆孙提出原子的葡萄干面包模型的主要依据是原子的构成中有电子,整个原子是电中性的。汤姆森之前,道尔顿的学说认为原子是一个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但汤姆森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因此他在道尔顿的模型上作出改进,他认为整个原子是电中性的,正电荷和负电荷就象葡萄干一样嵌在这个球上,成为一个“葡萄干面包...

原子结构模型发展的汤姆生葡萄干蛋糕模型
答:1904年约瑟夫·约翰·汤姆逊(J.J.Thompson)模型 原子是一个带正电荷的球,电子镶嵌在里面,原子好似一块“葡萄干布丁”(Plum pudding)故名“枣糕模型”或“葡萄干蛋糕模型”;或是像西瓜子分部在西瓜瓤中,所以也叫“西瓜模型”。约瑟夫·约翰·汤姆逊在1897年发现电子,否定了道尔顿的“实心球模型”...

汤姆生是___的发现者,___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查德威克发现了...
答:汤姆生是电子的发现者;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盖尔曼提出了夸克这个概念.故答案为:电子;卢瑟福;盖尔曼.

籍严钱17030676244:    汤姆孙发现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并提出了原子的“葡萄干蛋糕”模型.按照这个模型推理,“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结果应该是()A.B.C.D. -
水景致:      :[答案] 提出了原子的“葡萄干蛋糕”模型:正电荷均匀分布在原子中,电子像葡萄干分布其中,当用“α粒子轰击金箔”中间的射线受力平衡,则不会偏转,而两边的射线,因受力不平衡,导致偏转较大,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籍严钱17030676244:    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并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 -
水景致:      : 汤姆孙提出的原子模型俗称西瓜模型或枣糕模型,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是卢瑟福在用阿尔法粒子轰击金原子核的实验后(即阿尔法粒子散射实验)提出的

籍严钱1703067624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水景致:      :[选项] A. 汤姆孙首先发现了电子,并测定了电子电荷量,且提出了“枣糕”式原子模型 B. 卢瑟福做α粒子散射实验时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只有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 C. 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了原子的正电荷和绝大部分质量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D. 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并解释了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的原因

籍严钱17030676244:    19世纪末汤姆孙发现了电子,人们开始研究原子内部结构.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原子结构的模型,到现在最为大家接受的原子结构与如图中哪个模型最相似() -
水景致:      :[选项] A. 葡萄干布丁模型 B. 熟鸡蛋模型 C. 西瓜模型 D. 行星模型

籍严钱1703067624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水景致:      :[选项] A. 汤姆孙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B. 波尔发现了电子 C. 波尔的模型体现了量子化的思想 D. 卢瑟福提出原子的枣糕式模型

籍严钱17030676244:    原子行星模型是由英国物理学家( )提出的( )最早发明了电子 -
水景致:      :[答案] 卢瑟福提出的.这之前是汤姆孙提出“葡萄干面包”模型.卢瑟福做了alpha粒子散射实验后提出了原子的有核模型,即行星模型. 不过电子是由汤姆孙发现的.

籍严钱1703067624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汤姆孙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B.波尔发现了电子C.波尔的模型体现了量子化 -
水景致:      : A、汤姆孙发现了电子,提出了原子的枣糕式模型,故A错误,B错误; C、波尔的模型体现了量子化的思想,故C正确; D、卢瑟福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故D错误; 故选:C.

籍严钱17030676244:    汤姆孙提出原子的葡萄干面包模型的主要依据是() ①原子构成中有质子 ②原子构成中有电子 ③整个原子是电中性的 ④原子构成中有中子. -
水景致:      :[选项]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④

籍严钱17030676244:    汤姆孙提出原子的葡萄干面包模型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
水景致:      : 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汤姆生通过测定荷质比的实验发现了电子,又由于原子不显电性,从而提出了枣糕型(葡萄干面包模型).另为人们认为汤姆生受到柏拉图的朴素哲学的启发.

籍严钱17030676244:    第一个发现电子从而揭开原子具有结构的科学家是谁 -
水景致:      :[答案] 汤姆孙发现电子 提出葡萄干面包模型


相关链接: 卢瑟福提出了什么模型 | 汤姆生发现了什么 | 卢瑟福发现了什么 | 卢瑟福发现了中子吗 | 汤姆孙儿子发现了什么 | 汤姆生提出了什么模型 | 道尔顿发现了什么 | 汤姆生发现电子的过程 | 汤姆逊发现了什么原子模型 | 卢瑟福原子模型叫什么 | 汤姆孙发现电子揭示了什么 | 汤姆孙葡萄干布丁模型 | 汤姆生原子模型 | 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 | 道尔顿提出了什么学说 | 卢瑟福原子模型 | 汤姆孙发现了什么可分 | 汤姆逊原子模型 | gp汤姆孙发现了什么 | 查德威克发现了什么 | 卢瑟福和汤姆孙 | 汤姆孙提出了什么模型 | 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 | 汤姆森发现了什么 | 汤姆生和卢瑟福发现了什么 | 汤姆逊葡萄干模型 |

(编辑:qq网友)
相关热点
联系方式:
首 页| 美文欣赏| 小学作文| 中学作文| 高中作文| 精品文摘| 个性语录| 箴言格言
@ 作文摘要网